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論語 論仁 (100上,康熙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論語 論仁 (100上,康熙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論語 論仁 (100上,康熙版)

2 (一) 子曰: 孔子說: 「巧言1, 「說討人喜歡的話來諂媚人, 令色2, 裝出討人喜歡的臉色來奉承人, 這種人是很少具有仁心的。」
鮮3矣仁。」 ──學而第一.3 孔子說: 「說討人喜歡的話來諂媚人, 裝出討人喜歡的臉色來奉承人, 這種人是很少具有仁心的。」

3 (二) 子曰: 孔子說: 「里仁為美1。 「鄉里間具有仁厚的風俗,是一件美事。 擇不處仁2, 選擇風俗不仁厚的地方作為住所,
焉得知3?」 ──里仁第四.1 孔子說: 「鄉里間具有仁厚的風俗,是一件美事。 選擇風俗不仁厚的地方作為住所, 怎能算是明智呢?」

4 (三) 孔子說: 「不仁的人 不可以長久處於貧賤窮困的環境中, 也不可以長久處於富貴安樂的環境中。 有仁德的人,能夠很自然地依仁道而行事;
子曰: 「不仁者, 不可以久處約1, 不可以長處樂2。 仁者安仁3, 知者利仁4。」 ──里仁第四.1 孔子說: 「不仁的人 不可以長久處於貧賤窮困的環境中, 也不可以長久處於富貴安樂的環境中。 有仁德的人,能夠很自然地依仁道而行事; 明智的人,知道仁道可以利人利己,也能夠依仁道而行事。」

5 (四) 孔子說: 子曰: 「用心公正無私, 「剛1、 行事果敢堅忍, 毅2、 性情質樸無華, 木3、 言語謹慎似遲鈍, 訥4,
具有這四種品德的人就很接近於仁道了。」 子曰: 「剛1、 毅2、 木3、 訥4, 近仁。」 ──子路第十三.27

6 (五) 子曰: 孔子說: 「志士仁人, 「有志於仁的人和具有仁德的人, 無求生以害仁, 不會為了苟且求活命而損害仁道; 有殺身以成仁。」
──衛靈公第十五.8 孔子說: 「有志於仁的人和具有仁德的人, 不會為了苟且求活命而損害仁道; 只有犧牲生命以成就仁道。」

7 (六) 顏淵問仁。 子曰: 「克己復禮1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 天下歸2仁焉。 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顏淵問怎樣才能做到仁的地步
孔子說:「克除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能合乎禮,便是仁了 果真有一天能夠克除自己的私欲,使得凡事都能合乎禮, 那麼天下的人都會稱讚你是位仁者。 實踐仁德完全要靠自己下工夫 難道還要靠別人嗎?」

8 顏淵曰: 顏淵說: 「請問其目3?」 「請問實踐的具體條目是什麼?」 子曰: 孔子說: 「非禮勿視, 「不合禮的事不要看,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 「回雖不敏, 請事斯語4矣!」 ──顏淵第十二.1 顏淵說: 「請問實踐的具體條目是什麼?」 孔子說: 「不合禮的事不要看, 不合禮的話不要聽, 不合禮的話不要講, 不合禮的事不要做。」 「我雖然不夠聰敏, 但一定會照老師指示的話去做。」

9 (七) 仲弓問怎樣才能做到仁的地步。 孔子說: 「出門待人接物時,態度要像拜見貴賓般的恭敬;使役治理人民時,態度要像承辦隆重祭祀般的恭敬。
自己所不願意的事情,不要加到他人身上,時時為他人設想。 這樣子,在諸侯的國邦做官就不會招人怨恨,在卿大夫之家做官也不會招人怨恨。」 仲弓說:「我雖不夠聰敏,但一定會照老師指示的話去做。」 仲弓問仁。 子曰: 「出門如見大賓1, 使民如承大祭2。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邦3無怨,在家4無怨。」 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第十二.2

10 (八)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問知1。子曰:「知人。」 樊遲未達2。子曰: 「舉直錯諸枉, 能使枉者直。」
樊遲問怎樣才能做到仁的地步。孔子說:「愛護眾人。」 又問怎樣才能做到智的地步。孔子說:「明察人的善惡。」 樊遲未能明白。孔子說:「舉用正直的人,罷黜那些邪曲不正的人, 就能使邪曲的人也正直。」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問知1。子曰:「知人。」 樊遲未達2。子曰: 「舉直錯諸枉, 能使枉者直。」

11 樊遲退, 見子夏,曰: 「鄉4也, 吾見於夫子 而問知, 子曰: 『舉直錯諸枉, 能使枉者直。』 何謂也?」 樊遲退出後, 見到子夏,說道: 「剛才 我去見老師 向他問智, 他說: 『舉用正直的人,罷黜那些邪曲的人,就能使邪曲的人也正直。』 這是什麼意思呢?」

12 子夏曰:「富哉言乎! 子夏說:「這話含意太深廣了! 舜有天下, 舜有了天下, 選於眾, 在眾人中選用臯陶,作為他的臣子, 舉臯陶,
不仁者遠矣; 湯有天下, 舉伊尹, 不仁者遠矣。」 ──顏淵第十二.22 子夏說:「這話含意太深廣了! 舜有了天下, 在眾人中選用臯陶,作為他的臣子, 那些不仁的人也就遠離了; 湯有了天下, 在眾人中選用伊尹,作為他的相, 那些不仁的人也就遠離了。」

13 (九) 樊遲問仁。 子曰: 「居處1恭, 執事2敬, 與人3忠。 雖之4夷狄, 不可棄也。」 樊遲問怎樣才能做到仁的地步。 孔子說:「
──子路第十三.19 樊遲問怎樣才能做到仁的地步。 孔子說:「 日常的生活起居要恭謹, 做事情要敬慎, 對待人要忠誠。 即使是到了蠻夷地區, 也不可以廢棄以上三項原則。」

14 (十) 子貢問要怎樣去培養仁德。 子貢問為仁。 子曰: 孔子說: 「工欲善其事,
「如同工匠想製作成精巧的器物,一定要先磨利所使用的工具一般。 因此居住在一個國邦中,要尊奉這國的賢大夫, 結交這國的仁士,以期得到他們的教導,與他們互相切磋,來培養自己的仁德。」 子貢問為仁。 子曰: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1。 居是邦也, 事2其大夫之賢者, 友3其士4之仁者。」 ──衛靈公第十五.9

15 (十一) 子張向孔子請問怎樣培養仁德。孔子說:「能實行五種德行於天下,這便是仁了。」 子張問仁於孔子。 孔子曰:
子張問是哪五種德行? 孔子說:「這五種德行是恭敬、寬厚、信實、勤敏、給人恩惠。 子張問仁於孔子。 孔子曰: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請問之。 曰:「恭、寬、信、敏、惠。

16 恭則不侮1, 對人恭敬,就不會遭受侮辱; 寬則得眾2, 待人寬厚,就能獲得眾人的擁戴; 信則人任3焉, 待人信實,就可以得到信任;
敏則有功4, 惠則足以使人5。」 ──陽貨第十七.6 對人恭敬,就不會遭受侮辱; 待人寬厚,就能獲得眾人的擁戴; 待人信實,就可以得到信任; 做事勤敏,就會有功績表現; 給人恩惠,就足以使役治理人民。」

17 (十二) 子貢曰: 子貢問: 「如有博施1於民, 「如果有人能夠做到廣施恩德於人民, 而能濟眾2, 又能夠幫助大眾解決困難, 何如?
可謂仁乎?」 子曰: 「何事於仁3, 必也聖乎! 堯、舜其猶病諸4! 子貢問: 「如果有人能夠做到廣施恩德於人民, 又能夠幫助大眾解決困難, 這個人怎麼樣? 可以說是有仁德的人嗎?」 孔子說: 「這哪裡只是仁的事, 那必定是聖人了。 連堯、舜都還為做不到這種地步而感到遺憾呢!

18 自己想要能夠依正道立身處世,也協助他人能夠依正道立身處世;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5。 能近取譬6, 可謂仁之方也已!」 ──雍也第六.28 具有仁德的人, 自己想要能夠依正道立身處世,也協助他人能夠依正道立身處世; 自己想要通達正道,也協助他人通達正道。 能夠就近以自身做例子,為他人設想, 可以說是求仁的方法了。」

19 (十三) 子夏曰: 子夏說: 「博學而篤志1, 「廣博地學習各種道理,堅定自己的志向, 切實針對自己不明白的事來請問,就切近的問題來思考,
切問2而近思3; 仁在其中矣。」 ──子張第十九.6 子夏說: 「廣博地學習各種道理,堅定自己的志向, 切實針對自己不明白的事來請問,就切近的問題來思考, 仁道就在這裡了。」

20 (十四) 子曰: 孔子說: 「仁遠乎哉1? 「仁道距離我們很遠嗎? 我欲仁, 其實仁道是本來就存在我們內心的,
斯2仁至矣!」 ──述而第七.29 孔子說: 「仁道距離我們很遠嗎? 其實仁道是本來就存在我們內心的, 因此只要我想求得仁道,仁道自然就會來了。」

21 (十五) 子曰: 孔子說: 「當仁, 「當我們面臨行仁之事時, 不讓於師1。」 雖是對於老師,也不必謙讓,可以毫無顧避的勇敢去做。」
──衛靈公第十五.35 孔子說: 「當我們面臨行仁之事時, 雖是對於老師,也不必謙讓,可以毫無顧避的勇敢去做。」

22 (十六) 子曰: 孔子說: 「富與貴, 「富裕與地位高貴, 是人之所欲也; 是人人所希望得到的, 不以其道得之,
不處也1。 孔子說: 「富裕與地位高貴, 是人人所希望得到的, 但是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 就算得到了,君子也不願享有。

23 貧與賤, 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2。 貧窮與地位低下, 是人人所厭惡的, 但是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避免它, 就算遭遇到了,君子也不逃避。

24 所以君子即使是在很短暫的時間也不違背仁,
君子去仁, 惡乎成名3? 君子無終食之間4 違仁, 造次5必於是, 顛沛必於是。」 ──里仁第四.5 一個君子如果離開了仁, 又怎麼能成為君子呢? 所以君子即使是在很短暫的時間也不違背仁, 在急遽倉促的時候還是堅守仁道, 在困頓流離的時候也還是堅守仁道。」

25 (十七) 有子說: 「一個人做人能夠孝順父母,敬事兄長, 卻會冒犯長上的, 那必然很少了。 不喜好冒犯長上, 卻喜歡作亂的,
有子曰: 「其為人也孝弟1, 而好犯上者, 鮮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亂者, 未之有也2。 有子說: 「一個人做人能夠孝順父母,敬事兄長, 卻會冒犯長上的, 那必然很少了。 不喜好冒犯長上, 卻喜歡作亂的, 那就更不會有的。

26 根本建立了,一切做人的道理就由此而生了。
君子務本3, 本立而道生4。 孝弟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 ──學而第一.2 君子凡事講求根本, 根本建立了,一切做人的道理就由此而生了。 孝悌, 應該是行仁的根本吧!」


Download ppt "論語 論仁 (100上,康熙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