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件編碼:部編-國中-機統(D)-SCS 版本編碼:SCS2.02 出版時間:民國95年1月2日 出版單位:中正大學數學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件編碼:部編-國中-機統(D)-SCS 版本編碼:SCS2.02 出版時間:民國95年1月2日 出版單位:中正大學數學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件編碼:部編-國中-機統(D)-SCS 版本編碼:SCS2.02 出版時間:民國95年1月2日 出版單位:中正大學數學系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推動資料 統計與機率 文件編碼:部編-國中-機統(D)-SCS 版本編碼:SCS2.02 出版時間:民國95年1月2日 出版單位:中正大學數學系

2 問: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機率與統計」國 中階段的教學目標為何?
問: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機率與統計」國 中階段的教學目標為何? 答:1、理解統計的意義, 2、理解機率的意義, 3、認識各種簡易統計方法。 ﹝註﹞國小階段之教育目標則為: 能報讀簡單統計圖形(長條圖、折線圖、 圓形圖)並理解其概念。

3 答:經由數據(某一變數之量度值)探索某一
問:統計的意義為何? 答:經由數據(某一變數之量度值)探索某一 「群體」之資訊。 注意:我們需要的是整個「群體」展 現之 圖像,而數據(Data)則為 個體特徵之量度值。 說明:國中教學中之群體是針對「原 始資料(樣本)」,不涉及「母 體」。

4 【例1】 由甲書店各類書籍之銷售量數據了解讀者之喜好, 做為行銷之依據。 a. 所有到甲書店買書的讀者所買之書籍是「群體」
,書籍的種類是「變數」。 b. 1. 2. 各國文學 3. 科幻 4. 自然文學 5. 6. 7. 8. 小說 9. 10. 11. 12. 13. (本) 158 56 211 75 301 142 351 311 125 104 93 187 205

5 【例2】 由全班數學成績數據了解學生之學習狀況。 a.全班同學是「群體」,數學成績是「變數」。 b. 數學成績表
座號 1 2 3 4 5 6 7 8 成績 65 35 75 45 85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5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 問:如何表現「群體」之資訊? 答:群體資訊的重點在相互間之比較, 或群體展現之型態,可用「變數」 的次數分配圖,或相對次數分配圖 表現之。

7 名詞解釋 一.次數: 群體中變數等於某一值之計數。 【例1續】讀者所買之書籍(群體)中,書籍種類(變數)為
推理科幻類者有 211 本,則 211 即為購買推 理科幻類書籍之「次數」。 【例2續】全班同學(群體)中,數學成績(變數)考 65 分 的有 5 人,則 5 即為同學數學考65分之「次 數」。

8 二、相對次數:群體中變數等於某一值之次數除以群體之總個數。
【例1續】該月銷售總數為 2319,則 211/2319 即為 購買推理科幻類書籍之「相對次數」。 【例2續】全班共有 30 人,故 5/30 即為班上數學考 65 分之「相對次數」。

9 變數類型之影響 一、變數為類別資料(如:書籍種類)時,其(相對)次數分配圖被稱為「長條圖」,又因為類別資料無一定之順序,故所做之圖不唯一。
【例1續】 書籍種類銷售數量之次數分配圖

10 二、變數為(有序)數值資料時,其(相對)次數分配圖被稱為「直
方圖」。 【例2續】 數學成績之次數及相對次數表 分數 25 35 45 55 65 75 85 次數 4 5 3 9 相對次數 1/30 0/30 0/30 4/30 5/30 3/30 9/30

11 【例2續】整數直方圖:成績(相對)次數分配圖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分數 相對次數 注意:相對次數分配圖與面積和為 1 之機率分佈圖不同

12 問:九年級學統計的層次為何? 答:類別資料的各種表示法在六年級以前 已討論過,九年級的統計學習是針對 (有序)數值資料,所以現在我們只針
對有關(有序)數值資料的統計方法做 討論。 年級 項目 資料 長條圖 折線圖 圓形圖 (有序資料) 工作 整理 分組 報讀 製作

13 教學項目壹(9-d-01) 製作直方圖及其折線圖以觀察有序數值資料之三項 群體特徵: (1)中心位置(center) 0.3500
0.3000 0.2500 0.2000 機率 0.1500 0.1000 0.0500 0.0000 1 2 3 4 5 6

14 (2)型態(對稱或偏斜及離群值) 0.0000 0.0500 0.1000 0.1500 0.2000 0.2500 0.3000 0.3500 1 2 3 4 5 6 機率 0.0000 0.0500 0.1000 0.1500 0.2000 0.2500 0.3000 0.3500 1 2 3 4 5 6 機率 0.0000 0.0500 0.1000 0.1500 0.2000 0.2500 0.3000 0.3500 1 2 3 4 5 6 機率

15 (3)變異狀況(variability) 0.4000 0.3500 0.3000 0.2500 機率 0.2000 0.1500
0.1000 0.0500 0.0000 1 2 3 4 5 6 7 8

16 問:中山國中三年一班有30人,數學考試的 成績只有少數相同,畫出的次數分配圖 中大部分次數都是1,根本看不出訊息, 要怎麼辦呢?
問:中山國中三年一班有30人,數學考試的 成績只有少數相同,畫出的次數分配圖 中大部分次數都是1,根本看不出訊息, 要怎麼辦呢? 答:我們可以用分組的方式,來顯現直方圖 的近似型態,由於只是「近似」 ,故表 示法不唯一,當使用不同之分組方式時 ,結果就會不同。

17 【例3】 三年一班數學成績表 三年一班數學成績之整數直方圖及 Dot Plot 座號 成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成績 64 35 78 36 43 44 82 83 48 52 55 58 6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8 69 70 74 80 45 47 33 84 85 89 三年一班數學成績之整數直方圖及 Dot Plot

18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次數表及相對次數表 【例3續】 分組(1):始點為0;組距為20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次數分配圖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相對次數分配圖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次數分配圖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相對次數分配圖 相對次數 成績

19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次數分配圖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相對次數分配圖
【例3續】 分組(2) :始點為5;組距為17 三年一班不同分組法的各組成績次數表相對次數表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次數分配圖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相對次數分配圖 2 4 6 8 10 12 5 21 38 55 72 100 成績 次數 0.4 0.35 0.3 0.25 0.2 相對次數 0.15 0.1 0.05 89 5 21 38 55 72 89 100 成績

20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次數分配圖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相對次數分配圖
【例3續】 分組(3):始點為0;組距為10 三年一班不同分組法的各組成績次數表相對次數表 分組分數 0-10 11-20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71-80 81-90 次數 1 4 5 3 9 相對次數 1/30 0/30 4/30 5/30 3/30 9/30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次數分配圖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相對次數分配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成績 次數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成績 相對次數

21 【例3續】 三種三年一班成績相對次數分配圖 未分組 分組(1) 分組(2) 分組(3) 成績 0.00 0.05 0.10 0.15
【例3續】 三種三年一班成績相對次數分配圖 未分組 分組(1) 相對次數 成績 分組(2) 分組(3)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成績 相對次數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5 21 38 55 72 100 成績 相對次數 89

22 問:如何分組才對? 答: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通常要靠經驗 及嘗試錯誤才能決定,亦無所謂之正 確答案,故不宜在國中教授。本教材
只針對已分組好的資料做製圖與解讀 之工作。

23 問:何謂折線圖?為何需要折線圖? 答:折線圖是用來還原有序數值資料分佈圖 (直方圖)原有之連續形式(即:smoothing)
的圖形,由前述之分組方式可看出,例如由 21分到40分之次數都被視為是4,相對次數 均被視為是0.13,但實際上21分到40分之次 數應為連續變化,以直線連接直方圖相鄰兩 區間中點之資料值(如:10分與30分的點), 即成為折線圖。

24 【例3續】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次數分配圖及折線圖 (分組1) (分組2) (分組3) (未分組) 0.05 0.1 0.15 0.2 0.25
【例3續】  三年一班各組成績次數分配圖及折線圖 (分組1) (分組2)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20 40 60 80 成績 相對次數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5 21 38 55 72 100 成績 相對次數 100 89 (分組3) (未分組)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成績 相對次數

25 教學項目貳(9-d-02;9-d-03) 將資料排序以了解個體在群體中相對地位之情形。 【例3續】 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成績 33 36 43 44 45 47 48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2 55 58 65 68 69 70 74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8 82 83 85 89

26 問:如何知道個體在群體中之相對位置? 答:用百分位數(Percentile)與百分率 (Percentage)或百分等級Percentile
Rank;PR) 。基本上就是「排名次」。

27 問:何謂百分位數(Percentile)與百分率 (Percentage)?
答:累積相對次數分配以百分率為縱軸之單位 時,分配圖上某一點橫軸之讀值為百分位 數,縱軸之讀值為百分率,表示有百分之 多少(百分率)的資料比該百分位數小或相同 注意:「百分等級(Percentile Rank;PR)」 是「百分率」整數化之結果,如何 做將說明於後。

28 問:何謂累積相對次數分配? 答:「累積相對次數分配圖」又被稱為 「經驗分配圖」,作法為由零開始 由左而右橫畫直線,當橫軸遇到樣
本點時,圖形即向上跳躍其相對次 數之高度。

29 【例4】原始資料為21,23,23,26,28,33之累積相對次數分配圖
次數表 資料 次數 相對次數 1/6 2/6 1/6 1/6 1/6 累加相對次數 1/6 3/6 4/6 5/6 6/6 累積相對次數分配圖 1/6 3/6 4/6 5/6 1 21 23 28 33 26

30 【說明】原始樣本資料之百分位數有明確之定義
[定義1 Galton;1885 ] 百分率(Percentage) P 之「樣本」 百分位數(Percentile) t 符合: 1.至少有 P% 之觀察值(樣本)小於 或等於t 2.至少有 (100-P)% 之觀察值(樣本) 大於或等於t 參考資料:Kendall's Advanced Theory of Statistics,P.50

31 【例4續】 75百分位數 = 28 5/6 > 0.83 ≧ 0.75 2/6 > 0.33 ≧0.25
1/6 3/6 4/6 5/6 1 21 23 28 33 75% 50% 26 75百分位數 = /6 > 0.83 ≧ /6 > 0.33 ≧0.25 50百分位數 = /6 = ≧ /6 > 0.83 ≧0.5 50百分位數 = /6 = ≧ /6 = ≧0.5 50百分位數 = /6 > 0.66 ≧ /6 = ≧0.5

32 答︰百分位數之求法可利用「累積百分率圖」
問︰如何求百分位數﹖ 答︰百分位數之求法可利用「累積百分率圖」 反求之,即:由緃軸之百分率p的位置作 一水平線與圖中之階梯狀線相交,由交集 做鉛直線取得之橫軸之區間,若反求之值 為唯一解,則為其百分位數。前例中75百 分位數為28;若反求之值不唯一,則取中 點,前例中50百分位數可為〔23,26〕中之 任何值,其取法不唯一,我們取中點24.5 為50百分位數。

33 答﹕我們亦可用下述公式求p百分位數: (1) p % × 總次數= a (2) 若a 非整數,取其整數部分再加1,以k
代表之,則由小到大之第k個資料為「p 百分位數」。 (3) 若a為整數,令k=a,則由小到大之第k個 資料與第(k+1)個資料之平均值為「p 百 分位數」。

34 【例3續】 三年一班成績之百分位數計算 (1) 90% × 30=27 第27個=84 第28個=84 90百分位數=(84+84)/2=84 (2) 75% × 30= 第23個=80 75百分位數=80 (3) 50% × 30= 第15個=64 第16個=65 50百分位數=(64+65)/2=64.5 (4) 25% × 30=7.5 第8個=45 25百分位數=45 (5) 10% ×30= 第3個=35 第4個=35 10百分位數=(35+35)/2=35

35 【例3續】 三年一班成績累計百分率圖 90% 75% 25% 10% 35 45 64 65 84

36 問:何謂百分等級(Percentile Rank)?(非國中教材)
答:(1) 百分等級用於樣本數很大時(如:國中基測之考生人數)。 (2) 百分等級是由樣本值(如:某生之考試成績)出發,去求 該生在全體中之排名(由小(低分)到大(高分)),並以百分 率表示排名(如:1000人中排名倒數56之百分率為5.6,即 :5.6%) 。 (3) 由於等級(名次)需為整數,所以百分等級是將百分率整數 化之結果。 (4) 百分等級形同將全體分成100組,同一組內之差異被忽視     (如:1000人中排名倒數第50名到第59名的百分等級都是5)。 (5) 百分率變為整數的方法(如:四捨五入、去掉小數或無條件 進位)是依據能夠保證「成績低於或等於該樣本點的百分率 一定小於或等於(百分等級)%」。

37 問:如何求百分等級? 答:(1)要注意兩個問題 a.總數不能被100整除時之處理。 b.同分者被分到不同之等級之處理。 (2)公式之一
若樣本值(某考生得分)為S,則S相對之百分等級PR算法為 參考資料: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tatistics;P.779 [註]由於同分者造成不能完全排序之問題(Partial ordering) ,故PR之算法不唯一,但因為PR原就是一種概算值,所以 問題不大。

38 教學項目參(9-d-04 ~ 9-d-08) 用二個量測數據去了解整體 方法一: 用特徵值 如:中心、離度、離群值 方法二:
用簡易圖形綜合上述特徵值 如: 「盒狀圖」

39 【方法一說明】 對一個(相對)次數分配而言,最重要的特徵值有三項, (1) 代表值:中心 (2) 分散程度:離度
  對一個(相對)次數分配而言,最重要的特徵值有三項, (1) 代表值:中心 (2) 分散程度:離度 (3) 異常狀況:離群值(非國中教材) 若以百分位數表示法視之,則可以 (1)中位數(50百分位數)表示「中心」。 (2)全距(即:最大值減最小值)及四分位距(即:75百分位數 減25百分位數)表示「離度」。 (3)10百分位及90百分位表示「離群值」。(非國中教材) 若僅看中心與離度,則百分位數可進一步簡化為四分位數。

40 四分位數的求法: 25百分位數、 50百分位數及75百分位數又分別被稱為第1四
分位數(Q1),第2四分位數(M) 及第3四分位數(Q3),但二者 並不完全相同。 (a) 慣用求Q1、 M、 Q3 之方法: (a.1) 若總數 N 為奇數,則取排序後之第 個為中位數(M) (a.2) 若總數 N 為偶數,則取排序後之第 及第 個數 之平均值為中位數(M) (a.3) 不包含中位數,小於中位數之資料的中位數為第1四分 位數(Q1) (a.4) 不包含中位數,大於中位數之資料的中位數為第3四分 位數(Q3)

41 【例5】 N=5 數據 21 23 28 30 31 求值 Q1=22 M=28 Q3=30.5 (1/5 = 0.2 < 0.25)
    求值 Q1= M= Q3=30.5             (1/5 = 0.2 < 0.25)        N=6 數據      求值     Q1=21 M= Q3=30 N=7  數據      求值 Q1=  M= Q3=31 N=8  數據  Q1= M=   Q3=30.5

42 (b)用樣本百分位求25、50、75百分位數( 法) 【例5續】

43 (c)二者比較 N 求法 Q1 M Q3 5(4k+1) 四分 22 28 30.5 百分 23 30 6(4k+2) 21 25.5
31 8(4k+0) 20

44 (c)二者比較(續) (N=5) 21、23、28、30、31 Q1 (22) 1/5 = 0.2 < 0.25
4/5 = 0.8 > 0.75 25百分位數(23) 2/5 = 0.4 > 0.25 Q3 (30.5) 4/5 = 0.8 > 0.75 1/5 = 0.2 < 0.25 75百分位數(30) 2/5 = 0.4 > 0.25

45 【例3續】 四分位數之計算 (a.1) N = 30為偶數,N/2 = 15 第 15 個數 = 64,第 16 個數 = 65 M = (64+65)/2 = 64.5 (a.2) 不包含M,小於M之資料有 15 個,為奇數 (15+1)/2 = 8 , Q1 =第 8 個數 = 45 (a.3) 不包含M,大於M之資料有 15 個,為奇數 15+(15+1)/2 = 23 Q3 =第 23 個數 = 80

46 【例3續】 四分位數之計算(若去掉考 5 分者) (a.1) N = 29為奇數,(29+1)/2 = 15 M = 第 15 個數 = 65 (a.2) 不包含M,小於M之資料有 14 個,為偶數 第 7 個數 = 45 ,第 8 個數 = 47 Q1 =(45+47)/2 = 46 (a.3) 不包含M,大於M之資料有 14 個,為偶數 第(15+7)個數 = 80 ,第(15+8)個數 = 80 Q3 = (80+80)/2 = 80

47 【例3續】 中位數 : 64.5 全距 : 89-5=84 四分位距 : 80-45=35 若去掉考5分者(剩29人) 中位數 : 65
全距與四分位距之比較 【例3續】 中位數 : 64.5     全距  : 89-5=84 四分位距 : 80-45=35     若去掉考5分者(剩29人)          中位數 : 65      全距  : 89-33=56 四分位距 : 80-46=34 最小數 Q1 M Q3 最大值 5 45 64.5 80 89 最小數 Q1 M Q3 最大值 33 46 65 80 89

48 【方法二說明】 五數綜合之「盒狀圖」(Box Plot)
【例3續】    盒狀圖: 五數: 最小數 第1四分位數 中位數 第3四分位數 最大數 符號: min Q1 M Q3 max 數值: 5 45 64.5 80 89

49 【例3續】另一種「盒狀圖」(Box Plot) (非國中教材)
五數 : 10百分位 Q M Q 百分位 數值 : 盒狀圖:

50 問:不是平均數才是中心之量度嗎? 答:各種特徵值量度之方式本來就不唯一, 如前述表示「離度」之量度有全距、四
分位距及高中才會學到的標準差;而一 般表示「中心」的量度,則有:平均值 、中位數與眔數,其中平均值是指總和 的平均,而眔數則為出現次數最高之值 。       

51 (1) 中位數是排名中間之值,故不受異常大(或小)值影響, 如:買房子的人可視地區房價之中位數為一典型房屋 售價參考值。
【例3續】 平均數 中位數 眔數 61.8(63.8) 64.5(65) 80(80) 〔註〕括號中為去掉考 5 分者 三個數不同,該用那個代表中心呢? (1) 中位數是排名中間之值,故不受異常大(或小)值影響, 如:買房子的人可視地區房價之中位數為一典型房屋         售價參考值。 (2) 平均值與總和有關,故極受異常大(或小)值影響, 如:房屋銷售員是依銷售總價抽佣金,故應以房價之 平均值計算銷售一屋之典型收入估計值。 (3) 眔數表現的是佔最大比例的數,當眔數之相對次數超 過1/2時,就極具代表性。 如:蓋房子的人要選擇為大多數人接受之房屋造價, 故應以地區房價之眔數值做為典型參考依據。

52 教學項目肆 (9-d-09) 機率之數學定義與基本計算 機率為事件發生可能性之量度值,若假設 可能發生狀況之機率
均相等(equally likely) ,事件之機率可定義為「頻度比」。  〔定義〕 (1) 稱所有可能產生之結果所成之集合為「樣本空間」。 (2) 稱欲量測發生率之結果所成之集合為「事件 」 。 (3) 假設樣本空間中每一元素發生之機率均相等(equally likely) ,則定義事件 之機率為

53 問:三年一班有30位同學(群體),其中20位 答: 20/30 = 2/3 【說明1】「群體」之個數比
是男生,10位是女生,若由班上「隨機」 抽出一位同學,抽中男生之機率為多少? 答: 20/30 = 2/3 (1) 抽一位同學之可能結果有30種,這30種結 果構成「樣本空間」。 (2) 「隨機」抽即:「機率相等」假設。 (3) 我們欲量測發生率的結果為男生,故20個 男生所成之集合為「事件 」。

54 答:3/6 = 1/2 問:擲一公平之骰子(系統),偶數點出現 【說明2】 「系統」之發生率 (1) 擲骰子可能發生之情況有6種,即:
之機率為何? 答:3/6 = 1/2 (1) 擲骰子可能發生之情況有6種,即: 1﹑2﹑3﹑4﹑5﹑6點, 故樣本空間 =﹛1,2,3,4,5,6﹜。 (2) 「公平」之骰子即「機率相等」假設。 (3) 我們欲量測發生率的是偶數點,故事 件 =﹛2,4,6﹜

55 問:較複雜之狀況,如何算機率? 答:用一種工具,叫「樹狀圖」, 及機率之乘法律和加法律。

56 哪些結果?及各種結果發生之機率為何? 【例6】 擲兩枚一面為白色一面為黑色之公平圓幣,問會出現 最終 可能之結果 機率 結果之另一 種表述法
【例6】 擲兩枚一面為白色一面為黑色之公平圓幣,問會出現  哪些結果?及各種結果發生之機率為何? 最終 可能之結果 機率 結果之另一 種表述法 1/4 二次白色 一次白色 一次黑色 1/2 二次黑色 樣本空間 相等 事件 擲第一枚 可能之結果 擲第二枚 可能之結果 1/2 1/2 1/2 1/2 1/2 1/2

57 教學項目伍 (9-d-10)(選擇教學) 用實驗說明抽樣的不確定性及隨機性概念 【例7】中山國中共有學生3600位,其中1200位為女生,
2400位為男生,男生佔總人數之比例為 = 2/3。 若由中山國中「隨機」抽出360位同學做為樣本, 算出這360位同學中有270位為男生,佔樣本總數 之比例為 = 3/4。我們可以透過 = 3/4,去猜 測(或了解) 值為何嗎?

58 母體與樣本 【例7續】 (不變的) 母體:中山國中之全部學生(3600人) 。 (變動的) 樣本:由中山國中全體學生(母體)中「隨機」
抽出360位學生。 【例8】 (不變的) 母體:中山國中三年一班之學生 (30人;20位學男生,10位女生)。 (變動的) 樣本:由中山國中三年一班學生中「隨機」抽 出 5 位同學。

59 不同的人抽的結果不同, Ι.抽樣之不確定性 同一個人抽兩次結果也不同, 實際上只能抽一組樣本,其結果為何?(不確定) 樣本
1.張同學抽之結果 男 男 男 女 男 4/5 2.李同學抽之結果 男 男 女 女 男 3/5 3.王同學抽之結果 女 男 男 男 女 4.張同學再抽之結果 男 女 女 女 男 2/5 不同的人抽的結果不同, 同一個人抽兩次結果也不同, 實際上只能抽一組樣本,其結果為何?(不確定)

60 Π.抽樣之隨機性 如果能控制到母體中每個元素被抽 到之機會均相同(隨機抽樣,equally likely),則可算出可能結果之機率 分配。

61 Π.抽樣之隨機性(續) 重複抽樣32次之結果( ) 3/5 4/5 1 2/5 1/5

62 Π.抽樣之隨機性(續) 問:上列分配圖有何訊息? 樣本統計量相對次數分配圖(理論) 樣本統計量相對次數分配圖(實驗) 0.00 0.10
樣本統計量相對次數分配圖(理論) 樣本統計量相對次數分配圖(實驗)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5 1/5 2/5 3/5 4/5 5/5 機率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5 1/5 2/5 3/5 4/5 5/5 機率 問:上列分配圖有何訊息?

63 問:機率和統計有何關係? 答:日後大家會學到統計的另一項重要工 作是「用資料做推論」,即:經由抽 取少數樣本,來推論整個母體之性質
;為什麼要推論,因為抽樣之不確定 問題。為什麼能推論,因為使用了「 隨機」抽樣之方法,所以可以靠機率 算出統計量的分配,即:靠抽樣之 隨機性。

64 問:學完這些,我們會至少具有哪些能力呢?
答:你可以由下列四個能力指標評估自己的能力! 1. 能報讀百分位數,並認識個體在群體中相對地位       的情形。(D-4-01) 2.能利用統計量,例如:平均數、中位數及眔數等       ,來認識資料集中的位置。(D-4-02) 3.能利用統計量,例如:全距、四分位距等,來認       識資料分散的情形。(D-4-03) 4.能在具體情境中認識機率的概念。(D-4-04) 最後,祝您學習愉快 THE END


Download ppt "文件編碼:部編-國中-機統(D)-SCS 版本編碼:SCS2.02 出版時間:民國95年1月2日 出版單位:中正大學數學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