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不明事業廢棄物棄置來源追查與鑑識作業辦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不明事業廢棄物棄置來源追查與鑑識作業辦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不明事業廢棄物棄置來源追查與鑑識作業辦法
相關表單填寫說明與範例

2 場址廢棄物分類與樣品採集數量決定原則 (表一)
場址廢棄物來源不明,且數(容)量很大,甚至不同型態廢棄物棄置在相同區域時,更加深分類之困難性。為有效進行廢棄物分類與樣品採集作業,場址廢棄物的整理作業是不可避免。而配合場址調查或廢棄物清理作業進行採樣與蒐證是最洽當的時機。而採樣與蒐證作業非一次可完成時,配合需求與證據的充分性採分階段逐次進行採樣是有所必要的。 而分類的繁細與採樣數的多寡,則需視經費、時限與檢測所得資料的多寡決定。

3 廢棄物分類原則(表一) (一)依容器型態分類: (1)桶裝廢棄物:應逐桶由目視判定各種類型的包裝桶,包含鐵桶與塑膠桶、體積等。
(2)袋裝廢棄物:應逐袋由目視判定各種類型的包裝袋。 (3)未包裝廢棄物。

4 廢棄物分類原則(表一)續 (二)依廢棄物外觀與性狀分類:
(1)桶裝廢棄物:內容物的顏色、固液性狀等。可依採樣人員的經驗判定廢棄物的製程來源或類別,如樹脂、油泥、廢機油等。 (2)袋裝廢棄物:內容物的顏色、形狀、粒狀等。可依採樣人員的經驗判定廢棄物的製程來源或類別,如離子交換樹脂、集塵灰、爐石、廢水污泥等。 (3)未包裝廢棄物:顏色、形狀、粒狀等。可依採樣人員的經驗判定廢棄物的製程來源或類別,如集塵灰、爐石、廢水污泥、一般垃圾等。

5 廢棄物分類原則(表一)續 (三)依簡易分析篩選法分類:
為加速不明成分之辨識,可先用簡易分析方法輔助之。由表2-1簡易分析方法分析可得到下述重要參考資訊: (1)    可燃與不可燃性。 (2)    易燃性。 (3)    酸鹼性。 (4)    水溶解性。 (5)    有機與無機物主要組成。 (6)    其他。

6 廢棄物分類原則(表一)續 (四)依化學組成分類:
檢測廢棄物組成的結果,由主成份亦可供更詳細分類的依據。無機性組成可由XRF判定分類,有機性組成可由GC-FID判定是否為油品或非油品;非油品再以FTIR進行分類。 當完成目視分類再經採樣檢測結果研判,若由目視與檢測的結果不符時,應以檢測結果為主,並依檢測結果重新分類;同時,評估擴大樣品採集數量的可行性。

7 樣品採集數量決定原則 對一案情複雜,研判非短期即可找出污染來源時,原則上建議經分類後之每一類的廢棄物第一次作為來源鑑別用途時,至少採集6個樣品,惟第二次以後再作為來源鑑別確認用途或配合正式之稽查,則視情況決定增減之: (1)桶裝或袋裝廢棄物:每類桶裝廢棄物數 量約為總數量的十分之一,但不低於6個。 (2)未包裝廢棄物:依區域劃分每200立方米採集一個樣品,但不低於6個。

8 廢棄物物性與有害特性指標建立 廢棄物的指紋指標特性與取得指標之方法可分為4個層次, 第一層為物性指標檢測、第二層為有害特性指標檢測、第三層為成分指標檢測、第四層為特殊指標檢測。相關之項目參見表2-1。 表2-2進一步描述所列廢棄物之物性指標內容。表二中所列物性指標可由場址現勘觀察或經由現場簡易測試取得。 表三中所列有害特性指標可經由現場簡易測試或依環保署公告方法檢測取得。

9

10

11

12 A. 垃圾酸味(低脂肪酸類) B. 臭蛋味、咖啡味、大蒜味(硫醇類) C. 油焦味、烤甘蔗味(甲基硫類) D. 臭鼬味(硫化氫)
樣品空氣氣味如何? A. 垃圾酸味(低脂肪酸類) B. 臭蛋味、咖啡味、大蒜味(硫醇類) C. 油焦味、烤甘蔗味(甲基硫類) D. 臭鼬味(硫化氫) E. 澱粉發酵味 F. 草味 G. 魚腥味(胺類) H. 藥水味(酚類) I. 塑膠味 J. 甜味 K. 有機物發酵味 L. 有機酸味 M. 其他

13

14 廢棄物物性與有害特性簡易篩選分析之測試方法
現場簡易測試主要為迅速瞭解廢棄物特性,以輔助危害性分類,供實驗室分析及後續貯存、處理處置作業參考。並非正式法規公告之方法。本方法僅適用於事業廢棄物或廢棄物棄置場址之不明廢棄物的現場簡易測試。測試項目包括物理性狀描述、水反應性、水溶解性、比重、燃燒試驗(著火性、鹵素試驗、易燃性)、pH值、氧化物及過氧化物、硫化物及氰化物等。惟其中法規規定相同之有害特性測試項目,也可配合正式稽查採用法規規定之分析方法檢測之。

15 表2-1 簡易篩選分析 項目 方法說明 氰化物 毗定-丙二醯尿試紙 硫化物 醋酸鉛試紙 pH值 pH試紙 易燃性 閃火點測試儀 燃燒特性
表2-1 簡易篩選分析 項目 方法說明 氰化物 毗定-丙二醯尿試紙 硫化物 醋酸鉛試紙 pH值 pH試紙 易燃性 閃火點測試儀 燃燒特性 燃燒試驗 鹵素試驗 Beil-stein test 水反應性 與水之反應試驗

16 氰化物 無機性液態廢棄物(砒啶—丙二醯脲試紙法)
(1)樣品經測試含硫化物,者須先以添加硝酸鎘於少量樣品中振盪混合使硫化鎘沉澱除去(硫化物去除與否可以硫化物測試方法檢查)。 (2)以樣品溶液淋洗容器,加入樣品至5mL標線。 (3)測pH,若pH>9則滴加25%硫酸調至pH6~7之間。 (4)加入1計量匙(Merckoquant CN)Reagent 1(Merck商品)使之溶解。 (5)加入5滴(Merckoquant CN)Reagent 2(Merck商品),搖盪均勻。 (6)將砒啶—丙二醯脲試紙立即浸入樣品中約30sec。 (7)取出試紙,甩去多餘之溶液,10min內與色尺比色。 固態廢棄物 (1)取1mL蒸餾水加入約1cm3之樣品中,混合。 (2)參考無機性液態廢棄物之方法測試。

17 硫化物 無機性液態廢棄物(醋酸鉛試紙法) (1)分別以滴管取一滴樣品溶液置於一乾的醋酸鉛試紙及另一預先以緩衝液潤濕之醋酸鉛試紙上。
(2)觀察顏色變化,若任一試紙呈黑色即表示有硫化物存在。 固態廢棄物 (1)取1mL蒸餾水加入約1cm3之樣品中,混合。 (2)參考無機性液態廢棄物之方法測試。

18 pH/腐蝕性 無機性液態廢棄物 (1)將試紙直接浸入樣品中或以滴管取一滴樣品溶液置於試紙上。
(2)與色尺比色。如樣品為深顏色致沾污試紙不易辨識時,可觀察污點周圍或試紙背面之顏色變化 有機性液態廢棄物 (1) 取1mL蒸餾水加入1mL樣品中。 (2) 混合、靜置、分層。 (3)以試紙測水相之pH。 固態廢棄物 (1)如樣品帶水份,以試紙直接按壓廢棄物表面。 (2)試讀取污點周圍或試紙背面未直接接觸樣品部份之pH。 (3)如樣品為乾固體,則取1mL蒸餾水加入約1cm3之樣品中,混合。 (4)參考無機性液態廢棄物之方法測試。

19 易燃性 以閃火點測試儀(Setaflash)測試廢棄物之閃火點,判斷為大於或小於60℃,並記錄之。
(1)參考溫度曲線,設定溫度控制按鈕至60。C(140。F)之對應數值。 (2)當溫度到達設定數值時,再微調按鈕至正確溫度。 (3)以潔淨乾燥之注射管(或藥勺)取2mL樣品置於樣品槽。 (4)設定計時器按鈕至〝1〞。 (5)打開氣體控制閥,點燃噴燄,並順時針關小火苗使配合試驗杯蓋上直徑4mm之gauge ring。 (6)當時間一到,即緩慢拉開蓋子然後完全關上(過程約2.5sec),觀察是否閃火。 (7)如果出現較大之火燄並傳至液體表面,表示樣品已閃過。偶爾當試驗溫度接近樣品閃點溫度,會產生藍色光圈,宜忽略之。 (8)每次試驗後,關閉氣體控制閥。

20 著火特性 (1)以藥匙或鑷子取少量廢棄物樣品(20至50mg或一滴液體) (2)在具有安全防護罩的高風量抽風櫃中置於火苗上,觀察反應為
A. 一般性燃燒 B. 劇烈燃燒 C. 結焦或變黑 D. 不燃燒且僅少量積碳 同時觀察火焰顏色或燻煙,並記錄之。

21 含鹵素試驗(Beilstein test)
(1)取一尾端繞有線圈之20號銅線,將線圈置火苗上燒至綠色火焰消失。 (2)銅線放冷後,沾取廢棄物樣品重置火焰上,觀察其焰色。若呈綠色顯示樣品可能含鹵素(Cl、Br或I)。

22 水反應性/水溶解性/比重 (1)將少量之廢棄物樣品(約0.1g或0.2mL),逐量加入3mL水中。
(2)觀察是否有放熱、沉澱、釋放氣體或形成不相混溶液之情況發生,並記錄之。若: A. 溫度改變、產生氣泡或冒煙,表示樣品對水具反應性。 B. 樣品溶解無沉澱現象且僅為單相溶液,表示樣品為水溶性。溶解時呈比重梯度者為有機物。 C. 樣品不溶或略溶於水,則判斷其比重為大於1或小於1。

23 氧化物 無機性液態廢棄物 (1)分別以滴管取一滴樣品溶液置於一乾的碘化鉀澱粉試紙及另一預先以緩衝液潤濕之碘化鉀澱粉試紙上。
(2)觀察顏色變化若任一試紙呈紫→黑色即表示有氧化劑存在。如樣品為深顏色致沾污試紙不易辨識時,可觀察污點周圍或試紙背面之顏色變化。 有機性液態廢棄物 (1)與無機性液態廢棄物之測試方法相同。 固態廢棄物 (1)如樣品帶水份,分別以一乾的碘化鉀澱粉試紙及另一預先以緩衝液潤濕之碘化鉀澱粉試紙直接按壓廢棄物表面。 (2)試觀察周圍或試紙背面未直接接觸樣品部份之顏色變化。如樣品為乾固體,則取1mL蒸餾水加入約1cm3之樣品中,混合。參考無機性液態廢棄物之方法測試。

24 過氧化物 無機性液態廢棄物 (1)以滴管取一mL樣品置於試管中,以1.0N之NaOH溶液/4:1硫酸溶液調整pH至2~12之間。
(2)以Merckoquant過氧化物試紙浸入樣品中1sec.。 (3)取出試紙,甩去多餘之樣品,15sec後與色尺比色。 有機性液態廢棄物 (1)以Merckoquant(Merck商品)過氧化物試紙浸入樣品中1sec,使試紙完全潤濕。 (2)搖動試紙約3~30sec至溶劑揮發: a.浸入蒸餾水中1sec,取出甩去多餘水份或 b.吹氣4次約3~5sec (3)15sec後比色。 固態廢棄物 (1)取1mL蒸餾水加入約1cm3之樣品中,混合。 (2)參考無機性液態廢棄物之方法測試。

25 多氯聯苯 以市售之多氯聯苯檢測試劑套組測試,測試原理如免疫分析法。

26 廢棄物成分初判資料建立 廢棄物成份初判資料建立方式可以利用儀器分析進行半定量或廢棄物包裝上的標示組成來建立。
(1)儀器分析半定量:無機性元素可利用XRF分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以利用GC-MS分析。 (2)廢棄物包裝上的標示:廢棄物包裝上的標示主要針對桶裝廢器物,有時包裝桶為二次使用的再生桶,內容物與標示的穩合程度亦是追查的重點。 (3)廢棄物產源名稱研判:由標示上可取得之疑似產源名稱。

27 表四、不明棄置事業廢棄物場址廢棄物成分初判資料
場址編碼:T013EPA0003 表單編號:SP 頁次: 01 表四、不明棄置事業廢棄物場址廢棄物成分初判資料 樣品/容器編號 化學成分名稱 半定量測值(ppm) 組成級別 檢測方法 圖譜檔名 備註 SP-0001 丁酮 容器標示 照片 100000 主成份 GCMS MS 氯仿 10000 甲苯 300 次要成份 以下逐桶填寫惟編為同類者須填在一起 填表人:陳宏龍 填表時間:

28 表六 不明棄置事業廢棄物場址廢棄物產出行業研判
場址編碼:T013EPA0003 表單編號:SP 頁次: 01 廢棄物 編號 廢棄物名稱 研判依據 疑似行業別 專家研判 資料庫蒐詢 其他 SP-0001 廢溶劑 合成樹脂、塑膠業 石油化工原料業 塗料漆料顏料及相關產品業 以下逐桶填寫,惟編為同類者須填在一起 填表人:陳宏龍 填表時間: 產源研判的工具包含有: (一) 利用理化指紋資料庫進行蒐尋與研判 (二)各行業採樣鑑別手冊進行研判 (三) 利用廢棄物管制中心資料庫進行蒐尋 (四)請教相關的專家與學者

29 表五 理化指紋資料庫包含的廢棄物行業種類 中類行業別(代碼) 細類行業別 行業代碼 紡織業(10) 印染整理業 1050 化學材料業(17)
石油化工原料業 1712 人造纖維業 1720 合成樹脂、塑膠業 1731 合成橡膠業 1732 化學製品業(18) 塗料漆料顏料及相關產品業 1810 原料藥業 1821 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 1826 石油及煤製品業(19) 石油煉製業 1910 其他石油及煤製品業 1990 金屬基本工業(23) 鋼鐵冶鍊業 2311 金屬製品業(24) 金屬表面處理業 2451 皮革、皮毛及其製品製造業(12) 皮革及皮毛整治業 1201 電腦通信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26) 資料儲存媒體製造及複製業 2640 電子零組件業(27) 半導體業 2710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 2730 電子管製造業 2791 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 2792 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製造修配業(28) 發電輸電配電機械製造修配業 2811 電線電纜製造業 2812 電池製造業 2840

30 說明進行非法棄置事業廢棄物場址污染源追查專案申請時,所需填寫的資料。

31

32

33

34

35 表十一 非法棄置事業廢棄物場址疑似產源清單
場址編碼: 表單編號: 頁次: 表十一 非法棄置事業廢棄物場址疑似產源清單 優先序別 代表廢棄物 編號 行業名稱 廠家名稱 製程名稱 管制編號 待查證標示 待查證廢棄物型態 1 SP-0001 合成樹脂、塑膠業 XXXX PU合成樹脂 XXXXX LOT No.17532 黃色標籤 澄清有機溶劑 2 填表人: 填表時間: 查證專案小組檢討環境檢驗所負責檢測結果的彙整,並利用「理化指紋資料庫」及「全國事業廢棄物管制系統」資料進行產源搜尋與研判,建立疑似產源清單。

36 表十二 不明棄置廢棄物來源追查結論報告格式
章節 說明 第一章 案件背景 1.1背景資料 1.2檢調單位追查結果 說明案件發生的緣起 第二章 場址基本資料與廢棄物指紋特性 2.1 場址界定與廢棄物清點 2.2廢棄物物理性狀與特殊標示 2.3廢棄物有害特性 2.4產源行業推估 1.說明場址採樣蒐證與檢測結果 2.疑似產源行業推估 第三章 污染源蒐尋 3.1 廢棄物檢測與指紋特性 3.2 資料庫搜尋比對結果 3.3 產源基本資料評估與疑似污染源排序 3.4 專家研判與建議 3.5 查證計畫 1.依廢棄物指紋污染源行業類別與疑似產源清單 2.建立廢棄物指紋資料與進行資料庫比對 3.針對場址廢棄物與疑似產源尋求產業專家的指紋資料評估 4.研擬疑似產源查證計畫             污染源蒐證與指紋判定 4.1 產源採樣蒐證 4.2廢棄物檢測結果 4.3指紋資料比對與研判 4.4 專案小組評估決議 第五章 結論與後續工作建議 5.1 結論 5.2 後續待追蹤事項 5.3 案件評估與鑑識技術的需求建議 註:填寫說明參見附錄一。


Download ppt "不明事業廢棄物棄置來源追查與鑑識作業辦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