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骨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
2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1.定义:骨膜、骨密质、骨松质和骨髓受到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1.定义:骨膜、骨密质、骨松质和骨髓受到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2.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中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称为血源性骨髓炎。 3.最常见于3~15岁的儿童和少年。 男:女=3-4:1。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
3
4.感染途径 (1) 血源性: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病灶。 (2)创伤性:创伤后发生感染。 (3)外来性 :相邻软组织感染蔓延至骨骼。
4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原发化脓病灶 一、病因 致病菌:最常见为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发灶处理不当 菌栓停滞于干骺端的血管襻 机体抵抗力下降
儿童骨骼干骺端毛细血管弯曲为血管襻,血流缓慢
5
二 病 理 菌栓阻塞毛细血管 骨坏死 局限性骨脓肿 骨膜下脓肿 哈佛管 骨密质外层 缺血坏死
破坏骨髓组织、骨松质、内层骨密质的血供,形成死骨。 慢性骨髓炎 穿破骨膜 —— 深部脓肿 穿破皮肤 —— 窦道 病灶周围骨膜产生新骨,形成骨性感染死腔。骨性包壳 二 病 理
6
急性骨髓炎的转归 (1)经早期药物和支持疗法,及时适当的局部治疗而痊愈。
(2)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或因病菌毒力大,发生严重的脓毒症而危及生命。 (3)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7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急,寒战高热(T>39℃)。患肢疼痛呈持续、进行性加重。可休克。
2.体征:患肢剧痛,肢体抗拒活动。局部红、肿、热,干骺处深压痛当脓肿穿破至皮下时,疼痛减轻,但局部症状更明显,有波动感。脓肿穿破皮肤后,形成窦道。1-2周后有病理性骨折的可能。
8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细菌培养阳性。
2.*局部分层穿刺:脓液涂片检查、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9
3.影像学检查: (1)X线:发病2周后出现干骺区虫蚀样骨破坏。 (2)CT:较早发现骨膜下脓肿,CT用于急性骨髓炎可比常规X线照片提前发现病灶。 (3)核素骨显像:发病48小时后,可呈阳性。核素检查与CT相结合的方法,对早期确诊骨髓炎极有价值。 (4)MRI:早期观察病灶范围、有无脓肿形成。
10
骨髓炎常见的并发症 a.化脓性关节炎 b.病理性骨折; c.肢体生长障碍; d.关节挛缩及强直。
11
五、处理原则 早期诊断、治疗。中断向慢性期的演变。 (一)非手术治疗
1.抗生素:可先用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再酌情调整。体温正常后继续应用3~6周。 2.全身辅助治疗:降温、补液、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少量多次输新鲜血。 3.局部辅助治疗:患肢持续性皮肤牵引或石膏固定于功能位。
12
(二)手术治疗 在给予大剂量抗生素2~3日后仍不能控制症状,诊断性穿刺抽出脓液时,即应在压痛最明显处行骨皮质开窗引流术,露出髓腔感染部分,充分减压,彻底冲洗,行闭式滴注引流。
13
二、慢性骨髓炎 (一) 病因 1、在急性期未能及时和适当的治疗,病情发展的结果; 2、低毒性细菌感染,发病时即表现为慢性骨髓炎。
14
(二) 病理 1.包壳形成 2. 窦道形成
15
二、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症状和体征: 1、症状:全身症状不明显,只有急性发作时,方有明显症状。 2、体征:
(1)患肢局部增粗变形,可见局部溃疡及瘢痕。 (2)肌挛缩—邻近关节畸形;窦道口皮肤癌变。儿童骨骺破坏—肢体短缩畸形。
16
(二)影像学检查 1、普通X线片:骨质增生、增厚、骨髓腔不规则,有大小不等的死骨。 2、窦道造影:窦道的深度、径路、分布范围及其与死腔的关系。 3、CT:用于因骨质浓白难以显示死骨者。
17
三、处理原则 以手术为主,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消灭死腔。 (一)病灶清除术
1、在骨壳上开洞,清除脓液、炎性肉芽组织、死骨,切除窦道+填塞、灌洗 2、非重要部位可整段切除病骨。 3、癌变或长期不愈者可行截肢术。
18
(二)消灭死腔 1.碟形手术 2.肌瓣填塞:用于死腔较大的病例。 3. 闭式灌注 4、庆大霉素-骨水泥珠链填塞
19
(三)伤口的闭合 1、一期缝合,留置负压吸引管,术后2-3日内,吸引量逐渐减少可拔除引流管。 2、 Orr疗法:周围软组织缺少无法缝合时,任其敞开,骨腔内填充凡士林或碘仿纱条,包管型石膏,开洞换药,等待肉芽组织生长充填伤口,达到二期愈合,称为Orr疗法。
20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骨髓化脓性感染有关。 2、疼痛:与炎症和骨髓腔内压力增加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患肢疼痛和制动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炎症引起的溃疡、窦道有关。 5、焦虑:与病程漫长、担心功能障碍有关。
21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降温:4小时测体温、脉搏1次;降温;补液;常规护理。
2、控制感染:液体现配现用、注意配伍禁忌、按计划输入、观察毒副作用。 3、缓解疼痛 (1)制动:皮牵引护理,石膏固定护理。 (2)抬高患肢:静脉回流以减轻肿胀或疼痛。 (3)保护患肢:避免病理性骨折。 (4)安置护架:避免棉被压迫患处,加重疼痛。
22
二、术后护理 1、引流管的护理 2、促进皮肤愈合:敷料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协助更换敷料。
3、预防肢体畸形:主动活动-肌肉等长收缩。被动活动-按摩、关节活动。 4、心理支持:除去脓性引流液的恶臭味。
23
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出院后继续服用抗生素,并解释长期彻底治疗的必要性。 2、指导病人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3、指导病人有计划地功能锻炼,生活中避免病理性骨折和外伤。
24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 小儿多见,好发于髋、膝关节,男性多于女性。 一、病因(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 小儿多见,好发于髋、膝关节,男性多于女性。 一、病因(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 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至关节腔。
25
二、病理 1、浆液性渗出期 2、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期 3、脓性渗出期
26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起病急,寒战高热。(T>39℃),小儿可惊厥。病变关节剧烈疼痛。 (二)体征:病变关节功能障碍。
1、膝关节 红肿热痛,关节半屈曲,浮髌试验阳性; 2、髋关节 屈曲、外展外旋位。病人拒绝检查。
27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关节腔穿刺液,镜下可见脓细胞,寒战时抽出液细菌培养阳性。
2、X线检查: 早期关节间隙增宽,继而骨质疏松;后期关节间隙变窄、消失,关节面毛糙。
28
诊断 1、主要根据全身与局部症状和体征。 2、X线改变出现太晚,不能作诊断依据。 3、关节穿刺和关节液检查对早期诊断很有价值。
29
五、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抗生素:早期、足量 (2)支持治疗: (3)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每日1次,至关节积液消失、体温正常。
(4)关节腔灌洗: 经关节镜灌洗;关节腔持续性灌洗。 2、手术治疗 (1)关节切开引流 (2)关节矫形术:关节融合术或截骨术。
30
六、护理要点 1、卧床休息 2、功能锻炼:局部治疗后可用肢体功能锻炼器作24小时持续性被动运动,3周后可做肢体主动运动。 3、注意牵引或石膏固定病人的护理。
31
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 一、脊柱结核 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约占50%。
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 一、脊柱结核 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约占50%。 在脊柱结核中,以椎体结核占约99%。其中以腰椎的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颈椎较少,骶、尾椎最少。
32
病理 (1)中心型椎体结核 (2)边缘型椎体结核
33
病理改变 1、椎间盘破裂、突出 2、椎体病理性骨折与脱位
34
3、脓肿的蔓延途径: ①颈椎结核—咽后壁脓肿—锁骨上窝; ②胸椎结核—肋间—背部; ③胸腰段结核—椎旁脓肿和腰大肌脓肿; ④腰椎结核—髂腰肌—腹股沟、股骨小转子、大腿外侧; ⑤腰骶段结核—腰大肌脓肿、骶前脓肿。
35
临床表现和诊断 (1)全身症状 全身中毒反应。 (2)局部症状 ① 疼痛 拾物试验阳性。 ②脊柱畸形
(1)全身症状 全身中毒反应。 (2)局部症状 ① 疼痛 拾物试验阳性。 ②脊柱畸形 ③寒性脓肿 应在脓肿的好发部位仔细寻找有无脓肿存在。 ④截瘫:早期表现为肢体无力等运动障碍,晚期可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
36
影象学检查 X线片可显示不规则的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塌陷、空洞、死骨和寒性脓肿阴影等征象。
CT、检查能显示病椎的破坏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观察脊髓有无受压和变性。
37
处理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 1.局部制动、固定:缓解疼痛,防止增加畸形、避免病变扩散。 2.卧床休息:硬板床
3.加强营养: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 4.应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丁氨卡那霉素。2-3种联合应用2年。
38
(二)手术治疗 1.目的:治愈病灶,缩短疗程和恢复机体功能。 2.方法:根据病情选用脊柱融合、病灶清除、脓肿切除或刮除、窦道切除等手术。
(1)有明显椎体破坏、有大块死骨及脓肿,采用病灶清除术。 (2)如病灶局限,骨质破坏少,椎体病变已静止,采用脊柱融合术(前、后路植骨融合术)。
39
3.合并截瘫的治疗: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约有10%。绝对卧床休息,进行抗结核治疗,改善全身情况,尽快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彻底清除病灶。待截瘫恢复,一般情况好转后,再做脊椎融合术稳定脊柱。
40
二、髋关节结核 (一)全身症状:结核中毒症状。 (二)局部症状和体征
(1)疼痛 早期症状为髋部和膝部疼痛,儿童患者主诉常为膝部疼痛。活动时加重。要防止误诊为膝关节病变(髋关节前部和外侧有明显压痛。虽感膝关节疼痛,但膝关节检查无异常。)。托马斯征(Thomas)和“4”字试验阳性。
41
(2) 肌痉挛 (3)畸形 (4)窦道形成
42
(三)影像学检查 早期X线检查:进行性关节间隙变窄,边缘性骨破坏病灶。 CT、MRI:可见关节积液和微小病灶,可早期诊断。
43
处理原则 (一)对髋关节结核的治疗,首先要着重全身治疗,改善全身情况,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二)在结核病灶活动期和手术前、后,应用抗结核药物。 (三)牵引与固定
44
(四)手术治疗
45
三、膝关节结核 1、症状: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跛行,甚至不能走路。
2、体征:关节呈梭形肿大。晚期膝关节屈曲挛缩、半脱位、膝外翻畸形。骨骺破坏者可见患肢短缩畸形。局部压痛、皮温升高。浮髌试验(+)。
46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加快。(ESR↑) X线: CT、MRI: 关节镜
47
三、处理原则 (一)单纯滑膜结核 (二)单纯骨结核 (三)全关节结核
48
护理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全身:结核症状。小儿有无急躁或夜啼。
局部:疼痛、肿胀情况,有无局部溃疡或窦道。脊柱畸形、活动度,肢体屈曲、强直和短缩畸形,下肢跛行情况。拾物试验、“4”字试验和托马斯征是否阳性。有无脊髓受压引起的截瘫。
49
辅助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是否增快,关节穿刺和关节镜、X线、CT检查有无异常。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病人的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
50
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术中经过。
2、身体情况: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有无改善,术后肢体的感觉、运动和功能是否恢复。术后固定是否妥当。有无并发症,能否按要求进行功能锻炼。 3、心理和认知状况:病人和家属是否掌握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51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疾病长期消耗有关。 2、疼痛:与炎症反应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骨和关节破坏及功能障碍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寒性脓肿形成窦道有关。 5、潜在并发症:截瘫、病理性脱位、病理性骨折。 6、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治疗与康复的知识。
52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改善营养状况: 2、缓解疼痛:局部固定、制动;卧床休息;放松疗法。 3、有效控制感染: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
53
术后护理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肢体温度、皮肤弹性、色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 (2)观察呼吸:胸椎结核术后(气胸)。 (3)抗结核治疗:术后继续3-6个月。 (4)并发症的预防 1)截瘫:颈椎结核术后应告知病人不可随意摆动头部,以防加重截瘫。 2)压疮
54
(3)肺部感染: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地咳嗽;护士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
(4)泌尿系感染:有无尿路刺激征。 (5)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合并截瘫或脊柱不稳者应鼓励其抬头、扩胸、深呼吸、咳嗽和上肢活动。同时可给予按摩。
55
健康教育 1.教育病人坚持药物治疗,并观察毒副作用 2.加强营养。 3.每3月随访1次。
56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