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儒学作为实践智慧、生活智慧、历史智慧,是一种深邃无比的生命智慧。
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圣人 孔子

3 “仁”的思想在孔子思想结构中是核心部分。
一般认为“爱人”是“仁”的主旨,所谓“爱人”,积极地讲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正》),消极地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即“忠怒”这个“一贯之道”。 “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体现,他反复主张“为国以礼”、“齐之以礼”、“约之以礼”。

4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做人格言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 孟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倡导自省精神,以身作则,言行中也处处体现出这种自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 翻译]: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8 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威 武 不 能 屈,此 之 谓 大 丈 夫。
回忆一下 孟子名言 ,有哪些?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 其 筋 骨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增 益 其 所 不 能 。 老 而 无 妻 日 鳏,老 而 无 夫 日 寡,老 而 无 子 日 独 ,幼 而 无 父 日 孤,此 四 者 ,天 下 之穷 民 而 无 告 者。 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威 武 不 能 屈,此 之 谓 大 丈 夫。

9 山东至今仍流传一段民谚:天下文官祖,累代帝王师,说的就是孔子。
孔子孟子的政治理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实现,可是在汉唐宋明清时期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志士都以孔孟为榜样,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儒家管理学的基础,是顺着人之常情建立起来的:把“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推广到“治国平天下”。 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与光明相伴的,是孔子的入世情怀。

10 梳理思路 文章思路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前部分论述二人思想言行的差异,后部分分析原因。 这两部分的衔接处在那儿?有何作用? 第五小节,承上启下,指明以上几段 意在说出两人思想言行的不同,以下部分的要旨是分析这种不同的原因。 这段中概括二人思想言行不同的原因,在于时代的不同,即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中国局势从根本上制约着两位圣人的思想。——--这种大历史观还是黄仁宇研究古代人物、事件的典型方法。

11 即他们以济世治国为理想追求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政治态度。这是比较分析的前提。 有哪些三大不同? 孔子 孟子 1、态度 轻松 紧张
课文研究孔孟的不同,是放在一个怎样的基本框架内? 即他们以济世治国为理想追求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政治态度。这是比较分析的前提。 有哪些三大不同? 孔子 孟子 1、态度 轻松 紧张 2、性善性恶 性恶来自先天 性善如水就下 3、对“礼” 非常重视 不甚重视

12 对“礼”的态度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 孔子 生活在春秋时代末期 封建制度没完全败坏 诸侯征伐仍以道德名义 战争是贵族竞技式 , 有“礼”的公认原则 孟子 战国前中期 七雄以准备长期厮杀 军事动员,全民皆兵 战争方式,杀人盈野,草菅人命 毁灭式 彻底清除敌方

13 探究学习 1、“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是什么意思?表现了孟子怎样的感情和思想? “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大意是: 邹穆公问孟子:“这次和鲁国的冲突,我的官吏牺牲了33个,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效死的。杀他们罢,人太多;不杀罢,又太可恨,怎么办好呢?”孟子答道:“当灾荒年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荒野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荒,而您的库房里却装满了财宝,官吏们也不把这种严重情况报告给您,他们不关心人民疾苦,现在老百姓可得到报复的机会了!” 这段话,一方面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认为为政需以身作则,要爱护人民,民贵君轻;另一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统治者毫不客气地指责,毫无隐讳地表达自己的不满,锋芒毕露,具有鲜明的革命精神。

14 2、“风乎舞雩”句怎么理解? 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华及曾皙谈志向,轮到曾皙时,他说出一段诗情画意的话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下子把孔子感动得心旷神怡,喟然叹服。 一袭布衫,大袖飘飘,身体的宽舒与心灵的自由相得益彰,几个大人,又配上几个嬉闹无忧的顽童,这气氛活泼而不拘谨,游戏而不功利。这不正是孔子乐观、积极、热情、率性、纯真品性的形象写照吗?程朱理学禁绝人的七情六欲,而孔子竟是这么一个活泼泼的、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啊!

15 3、“政治哲学”的概念如何理解?与人生哲学怎么区别?
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人生哲学,而儒学则是求善的人生哲学。他们讲仁义道德,讲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被称为伦理型的哲学。儒学修身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为了做官。如果看得深一点,儒家的伦理背后是政治,他们的哲学主要是政治哲学,伦理是为政治服务的。因此,孔子才会被后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儒学才会成为封建政治的指导思想。 道家是求真哲学。庄子的求美的艺术哲学对绘画、书法、文学都有较深的影响, 西方重求真哲学,讨论宇宙论比较多,对后来的科学发展、逻辑学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中国求善哲学成为主流,政治哲学、人生哲学则较为丰富。这是中西哲学的各自特点。当然,真、善、美在哲学家那里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有倾向的差别。

16 4.“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柏拉图”分别有什么相似性
4.“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柏拉图”分别有什么相似性?作者以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苏格拉底 柏拉图

17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大弟子,也是苏格拉底思想的传承者。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位先知都通过言论而不是亲手写下的著作建立了一种学说,都强调以德治国,并率领门徒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 作者以此来说明孟子与孔子的传承关系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18 5、孔子说,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表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论语·为政》中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15岁有志于学业,30岁说话做事都能够合于礼,40岁(明白了世上的各种事理)能够不迷惑了,50岁懂得了天命,60岁一听到别人说的话,便能了解其主旨,70岁便随心所欲,所想的一切都不会超过规矩。由孔子的这番话,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 6.文章第4段对比了孔孟对“礼”的态度、行为,体现了他们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两人的不同个性。有什么不同? 孔子的行为,体现了他对“礼”的重视,他主张“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了礼,他可以委曲求全。而孟子不受“礼”的束缚,率性而为。

19 7.“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宁静。”从文中的分析来看,当时社会“闲雅”“宁静”的原因有哪些?
(1)当时,一切都接受“礼”的约束的原则虽已不再适用,但诸侯间交往还贯以“道德”的名义。(2)当时的作战形式——车战,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有公认的原则,仍离不开礼的约束。(3)当时的作战形式决定了交战时间短,参战人数少的现实,战事没有波及全民,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20 8、“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的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表因果关系,用“针对”一词是否恰当?
这一句是表达因果关系的,用“针对”表原因很不恰当。再则,用“这些条件”概括上一段内容也不恰当。这一句不妨说“因此,孔子对当时的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 9.“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一句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整个社会心态都比较闲雅,孔子的闲雅代表了普遍的社会心态。 10.为什么说“全民为什伍”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 这里所说的“什伍”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什伍”又是古代军事编制,五人为伍, 十人为什。所以说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

21 11、为什么说孟子的性善论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
这句话下面就解释为什么说是“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然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由性善论这个前提推论到对人的道德要求,不过是要求保持天性,回复天性而已,很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为丧失本性,所以带有强迫性。 例如《鱼我所欲也》把不辨礼义而接受万钟俸禄的行为,斥之为“失其本心”,认为“义”的观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认为舍生取义,不过是保持本心而已,这种推论就带有强迫性。 12、.何谓“低水准平等思想”? 低水准是指生活水平低。如“乐岁终身饱”,但求吃饱肚子而已,这个生活水平是很低的。

22 13、“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有时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说的一样,‘尽信书不如无书’。”——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孟子》和《四书》全部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话都适用于任何历史条件。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含有政治哲学的成分,但是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如果不考究其历史背景,一概奉为经典,是要犯错误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14、作者的论述研究方法有什么可取之处?还有什么欠缺? 比较的方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不同学派的比较研究,是人们普遍注意的,作者还能注意到同一学派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比较研究,从中看出一个学派是怎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这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研究一个思想家,要加以历史的考察,从中了解其所以然,探究其精神实质。再则,思想理论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23 背景研究的方法对我们也有启发。了解孔子和孟子所处的社会情况,就能理解孔子为什么那么闲雅,为什么那么重视“礼”,还提倡“克己复礼”,也能理解孟子为什么那么“紧张”,为什么主张“性善论”,为什么不拘于“礼”,而要改弦更张。 意识形态应该用经济基础及其政治上层建筑去解释。作者是用政治上层建筑去解释思想上层建筑,如果再追问几个为什么,就觉得作者的论述还不透彻。例如,从孔子到孟子的二百年间,“礼”的约束力为什么从有到无呢?为什么战争方式大大升级了呢?要解释得更透彻些才好。

24 崔炳哲教授认为,孔子当永生,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孔子是全人类的导师,所以孔子永生,人类永生。 第二,孔子是永不失望的,是希望之灯。 第三,孔子是仁爱的实践家。 第四,孔子是思过则改,闻过则喜的人。 让我们记住崔教授的话吧!


Download ppt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