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霍奇金淋巴瘤诊治进展 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肿瘤化疗研究中心 沈丽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霍奇金淋巴瘤诊治进展 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肿瘤化疗研究中心 沈丽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霍奇金淋巴瘤诊治进展 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肿瘤化疗研究中心 沈丽达

2 内容 一、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 二、临床分期与危险因子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四、诊断治疗中常忽略的问题 五、2009版HL-NCCN指南
六、2009年ASCO报道

3

4 一. 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 1966年,Rye分类 淋巴细胞优势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1994年REAL分类
淋巴细胞为主型(lymphocyte predominance ) 经典型: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HD、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1997年和2000年的WHO分类 将HD正式改称为霍奇金淋巴瘤(HL) 基本沿用了REAL分类

5 从霍奇金氏病(HD)到霍奇金淋巴瘤(HL)
长期以来对里-斯细胞(RS cell)的性质和起源存在争论,故一直沿用”霍奇金氏病”的名称 1994年Martin-Leo Hansmann,1995年Harald Stein分别在霍奇金氏病患者肿瘤组织分离的RS细胞中检测到: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和免疫球蛋白可变区(IgV)的高度突变 证实了霍奇金氏病RS细胞来源于生发中心阶段的克隆性B淋巴细胞。

6 霍奇金淋巴瘤:WHO 2000年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5% (lymphocyte predominance, nodular )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 (lymphocyte predominance, nodular ) 经典型(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 富淋巴细胞的经典型HD % 结节硬化型 % 混合细胞型 % 淋巴细胞消减型 % 未定型 %

7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瘤细胞的特征 来源于生发中心的B淋巴细胞 淋巴结中呈结节或结节弥漫性浸润
瘤细胞“L&H Cell”核大、折叠、分叶(爆米花样) 核仁不清楚 CD20+,CD30–,CD15–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D30+ ,CD15+

8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 CD20+,CD30–,CD15–

9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Nodular sclerosing HL Mixed cellularity HL R-S cells CD15+

10 二、临床分期与危险因子 早期:I-ⅡA不伴RF (低危组) 中期:I-IIA伴RF无X (高危组) 进展期(晚期):Ⅰ-ⅡB-X;III-Ⅳ
Risk factors (RF)  大病灶X (>7.5-10cm;≧1/3最大胸腔截面)  ≥ 50岁  结外病变(脾累及,IV期)  B症状  ESR > 50mm/h或> 30mm/h伴B症状  ≥3病变部位

11 HL国际预后危险因素评分(IPS) 预后好:积分0-3;预后差:积分>4 指标 危险因素 相对危险度 预后评分 年龄(岁) >45
1.39 1 性别 男性 1.35 Ann Arbor 分期 IV期 1.26 血红蛋白(g/L) <105 淋巴细胞(×109/L) <0.6或<8% 1.38 白细胞(×109/L) ≥15.0 1.41 白蛋白(g/L) <40 1.49 预后好:积分0-3;预后差:积分>4

12 如何评估HL预后因素 常规临床预后参数 早期HL预后分组多按照EORTC的定义
晚期HL的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IPS) 新的预后指标 CD15,CD20,BCL2,B2MG,可溶性CD30、IL-10和EBV 表达等;尚不成熟 化疗完成后或化疗2周期(PET-2)的PET 检查对晚期HL患者的预后有意义。

13 HL国际预后危险因素与疗效

14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HL治疗学上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960年~1985年 主要研究目标是提高总体生存率 1985年~1995年
以无病生存期、复发和拯救治疗为重要研究内容 1995年至今 以摸索最低治疗剂量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研究内容

15

16 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相对少见但治愈率较高的恶性肿瘤。2008年,美国新确诊HL约8220例,死亡1350例。40年来,尚没有任何一种肿瘤的5年生存率能够超过HL,80%的HL患者可获得治愈。

17 (一) 疗效取决于病理类型和疾病分期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是一种发展很慢的惰性疾病 经典型中: 富淋巴细胞型预后最佳
结节硬化型大多良好 混合细胞型次之 淋巴细胞减少型预后最差 临床分期目前仍采用Ann Arbor 分期法 I~II期 早期霍奇金淋巴瘤 III~IV期 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

18 (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NLPHD)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多在ⅠA期 多侵及外周淋巴结 预后多良好 ⅠA期无RF可单纯淋巴结切除
 多侵及外周淋巴结  预后多良好  ⅠA期无RF可单纯淋巴结切除  等待观察  或IFRT 20-30Gy  Ⅱ期以上同早期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  复发也可暂避免强烈治疗  可选用美罗华

19

20 (三)早期霍奇金淋巴瘤(CHL)的治疗 治疗趋势 注意在早期HL给以适量全身化疗的重要性,过去的单纯放疗普遍被整合入适当的化疗
放疗的剂量和照射野的调整,趋向于降低放疗的总剂量,缩小照射野的范围 化疗从标准的MOPP、MOPP/ABVD方案己逐渐发展到单纯采用ABVD方案

21 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预后好因素组 4 × ABVD + 受累野放疗 30-40Gy 预后差因素组
A:阿霉素 25mg/m2/日, D1、D15 B:博莱霉素 10 U/m2/日, D1、D15 V:长春花碱 6mg/m2/日, D1、D15 D:氮烯咪胺 375mg/m2/日,D1、D15

22 (四)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MOPP(1960’s) 5年 OS 66% ABVD(1970’s) 5年 OS 73%
是目前进展期HL的标准治疗方案 MOPP/ABVD杂交方案疗效与ABVD方案相同 BEACOPP(1990’s),3年 OS 91%,强化组 92% Stanford V(1990’s)6年 EFS 89%,OS 96% 中等强度的化疗方案,需要联合放疗进行巩固

23

24

25

26 HD的标准治疗原则 a ABVD, EBVP或VBM;b ABVD, Stanford V或MOPP/ABV;
分组 分期 治疗建议 预后极好早期HD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D, 单纯放疗 IA期,无预后不良因素 预后好早期HD 临床I-II期, 周期化疗a + 受累野照射(20-36 Gy) 无预后不良因素 或放疗(化疗不能耐受时) 预后不良早期HD 临床I-II期, 周期化疗b + 受累野照射(20-40 Gy) 有预后不良因素 晚期HD 临床III-IV期 周期化疗c ± 放疗 (大肿块或残存肿瘤时做放疗) ABVD是临床各期HD的标准化疗方案,不同治疗分组的化疗方案可选择如下: a ABVD, EBVP或VBM;b ABVD, Stanford V或MOPP/ABV; c ABVD, MOPP/ABV, ChlVPP/EVA或BEACOPP加强方案。

27 (五)复发的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挽救治疗

28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29 霍奇金淋巴瘤新治疗方法 单抗: 抗CD20单抗: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 抗CD30单抗: SGN-35 疫苗
LMP1多肽疫苗诱导LMP1特性的CTL 细胞治疗 - EBV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治疗(EBV-CTL) 异基因细胞输注

30 新药SGN-35单周方案可行   SGN-35是一种新型以CD30为靶点,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的抗体-药物共轨连接剂(ADC),可选择性诱导H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细胞的凋亡。

31 SGN-35 I期临床试验 SGN-35 每三周一次给药 最大耐受剂量(MTD):1.8mg/kg
多中心研究:纳入34例复发或难治性HL。设置6个剂量组(0.4、0.6、0.8、1.0、1.2、1.4mg/kg),第1、8、15天给药,治疗周期为28天,共2个周期。

32 结果 1、患者对于SGN-35 每周给药方案总体耐受; 2、最大耐受剂量(MTD)可达1.4mg/kg;
3、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为高血糖和腹泻; 4、SGN-35的缓解率为48%,81%的患者肿瘤缩小。

33 四、诊断治疗中常忽略的问题 组织取材不当(细针穿刺不可取) 免疫标记不全 临床分期不准 预后因素既危险因子不分析 治疗手段不规范
对心理,发育,生育和内分泌等关注不够 治疗费用过高 对生活质量不重视

34 PET-2疗效预测价值 Gallamini报道一组丹麦和意大利的前瞻性研究
260例Ⅱa期伴危险因素和Ⅱb~Ⅳ期无年龄限制的(IV 期仅占17%)HL 患者入组 PET-2阳性 50例 19% IPS 0-2 分组 % IPS 3-7 分组 % 预期2年FFS PET-2阴性组95%;阳性组28% P <0.01 多因素分析显示PET-2、IV期、>45岁具有预测作用

35 目前PET/CT存在的问题 准确性即可重复性问题? 关于最小残余摄取的概念尚未得到共识 最小残余摄取值即等于或略高于纵隔血池
或SUV 2.0-2.5 判断为阴性 价格昂贵,难于普及

36 如何提高HL的疗效 依靠病理进步 细化IPI,分子预后,PET2等新指标,量化风险指标 依据风险评估调整治疗,探索分层治疗模式
遵循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原则 -David Sackett 2000

37 五、2009版HL-NCCN指南修改 目前对于HL的临床治疗: 一方面人们仍致力于提高晚期和复发难治患者的治愈率;
另一方面则尽量减少治疗强度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对早中期患者。 最新版HL-NCCN指南主要在PET-CT应用、临床分期、预后因素、治疗后的远期毒副作用以及复发患者诊疗选择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38 PET-CT应用 指南认为 PET-CT对HL的分期更精确;若与临床 实际不符,应重视对临床和病理的评价。
Hutchings等报道,PET和PET-CT扫描分别提高 了19%和17%HL患者的分期,但也有5%患者的分期因 此而降低,最终约9%和7%的患者因疾病分期受到影 响而改变了治疗方案。 对于淋巴结病灶,PET和PET-CT的敏感性为92%, 而CT为83%;对于结外病灶,PET和PET-CT的敏感性 分别为86%和73%,而CT为37%。

39 PET-CT应用 方案化疗后再行PET-CT扫描,对于决定下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越来越显示 出一定价值;
  近期回顾性研究发现,晚期和结外HL患者经2~4周期标准剂量的ABVD 方案化疗后再行PET-CT扫描,对于决定下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越来越显示 出一定价值; 标危和高危HL患者经2周期BEACOPP方案化疗后行PET-CT扫描,阳性 患者的进展复发率为27%,而阴性患者仅为2.3%。 因此,新指南推荐,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的中期进行PET- CT检查,有助于判断下一步治疗,包括局部放疗等。鉴于大多数结节性淋 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LPHL)都可能因PET阳性而分期过度,指南 不推荐PET-CT用于LPHL的再分期检查。

40 PET-CT应用 新指南推荐HL患者在全部治疗结束后进行PET-CT扫描,以评价有无残留病灶,对阳性病灶可再取活检。但不推荐PET-CT用作HL的随访检查手段。

41 临床分期及预后因素 临床分期推荐:  HL分为早期预后良好、早期预后不良及晚期三组。     HL仍然采用Ann Arbor分期,但是新指南推荐应进一步分为: (1)早期预后良好组:即Ⅰ-Ⅱ期,无B症状或纵隔大肿块; (2)早期预后不良组:即Ⅰ-Ⅱ期伴纵隔大肿块,或伴B症 状,或有多个病灶,或血沉显著升高; (3)晚期:即Ⅲ-Ⅳ期。

42 预后因素推荐1 早期预后良好患者应用ABVD方案作为标准化疗方案。
预后因素推荐1   早期预后良好患者应用ABVD方案作为标准化疗方案。      HL的不良预后因素不断被修订,除了纵隔大肿块、B症状,大多数临床试验所定义的Ⅰ-Ⅱ期HL的不良预后因素主要有: ESR≥50; >3个病灶; >2个结外病灶; 混合细胞型或淋巴细胞消减型; 年龄≥40或50岁等。   推荐ABVD方案作为早期预后良好患者的标准化疗方案   Stanford V方案用于伴纵隔大肿块或B症状的患者。伴有 纵隔大肿块的患者,其局部复发率高达40%-50%,因此建议此 类患者在获得完全缓解后行局部放疗。

43 预后因素推荐2 IPS≥4分或晚期病例采用剂量增强的BEACOPP方案 Ⅲ-Ⅳ期HL的不良预后因素包括: 年龄≥45岁 男性 Ⅳ期
白蛋白<40g/L 血红蛋白<105g/L 白细胞计数增高(>15.0×109/L)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绝对值<0.6×109/L或者比值<白细胞总数的8%)。 每符合一项增加1分(国际预后评分,IPS),对于IPS≥4分或者晚期病例推荐采用剂量增强的BEACOPP方案。

44 关注抗肿瘤治疗后的远期毒副作用 随着HL治愈率的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治疗后的远期毒副作用在长期生存的HL患者中愈发凸显,因此新指南建议患者到肿瘤专科医院进行随访。

45 指南建议1 于普通人群,其中肺癌和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继发肿瘤,因此建 议患者每年应进行胸片或CT筛检。
HL患者在治疗结束10年后,继发第二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 于普通人群,其中肺癌和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继发肿瘤,因此建 议患者每年应进行胸片或CT筛检。 接受非烷化剂化疗、未行放疗、无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在 治疗结束5年后是否还需每年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可据具体情况 而定。 女性患者应每月自检乳腺,每年进行乳腺健康查体。接受胸 部或腋窝放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8-10年或40岁后应每年进 行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筛检。

46 指南建议2 纵隔放疗和蒽环类药物化疗是诱发HL患者心 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放疗导致的心脏毒性常 在治疗结束后5-10年显现。然而,该患者群
出现心血管症状的年龄明显提前 因此在每年体检中应提高其对心血管并发 症的警惕意识,注意监测血压、心脏B超、心 电图。

47 指南建议3 据报道,约50%长期生存的HL患者可合并 甲状腺功能减低,曾接受颈部和上纵隔放疗的 患者,其发生率更高,因此建议HL患者每年体
检时增加对甲状腺功能的检测。

48 指南建议4 持续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生殖问 题、心理疾病等也是常见的肿瘤治疗后远 期并发症,对这些患者的随访和筛检措施
目前尚未获得共识,各医学机构可根据实 际情况而定。

49 复发患者建议重取病理活检 新指南还特别强调,由于HL存在病理学转 化的可能,因此,对于HL复发患者,建议重新
取病理活检,并在其二线治疗方案中增加C- MOPP[环磷酰胺(CTX)、氮芥、长春新碱 (VCR)、甲基苄肼(PCB)、泼尼松 (PDN)]和ChIVPP(苯丁酸氮芥、长春碱、 甲基苄肼、泼尼松)方案。

50 六、2009年ASCO报道 (一)、针对早期预后不良的霍奇金淋巴瘤,GHSG HD14临床试验比较: 4个周期ABVD方案
2个周期BEACOPP强化方案(BE)序贯2个周期ABVD方案 结果:中期分析疗效 1、强化方案似乎可以带来更多的获益; 2、2×BE+2×ABVD的无进展生存(PFS)优于4×ABVD; 3、选择化疗方案时应考虑毒性。

51 200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报道 (二)、 GHSG HD12临床试验
既往研究认为8个周期BE方案是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GHSG HD12临床试验: 4个周期BE序贯4个周期BEACOPP基础方案(BB) 8个周期BE方案 结果: 1、两者5年OS、无治疗失败生存率(FFTF)、PFS无显著差异; 2、提示4×BE+4×BB有可能成为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新治疗标准。

52 200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报道 HD12研究数据显示 :5年OS为91.0%,5年FFTF为85.5%,5年PFS为86.2% 。 8×BE与4×BE+4×BB相比,5年OS、FFTF、PFS分别相差1.8%、2.3%、2.7%,但所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19) 。

53 小结 1、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和经典型; 2、国际预后危险因素评分(IPS)与疗效相关,应细化IPI,
  PET2等新指标,量化风险指标; 3、2×BE+2×ABVD的无进展生存(PFS)优于4×ABVD; 4、4×BE+4×BB可能成为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新治疗标准; 5、SGN-35是一种新型以CD30为靶点,可选择性诱导H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细胞的凋亡;

54 小结 6、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的中期进行PET- CT检查,有助于判断下一步治疗,HL患者在全部 治疗结束后进行PET-CT扫描;
7、关注抗肿瘤治疗后的远期毒副作用; 8、复发患者建议重取病理活检。

55 谢谢!


Download ppt "霍奇金淋巴瘤诊治进展 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肿瘤化疗研究中心 沈丽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