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新生儿黄疸
2
新生儿黄疸,又称“胎黄”,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增高的一系例疾病。当血清胆红素超过2mg/dl,临床上即可出现黄疸。
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尿液均黄染。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3
一、胆红素代谢一.胆红素的代谢 璧无瑕 血红蛋白 吞噬细胞↓(骨髓、肝、脾) 分解 未结合胆红素 (脂溶性) ↓ 肝脏 (葡萄糖醛酸酶)
肝脏 (葡萄糖醛酸酶) 胆 ↗ ↓ ↙ 肝 ↑ 结合胆红素 (水溶性性) 循 ↑ ↓ 环←血循环← 肠道 (细菌作用) ↙ ↓ 肾脏 粪胆原 ↓ ↓ 尿胆原 → 排出体外
4
二.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 胆红素产生过多 2. 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运送 的能力不足 3. 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能力差 4
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 胆红素产生过多 2. 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运送 的能力不足 3. 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能力差 4. 肝脏酶细统发育不完善 5. 肠肝循环增加
5
三.生理性黄疸 出生2-3天后出现,第4~6天达高峰,足月儿在生后7-10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至第3周。不伴有其它临床症状。 生理性黄疸者血清胆红素值多低于12mg/dl。
6
1、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 2、红细胞过多而致胆红素产生过多
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 1、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 2、红细胞过多而致胆红素产生过多
7
四.病理性黄疸 1. 黄疸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 黄疸严重,血清胆红素>12mg/dl, 早产儿>15mg/dl。或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超过5mg/dl。 3. 黄疸持久不退,持续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 4. 黄疸消退后,又重复出现或进行性加重。
8
黄疸(高胆红素血症): 分类: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结合胆红素升高 原因:胆红素负荷增加 胆红素清除率减少
黄疸(高胆红素血症): 分类: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结合胆红素升高 原因:胆红素负荷增加 胆红素清除率减少
9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1)新生儿溶血病 2)红细胞G-6-PD缺乏 2、感染性疾病 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1)新生儿肝炎 2)先天性胆道闭锁
1、新生儿期溶血性疾病 1)新生儿溶血病 2)红细胞G-6-PD缺乏 2、感染性疾病 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1)新生儿肝炎 2)先天性胆道闭锁
10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4、其它 1)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者 胆红素负荷增加:新生儿多血症、新生儿多血症 胆红素运送障碍:酸中毒
肝脏结合胆红素障碍:饥饿、延迟开奶、呕吐、母乳黄疸 2)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者: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等
11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和溶血病: 发病机制:当胎儿所具有的血型抗原为母亲所缺少时,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循环,可使母体产生对胎儿红细胞抗原相应的抗体,导致胎儿红细胞溶血,只要少达0.03~ml胎儿红细胞,就足以使母亲致敏。
12
分类: Rh溶血: (D d、 Cc、Ee) Rh阴性0
分类: Rh溶血: (D d、 Cc、Ee) Rh阴性0.34% ABO溶血: 母为O型,婴儿为A或B型血为多见,因为母亲 天然抗A或抗B型血的抗体为IgM,不能通过胎盘,而O型母亲的同种抗体为IgG。
13
临床表现: 1、轻型 仅有轻度溶血,无贫血等表现。 2、中型 中度贫血,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常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肝脾肿大,有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危险。 3、重型 主要见于Rh溶血。可有胎儿水肿,苍白、黄疸、皮肤瘀斑、胸腹水、心力衰竭、肝脾肿大及呼吸衰竭等。
14
诊断 2、产前诊断 1)母血清Rh抗体测定 在妊娠28、32、36周时测定 2)羊水测定:于孕28--30周检查
1、母亲既往生产史 2、产前诊断 1)母血清Rh抗体测定 在妊娠28、32、36周时测定 2)羊水测定:于孕28--30周检查 3、产后:确诊有赖于血型抗体检查
15
母乳性黄疸 过去报道为0.5~2%,近来为30%。 分为: 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性) 母乳性黄疸(晚发性)。
16
原因: 1、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性) 由于摄入不足、肠肝循环增加,导致血清胆红素增加。 2、母乳性黄疸(晚发性) 原因 不明。
17
治疗 1、提早分娩 2、宫内输血 3、脐带处理 4、喂养 5、纠正酸中毒和补充葡萄糖 6、光照疗法
非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能氧化成为一种水溶性产物,使之能经胆汁和尿液排出。光照疗法持续1--2天,不大于3天。
18
光疗的副作用 1、皮肤不显性失水增加 2、腹泻 3、胆红素光敏感作用,可出现皮肤斑 点 4、视网膜损害 故在光疗时,两眼需用黑布
光疗的副作用 1、皮肤不显性失水增加 2、腹泻 3、胆红素光敏感作用,可出现皮肤斑 点 4、视网膜损害 故在光疗时,两眼需用黑布 或黑纸保护,除会阴、肛门用尿布外,全身赤裸。
19
7、中药 8、酶诱导剂和白蛋白 9、肾上腺皮质激素 10、换血疗法 血清胆红素大于18--20mg/dl时,易致核黄疸。
20
换血指征: 1、产前诊断明确,出生时已有严重 症状,宜生后即换血 。 2、经相应治疗而总胆红素继续上升至20mg/dl 。 3、出现早期核黄疸症状者
21
病因病机: 孕母内蕴湿热,传于胎儿,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感受湿热邪毒,蕴结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而致发黄。
22
湿热郁蒸(阳黄证): 孕母素体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热为阳邪,故黄色鲜如橘皮,湿热可化火,邪陷厥阴,会出现神昏、抽搐等险象。 治疗: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加减
23
寒湿阻滞: 小儿先天不足或生后为湿邪所侵。湿从寒化,可致寒湿阻滞,寒为阴邪,故黄色为晦暗 治疗: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加减
寒湿阻滞: 小儿先天不足或生后为湿邪所侵。湿从寒化,可致寒湿阻滞,寒为阴邪,故黄色为晦暗 治疗: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加减
24
气滞血瘀: 部分小儿禀赋不足,脉络阻滞,或湿热蕴积肝经日久,气血郁阻,可致气滞血瘀而发黄。 治疗: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加减
气滞血瘀: 部分小儿禀赋不足,脉络阻滞,或湿热蕴积肝经日久,气血郁阻,可致气滞血瘀而发黄。 治疗: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加减
25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首先要辨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再对病理性胎黄辨阴阳 2、治疗原则 生理性黄疸能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以利湿退黄为基本法则。根据阳黄与阴黄的不同,分别以清热利湿退黄和温中化湿退黄,气滞瘀积证以化瘀消积为主。
26
证治分类 一、常证 1)湿热郁蒸(阳黄证):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加减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加减 3)气滞血瘀:(阴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变证 1)胎黄动风:平肝熄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加减 2)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27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