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珍愛生命 擺脫憂鬱情緒 上善心理 羅秋怡院長
2
全國數十所學校、基金會、政府機構特約心理師
美國賓州大學UPENN兒童心理發展碩士 馬偕醫學中心臨床心理師執業17年 國立台南大學/南台科技大學講師 政大、輔大心理研究所臨床心理實習督導 全國數十所學校、基金會、政府機構特約心理師 上善心理治療所 院長 羅 秋 怡 台南市中成路22號3樓 2
3
載不動,許多愁vs.柳暗花明又一村 青少年常見壓力:情緒行為困擾、溝通困境、挑戰與挫折 挑戰壓力擺脫憂鬱,察覺憂鬱症狀
擺脫憂鬱要用好方法,壞方法越幫越忙 建立完整的支援系統, 恢復正常生活機能 輔導案例分享
4
大學生了沒?人生還沒開始! 教育部近日完成2002年至2005年6月的最新校園意外事件統計,其中學生自殺身亡人數統計共232人,大學生自殺人數最高,總計有124人,佔五成三。 教育部指出,自殺死亡,無論在全國或校園學生的死因比例,均呈現逐年攀升情形,在大專及高中職學生中更已竄升為第二死因
5
青少年想不開 自殺率攀新高 更新日期:2009/03/30 15:56
衛生署最新統計,自殺率再攀升,二月份通報2076人次,創下單月增加人次新高,其中很多青少年是因為課業壓力、感情問題想不開,就輕易走上絕路,自殺已經成為青少年十大死因的第三位。 課業壓力跟感情生活讓青少年憂鬱症越來越多,越需要身邊的親友聽聽心裡的苦,大人不能再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別忘了自己也需要別人安慰,回頭看看你的孩子,當你在乎他飛的高不高,也問問他飛的累不累。 (記者黃敏惠、陳苗生報導)
6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去年與慈明高中合辦校園自殺防治宣導,同時於校園內進行多次簡式健康量表(BSRS-5)之檢測,結果發現自殺意念的盛行率首次檢測的結果為22.5%,之後在校園內進行自殺防治課程的推廣,並進行輔導轉介後,自殺意念的盛行率逐次下降至11.43%,顯示培育校園守門人及針對輔導轉介的重要性。
7
好學生容易想不開? 陽明大學諮商中心主任張傳琳分析,自殺不等於憂鬱症,有憂鬱症狀也不等於憂鬱症。然而,台灣獨尊智育,升學主義和菁英主義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學校只教成功的學生,社會只接納成功的學生,卻沒有人教學生如何面對失敗和挫折,這點在頂尖大學或資優學生身上,尤其明顯,一旦「期望過高,能力不足」,就易出現憂鬱傾向。
8
大學生常見的壓力 無法克服的發展議題─獨立或依賴 生涯規劃 課業壓力 感情困擾 人際關係困擾/孤立感 適應困難 情緒困擾─憂鬱/自傷
對外表過度在意─厭食/暴食 自我認同 家庭問題
9
不當的處理壓力方式 消極逃避─網路成癮/藥物濫用 過度完美主義─對社會性批評易敏感,容易有自殺的意念
自傷─求助訊號,缺乏生存的理由,缺乏解決人際問題的能力 自殺─攻擊毀滅/神奇式的想法,視自殺為可行的解決途徑
10
容易憂鬱的族群 陽明大學學生輔導中心統計 容易用單一角度來看事情 對事情判斷過於兩極(不是黑即是白) 對某件事物過度執著等
人際網絡不足:例如缺乏可以吐露心事、傾訴煩惱的知心朋友 家庭支持系統不足:例如親子間的互動溝通較少、或是常被父母拿來與兄弟姊妹做比較等,都容易讓當事者感到孤單或不受重視 對自我要求過高(例如完美性格者)等
11
憂鬱症常見的疑惑 憂鬱症是疾病,還是卡到陰? 沒事想太多,才會得憂鬱症? 憂鬱症只要有信仰自己會好? 千萬別吃藥,不然會依賴藥物永遠不會好?
如憂鬱症狀減輕,可否自行停藥? 憂鬱症會傳染?
12
憂鬱症哪裡來? 變動的環境與身心:發展/生理/心理/社會
13
憂鬱症有多普遍? 世界衛生組織(WH0)並己將其與癌症、愛滋病同列為二十一世紀三大殺手。
一般男性終其一生有12%的機率罹患憂鬱症,女性為20% 。 憂鬱症除了會導致個人無法上學、上班等社會功能障礙,這會帶來高自殺死亡率,根據統計,有五成以上的自殺者患有憂鬱症 。
14
諱疾忌醫 許多身體疾病與憂鬱症有甚高的共患率(comorbidity),憂鬱症終生盛行率在一般人口可能達到15%
老人病房住院病人高達30-35﹪,癌症病人35-40﹪,中風病人40-45﹪,慢性胃腸疾病20-30%。 憂鬱病人至精神科治療意願偏低,東看西看往往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
15
憂鬱症症狀 生理性症狀 精神性症狀 食慾或體重異常改變 失眠或嗜睡 思考行動躁動不安或思考行動遲緩呆滯 疲倦 憂鬱或低落的情緒
對事物失去興趣 覺得無存在的價值/罪惡感 思考能力、注意力或決斷力降低 反覆思考死亡或自殺
16
憂鬱症 至少2週時期的憂鬱心情或失去興趣及喜樂,並伴隨出現憂鬱附屬症狀中至少4項(DSM-IV): (1)悲傷憂鬱沮喪無望
(2)食慾減少或增加 (3)失眠或嗜睡 (4)警神運動性變化:激動或遲滯 (5)失去活力或倦怠 (6)無價值或罪惡感 (7)思考能力專注力下降減退 (8)死亡想法、意念、及嘗試
17
發生憂鬱的原因 生理因素 遺傳,內分泌,腦部荷爾蒙化學物質失調,季節 心理因素 壓力,低自尊,失敗,失落 社會環境因素
喪失至愛、工作不順利、人際關係不協調、創傷,社會失序脫序
18
導致憂鬱症的危險因素?-1 性別:女性為男性的2倍。 女性比較願意就醫 男性壓抑憂鬱情緒,濫用酒精或藥物, 不願意就醫
女性承受較多的社會家庭壓力 女性承受較多的性、身體的傷害 女性的賀爾蒙的變化
19
導致憂鬱症的危險因素?-2 婚姻:失婚、分居 年齡:發病年齡20-50歲。65歲以上更脆弱。 曾經發病:1/2的病人會再發病。
遺傳:親屬有憂鬱症或躁鬱症者,容易得憂鬱症。
20
個體本身 生理健康 心理特質 自我概念 人格傾向 認知 期望 問題解決能力
21
不快樂的性格 過度完美主義者 過度執著堅持 負向認知 壓抑敵意憤怒 學來的無助 過度自責
22
行為方面 坐立不安 神情恍惚 垂頭喪氣/亂發脾氣 作息不正常 暴飲暴食/厭食 藥物濫用 酗酒 強迫行為 衝動行為,刷卡亂花錢 頻發生意外
自傷/自殺
23
關於自傷與自殺 偶發自傷 連續自傷 自殺(意念):14% 自殺(企圖): 3% 自殺(死亡):1天10人 自殺死亡 自殺企圖 自殺意念
自殺(企圖): 3% 自殺(死亡):1天10人 自殺死亡 自殺企圖 自殺意念 冰山理論 資料來源:李育峻醫師
24
自傷 自殺 自傷:自我傷害行為常與焦慮、攻擊行為有關,但並無結束生命的意願 自傷:是一種「以身體的疼痛,轉移心理創傷」的自我療傷模式
25
家庭─自我─發展 自傷青少年的心聲 不利的家庭背景 受虐家暴 不利的自我表達 無人能解?無處訴說 不利的抒壓習慣 一時衝動
不利的家庭背景 受虐家暴 不利的自我表達 無人能解?無處訴說 不利的抒壓習慣 一時衝動 壓力特徵 羞辱、受暴、情感被拒、孤立無援、走投無路 個性背景 人我分化不清、認知思考、性格 精神疾病史 精神分裂/憂鬱症/邊緣性人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未來發展 挫折忍受力
26
自傷行為 咬自己 割腕 摳身體 拔毛髮 撞牆 厭食 吞食異物 間接傷害身體─酗酒/藥物濫用
27
以自己的血液做為墨水 刀片當作書寫的筆 這種自傷特有的語言必須被揚棄 改以言語取代 對你最信賴的人傾訴
割腕的誘惑 停止自我傷害 以自己的血液做為墨水 刀片當作書寫的筆 這種自傷特有的語言必須被揚棄 改以言語取代 對你最信賴的人傾訴 作者 / 史蒂芬.雷文克隆 譯者 / 李俊毅 出版社 /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04/03/15
28
青少年自傷經驗之分析研究 2003, 高雄師範大學黃雅羚
一、 青少年自傷經驗之發展脈絡:包括 「生活困境」、「自傷導火線」、「引發自傷行為」、「自傷後的正向感受」、「自傷後的詮釋」五個階段 而自傷青少年在自傷後的正向感受及主觀詮釋會引發「習慣性的自傷行為」。
29
自傷青少年所面臨的生活困境 家庭困境部分:與父母關係疏離、與父母關係衝突、家庭氣氛不佳、在家庭中受忽略、家庭暴力。
人際困境部分:渴望友誼、對人不信任、在人際中封閉、被同儕排斥、對感情態度隨便、性取向認同。 學校困境部分:課業壓力及老師管教態度嚴格。
30
較常引起自傷的動機 親友的亡故 與老師有過節 與父母、兄弟爭吵或紛爭 轉學、退學 受傷或生病 與朋友決裂 成績不及格 父母財物逆轉 失戀
父母離婚 與老師有過節 轉學、退學 受傷或生病 成績不及格 失戀 與好友分手
31
自傷青少年性格特徵 人─我分化不清 自我分化指的是個案於他人之間界線的劃分的程度
自我分化好的人能自己決定有關自己的事物,不受他人的親至,不會干涉或影響別人的決定,也不會要求別人為自己的事情來負責 分化不好的人,容易與重要他人彼此綁在一起互相牽制 如果牽制力量太強,超過個人所能負荷,可能導致自殺行為
32
三、 青少年自傷導火線 與家人發生衝突 人際紛爭 感情失落 好奇與模仿 課業壓力 生活挫折及多重因素混雜。
33
四、 自傷青少年對其自傷行為的主觀詮釋 宣洩情緒 轉移作用 自我虐待 引起別人關心 警惕自己 得到自我控制感 控制情緒 好玩 精神上的死亡。
34
關於自殺的數據 自殺為前十大死因 每十萬人口死亡率:14.16 每3小時有一人自殺身亡(92年) 一人身亡有6~10位親友的情感深受衝擊
35
想要自殺的人多半會求救的 台灣的研究發現,自殺死亡的人當中,在自殺前 三個月內看過醫生的高達60%
可是他們多數不是看精神科,45%是看其他內外各科 只 有15% 看過精神科
36
心情溫度計 (簡式健康量表)
37
分數說明 1至5題之總分: 0-5分: 身心適應狀況良好。 6-9分: 輕度情緒困擾,建議找家人或朋友談 談,抒發情緒。
10-14分:中度情緒困擾,建議尋求心理諮商或 接受專業諮詢。 15分以上:重度情緒困擾,需高關懷,建議尋求 專業輔導或精神科治療。
38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39
憂鬱症何時需要治療? 如果有下列情況發生,就應該求診 自已的不舒服已經超過了生活中的起 起伏伏 想到自殺 心情低落導致工作,家庭,學業和 職業功能的退步,超過二個月 憂鬱症基本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常和藥物治療並用,在較不 嚴重的個案中才可單獨使用
40
治療的期間 抗憂鬱劑一般而言需要至少6-8周以上的時間才能發揮藥效。治療失敗的主因,最常見是因為病患服藥不規則,其次是太早停止服藥。一般而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患經過適當時間的治療後情況都能好轉。 第一次接受抗憂鬱劑治療,必需持續半年以上,避免短期內再度復發。
41
面對憂鬱有方法 面對壓力 問題解決策略 調整期待 合理認知 資源整合 尋找快樂 預防勝於治療
42
問題解決步驟 訂確定問題的優先順序 定具體可行的目標 收集達成目標的所有策略和方法 選擇合適的方法 付諸實行
43
別讓壓力惹毛你 壓力與生理反應互相強化,引起惡性循環 壓力分泌賀爾蒙激發攻擊性,若巧遇有人威脅時…
建議:注意自己與身邊人的「海綿飽和度」,適度的宣洩,以免一觸即發。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44
記憶偏好 越憂鬱的人傾向將注意力放在不快樂的事艦上,使得原本可以記住快樂事件的能力減低了。 憂鬱會降低記憶偏好的運作
樂觀正向的情緒則能強化快樂,面對逆境,轉化負向情緒,創造未來的快樂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45
董氏基金會青少年聊天室 每週五8:00至9:30
46
自殺的迷思與事實 迷思: 大部分自殺的發生,在先前是沒有徵兆的。 事實:有80﹪自殺的人在自殺前會透露一些訊息和
警告,這些口語威脅必須嚴肅的面對,而學 習及認識這些警訊以及如何應對是很重要 的。 注意事項: 當一個躁動的案主突然冷靜下來,他或許是有了 自殺的決定,所以才冷靜下來。
47
企圖自殺前,一再出現在不同的範疇的訊號,這些範疇計有四個部分
Pfeffer 等人(1986) 一、語言的線索 表現想死的念頭 直接以化與表現出來 或在作文、週記中表達出死的念頭
48
二、行為上的線索 突然的、明顯的行為改變 出現相關的學習與行為問題 放棄個人擁有的財產 徒然增加酒精或藥物的濫用
49
三、環境上的線索: 重要人際關係的結束 家庭發生大變動,如財務困難,搬家 顯示出對環境不靈適應,並因而失去信心
50
四、併發性的線索: 從社交團體中退縮下來 顯現出憂鬱的徵兆 顯現出不滿的情緒 睡眠、飲食習慣變得紊亂,失眠、顯得疲勞,身體不適
51
自殺的迷思 年輕人的自殺率比較高 好發生時間以晚上及假期結束之後 自殺事件發生沒有預警 自殺者都有心理疾病 一個創傷就會導致自殺
52
事實 年輕人自殺嘗試行為比例高但老年人自殺行為嘗試成功率高 好發時間沒有區分 自殺行為有預警有徵兆 自殺者不一定都有心理疾患
失落事件(不一定要到創傷)的影響與復原力決定自殺行為是否發生
53
適當轉介與多方關注 助人者應知的方法
54
現代人如何預防憂鬱症? 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凡事往好處想,不執著,能捨能得。 有適當的休閒活動:多與大自然接觸,與人群接觸,減輕工作壓力。
學習因應壓力的適當模式:平時做減壓的工作,不累積壓力,不讓自己崩潰。 學習放鬆技巧:肌肉放鬆術、靜坐、冥想等。 閱覽心理、哲學叢書、信仰宗教等。
55
快樂大不同?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醫師比佛利.布魯梅特領導的這項研究發現,最悲觀的人各種死因的風險高出最樂觀者42%
樂觀者比悲觀者較少感到壓抑,壓抑感對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 樂觀者常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較注重飲食和運動。 學者柳波莫斯基從三個最可能的策略開始:仁慈、感恩和樂觀,這三種態度皆與快樂有關。
56
靜坐減壓身心舒暢 超過150名紐約電話公司的員工學習放鬆技巧。五個月後,他們的焦慮、失眠能減少,高血壓也降低。同時也發現較容易戒煙、減重。他們感覺較有自信及快樂。 許多研究都肯定靜坐能降低血壓、膽固醇,有益心臟健康。
58
醫療單位: 嘉義縣 行政院衛生署朴子醫院 精神 05-3790600 #302#240 嘉義市 嘉義基督教醫院 精神科
,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 精神科(民權院區) 嘉義長庚醫院電話:
59
愛的路上 你我慢慢走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