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3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4
本章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本章问题的关键所在 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自由”是“每个人”和“一切人”的平等、自由吗? 为了实现“每个人”和“一切人”的平等、自由,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是可有可无还是不可逾越?
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条件好的 扩大生产 资本家 富有者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小商品 生产者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条件差的 雇佣 劳动者 贫困者 破产
6
资本原始积累途径:暴力剥削 南非金矿黑人矿工 拉丁美洲一座糖厂中的黑奴劳动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 里士满的奴隶市场
7
资本原始积累途径:暴力掠夺 鸦片战争后在广州的英国军队
8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原因 商品 社会分工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
(二)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与使用价值 (凝结) (体力、脑力耗费)
10
商 品 二 因 素 劳 动 二 重 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价 值 抽象劳动 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具体劳动
价 值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11
劳动时间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关系 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量 价值量
12
丙 丙 正常补偿 乙 甲 12小时 10小时 10小时 8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图示
13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14
(三)价值规律 追加投资 (调节) 获利多 供过于求 价格上涨 价格下跌 供不应求 得利少 (调节) 减少投资
15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价值 价格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16
+ + = 6角) 价格波动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价格波动始终 以价值为轴线 商品总价格与 总价值相等 (1.6 2 2.4
三个鸡蛋总价值量=6小时(6角) + + = 6角) (1.6 2 2.4 1.6角 2.4角 2角
17
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18
价值形式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起源 简单价值形式(一物对一物) 扩大价值形式(多物交换系列) 一般价值形式(多物对特物)
货币价值形式(特物归一物)
19
货币的起源 ? ? ? ? ? 交换 价值 1只羊的价值表现为3把斧子
20
货币的起源 金子的不同用途 金箔画 贴金艺术品 金箔字 金塔顶
21
货币的起源 价值的直接体现物 货币是 特殊商品 具有双重使用价值 自然性质决 定 的 使用价值 社会职能决 定 的 使用价值
22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23
资本主义生产 目的 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资本价值最大增值 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资本价值最大增值 利润量增加 社会生产力提高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目的 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资本价值最大增值 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资本价值最大增值 资本主义生产 利润量增加 社会生产力提高 增加积累,扩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利润率下降 手段 产品社会价值降低 资本 贬值
24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25
第一,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一,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 威廉·配第
26
第二,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27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2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者是自由人 一无所有
29
(1)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属于自己的劳动力。
劳动力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属于自己的劳动力。 (2)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因而不得不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此乃“平等”背后之“不平等”的关键所在
30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成为商品具有商品的一般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的特殊性
3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32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33
劳动力的商品化 劳动力商品 价 值 劳动力价格 工 资 使用价值
34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商品的生产过程 具体劳动 创 造 劳动过程 使用价值 转 移 旧 价 值 价值形成过程 抽象劳动 形 成 价 值
35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私有制 所有制 所有权 内容 决定 法律意义上的私有制
36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奴隶主对奴隶完全的人身占有 封建社会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 资本主义 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37
商品生产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具体劳动 劳动过程 使用价值 旧 价 值 抽象劳动 价值 剩余价值 商品的生产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创 造 转 移
旧 价 值 价值增殖过程 抽象劳动 再生产 价值 创 造 剩余价值
38
三、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统一 价值增值过程
39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 资 本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40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家使用资本对工人进行剥削时,必须把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购买劳动力。由于这两部分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它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分别用c和v表示。 剩余价值率是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概念。剩余价值率(mˊ)=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41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 资 本 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 只发生价值转移 能使价值增殖
42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43
简单再生产 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三)资本积累 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复的生产
就是生产规模保持不变的再生产,或者说,就是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复的生产 扩大再生产 就是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再生产。
44
简单再生产 再生产 前提和基础 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复的生产 继续和发展 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45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都作为消费基金消费掉,而是拿出一部分用于积累,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而剩余价值又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46
资本的有机构成 从物质形态看 资 本 构 成 由Pm和A构成 技术构成 决定 反映 由C和V构成 价值构成 从价值形态看 有机构成
47
(四)资本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 本扩大再生产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48
剩余价值的分割 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就是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剥削集团(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割的过程。 他们瓜分剩余价值依据的就是平均利润率规律。
49
生产部门 预付资本 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 (%) 剩余价值 (利润) 产品价值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机械工业 70c+30v 80c+20v 90c+10v 100 30 20 10 130 120 110 生产部门 全部资本 (c+v) 剩余价值 (m) 平均 利润 平均利润率 生产价格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机械工业 100 30 20 10 20% 120
50
平均利润率规律 产业资本家获得了产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获得了商业利润; 使用借贷资本的职能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要分割为企业利润和利息,职能资本家获得企业利润,借贷资本家获得了利息;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获得相当于平均利润的银行利润;农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
51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52
Pm … … G W W´ G´ P A 资本循环全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 资本的流通和循环 购买阶段(G资本发挥职能作用)
54
资本的周转
55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交换: 1)第一部类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 2)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56
资本循环 购买阶段 售卖阶段 生产阶段
57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价格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 工资不是劳动的价格 劳动 不是 商品 劳动本身没有价值
工 资: 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价格 劳动本身没有价值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 工资不是劳动的价格 劳动 不是 商品 在劳动力被购买和使用前劳动无法独立存在 逻辑上不能成立
58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各义工资 实际工资 工资的形式 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数量支付的工资
以货币来表现的工资 以货币所能实际购买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来计算的工资 实际工资
59
(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时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积累规律等。这些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制约,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如果撇开制度因素,则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 可参考《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6期:“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之实践人本哲理探析”。
60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实质:周期性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周期: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61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 是指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的经济活动总水平的波动。
62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水平 复苏 长期经济趋势 繁荣 顶峰 实际经济活动 谷底 衰退 萧条 动态时间
63
经济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的固定资本更新周期是 经济周期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矛盾运动必然导致经济运行出现周期 市场机制对经济生活的自发调节也会使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性波动
64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政体:主要包括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政体:主要包括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政党制度:主要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具体政治制度:常任文官制度;公民权利制度;政治管理和统治方式实行“法治”原则。 美国宪法 自由女神
65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对内职能
66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职能是指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是其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延伸,是服务于其政治统治的。
67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民主与法制 政权组织形式 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 “平等”背后的不平等
68
“平等”背后的不平等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来源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第一,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三,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 “平等”背后的不平等
69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前提?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4、试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 5、搜集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6、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主?
70
阅读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一章《商品》1、2、3、4,第二章《交换过程》;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1,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3,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第六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七章《剩余价值率》1,第十四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第十七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1、4,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2、3、4, 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第十六章《可变资本的周转》,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Ⅰ、Ⅱ、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第二章《利润率》, 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第十六章《商品经营资本》,第十九章《货币经营资本》,第二十一章《生息资本》,第三十八章《级差地租:概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三编社会主义,二、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1
本章结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