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台灣鄉土動物 林小杏 點選圖片可以看到影片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2
中名: 台灣獼猴 英名: Formosan Macaque 學名: Macaca cyclopis 館區: 臺灣鄉土動物區 分類: 哺乳綱 Class Mammalia 靈長目 Order Primates 獼猴科 Family Cercopithecidae 保育: 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體型: 頭體長 mm,尾長 mm,體重3-6kg,雄性體型較大,可達12kg。 形態: 頭圓臉平,具有頰囊,耳朵小;背部冬季為灰褐色,夏季為橄欖綠色;四肢及尾巴顏色較深;腹面為灰白色;臀部有紅色肉墊;尾巴粗而長。 分布: 台灣海拔3000m以下地區。 食性: 以植物的果實及嫩芽為主,偶爾也會吃昆蟲,食物種類會隨著季節而改變。 解說: 1.台灣獼猴為台灣特有種。 2.台灣獼猴是日行性的動物,主要活動時間集中在清晨及黃昏。以樹棲活動為主,也會到地面覓食。棲息環境為濃密的天然林、裸露的岩石地及水源區附近。 3.台灣獼猴為群居性動物,由雄猴擔任猴王,每一群的數量並不固定,一般為10-50隻,群中的組成為一隻雄性的成猴,數隻成年雌猴及幼猴;在野外也可以觀察到獨居或成光棍群的雄猴。
3
中名: 梅花鹿 英名: Formosan Sika Deer 學名: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館區: 臺灣鄉土動物區 分類: 哺乳綱 Class Mammalia 偶蹄目 Order Artiodactyla 鹿科 Family Cervidae 保育: 非保育類野生動物 體型: 頭軀幹長950-1,400mm,尾長75-130mm,肩高 mm,體重雄性32.7kg、雌性26.2kg。 形態: 毛色為褐色至紅棕色,背部和體側佈滿7-8排白色的斑點,背部正中央有一條黑帶,身體腹面、四肢內側及尾下均為白色,臀部具有一明顯的大白斑。雄鹿頭上的角具有2-5叉,長度約 mm,雌鹿頭上不具角。 分布: 西伯利亞東南方、韓國、日本、中國大陸東部及南部、琉球群島、台灣、越南。 食性: 草食。 解說: 1.梅花鹿為台灣特有亞種,是台灣三種鹿科動物中體型中等的。 2.梅花鹿的雄鹿第一年沒有鹿角;一歲半至兩歲鹿角不分叉;兩歲半至三歲鹿角二叉;三歲半以上為三叉。 3.雄鹿在每年5、6月時掉角。
4
中名: 雲豹 英名: Clouded leopard 學名: Neofelis nebulosa 館區: 臺灣鄉土動物區 分類: 哺乳綱 Class Mammalia 食肉目 Order Carnivora 貓科 Family Felidae 保育: 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體型: 頭體長 mm,尾長 mm,體重16-23kg。 形態: 頸側及體側有大型塊雲狀黑斑,腹部及四肢間雜不規則褐色斑紋,尾部有11至14個黑色環帶。 分布: 中國大陸南方至南亞、東南亞、台灣、海南島。 食性: 以鳥類、靈長類、小型哺乳動物為主。 解說: 1.雲豹為臺灣特有亞種,是臺灣大型肉食性的貓科動物,曾廣泛分佈在全島各地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原始森林。 2.夜行性,喜歡單獨活動,善於攀樹,短肢與長尾幫助它適應在樹上生活。 3.目前園中所展示的並不是台灣本土的雲豹,均為查緝非法走私動物時所沒入,確實來自的國家則不可考。
5
中名: 穿山甲 英名: Chinese Pangolin 學名: 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 俗名: 鯪鯉 分類: 哺乳綱 Class Mammalia 麟甲目 Order Pholidota 穿山甲科 Family Manidae 保育: 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體型: 頭體長 mm,尾長 mm,體重3-6.3kg。 形態: 頭呈圓錐狀,吻端尖,眼小,眼瞼厚。除了吻部、臉頰、下顎、喉部、腹部及四肢內側外,全身都覆蓋著灰褐色的鱗片。四肢短,具五爪,前肢發達。口腔中沒有牙齒。 分布: 尼泊爾、錫金、緬甸、泰國、中南半島、中國大陸南方、台灣、海南島。 食性: 食蟲性,以白蟻、螞蟻為主。 解說: 1.穿山甲由於身被鱗甲,並具掘土穴的習性而得此名,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即記載:「其形肖鯉,穴陵而居,故曰鯪鯉,俗稱為穿山甲。」 2.穿山甲的英文名稱pangolin來自馬來文,意思是指會捲曲的動物。當牠們遇到危險時的立即反應是將身體捲成球狀,用尾巴保護脆弱的頸部及腹部,同時,鱗片會直豎起來露出銳利的邊緣,以更有效地禦敵,讓敵人知難而退。 3.穿山甲鱗片的成分和我們的指甲相同,都是角質素。牠和其他的哺乳動物一樣具有毛髮,即使是覆滿鱗片的部位,每一個鱗片下方也可找到三、四根毛髮。
6
中名: 臺灣黑熊 英名: Formosan Black Bear 學名: 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分類: 哺乳綱 Class Mammalia 食肉目 Order Carnivora 熊科 Family Ursidae 保育: 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體型: 頭體長1,200-1,500mm,尾長60-100mm,肩高 mm,體重可達200kg。 形態: 全身被黑色粗毛,下顎前端聚一小撮白色短毛。胸前有白色的V字形斑紋。 分布: 臺灣黑熊為亞洲黑熊的特有亞種。亞洲黑熊過去曾廣泛分布於亞洲各地,從日本、中國到阿富汗、巴基斯坦都有牠們的足跡。 食性: 雜食性,以果實、樹根、昆蟲及小獸為主,但仍以植物性食物居多。 本園餵食雞胸肉、麵包、成犬飼料、狗罐頭、木瓜、蘋果、番石榴、胡蘿蔔、地瓜、玉蜀黍、蕃茄、熟地瓜。 解說: 1.台灣黑熊為台灣特有亞種,是台灣最大型的陸生哺乳動物。 2.台灣黑熊棲息地以海拔1,000-3,500公尺的森林地帶為主,活動範圍很大。黃昏或夜晚時外出覓食,白天在樹洞或岩洞中休息。 3.台灣黑熊的腳板也是像人類般平貼地面,稱為“蹠行”;然而其他大部分的大型動物,如狗、馬、象等,都是以趾頭行走,稱為“趾行”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