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小儿膈疝的护理查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小儿膈疝的护理查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儿膈疝的护理查房

2 先天性膈疝(congentitaldiaphragmatic hernia,CDH)
是指由于膈肌先天性发育不良.腹腔脏器经膈肌缺损疝入胸腔,压迫肺脏,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新生儿生后6 h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者,为重症CDH,病死率较高【1】。手术修补是治疗的根本措施,目前主张先采取措施稳定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后,再施行手术【2,3】 [1]Hedrick HL.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J].Pediatr Case Rev,2001,1(1):25—26. [2]Moyer V.Moya F,Tibboel R。et a1.Late versus early surgi—eal correction for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in newborninfan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2(3)lC . [3]Downard CD,Jaksic T,Garza JJ,et a1.Analysis of an im—proved survival rate for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J].JPediatr Surg。2003.38(5):729—732.

3 胸腔解剖图

4 治 疗 手术修补

5 病史汇报--3月7号入院 患儿孙......,女,2个月,体重:5kg,
代诉:哭闹伴恶心4天余入院,门诊胸部CT提示:膈疝可能,查体:左侧胸廓稍隆起,呼吸音弱,可闻及气过水声及湿罗音,叩诊浊音,T:37℃,P:180次∕分,R:58次∕分。

6 治疗经过 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急诊行手术治疗。
于3.7 11:13分接入手术室在全麻下行左侧膈疝修补+胸腔闭式引流术,手术顺利,于15:35分转入Nicu. 3.10日因患儿撤呼吸机,吸氧下无呼吸困难及青紫,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3.14日因肺囊肿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手后再次转入Nicu,于3.21日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7 实验室检查报告

8 根据目前患儿病情提出以下护理问题

9 护理诊断 低效性呼吸形态 清理呼吸道无效 引流不畅 潜在的并发症: 有管道脱落的危险

10 护理措施 低效性呼吸形态:与呼吸改变,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影响肺通气功能有关。 1、保持环境相对安静,注意通风保暖,保持患者相对安静
2、做好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的护理,给予持续心电监测及氧气吸入5升/分。 3、定时翻身、拍背及吸痰,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按医嘱每日超声雾化治疗以免呼吸道分泌物堵塞引起窒息。 4、在巡视病房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智、瞳孔、心率、呼吸、脉搏及神态变化,预防窒息的危险。一旦发生咯血,头偏向一侧,体位引流协助排痰,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引。

11 [护理评价 1.病人缺氧和呼吸困难得到改善;皮肤粘膜,口唇青紫程度是否减轻或消失;鼻翼煽动及三凹征消失.
2.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病人能保持良好的呼吸状况.

12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外伤、手术导致意识障碍、身体乏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1 对呼吸困难、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组织缺氧。氧气湿化瓶内加入30%酒精减少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意识障碍病人的呕吐物、分泌物、食物残渣可造成气道堵塞,影响气体交换导致供氧不足,加重脑水肿升高颅压,并发吸人性肺炎。因此必须清除口鼻分泌物,勤翻身勤吸痰,动作轻柔,以免剧烈咳嗽导致腹内压突然升高造成膈肌修补处破裂。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 预防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痰感染足常见的感染途径,吸痰应注意无菌,带无菌手套,吸痰管l根只用一次,注意呼吸道雾化吸入,每天2次,雾化后扣背咳痰或吸痰或机械排痰,拍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便于分泌物引流。患者平卧时应将头转向一侧,口中有分泌物或呕吐物时,应及时吸出。深部痰液难以咳出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做痰培养。 护理评价:患儿呼吸平稳,无发绀。

13 潜在的并发症:感染、管道脱落、皮下气肿 ①引流管的粗细要适宜,切口大小要适当。 ②妥善固定引流管,并留有足够长度,以防翻身、摆动时脱出胸腔。
发生皮下气肿,应该: 局限性皮下气肿,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如疼痛肿胀,应做好止痛及宣教解释工作。 广泛性皮下气肿,患者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即通知医生行皮下切开引流,或粗针头穿刺 以排出气体减轻症状。 评价:患儿未出现上述并发症

14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目的 适应症 原理 引流管的选择 引流管的安置位置 护理

15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胸腔闭式引流能排除胸腔内液体或气体,维持胸膜腔的负压,使肺保持膨胀状态,使纵隔处在正常位置。

16 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应症 自发性气胸,肺压缩大于50%者 外伤性血、气胸 大量胸腔积液或持续胸腔积液,需彻底 引流,便于诊断和治疗者
大量胸腔积液或持续胸腔积液,需彻底 引流,便于诊断和治疗者 脓胸早期彻底引流,有利于炎症消散和促进肺复张 开胸术后引流

17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 胸腔闭式引流是根据胸腔的生理特点设计的,依靠水封瓶中的液体,使胸腔与外界隔离。 负压腔 水位线 储液腔 隔离腔

18 胸腔闭式引流的选择 选择长度约100cm的橡胶管作为引流 排液管:选择管径1.5~2.0cm的橡胶管作为排液管。

19 排气管 排液管

20 胸腔闭式引流的安置部位 排气管一般置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排液管一般置于腋中线或腋后线第6~8肋间 脓胸常选在积液最低位

21 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护理 引流装置的位置 胸腔闭式引流主要是靠重力引流,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并应放在特殊的架子上,防止被踢倒或抬高。 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止血钳。

22 病人的体位 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如果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23 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 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瓶应用紧密的橡皮塞,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 长玻璃管置于水面下3-4cm,并保持直立位。
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包盖严密。 水封瓶被打破,应立即夹闭引流管,更换水封瓶或引流装置,然后松开止血钳,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排出胸膜腔内的空气和液体。 引流管脱落,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作进一步处理。

24 引流管的长度与固定 引流管的长度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过长时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过短时病人翻身或坐起时易牵拉到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紧形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 保持引流通畅 定时挤压引流导管,防止导管受压、扭曲、堵塞;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运动和变换体位,以利液体、气体排出,促进非扩张。

25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装置保持无菌;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浸湿及时更换;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60cm~100cm,防止引流液逆流;定时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 观察和记录 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水柱波动,水柱波动反映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并准确记录。

26 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 胸腔引流管安置一般48~72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量少于50ml,脓液小于1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边,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旨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27 谢谢!


Download ppt "小儿膈疝的护理查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