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清初的民族政策 學習重點: 清初的民族政策及影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清初的民族政策 學習重點: 清初的民族政策及影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清初的民族政策 學習重點: 清初的民族政策及影響。

2 第一節 清初對漢族的統治政策

3 對漢族的統治政策 懷柔政策 以治術爭取 漢人支持,並 分化反清力量。 高壓政策 以強硬手段 鎮壓反抗者
我們滿族以邊境民族身分入主中原,一定要靈活運用懷柔和高壓政策,才不會重蹈元朝速亡的覆轍。 懷柔政策 以治術爭取 漢人支持,並 分化反清力量。 高壓政策 以強硬手段 鎮壓反抗者

4 清兵入關後,漢人負隅頑抗,故此清廷施行懷柔政策。
懷柔政策的目的 清兵入關後,漢人負隅頑抗,故此清廷施行懷柔政策。 明朝遺民建立南明,對抗清朝。再加上中國在戰亂之後,地方殘破,人心未安,清朝便以懷柔政策爭取漢人支持。 利用歸降漢臣,以漢制漢,分化反清力量。 政局穩定後,仍施行懷柔政策,鞏固統治。

5 懷柔政策的措施 (1) 尊孔崇儒:清廷為拉攏士人,大力推崇儒學,又派官員祭祀孔子,確認他的聖人地位。
禮葬思宗:滿清宣稱入關目的是討伐李自成,為明帝報仇,故禮葬明思宗帝后。 禮葬明思宗

6 懷柔政策的措施 (2) 錄用明臣:錄用歸順的明朝官員。讓投降的明室成員保留爵位,又用降將征討南明和流寇。
錄用明臣除了收買人心外,對清廷的管治有何幫助? 錄用明臣:錄用歸順的明朝官員。讓投降的明室成員保留爵位,又用降將征討南明和流寇。 停止圈地:順治四年及康熙年間,皇帝多次下令禁止八旗兵圈佔民田房舍。 降臣熟悉漢人文化,可助清廷治理漢人和新領土。 優待明朝降將降臣

7 懷柔政策的措施 (3) 輕徭薄賦:革除明代苛政和酷刑,減輕賦稅,康熙更宣布「永不加賦」。 獎勵農耕:興修水利,並鼓勵人民開墾荒地。
除減輕賦稅外,康熙皇帝更下詔:「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獎勵農耕:興修水利,並鼓勵人民開墾荒地。 除去晚明的苛稅,與 民休息,讓人民恢復 生產,發展經濟。 減輕賦稅除了收買 人心外,還有甚麼 好處?

8 懷柔政策的措施 (4) 復行科舉:恢復科舉考試。康熙特設「博學鴻詞科」,招攬隱居的賢才。
清廷重開科舉,我們讀書人就不用為前途張羅了。 復行科舉:恢復科舉考試。康熙特設「博學鴻詞科」,招攬隱居的賢才。 編纂典籍:集中士人編纂《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

9 懷柔政策的影響 瓦解反清勢力:懷柔政策成功收買民心,分化和瓦解反清力量,使滿清統一全國。
國家安定繁榮:獎勵農耕和減輕賦稅,使農田和人口大增,國家安定繁榮。 文化發展昌盛:清室尊孔崇儒和推動文教,令士人願意出仕;編纂巨著使考據學盛極一時。漢族傳統文化和教育得以保存和發展。

10 高壓政策的目的 高壓政策! 滿清入關後,抗清活動此起彼落。 為了樹立權威和消弭漢人民族意識,我們決定實施:
滿族人口遠較漢族少,文化、經濟也較為落後。 漢族民族意識強烈,常思反清復明。

11 高壓政策的措施 (1) 屠城滅邑:奮勇抵抗清軍的城市,都遭大肆屠殺,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
駐兵鎮壓:以八旗兵駐守京畿及全國重鎮,監視人民,鎮壓反清活動。 八旗兵駐防各地重鎮

12 高壓政策的措施 (2) 薙髮易服:清廷強迫漢人改換滿人的髮式和服裝。順治時厲行薙髮令,違者處死。
為甚麼清朝一定要漢人薙髮留辮呢? 改換滿人的髮式和服裝,可泯滅漢人民族意識。 薙髮易服:清廷強迫漢人改換滿人的髮式和服裝。順治時厲行薙髮令,違者處死。 圈佔土地:八旗兵入關初期,在河北、山東大規模圈佔民田房舍。又擄掠大批人口為奴婢。 強迫漢人薙髮留辮

13 高壓政策的措施 (3) 摧抑士紳:順治時禁止士人結社講學,又以科舉舞弊等藉口,興起大案,打擊江南士紳。
興文字獄:為摧毀士人的反抗意志和反清思想,清廷屢興文字獄,牽連甚廣。 你的詩文涉及譏諷滿清和懷念明室的內容,所以要立刻把你收監! 為甚麼捉拿我?

14 高壓政策的影響 種下民族仇恨:清廷迫漢人改變習俗,種下民族仇恨。乾隆末年,政治日趨腐敗,反清鬥爭便接踵而來。
士風日漸敗壞:摧抑士氣使清代士風比不上宋、明兩代,士人只懂迎合君主。 禁錮士子思想:嚴苛的文字獄使士子不敢議論朝政和研究經世之學。他們只好潛心於考據學,使考據學盛極一時。

15 假如你是明末士人,清初統治政策會否使你歸順清朝?
會! 不會! 思考指引

16 思考指引 全面檢視清初對漢族士人的懷柔和高壓政策。 自行判斷是否滿意上述的統治政策,才決定自己的立場。

17 正方論點 反方論點 清朝尊崇儒家學說,派官員祭祀孔子和確認孔子的聖人地位。 復行科舉,讓士子得以獲取功名。 重視學術,如編纂《康熙字典》等。 故此,漢族士子應支持新政權。 滿人強迫我們薙髮易服,違反了儒家的傳統。 滿清摧抑江南士紳,不許他們結社講學。 大興文字獄,箝制士子的思想。 故此,我不會歸順滿清政府。

18 第二節 清初對邊境民族的統治政策

19 對邊境民族的基本政策 不易其宜:清廷在當地派駐長官以體現主權。又任命該族族人為地方官員,使其自治,實行「齊其政而不易其宜」。
各安其習:維持邊境民族原有宗教、法律和習俗,尊重其宗教領袖。 剛柔並濟:對叛亂抗命者予以武力壓鎮;對效忠者施行懷柔和籠絡手段。 分而治之:限制各民族之間的往來。即使同一民族分散各地,也要彼此隔離,分而治之。

20 對蒙古的統治措施 (1) 盟旗制度:蒙古族部落林立,清朝把他們分為若干旗,若干旗又組成一盟,使蒙古人不能團結,易於控制。
賦予自治:旗盟擁有較高的自治權,清廷只派駐蒙的辦事大臣加以監控。 分化隔離:禁止蒙古人學漢語,不准他們與漢人通婚、接觸,使蒙、漢兩族形成隔膜。蒙古族內各旗也不可私自接觸。

21 對蒙古的統治措施 (2) 剿撫並用:清朝視蒙古族為重要盟友,授予他們官職、爵位,鼓勵滿蒙貴族通婚。又以蒙古人組成蒙古八旗,駐守各地。但對叛亂的蒙古領袖則出兵打擊。 組織蒙古八旗兵 為甚麼清朝對蒙古族 的統治政策最為寬鬆?

22 對西藏的統治措施 尊重喇嘛教:為籠絡藏族,清朝尊崇喇嘛教,又禮遇其宗教領袖達賴和班禪。
愚民隔離:禁止藏族與四境交通,使其文化水平不能提高。又鼓勵藏人出家,使其埋首宗教。 監察控制:清朝委派滿蒙重臣出任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治西藏。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也由駐藏大臣確認。 達賴送給清帝的壇城

23 對新疆的統治措施 抑制伊斯蘭教:實行政教分離政策,避免宗教人員掌握政權,影響新疆穩定。
准許自治:清廷准許回族自治。任命回族貴族為地方領袖,但不能世襲。 監控鎮壓:清朝設伊犁將軍總領新疆事務,並駐紮軍隊,加強監控,鎮壓叛亂。 分化隔離:禁止漢人移民新疆。早已移居當地的漢人不得與回族交往、通婚,以收分化之效。

24 對西南地區的統治措施 改土歸流:雍正採用「改土歸流」政策,由中央派遣官吏,取代西南地區民族的世襲土司。西南地區從此納入中央行政系統內。
廢除世襲的土司 凡有土司不服從改制,清廷便出兵鎮壓。

25 清初邊境民族統治政策的影響 奠定中國版圖:清廷對西藏、內蒙古、新疆作出有效管治,奠定了比漢唐更遼闊的版圖。
有助民族壯大:清朝將西藏、內蒙古、新疆等地的民族納入統治,有助中華民族壯大。 激發反清活動:清兵在拓土時曾大恣殺戮,部分邊境民族更遭歧視和壓迫,造成離心傾向。 民族間存隔閡:清廷偏重滿族利益,對其他民族施行分化和離間策略,不利中華民族的團結。

26 探究活動 蒙古族及滿族都曾以邊境民族身分入主中原,統治人數較多和文化水平較高的漢族。這對蒙、滿兩族而言,無疑是一項極大的挑戰。結果,元朝僅九十多年而亡,清朝則享國祚二百六十八年,歷史學者一般認為,滿族的統治能力和技巧,遠比蒙古族為優。 同學以四人為一組,搜集各方面的資料,從而比較蒙古族和滿族對漢族的統治手法,自行作出評價,並編撰成報告,在課堂上發表和討論,最後由老師評選最佳的報告。

27 想了解更多有關清初民族政策的資料嗎 ? 1. 中華萬年網 http://www.china10k.com/trad/main/
2. 清初之統治政策

28


Download ppt "第三章 清初的民族政策 學習重點: 清初的民族政策及影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