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校外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素养 一、校外教育育人价值与意义 二、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三、校外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四、校外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校外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素养 一、校外教育育人价值与意义 二、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三、校外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四、校外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校外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素养 一、校外教育育人价值与意义 二、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三、校外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四、校外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五、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

2 一、校外教育育人价值与意义 1、三个依据性的纲领性文件
2000年6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0】13号)。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8号)。 2006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

3 一、校外教育的育人价值与意义 2、主要精神 方法: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 内容: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于其中,充分发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功能。 目标: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4 一、校外教育的育人价值与意义 定位:发挥青少年宫、少年宫、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 要求:各校外教育机构,必须始终坚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公益性质,要坚持面向广大未成年人,使他们充分享有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要坚持以普及性活动为主,坚持常年开放。

5 一、校外教育的育人价值与意义 3、育人价值与意义
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校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强改进青少年思想德育建设的重要阵地。发展校外教育具有七各方面的作用。 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6 一、校外教育的育人价值与意义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行为品格)
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格,人格决定命运) 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目标计划实践)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志情感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学习增进)

7 一、校外教育的育人价值与意义 4、上海校外教育发展的情况
上海市校外教育目前已拥有覆盖全市19个区县的成建制的市、区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活动营地34所,还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联手共建了150个科普教育基地,100个德育基地,20个军训教育基地等,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阵地网络。上海校外教育机构现有教职员工2500名,其中专职教师1178人,均为国家编制,大学以上学历的占85.51%,具有中级职称以上者占76.04%,中学高级教师占13.8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特级教师5名。上海的校外教育成为上海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科技、艺术、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上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见中福少年宫PPT)

8 二、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2、遵循校外教育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3、按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9 二、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校外教育面临的形势
(1)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方法与途径。遵循教育家陶行知六大原则:“解放孩子的眼睛、手、大脑、嘴和时间”。 (2)更加重视课外教育,结合德育、体育、科普、艺术等教育基地,提升课外教育内涵。 (3)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4)精心组织好各类课外活动 (5)作为德育载体,主动争取更多的社会 教育资源向学生开放,为孩子服务。

10 三、校外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而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
1、体育育人观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而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 苏霍姆林斯基: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协调,日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 卢梭:虚弱的身体,精神也跟着衰弱 梁启超:有健康强国之体魄,然后有坚韧不屈之精神 蔡元培:造就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孙中山:夫将欲图国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 陶行知: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张伯苓: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我觉得体育比什么都重要我觉得不懂体育的不应当校长。 梅诒琦:今天我们提倡体育不仅是为了锻炼个人的身体更是为了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钱伟长:体育可以培养人的团队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邓小平: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三、校外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2、办学体育观 清华与复旦的体育,清华:蔡元培校长,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复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很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1930年的"复旦五日刊"上描述:“每当黎明,即闻窗外跑步声 ,无论冬夏,无间岁月,视终年如一日,即于酷风严霜之晨,亦时见三五健儿,奔腾于翔殷道上,志坚练勤,殊堪称道。饱满精神,实为我校特点。深望今后校址扩大,场地增加,多聘贤能,以资启迪,则我勇往直前之同学,皆具有百折不回之精神,…世界体育界亦不难占得一地位也。” 复旦的体育运动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在三十年代就有一概括的说法:"我校体育之发达,堪为全国模范,考其因,实为普及与勤习二端。

12 三、校外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3、体育科学经典 毛泽东:体者,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之研究》纲要精神。
第一释体育:体育者,人类自其养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 。 第二体育在吾人之位置: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第三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 三育并重,然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 第四体育之效: 肢体纤小者举止轻浮,肤理缓弛者心意柔钝,身体之影响于心理也如是。 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13 三、校外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五 不好运动之原因
一则提倡不力也。此又有两种:其一,今之所称教育家,多不诺体育。自己不知体育,徒耳其名,亦从而体育之,所以出之也不诚,所以行之也无术,遂减学者研究之心。夫荡子而言自立,沉湎而言节饮,固无人信之矣。其次,教体操者多无学识,语言鄙俚,闻者塞耳。所知惟此一技,又未必精,日日相见者,惟此机械之动作而已。 第六 运动之方法贵少 第七 运动应注意之项 :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 第八 运动一得之商榷

14 三、校外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4、体育新精神 体育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强大动力。 体育倡导的是一种勇立潮头的领先精神,是不断挑战极限、不断创造记录的精神,是永不满足、永不言败的创新精神。是领先于时代,领先于潮流的先锋精神,是引领未来航向、开辟未来道路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勇于突破自我、敢于挑战自我的感创敢试精神。 体育精神是绿色精神的体现,绿色是体育运动的摇篮和载体,实现绿色体育精神是为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自身的三大和谐。 体育运动是强国健体、提升素质之道。体育是建德之道,体育是建规之道,体育是建财之道、体育是建情之道。体育是建人之道、体育是建生之道、体育是建乐之道。 见国家体育总局内部参考:深圳市政府秘书长李平(更早见文汇报沈晓明副市长)

15 三、校外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5、校外教育的基本特征 开放性(人群、社会、环境) 体验性(形式、项目、过程) 专项性(需求、适宜、条件)
时段性 (假期、课余、学段)

16 四、校外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道德素养 坚持以德为先,学习、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示范、实践者。 2、品格素养
坚持以德为先,学习、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示范、实践者。 2、品格素养 第一:正视现实。对待挫折失败与成功、公平竞争等人格精神。“体育是培养优秀公民最实用、最有效、最有趣的手段”。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见沈市长PPT报告现状、态度、因素、原因、促进干预) (针对目前我国体育社会现象: 一是基础教育的音、体、美小三门地位不适,被挤占现象严重。二是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制度、记录和参与程度。

17 四、校外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是我国人均体育面积不到1平方米,35岁以下体育人口是15%。四是在过去10多年,同年龄组的中国和日本的少年儿童的身高、胸围和肺活量三项健康指标,不如日本。五是缺少了体育教育,学生也失去了释放自己的能量和情感的渠道,同时也失去了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渠道。

18 四、校外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第二:和谐处世。集体认同感,社会凝聚力,爱国、 爱家的热情。
第三:坚强意志。没有施教者的示范和受教者的实际身体操作,没有战胜自我的顽强意志,任何施教者示范也不能引起受教者自我身体的活动。 3、专业素养(八个方面) 了解体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学习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与新目标。 (见下页面的英国伊顿公学与上海同洲模范学校比较专题表) 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教育支撑服务. (见国内部分省市、世界部分发达国家竞技体育培养情况表1、2)

19 英国伊顿公学与同洲模范学校比较表 序号 内容 伊顿公学(英国) 同洲模范学校(中国) 1 项目数 30项
6项(击剑、手球、射箭、举重、围棋、攀岩) 2 项目类 有独创的特色项目 无校创特色项目 3 参与度 全体学生 部分项目、部分学生 4 自由度 总有适合你水平的队伍 教练为主 5 师资 专业教练指导 体育教师和教练 6 场地\器材 拥有了许多良好的场地、器材等设施,许多上百年的场地还在用 手球、击剑有训练馆 举重、射箭有室内场地 7 运动水平 有许多全国冠军,3支队伍直接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 青少年组开始崭露头角 8 历史 (560多年) 10年 9 交流 部分项目的季前赛、热身赛场地转移到了国外 同洲手球联盟辐射到了部分省市

20 四、校外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处理好体育与三维(社会、心理和体质)健康的关系。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活动为健康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 结合体育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研究周密的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1 五、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 1、拓宽思路与视野。解国内外青少年体育法规及条例
国外政府保障学校体育的举措:1947年日本根据宪法颁布了基本教育法,规定体育成为学校的必修课。日本是世界上保存学生体质资料最全的国家,积累了1898年以来的100多年类的成长全部资料。 1959年颁布了安全协会法,成立了学生健康中心, 管理985个国家体育馆实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工作。白俄罗斯体育运动法,体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8小时。乌克兰的体育运动法规定,普通学校不少于每周三次。古巴儿童和青年法规定,儿童和青年必须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巴西体育运动法规定,大部分经费必须用于教育体育,1994年巴西国家体育预算的20%经费用在组织学生的比赛和体育场改造。美国制定了各类学校体育保险类型赔偿监督和办法等等规定。波兰体育法规定体育协会或运动组织必须负责提供活动中的安全、卫生条件和意外事故的保险。 我国政府近年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三个文件》《体育法》、《全民健身纲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义务教育法》《学校体育卫生基本化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国各地政府出台的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

22 五、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 2、熟悉并掌握校外教育发展的大规律及校外体育教育的小规律
大规律指:政府与中介组织、社会各方、系统内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家庭与个人等结合。做到地域不分你我,投入不分你我。使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合力。 小规律指:以人为本。全体与精英、身心与方法、项目与个性、基础与专项、示范与体验、

23 五、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 3、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校外教育的特点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校外体育的重点正是培养学生的要点,也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点。学生全年190天在校内,170天在校外。拟从以下方面突破。 校外与校内相互呼应,把校外教育的列入整体的教育规划。 改革现成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减少校内课时增加校外课时。 构建新的工作体系,加强教育立法和行政干预(教育投入、校长职级、教师待遇、教师流动、教育评价等) 校外教育政府责任。(社会环境支持、财政、职能部门的合力、协会中介机构等)。 坚持寓教与乐,把学生的体育艺术等特长融如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升学挂钩。(见体育中考的短片)。

24 五、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 4、明确国家的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
健康第一、全面发展和面向每个学生办校外教育的指导思想(不能以应试的理念和课程内的方法办校外教育)。 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是使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实现校外教育均衡化公平化现代化。 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与专项素质协调发展。 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实现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总目标。

25 五、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 5、注重能力培养 (1)工作能力 依法办学、依法治学、依法管理。 协调各方、服务各方、调动各方积极性。
注重细微环节、研究制定各类工作预案。 (2)专业能力 以德为先,言传身教,善于合作,学会尊重,把育人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各个环节。 掌握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注重培养大师的风范、气度和精神。 处理好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学会科研选题、方法、归纳 。 树立品牌意识,凝练特色项目。 运用专业规律,注重示范、体验、团队合作、超量恢复等效应,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全文结束)


Download ppt "校外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素养 一、校外教育育人价值与意义 二、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三、校外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四、校外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