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環境與數字的對話~不願面對的真相~海洋+統計
生物科技與現代生活 陳一鳴 文藻外語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學成果 前言 學生:心得報告 戰勝二次癌症 心得報告2: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發現即使藥物治療也會影響正常細胞,可能之後也會導致癌症的發生。但癌症雖然治癒好,但還是要繼續檢測,並且即使接受化療或放療,也可能會造成二次癌症。而現在有各式的基因檢測,醫生可以幫患者打造最適合的療法,增加治癒機會。但是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可能會引發癌症。現在罹患癌症的病患日漸增加,以致於科技不斷的研究想找出根治的方法,但不能只依賴科技研發的新藥,自己本身也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個人飲食和習慣都應該改變。在醫療的治療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即使無法完全避免癌症的發生,但能降低罹癌的風險。 「生物科技」為二十一世紀的新興學門,其涵蓋的層面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學科,並為利用此一技術改進傳統生產程序及提升人類生活素質的科學技術。但直覺上,生物技術總是給人有一種高深莫測、敬而遠之的感覺,甚至對其產生神秘的誤解。本課程以生活化的方式,而並非用所謂以專業艱澀的話語,深入淺出的介紹課程內容。如生物技術中的醱酵技術、酵素技術以及微生物與日常生活中食品的關係,被喻為跟上帝搶生意的生物技術應用在農業及環保上的實例等,使學生發現其實「生物科技」就在你我身邊,正一天一天的改善著我們的生活!使充滿人文素養的本校學生,也能對現今社會最熱門的生物科技學有著基本的認識。 課程目標 榮總 王輝明醫師 演講:癌,你吃下去了嗎? 心得報告1: 看了此影片,讓我想起最近有關於癌症的一篇新聞。癌症連續三十一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去年共有四萬三千多人死於癌症,其中肝癌、肺癌和大腸直腸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的前三名,去年平均一百人死亡就有二十八人是死於癌症,平均十二分鐘又兩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會造成癌症死亡率增加,飲食是重要的關連!美國因為習慣吃肉導致死於癌症的人數一年一年的增加,西元2000年,三個死因者中就有一位是死於癌症。如何避免癌症,就是要靠飲食和習生活慣改變。雖然先天因基因佔了很重的比例,但我們仍然可以改變我們的體質增強免疫力,要少吃油炸、碳烤食物,多吃高纖蔬果,多運動,生活作息要正常,不抽菸喝酒和嚼檳榔。如果我們都能夠秉持這種精神去實施,我想每年罹癌人數一定能大幅下降的! 使學生對於生物科技學門所含蓋的範圍、特性有基本的認識。 使學生瞭解生物科技於現代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情形。 使學生在建立生物科技的基本概念後,進而具有閱讀相關科技報導的技能。 使學生成為現今科技社會下同時具有科學概念及人文素養的公民。 本課程非新開課程。當計畫通過時已開始上課,故臨時更改與原有課程的差異為,新增加了與本課程相關之其他閱讀品,並張貼於本計畫設立之網站上。鼓勵學生們自學,並寫心得與大家分享。 此也依據『教育部顧問室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中強調以公共性、自主性及多樣性為精神,五大素養(倫理、民主、科學、美學、媒體)為範疇,尤其在自主性是強調現代社會快速變遷,公民需具備隨時面對新挑戰之能力,並不斷的學習(教育部顧問室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2012)。因此,本課程在計畫中再加強了自學能力。此並與中央研究院唐堂研究員於東海大學「科學素養與永續思維」課程的演講中提到「道德倫理同為一般通識養成的一環,生命的出生是社會責任,意味著對生命的處置也是一項嚴肅的責任」做呼應(唐堂,2012)。 做基因檢測前先了解為什麼 心得報告1: 看完此篇文章,我覺得基因檢測最重要的事是在於做了此檢測前要明白知道了此結果後要做什麼。最近有個知名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基因檢測發現她體內具有大幅提高乳癌與子宮頸癌罹患率的缺陷基因,有此種基因會使得她罹患乳癌的機率提高之百分之八十七,罹患子宮頸癌也會比正常人高出百分之五十四。裘莉她的外婆是子宮頸癌患者,而她母親病逝於乳癌。因為她懂那種失去母親的傷心跟害怕,身為人母的裘莉作了個重大的決定,就是開刀切除他的雙側乳房,乳癌風險已從百分之八十七大幅下降為百分之五。裘莉表示:「因為有許多女性不知道自己也可能生在癌症的陰影之下,我希望她們也能夠及早檢查及治療,如果她們也有著高風險,她們會知道有一個強烈的選擇。」 教學方法與設計 結論與心得 本課程以講授為主並以視聽媒體輔助教學,因課程為是屬於自然科學類,故必須將其基楚生物學與現代應用之生物科技納入課程中。因涉及生命之議題,包括動物之複製、癌症之發生、治療、器官移植、基因改良物種之利用等,因此也帶入讓學習的同學們做倫理上之思考。另也會帶入一些媒體報導事件之分析,使同學們學習批判思考。 2001年2月公佈了人類基因體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此為人類探索自身奧秘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自從人類基因體計畫的完成,宣告了「後基因時代」的來臨,也就是說,21世紀是生物技術主宰世界的世紀,故現代人均應對生物科技應有所瞭解。課程分四階段: 第一階段由生命科學開始,包括生命之神話、起源、定義、物種演化。 第二階段為遺傳物質,含DNA與RNA的結構、複製,基因的調控、突變、疾病。 第三階段為生命科技的誕生,含傳統、現代及臺灣的生物科技。 第四階段為生命科技的應用及省思,含農業、醫學、基因改造生物、複製人類及個人隱 私權等。 期望本課程由專業學識基礎帶領同學們具備終身學習態度,進而能有批判思考能力。 本課程除講授之外,另有要求學生於每堂課上課前須完成課前作業,即規定的課前作業需上網查尋相關資訊,作課前預習。此因為與生物科技相關的專有名詞很多,若未先作課前預習,學生們的學習成果不良。另於每堂課下課前八分鐘會有課堂作業於下課前完成。課堂作業則會出一個題目與上課講授內容相關的問題,由學生們回答,通常是無標準答案,可由同學自身的擁有的知識與經驗來說明原因即可。教師可由同學們的答案來了解同學們的學習狀況,並於下堂課說明同學們在觀點有錯誤之處;一學期也會有2~3次由學生們寫上課心得,此可了解同學們學習狀況及同學們的需求,可做為教師改進教學用。 以上為原課程之設計,於本計畫中則是增加推薦給選修本門課程學生三篇其他閱讀品。此閱讀品為一般科普性與生物科技相關性之作品,作品取自天下雜誌、網路影片及讀者文摘。閱讀品如下: 1、做基因檢測前先了解為什麼(天下雜誌) 2、榮總 王輝明醫師 演講:癌,你吃下去了嗎? (網路影片) 3、戰勝二次癌症(讀者文摘) 因計畫通過時已開始上課,學習成果評分也已公佈,故本計畫推薦給同學們的閱讀品只能以獎勵方式鼓勵同學們去閱讀,即閱讀後完成心得報告者可額外獲得加分。閱讀品則張貼在本校通識教育中心設定之綱站上,同學們可隨時上綱閱讀後,再將心得貼在綱站上與大家分享。 本課程非新開課程,與原有課程的差異是新增加了其他與本課程相關之閱讀品於本計畫設立之網站上。即本課程借由計畫在本校通識教育中心網頁上架設之網站,張貼推薦給選修本課程之學生其他閱讀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並鼓勵學生們寫心得與大家分享。 本課程修課學生為46人,由點閱人次來看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有上綱去流覽過(雖然第一篇閱讀人次有49人次,但綱路設計上無法得知是否有人重覆點閱,故以做了保守估算),但願意寫心得報告者僅4人次。此原因於教學方法中有提到,得知計畫通過時已開始上課,學習成果評分也已公佈,故本計畫推薦給同學們的閱讀品只能以獎勵方式鼓勵同學們去閱讀,即閱讀後完成心得報告者可額外獲得加分。此額外加分是在作業成績上,每完成一篇心得報告可多加5分。作業成績則佔總成績百分之三十,故完成三篇心得報告可多獲得總分五分。本課程在考試上要求並不高,而在上課出席率及作業上要求較重,故只要按照規定出席上課並按時繳交作業,幾乎都可以級格,因而降低了學生們寫報告的意願。本課程拿高分並不易,反而願意寫報告的4人次的成績均不錯,但他們是為了取得更高的成績,且願意將自己所學的心得同別人分享而去做的(此結論是課後與同學們談話所得到的)。 由三篇閱讀品之閱讀人來看,得知「榮總 王輝明醫師 演講:癌,你吃下去了嗎?」閱讀人次最少,此因為此閱讀品為網路影片,整體演講約100分鐘,雖然也有張貼了若無法一次看完,可點分段網頁來分段看,總共分為16段 每段 6~7分鐘。但具了解同學們還是嫌它太長,因其他兩篇閱讀品只有2~4頁,十分鐘內即可讀完。故王醫師的演講閱讀人數較少。 本課程之開設,分析其整體成效為: 教學環境─本課程之內容須以視聽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善加利用教室內之e化講台而達成開課之目標。因自編教材很多視聽教材來源不一,且須尊重著作權,故只在課堂上使用該視聽教材,而無法直接編印在講義中,因此學生只能用講義之文字稿而無法配合圖片做複習,學習成效較差。 教學方法─因學生來源以職校生為主,對生物學之基礎了解較弱,故必須以講授的方式加強學習生對生物科技的基礎認知,也因此與學生之互動性較為不足。因本課程設有課前的預習作業,而有彌補改善上課跟不上進度之問題。下課前8分鐘之課堂作業,出的題目通常無標準答案,只求同學們用科學方法思考將心中的答案寫出,於下堂課彙整了大家的答案再與同學們分享,而增強學生們的思考與表達能力。有時課堂作業請同學們寫出該堂課之心得,以了解同學們學習狀況,做為教學改進。但還是有不少同學認為通識課應該是「營養學分」,而無心學習。 吸引學生修課原因─本課程是目前被認為二十一世紀發展中最重要之科技,且與人的生命、生活、疾病、醫療等息息相關,故較吸引學生修課。但因學生來源以職校生為主,對生物學之基礎了解較弱,且對科學類之科目有恐懼感,而學習意願不高。 本課程修課之學生主要為一年級,主動學習之動力不足。而高年級生與老師互動性較好,主動學習之能力也較高,但人數太少,且對生物科技專業知識也不足,故無法利用高年級生來帶動低年級生之主動學習之動能。 在計畫的推動下推薦給修本門課程學生三篇的其他閱讀品,雖然成果並不算好,但此方法並不會增加學生們學習上的壓力,此可帶出學生們自主學習的動力,只要再做調整,可持續的推動下去。 協同教學規劃 校外教學規劃 TITANIC 的海洋科學與藝術 環境與數字的對話~不願面對的真相~海洋+統計 鐵達尼號沉沒圖(德國畫家Willy Stöwer繪) 船上救生艇僅能供1,178人使用,而船上總人數達2,227人,最終1,522人遇難,702人生還。 55~60英呎高的冰山 從右舷擦撞 幾近0℃度的海水 伊登色環 創意統計圖設計-三班協同教學與作品示範 Photo 1 Photo 2 Photo 3 任何教學方法與設計的進階說明/圖片 Photo 教學成果 三篇閱讀品 閱讀人次 完成心得報告 1、做基因檢測前先了解為什麼 49 1 2、癌,你吃下去了嗎? 30 3、戰勝二次癌症 40 2 學生:心得報告 戰勝二次癌症 心得報告1: 看完此篇文章,讓我覺得很震驚,原來幫助癌症病患的化療藥物本身就是致癌物質。能消滅第一種癌症的化學藥物,以後也可能會造成另一種癌症,原來是因為消滅癌細胞的時候,連帶會影響到其他正常細胞,像是骨隨裡的幹細胞,所以以後癌症治療好,可能又會導致血癌的發作。就連標靶放射療法都有可能在數十年後引發第二次癌症。能做的就是隨時接受密切的觀察,不能因為癌症治療好了就不再追蹤,必須要定期去醫院做檢查,除了專注本身得過的癌症,也需要做其他癌症的檢測,以免獲得第二次癌症而自己不知情!除了定期檢查外,要戒菸、多運動(最好每週進行150分中的中度運動)、甩掉多的體重和少喝酒,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也是不可或缺的! 參考文獻 教育部顧問室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2012,「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 唐堂,2012,「新興科技對社會與道德倫理的衝擊--以生命複製科技為例」。 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 中華民國103年1月04日 公民素養陶塑計畫成果發表 文藻外語大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