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辐射问题 假如你是医生,面临着一个胃内有恶性肿瘤的病人。肿瘤不切除,病人就会死去,但是,在肿瘤上又不能动手术。有一种辐射能摧毁肿瘤。如果辐射以足够高的强度立刻到达肿瘤,肿瘤会被摧毁。但不幸的是,其他的健康组织同时也会被摧毁。而辐射强度较低时,射线对健康肌体无害,但对肿瘤也就不起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既摧毁肿瘤同时又能避免伤害健康的组织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辐射问题 假如你是医生,面临着一个胃内有恶性肿瘤的病人。肿瘤不切除,病人就会死去,但是,在肿瘤上又不能动手术。有一种辐射能摧毁肿瘤。如果辐射以足够高的强度立刻到达肿瘤,肿瘤会被摧毁。但不幸的是,其他的健康组织同时也会被摧毁。而辐射强度较低时,射线对健康肌体无害,但对肿瘤也就不起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既摧毁肿瘤同时又能避免伤害健康的组织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辐射问题 假如你是医生,面临着一个胃内有恶性肿瘤的病人。肿瘤不切除,病人就会死去,但是,在肿瘤上又不能动手术。有一种辐射能摧毁肿瘤。如果辐射以足够高的强度立刻到达肿瘤,肿瘤会被摧毁。但不幸的是,其他的健康组织同时也会被摧毁。而辐射强度较低时,射线对健康肌体无害,但对肿瘤也就不起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既摧毁肿瘤同时又能避免伤害健康的组织呢?

2 指挥官问题 将军希望占领一个位于乡村中部的要塞,要塞有多条向外延伸的路,但均埋有地雷。只有小分队可安全通过这些道路,大队人马通过时则会引爆地雷,因此无法进行大规模直接攻击。 将军该怎么办呢? 将军解决的方法:把他的军队分为许多小分队,每个小分队各走一条路,最后在要塞同时会师。

3 吉克和霍利约克(Gcik和Holyoak,1980,1983)的研究发现:
在解决《辐射问题》前没有阅读《指挥官问题》的被试中,只有大约10%采取了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辐射问题》前阅读《指挥官问题》的被试中,有大约75%采取了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4 第八章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一、学习迁移及其分类 二、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5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是“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之影响”。(J.M.索里,C.W.特尔福德,1982)

6 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还体现在态度的形成中;
迁移不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的经验之间; 不仅表现为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7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效果)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8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方向顺序)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过去经验 学习A 学习B (迁移实验状况) 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

9 3、特殊迁移与非特殊迁移(布鲁纳:迁移的范围)
非特殊迁移:即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特殊迁移:即具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10 4、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加涅:根据概括水平)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自下而上的迁移:下位经验影响着上位经验的学习。 自上而下的迁移:上位经验影响着下位经验的学习。

11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 一、早期研究 1、形式训练说 代表人物:沃尔夫(德) 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主要观点: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 一、早期研究 1、形式训练说 代表人物:沃尔夫(德) 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主要观点: 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训练各种官能,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12 二、相同要素说 代表人物: 桑代克、吴伟士 理论依据: “形状知觉”实验 主要观点:
迁移的关键在于相同要素的存在,只有当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要素时,迁移才会发生。 评价:相同要素说对形式训练说进行了否定,重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但是,把迁移局限于一一对应的S—R联结的转移,这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迁移过程中学习者复杂的认知活动。

13 三、概括化理论(经验泛化说) 代表人物:贾德 理论依据: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 。
主要观点: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概括出两种情境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概括化理论强调了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 进行概括时常会出现两种错误: 过度概括化 错误概括化

14 四、关系转换理论 代表人物:柯勒 理论依据:“小鸡(或幼儿)纸下觅食”实验 主要观点: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习
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 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 关系。 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 广,迁移越普遍。

15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 :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这就是迁移。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    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越高,可辨别性越大,稳定性越强,越会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16 第三节 为迁移而教

17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相似性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18 (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 原有认知结构的组织性 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19 (三)定势 定势又叫心向,是由先前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在一种学习和训练情境中形成的定势可以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既可能促进学习迁移,产生正迁移;也可能干扰学习,产生负迁移。 心理学家卢钦斯曾做过一著名的定势实验:卢钦斯的量水实验。

20 卢钦斯的取水问题 用三个给出的容器,取出所需要的水量

21 实验组:做1-8题。 控制组:只做6-8题。 每题半分钟。

22 结果: 实验组:80%的人在做后三道题时,仍然采用与前五道题一样的方法,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大部分人未能解答完最后一道题。
控制组:大部分人在解答第6、第7个问题时采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完成第8题无困难。 分析:

23 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为迁移而教
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为迁移而教 (一)整合学科内容: 把各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即要注意各门学科的横向联系。 鼓励学生把在某一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 教育心理学和哪些学科联系比较密切?

24 (二)加强知识联系 简单的知识和复杂的知识的联系, 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5 (三)强调概括总结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总结的能力
在讲解原理、规律时,最大范围列举各种变式,使学生正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去情境化讲解,使得学生把握其实质,能运用所学习的原理、原则、规律解决在其他情境中遇到的新问题。

26 (四)重视学习策略 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可教的。

27 (五)培养迁移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对孤立的知识点机械性记忆和 理解,割裂了知识点间的联系,影响了对知识点之间关
系的融合性理解与应用,窒息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 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在新的问题和情境面前往往表现 出足无措,或是对知识点的生搬硬套,或是东拼西凑, 直接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效果。 这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知识迁移意识的培养,提 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

28 思考题: 1、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种类有哪些? 2、简述学习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 3、原有认知结构和定势会对迁移产生的影响。
4、如何在教学中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29 实验:判断图形面积 前 测 训 练 后 测 估计127个 图形面积 训练判断90个平行四边形面积(10cm2~100cm2) 测1.判断13个长方形面积(成绩提高) 测2. 判断27各种图形面积(在前测中出现过)(成绩持平) 结论:迁移产生的原因是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越接近,测验任务的成绩越好。

30 水下击靶 12吋处成绩 资料来源:Hendrickson and Schroeder (1941) 4吋 12吋 投 掷 击 中 率
4吋 12吋 有原理指导 无原理指导 12吋处成绩 资料来源:Hendrickson and Schroeder (1941)

31 A B C B 情境一 情境二 食物在B中 食物在哪儿? 纸下觅食实验 被试 小鸡 400~600次 C 70% B 30% 小孩 45次
学会任务(训练次数) 实验任务(在哪觅食?) 小鸡 400~600次 C 70% B 30% 小孩 45次 C 100% 结论:被试的反应不是比较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由两种刺激的相对关系所规定的。 资料来源:苛勒1929


Download ppt "辐射问题 假如你是医生,面临着一个胃内有恶性肿瘤的病人。肿瘤不切除,病人就会死去,但是,在肿瘤上又不能动手术。有一种辐射能摧毁肿瘤。如果辐射以足够高的强度立刻到达肿瘤,肿瘤会被摧毁。但不幸的是,其他的健康组织同时也会被摧毁。而辐射强度较低时,射线对健康肌体无害,但对肿瘤也就不起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既摧毁肿瘤同时又能避免伤害健康的组织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