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痹证乃经络气血为邪气闭阻,营卫运行凝涩不畅所致之病。 包括风寒湿痹、脏腑痹等,较之今天单指关节病变的痹证,含义更广。
素问· 痹论 [题解]痹者,闭塞不通之意。 痹证乃经络气血为邪气闭阻,营卫运行凝涩不畅所致之病。 包括风寒湿痹、脏腑痹等,较之今天单指关节病变的痹证,含义更广。 主要内容:痹证的病因、病机、分类、传变、症状、预后、治则。
2
一、痹的病因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3
对于“风寒湿” 理解: (1)病因概念: 指气候变化产生的风寒湿之邪。 刮风、下雨、寒潮时发病或加重。 (2)病证的概念: 症状具有体现风寒湿特性,为诊断不同痹证的依据。
4
注意: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至 揭示了痹之病因的复合性 病证的复杂性 治疗用药的兼顾性
5
二、 痹的分类 (1)病因分类 (2)病位分类
6
(1)病因分类 行痹 病因:风寒湿三气杂至,风邪偏盛 症状: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游走不定,波及 范围较广。
7
痛痹 病因:风寒湿三气杂至,寒邪偏盛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剧烈,挛急僵硬得温 则痛减,遇寒则增剧。
8
痛风
12
著痹 病因:风寒湿三气杂至,湿邪偏盛 症状:肢体关节沉重,麻木不仁,证情缠 绵不愈。
13
(2)病位分类 五体痹: 痹证发病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在不同季节受邪,就会在不同部位发生痹证。
14
骨痹 肾主骨,通于冬气,冬季感受痹邪,易患骨痹。
15
脉痹 心主脉,通于夏气,夏季感受痹邪,易患脉痹;
16
肌痹 脾主肌肉,通于长夏之气,长夏感受痹邪,易患肌痹;
17
皮痹 肺主皮毛,通于秋气,秋季感受痹邪,易患皮痹。
18
三、痹证的传变 传变的条件: 五体痹久延不愈,正气虚损 反复受风寒湿之气 结果 五脏痹证
19
四、脏腑痹的症状 五体痹 五藏痹 行痹 风湿性 关节炎 心痹 风湿性 心脏病
20
肾痹:骨骼严重畸形(肾主骨) “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肾痹:骨骼严重畸形(肾主骨) “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21
骨痹 肾痹
22
五、痹证的内因: 情志太过:阴气者、靜则神藏、躁则消亡。 暴饮暴食: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居处(环境) 阴暗潮湿:
居处(环境) 阴暗潮湿: 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
23
六、痹证预后 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其入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对痹证预后的判断: 1、以邪气性质为依据
2、以邪伤部位深浅为依据。 风气胜、邪浅、病轻 预后较好 反之预后较差。
24
七、痹证的治疗原则 辨证论治,针刺,循经取穴。 根据病因??? 祛风、散寒、除湿
25
寿夭刚柔第六法律 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 黄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 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 黄帝曰:药熨奈何? 伯高答曰: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口父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内酒中。置酒马矢煴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绵絮,曝干之,干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晬其日,乃出干。干,并用滓与绵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内中,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
26
八、痹证与营卫之气的关系 逆其气则病 提示病机:营卫气血闭塞不通 从其气则愈 提示治则: 祛风除湿散寒 调和营卫、通利营卫 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提示抗病能力
27
九、体质不同 症状相异 病因 体质 寒痹 寒气偏胜 阳虚阴盛 寒化 热痹 邪郁化热 阳盛阴虚 热化 湿痹 湿邪偏胜 阳虚阴盛
28
对比 风 寒 湿 痹 病证 病因 体质 症状特征 寒 阳虚阴胜 痛甚、畏寒 热 阳胜阴虚 红肿热痛 +阴虚火旺 湿 阳虚阴胜 重着 皮肤湿濡
病证 病因 体质 症状特征 寒 阳虚阴胜 痛甚、畏寒 风 寒 湿 痹 热 阳胜阴虚 红肿热痛 +阴虚火旺 湿 阳虚阴胜 重着 皮肤湿濡 燥 阴液不足 肤干 口渴 便干 虚 营卫虚衰 不痛不仁
29
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 全文小结: 案例讨论:
30
案例1 高某某,男,56岁 1976年4月22日初诊 患类风湿关节炎三年余,手指足趾肿痛变形,畏寒乏力,脉沉细,苔薄白。 此病风寒湿凝结经络关节,以温经逐寒通络之大乌头煎再加虫类药。 处方 制川草乌各9(先煎) 生黄芪15 净麻黄 全当归9 细辛3 生甘草 川桂枝9 炒赤白芍各9 桃仁 红花 蕲蛇9 全蝎粉1.2(分吞) 纯蜜15(冲) 稍加减,服三十余剂。
31
二诊 5月28日,足趾痛大减,手指肿痛亦轻,畏寒依故,脉沉细,苔薄白。
阳虚之体,风寒湿瘀已有化机,仍守前法增损。 处方 制川草乌各9克(先煎) 生黄芪18克 净麻黄6克 川桂枝9克 北细辛3克 炒赤白芍各9克 熟附片9克(先煎) 生甘草9克 全当归15克 露蜂房9克 全蝎粉1.2克(分吞) 蕲蛇9克 纯蜜15克(冲) 稍有加减,服二十余剂。
32
三诊 6月22日 足趾肿消痛止,手指痛止,畸形好转,脉细苔白。 风寒湿瘀渐化,病久气血亏耗,前方参入益气养血之品。 处方 制川草乌各9克(先煎) 熟附片9克(先煎) 全当归15克 川桂枝9克 北细辛3克 大熟地15克 炙黄芪15克 赤白芍各9克 炒川芎6克 鹿角片9克 全蝎粉1.2克(分吞) 蕲蛇9克 纯蜜15克(冲) 十四剂。 由于二、三诊时更入附子、鹿角片,增其扶正温阳之力,遂获良效。 (《张伯臾医案· 痹症》)
33
案例2: 王某,女,35岁。1977年9月20日初诊。 患者面色苍白,形体虚胖,精神萎靡,三年前右骶骨部及右大腿上部疼痛,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活动不便,肌肤常有麻木感觉,口淡不渴,饮食,睡眠,大小便尚可,月经不规则,往往超期,白带多. 舌苔白腻,脉濡弱。 西医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34
治法:祛湿通络,祛风散寒。《类证治裁》 薏苡仁汤加减 处方:薏苡仁30克,川芎7克,当归10克, 桂枝7克, 独活7克,党参20克,
辨证:湿邪留滞,阻闭气血,经络不利 治法:祛湿通络,祛风散寒。《类证治裁》 薏苡仁汤加减 处方:薏苡仁30克,川芎7克,当归10克, 桂枝7克, 独活7克,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川乌7克,苍术l0克, 木瓜l0克, 秦艽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配服小活络丹,并酌情加减。 调治二月,诸症均见好转。 (盛国荣《福建中医药》1981(2 ):3)
35
案例3: 王××,男,38岁。1982年1月6日。 主诉:一周前因汗出当风而发关节红肿热痛,以膝关节为著,周围有散在结节和红斑,膝、踝、肘、肩关节游走性疼痛,但不甚剧烈,屈伸不利,局部关节处有灼热感,发病时即感咽痛,口不渴,身无汗,不恶寒,二便正常。 既往体健,无关节炎史。
36
诊查:入院后检查,心肺正常,四肢大关节外观无红肿,膝关节处可见散在结节性红斑。
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滑。 化验:白细胞12300,中性51%,淋巴43%,大单核6%,血沉78mm/h, 抗链“O” l:800。
37
治法:祛风通络,活血祛湿。 处方:紫苏叶l0, 薄荷l0, 防风10, 苍术12, 忍冬藤30, 桑枝30, 羌独活各l0, 威灵仙12,
辨证:风湿之邪流窜经络。 治法:祛风通络,活血祛湿。 处方:紫苏叶l0, 薄荷l0, 防风10, 苍术12, 忍冬藤30, 桑枝30, 羌独活各l0, 威灵仙12, 海风藤15, 络石藤12, 当归12, 红花l0。 水煎服7剂。 并嘱趁热服,服后盖被取汗。
38
二诊:服上方药后,微汗出,自感全身舒适,关节疼痛亦减。灼热感已不明显。
药证相投,拟守原方。 加寻骨风30克、川芎l0克以助祛风活血之力。 三诊:药后汗出较多,但觉全身舒适轻松,关节已不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略细。 风邪已基本驱除,惟防汗出太过, 故方中去苏叶、薄荷、苍术, 加丹参20克、牛膝l5克、老鹳草20克、豨莶草15克 加强活血通络祛湿之品,以利关节。
39
四诊:上方药连进10剂,关节疼痛消失。惟近日咽痛较明显。
查咽部微红,舌脉同前. 抗链“O”1:400,血沉23mm/h。 拟原方减羌独活、牛膝, 加牛蒡子15克、板蓝根30克 以清热利咽。
40
五诊:上方药继服10剂,患者情况良好,无关节疼痛,未见结节红斑复发,咽不痛。
复查血沉,抗链“O”已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李振华医案《中国现代名医医案》)
41
再见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