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部分 生理参数测量与监护仪 3.1 监护仪简介 3.2 心电监护 3.3血压监护 3.4 血氧饱和度 3.5 呼吸 3.6 心输出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部分 生理参数测量与监护仪 3.1 监护仪简介 3.2 心电监护 3.3血压监护 3.4 血氧饱和度 3.5 呼吸 3.6 心输出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部分 生理参数测量与监护仪 3.1 监护仪简介 3.2 心电监护 3.3血压监护 3.4 血氧饱和度 3.5 呼吸 3.6 心输出量
第三部分 生理参数测量与监护仪 3.1 监护仪简介 3.2 心电监护 3.3血压监护 3.4 血氧饱和度 3.5 呼吸 3.6 心输出量 3.7 胎儿监护 3.8 中央监护系统与监护病房

2 主要内容 3.1 监护仪概述 3.2 心电监护 3.3 血压监护 3.4 血氧饱和度 3.5 心输出量 3.6 呼吸 3.7 体温
3.8 胎儿监护仪

3 多参数监护仪的结构 迈瑞PM9000监护仪外观

4 多参数监护仪的结构(正面) 信息区 参数区 波形区 电源开关 POWER 充电灯 CHARGE 操作菜单栏

5 多参数护仪的结构(左侧面) TEMP接口 ECG接口 SpO2接口 NIBP接口 内置电池

6 多参数监护仪的结构(背面) 扬声器 排风口 网络接口 保险丝 电源接口 等电位接口 模拟输出接口

7

8 监护的概念 “监护”是指测量患者生理及病理状态的生物信号,提取其特征,并及时转变成可视信息,对潜在的危及生命的事件自动报警。
其优点是用仪器实时地监护患者,便于医生及时掌握病情和进行治疗,评估治疗方案和药物。集中使用监护仪器组成监护病房,还可以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减少护士的工作量,降低护士与病员的比例。 监护仪:对人体生理参数监护系统是通过测量患者生理及病理状态的生物信号,进行连续监测和自动分析,提取其特征并及时转变成可视信息,并对潜在危及生命的事件进行自动报警的系统。 。 2017/3/11 8

9 监护参数 基本参数: 扩展参数: 有创血压(IBP) 成人心排量(C.O.) 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2) 麻醉气体(AG) 心电(ECG)
连续心排量/静脉血氧饱和度(CCO/SvO2)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PiCCO & ScvO2 ) 无创心排(ICG ) 脑电双频指数( BIS ) 呼吸力学( RM ) 基本参数: 心电(ECG) 呼吸(RESP) 无创血压(NIBP) 脉搏氧饱和度(SpO2) 脉率(PR) 体温(TEMP)

10 2.按使用范围分类 便携监护仪:便携监护仪主要用于检测人体某生理系统的少数参数,测量简单,数据传输快,携带方便,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床边监护仪:床边监护仪直接与患者相连,通过电极,传感器能够对病人的各种生理参数或某些状态进行连续的监侧,并予以显示报警或记录,也可以通过电缆或者无线装置将信号传输至中央监护仪,与中央监护仪构成一个整体来进行工作。 中央监护仪:又称为中央监护系统,由主监护仪和若干床边监护仪组成的,通过主监护仪可以控制各床边监护仪的工作,对多个被监护对象的情况进行同时监护,并完成对各种异常的生理参数和病历的自动记录。 远程监护:远程监护是利用通信网络检测病人的各项生理参数,将检测的数据传递至异地进行远程诊断,对病人监护的技术。远程监护技术缩短了医生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医生可以根据远地传来的生理信息为患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

11 3.2 心电监护的项目 心电是最基本的监护参数,几乎所有的监护仪都有心电监护。 24小时动态分析的专用监护系统。
心电监护最基本的项目有心率显示、心率上下限报警、心电波形的实时显示。 心电监护仪通常还有以下被选功能:心律不齐检测、S-T段分析、回忆波形显示、趋势图分析、电极脱落报警、电源故障处理、数据储存和传送等。可以有多个通道同时记录多个导联。 24小时动态分析的专用监护系统。

12 心电(ECG) 传导系统 人体组织 电极及放大器 电信号在心脏传导途径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
传导系统 人体组织 电极及放大器 电信号在心脏传导途径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 引起的心脏除极化→心室收缩、泵血

13 心电图的形成

14 心电 ECG 按病人类型: 成人、小儿、 新生儿 按导联类型: 3导、5导、12导 按使用环境: 普通、抗除颤、 抗电刀 按结构类型:
一体、分体 按电缆长度: 标准长度、 加长型 电极片

15 常用电缆导联类型和安放位置 三导联 可显示的导联: I、II、III LA RA LL 15

16 可显示导联:I、II、III、avR 、avL 、avF 、V
五导联 可显示导联:I、II、III、avR 、avL 、avF 、V LA RA V RL LL 16

17 病人状态:病人类型、皮肤、运动、情绪。。
心电 ECG 病人状态:病人类型、皮肤、运动、情绪。。 安静,稳定的病人状态 侧翻、起卧、运动的干扰

18 心电 ECG 心电电极的位置与连接 对角安放呼吸电极以便获得最佳呼吸波(胸式与腹式) 推荐的电极的位置

19 心率和心律 心率:心脏搏动的频率。 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奏。
当冲动的起源和频率、传递顺序及速度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称为心律失常(arrhythmia)。心律失常可归纳为两大类: 激动起源异常 激动传导异常 有时,自律性异常与传导异常并存引起心律失常,如并行心律。

20

21 心电波形 良好信号的特征: R 波高大,完全位于基线之上或之下; 起搏信号不大于R 波的高度; T 波小于R 波的1/3 高度;
P 波应该比T 波小得多。 21

22 二 心电信号的计算机分析 分析步骤 心电数据采集 心电信号预处理:滤除干扰(基线漂移、50Hz、肌电……)
二 心电信号的计算机分析 分析步骤 心电数据采集 心电信号预处理:滤除干扰(基线漂移、50Hz、肌电……) 特征点检测:P、QRS、ST、T波 自动诊断:心律失常分析与波形分类 每一次心跳产生一个电波(P、Q、R、S和T波)序列。

23 3.3 血压测量与监护 主要内容 扩展阅读 1 血压定义 2 无创测血压 3 有创测血压
 王文; 张维忠; 孙宁玲等,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年12期

24 血压测量的意义

25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模型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模型图
左心室主动脉大动脉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血液在毛细血管处进行物质交换以供应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回流的血液成为静脉血。)静脉血小静脉大静脉最后从上、下腔静脉进人右心房右心室血液通过肺动脉和吸人的氧气结合氧合后的血液变成动脉血左心房左心室,周而复始地循环。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模型图

26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是压强(即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血压是相对压强,是相对大气压的。当我们说血压100mmHg时,是指血压比大气压高100mmHg,测量血压时则是以大气压作为0mmHg。 而静脉血压常用cmH2O 间接测压通常仅能测得收缩压和舒张压,而直接测量法可以测得血压波形曲线。由于测量方法和部位不同,所测值往往难以相互比较。

27 血压的测量种类 直接测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
有创血压(IBP)一般可监测: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和左房压(LAP)。 间接测压(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NIBP),又称为无创血压测量。

28 血压常规测量 收缩压(SP)和舒张压(DP)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所达到的最高压力称为收缩压。它把血液推进到主动脉,并维持全身循环。
舒张压:心脏扩张时所达到的最低压力称为舒张压,它使血液能回流到右心房。 脉压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称为脉压差,它表示血压脉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脏的收缩能力,是反映动脉系统特性的重要指标。

29 平均压(MP) 平均压:是在整个心动周期动脉压一平均值,由下式计算: MP通常用以评价整个心血管系统的状况。 例如:整个心血管的阻力(SVR)便可用平均压(M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排量(CO)求得。

30 正常血压参考值 脉动血压一般用分数形式来表示:120/80,分子代表收缩压,分母代表舒张压。
对健康的成人,心血管系统各不同部位的正常血压值如下: ⑴ 臂动脉: 收缩压:95~140 mmHg)范围内, 正常舒张压 (60~90mmHg), ⑵ 主动脉压:约为120/75, 左心室约为120/5, 左心房为9/5,右心室为25/0,右心房为3/0,肺动脉为25/12。 ⑶ 毛细血管:动脉(20~30mmHg),静脉为(0~20mmHg)。

31 2 间接测血压法(NIBP) 间接测压法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测法,可以测得收缩压、舒张压
并估算: 平均压[=舒张压+(收缩压- 舒张压)/ 3]。 水银式血压计是临床上常用的测压器具,它有一个充气袖带,用听诊器听柯氏音的方法进行测压, 水银柱的高度指示的是气袖内的压力,气袖压能传递到动脉壁,给气袖加压直到能使动脉壁闭合, 然后将气袖逐步降压, 当气袖压刚好等于收缩压时,血管被冲开,听诊器能听到柯氏音,此时的气袖压就是收缩压, 气袖压继续下降,直到刚好低于舒张压时柯氏音消失,这样也就测得了舒张压,

32 柯氏音法 1905年,俄国学者柯洛特柯夫发现,用臂带绑扎上臂并加压,将肱动脉血管压瘪,然后再减压,随着外压力的降低,从臂带内的听诊器中可以听到血流重新冲开血管后发出与脉搏同步的摩擦、冲击音。由于这一发现的重要性,这种摩擦、冲击音就被命名为柯氏音。 柯氏描述了柯氏音可以分为五期(也称时相),即弹响音、杂音、拍击音、捂音、消失音的共同特点。他提出,把能听到的弹响音第一声时对应的外压力作为收缩压;消失音(儿童取拍击音引向捂音转变时的“变音”)时记为舒张压。 这个方法很快被当时的国际卫生组织所接受,称为柯氏音法。从那时到现在,柯氏音法一直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血压测量和计量方法。

33

34 无创血压计(家用型)

35 欧姆龙上臂式智能电子血压计HEM-7052

36

37

38 自动血压系统

39 搏动法(Oscillometry) 也称为示波法、振动法,
1896年Yon Recklinghausen发现。当收缩压使血液冲开动脉血管时,除产生柯氏音外,也会使袖带内的气压产生一个搏动,这个搏动随着袖带内压下降而增大,当达到平均压时气压搏动最大,以后逐步减小。

40 搏动法 柯氏音法的原理明了,但易受外界声音的干扰, 而搏动法则无此忧:
当收缩压使血液冲开动脉血管时,除产生柯氏音外,也会使袖带内的气压产生一个搏动, 根据气压搏动的出现、消失及最大值时气袖内的平均压,可以测出相应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 但当手臂运动时,对测量还是有影响,这需要对信号作处理才行

41 如何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 一类是波形特征法 通过识别血压波形在收缩压和舒张压处的波形变化特征来判别血压值,即振荡波包络曲线上变化的突变点(二阶导数等于零)对应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位置点。

42 搏动法——收缩压与舒张压判别 另一类是幅度系数法,典型的判别方法包括:
①Sapinski于1996年提出的算法(S判别法):首先确定搏动波的最大值A(MP),对最大值所在的搏动波进行积分并除以搏动周期得到A(SP) ,将搏动幅度为A(SP)时的袖带压力判为收缩压。 舒张压对应于搏动幅度为A(DP)= A(MP) - A(SP)时的袖带内压力。 ②利用与压力波最大幅值的比例关系进行判别:Geddes 等发现收缩压对应的压力波幅度近似为最大幅度的一半,而舒张压时的压力波幅度为最大幅度的75%~80%;Mauro建立的特征系数收缩压处为0.46 ~ 0.64 ; 舒张压处为0.43 ~0.73 。

43 3 直接测验装置 把血管内的血压经过充满液体的导管传递到体外的压力传感器,即液体耦合法(临床常用)
3 直接测验装置 把血管内的血压经过充满液体的导管传递到体外的压力传感器,即液体耦合法(临床常用) 把传感器安装在导管的顶端,直接插入到导管中,不需要耦合液,血管压力传感器

44 直接测压装置 压力传感器 测压导管 三通开关(stopcock) 液压装置

45 3.3 血氧饱和度监测 血氧饱和度的定义 血氧饱和度测量原理

46 3.3 血氧饱和度 主要内容: 血氧饱和度定义 郎泊比尔定律 血氧饱和度测量原理 血氧饱和度仪的结构

47 3.3 血氧饱和度的监护 氧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人体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是从血液中获取的。当血液在心脏泵的推动下脉动地流经肺部时,从肺泡获取氧,然后经动脉进入毛细血管,在那里释放氧。 血液所携带的氧,只有大约2%是溶解在血浆中的,其余98%是与血红蛋白(Hb)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后进入组织的。能与 Hb结合的氧分子数取决于氧分压以及Hb的组态。正常情况下,肺部的氧分压使氧和 Hb的结合呈饱和状态。

48 血红蛋白结合氧 血红蛋白(hemoglobin;haemoglobin;HB;HGB ) 每一血红蛋白分子由四分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每个血红素又由4个吡咯环组成,在环中央有一个铁原子。血红蛋白中的铁在二价状态时,可与氧呈可逆性结合(氧合血红蛋白),

49

50 血氧饱和度测定的意义 血氧饱和度,是临床医疗上重要的基础参数。
由于氧通过呼吸进入细胞进而被血红蛋白所氧合是由多个环节组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供氧障碍。 例如:除了呼吸、循环系统本身的疾病之外,由于麻醉引起的机体自动调节功能受抑、手术创伤以及其他治疗、检查时的损伤等。

51 常见的低氧的原因 吸入气氧的浓度低:空气中氧分压低 肺泡通气量不足(如呼吸道梗阻、肺胸顺应性降低、手术及体位的影响,急性药物中毒等)
肺泡交换面积下降(如部分肺泡通气不良、ARDS) 弥散距离增大(如肺水肿、肺纤维性变) 无效腔增大(如肺栓塞) 心排血量降低(如低血容量或休克、心包缩窄或填塞、二尖瓣狭窄、各种心律失常) 器官血流量不足(如微循环障碍、低血压) 血红蛋白浓度不足(如贫血) 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如一氧化碳中毒、氰化物中 毒、正铁血红蛋白症) 氧离曲线左移,释氧障碍(如pH值升高,血内CO2浓度上升、温度下降、2,3-DPG含量下降) 氧耗增加(如高热、寒颤、抽搐等)

52 1、血氧饱和度 成人血液通常含有四种的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HbO2)、还原血红蛋白(Hb)、正铁血红蛋白(MetHb)和碳氧血红蛋白(COHb),仪器通常测定HbO2和Hb这两项,而MetHb和COHb浓度很低,不包括在测定内。因此,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由下式决定: 市面上常见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主要是根据分光光度计原理,利用不同组织吸收光线波长的差异性,从而测定氧合血红蛋白及脉率。一般认为SpO2正常应不低于95%,否则为供氧不足 SpO2 =HbO2 /(HbO2 +Hb)×100% 正常值: %

53 有良好脉搏搏动的血管床部位都可作为测量部位
婴儿一般测量脚 成人一般情况下手指是最常用部位 探头的位置与方向

54

55 血氧饱和度仪

56 3.3.1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原理 依据(1)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还原血红蛋白(Hb)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系数不同。
(2)郎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 当单色光通过溶液时,透射光的强度I 符合比尔-朗伯特(Beer-Lambert)定律: I0为入射光的强度, C 是溶液的浓度,L 是溶液的厚度,即光程。k是吸收系数,为常数。

57 光的基本知识 光是电磁波,可用波长“λ”表示,电磁波谱是由不同性质的连续波长的光谱所组成
分光光度法所使用的光谱范围在200nm-10μ(1μ= 1, 000nm )之间。其中200nm-400nm为紫外光区,400nm-760nm为可见光区,760nm-10,000nm为红外光区。

58 透光度 光线通过均匀、透明溶液时可出现三种情况:一部分被散射,一部分被吸收,另有一部分光透过溶液。

59 透光度 设入射光强度为I0,透射光强度为I, I和I0之比称为透光度(T), 即T=I/ I0 百分透光度( T%)= T×100

60 吸光度 透光度的负对数称为吸光度(A), 又称光密度“O.D”。 A=-lgT= -lg I/ I0= lg I0/I

61 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是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这个定律是有色溶液对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及液层厚度间的定量关系。 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C)和液层的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 A=KLC K为吸光系数

62 朗伯-比尔定律: I0:入射光强度 L:液层厚度 T:透光度 k:吸光系数 C:溶液浓度 I:透射光强度 A:吸光度

63

64 3.4 呼吸监护 包括: 多用风叶作为监控呼吸容量的传感器 气道压力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需要在呼吸管道中测量
3.4 呼吸监护 包括: 呼吸容量、气道压力、呼吸频率以及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 多用风叶作为监控呼吸容量的传感器 气道压力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需要在呼吸管道中测量

65 3.4.1 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是病人在单位时间内呼吸的次数,单位是分。 平静呼吸时,新生儿60~70次/分,成人12~18次/分。
  1. 热敏式呼吸测量 2. 阻抗式呼吸测量

66 1.热敏式呼吸测量 对于换热表面积为A,温度为T的热敏电阻,当感受到鼻孔内温度为Tf的呼吸气流的流动,热敏电阻上的对流换热量Q 为: Q=α (T-Tf)A  其中α是对流换热系数,它受呼吸流速、粘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Tf与人体温度接近,且恒温。若呼吸流速大,热交换Q就大。因此,热敏电阻温度T变化也较大。

67 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多数用半导体材料,一般有金属氧化物(如Ni、Mn、Co、F、Cu、Mg、Ti的氧化物)和单晶掺杂半导体(SiC)等。
热敏电阻具有负阻特性。 其中 R0是温度T0时的电阻值,α是常数。T越高,RT就越小。 当鼻孔气流周期性地流过热敏电阻时,热敏电阻值也周期性地改变。根据这个原理,将热敏电阻接在惠斯通电桥的一个桥臂上,就可以得到周期性变化的电压信号,电压周期就是呼吸周期。因此,经过放大处理后可以得到呼吸率。

68 2.阻抗式呼吸测量 人体呼吸运动时,胸壁肌肉交变弛张,胸廓也交替变形,肌体组织的电阻抗也交替变化。
呼吸阻抗(肺阻抗)与肺容量存在一定的关系,肺阻抗随肺容量的增大而增大。 监护测量中,呼吸阻抗电极与心电电极合用,即用心电电极同时检测心电信号和呼吸阻抗,电极利用RL和RF两个电极。

69 两电极之间的阻抗作为待测阻抗,Zx接在惠斯通电桥的一个桥臂上。电桥的供电电源采用20~100kHz的高频电源,这种电源的频率不会引起心脏的刺激作用。

70 3.5 心输出量

71 心输出量的测量 心输出量是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是衡量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测量的方法有:
1、指示剂稀释法:它的测定是通过某一方式将一定量的指示剂注射到血液中,经过在血液中的扩散,测定指示剂的变化来计算心输出量的。 Fick法 染料稀释法  热稀释法: 2、阻抗法 3、成像法:超声、磁共振

72 Fick法测量心输出量 以氧作为指示剂 VO2是肺氧消耗量,等于吸入气氧含量与呼出气氧含量之差,可用封闭的肺活量计测定
CaO2是动脉血氧浓度,需要动脉穿刺性血气分析; CvO2是混合静脉血的氧含量,需要放置右心导管测定。 最终的心输出量还需要加上肺内分流量。

73

74 3.6.3 染料稀释法 根据指示剂被血流稀释的浓度变化来推算血液流量的一种方法

75 假设在血管某一处一次注入的指示剂体积为V;
沿血流方向在下面另一处检查血液中指示剂的浓度,取样处的浓度是随时间而改变的(即浓度为时间函数); 设该处瞬时浓度为C,血液的平均流量为Q,则在单位时间Δt内流过去的血液中的指示剂含量应为QCΔt。全部指示剂都流过去时,应为:

76 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量方法 热稀释法是较常用的心输出量监护法。 热稀释采用冷生理盐水作为指示剂,
具有热敏电阻的Swan-Ganz漂浮导管(四腔导管:血压、指示剂、温度传感器、漂浮气囊)作为心导管。 指示剂的浓度——生理盐水的温度

77 经食道超声心输出量检测Oesophageal Doppler

78 3.7 胎儿监护仪 意义: 识别和记录心率:胎儿心率(FHR)变化曲线。
3.7 胎儿监护仪 意义: 识别和记录心率:胎儿心率(FHR)变化曲线。 胎儿心率通常是指平均心率,正常在120bpm-160bpm (140±20bpm),心率的变异约在5-30bpm之间。 探测及记录子宫收缩或胎动:子宫收缩变化曲线(围产期)。 子宫收缩(UP: Uterine Pressure, UC: Uterine Contraction)并不一定对FHR产生影响,但是FHR曲线的形状及与子宫收缩的时间关系,具有诊断意义。也有些监护仪记录胎动(FM)。

79 方法 胎儿心率 子宫收缩 间接 母腹胎儿心电图 胎儿心音图 多普勒超声技术 产科测力法 (采用位移传感器测量传递到腹部表面皮肤上的子宫张力) 直接 用头皮电极测胎儿心电图 (螺旋、钳夹、吸附电极安置在胎儿的先露出部分)对胎儿围产期,羊水大量流出后有用. 经子宫压力测量 (用液体耦合型压力传感器或导管头部型压力传感器)

80 胎儿监护仪、传感器外形 和使用状态

81 3.8 监护仪和监护病房

82 床边检测仪

83 中央监护台

84 监护病房 由监护仪系统,再加上其它必要的设备,可组成监护病房。
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病人提供规范的、高质t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85 专科ICU 专科ICU实际是专科治疗在高技术支持下的延续: 血管内科的冠心病监护病房(Cardiac Care Unit)
呼吸内科的RCU(Respirotary Care Unit) 儿科和新生儿病房(PICU/NICU)心胸外科的TCU(Thoracic Surgical Unit) 麻醉科的手术中监护和手术后护理病房(Recovery Room/SICU) 肾病监护室(Renal Care Unit) 现在还不断分出专门收治脑卒中、内、外各专科ICU、免疫ICU、血液ICU…… 。

86 ICU

87

88 监护仪器发展方向 1.生理参数和信息的提取技术及新型传感器的研究 2.生理信息的无创及非接触式提取采集新技术 3.非参数监测技术
如呼吸传感器,希望能同时提取诸如呼吸压、呼气成份、潮气量等多个参数。 2.生理信息的无创及非接触式提取采集新技术 如采用毫米波微波探测技术提取心搏、呼吸次数的信号,应用红外技术检测体温, 3.非参数监测技术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监护都是“参数监护 ”,即对某些指定的生理参数进行连续监测和 自动分析。然而许多病情的监护,不是简单的生理参数监测能完成的,而需要对患者或伤病部分的状况进行观察。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非参数式监测技术。 4.微型化、无线化、综合化的监护系统

89 监护仪器发展方向 5.自动分析、病情险象预测技术发展 6.“监”与“护”统一 7.发展远程监护和家庭健康监护
监护系统应能对所监护的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的自动分析,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可信度要高,不发生漏检、误判、错定等常见弊病。分析系统要有良好的知识库,而且具有自学习功能,能自动积累新经验,必要时也可进行人工干预。 6.“监”与“护”统一 如何使监护系统真正既能监测,又能护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当所监测的数据反映出患者有不良变化时,分析系统不仅要能准确做出判断和诊断,还要提出“护理”的方案,并能通过控制医用机器人或其他辅助器械对监护对象进行必要的护理和救治。如当监测到呼吸功能弱时,自动开启呼吸机,自动供氧。 今后随着家用机器人、医用护理机器人的发展,医学监护系统将真正把“监”与“护”的任务都逐步承担起来。 7.发展远程监护和家庭健康监护 目前远程监护和家庭健康监护主要以常见病、老年病为主,主要监护的病种是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对产妇、新生儿的病理参数进行监护。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对高水平、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远程医疗网一定会不断的建立和逐步的普及起来,远程监护和家庭健康监护技术应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Download ppt "第三部分 生理参数测量与监护仪 3.1 监护仪简介 3.2 心电监护 3.3血压监护 3.4 血氧饱和度 3.5 呼吸 3.6 心输出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