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方法 学习原著与阅读教材相结合 学习理论与了解历史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逻辑结构 总论 第一、二章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论 第三、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基本问题 第五至七章 总体布局 第八至十一章 内政外交 第十二、十三章 依靠力量领导力量 第十四、十五章

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4 “千年伟人”马克思 1999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千年伟人”的评选活动,最后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马克思以他特有的人格、知识、预见和思想逻辑力赢得了世界。

5 马克思是哪国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6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7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

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

9

1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1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12 从1917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个体性的认识。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恽代英、蔡和森、毛泽东等在1927年以前都曾经提出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其中,李大钊讲得最早。

13 从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到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正式提出。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的原话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14 延安整风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是1945年5月,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并使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 七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在全党形成共识的标志。

15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两次历史性飞跃又分为四个阶段:

16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 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第四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推进

17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18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历史根据

19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实践根据
中国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20 1949 年之前的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清这一特殊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年之前的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清这一特殊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       (二) 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发展 •       正如邓小平所说:“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21 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认清这一国情,是解决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22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因此,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 •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23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身内在要求 ——理论根据
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一个半世纪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学。

24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理论深入到实际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实践提升到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表现方式

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7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28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第一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921 —1978)
(78年—今)

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30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31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2 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②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 ③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④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7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

3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改革开放以来宝贵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高度概括为“十个结合”,这“十个结合”集中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如何在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及其每一个方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这些经验,集中起来就是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 在当代中国,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呢?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1 首先,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42 其次,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4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有什么关系?

44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5 二、毛泽东思想

46 你了解毛泽东吗?

47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小名:石三伢子;化名:二十八画生;又名:李得胜。 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48 1919年11月,毛泽东同父亲毛贻昌(左二又名顺生) 堂伯父毛福生(右二)、弟弟毛泽覃在长沙合影。
毛泽东与家人 1919年11月,毛泽东同父亲毛贻昌(左二又名顺生) 堂伯父毛福生(右二)、弟弟毛泽覃在长沙合影。

49 毛泽东与家人 1919年春,毛泽东同母亲文氏、弟弟毛泽民(左二)、毛泽覃在长沙合影

50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1)“毛泽东思想”概念的由来

51 1941年,张如心——《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首次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张如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1941年,张如心——《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首次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1942年2月,张如心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又发表《学习和掌握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 1942年7月1日《晋察冀日报》头版以醒目的标题刊出社论(由社长兼总编邓拓亲自撰写)《纪念七一,全党学习掌握毛泽东主义》

52 1943年7月4日,刘少奇同志为纪念党的二十二周年而写的《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一文,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两个概念
1943年,王稼祥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 1945年4月,刘少奇在“七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正式举起了毛泽东思想旗帜

53 中国民族解放整个过程中——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正确道路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与实践中所指示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塞维克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 --王稼祥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副部长、首届驻苏联大使、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

5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5 第一,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 关系 联系 + 区别

56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关键要理解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57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第一:等同 第二:对立 联系: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区别: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其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它的基本原理(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 联系: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第一:等同 第二:对立 其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结果 其一,形式上中国化,即具有鲜活的中国特色,体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区别: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其二,内容上中国化,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58 第二,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的关系 关键要弄清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凡是毛泽东的思想都是毛泽东思想吗? 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主体,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毛泽东思想必然具有真理性,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所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就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59 如何理解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何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思想的关系 关键要弄清 如何理解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何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60 关键要弄清 其一,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编和第一作者),所以用毛泽东的名字来命名 其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1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第一:“两个凡是” 第二:全盘否定
实践基础:全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事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 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的早期领导人及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其他领导人的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 党的重要决议、历史文献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

62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 党成立后首先 遇到的课题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 党成立后首先 遇到的课题   毛泽东思想正是顺应解决这一历史主题的需要而产生,所以其首先是指引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和民族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一面光辉旗帜,其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63 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64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65 (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

66 党和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标志: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代表作:

67 (2)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从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到1945年七大的召开)

68 标志: 代表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系统阐述;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的初步系统形成。党的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标志: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代表作:

69 (3)、毛泽东思想继续和发展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后1945年至1978)

70 ③在历史的暂时倒退中经受严峻考验(1966——1978)
①进一步发展阶段(1945——1957) 主要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提出、社会主义改造思想形成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七届二中、三中全会、八大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主要成果: ②胜利形势下的曲折发展阶段(1957—1966) ③在历史的暂时倒退中经受严峻考验(1966——1978)

71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地方,而是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做理论工作的同志,要花相当多的工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党,来引导我们前进。” 问:邓小平要求我们如何理解把握毛泽东思想? ——完整、准确 完整: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完整理解是准确理解的前提

72 用完整准确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的意思:“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在这一个时间,这一个条件,对某一问题所讲的话是正确的,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一个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也是正确的;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有时分寸不同,着重点不同,甚至一些提法也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够只是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思想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结论。”

73 1、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实事求是 2、毛泽东思想的主题——中国革命和建设

74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详述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四章及以后五-九章都涉及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十章详述 (6)党的建设的理论-----十五章

75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76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了一个好头) 1、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 1、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实践指导意义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远指导意义

77 2、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两种对立的声音
A.“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B.全盘否定:借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制导作用 这两种对立的声音有何共同之处?

78 第三种声音   “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对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1980年8月邓小平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采访

79 (1)要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2)正视毛泽东一生的功与过 首先,摆正功过位置 其次,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第一、它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错误根源在于探索本身) 第二、毛泽东应负主要责任但不是全部 第三、将毛泽东所犯的错误与“四人帮”的犯罪行为严格区分开来 第四、区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80 邓小平:“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

81 三、 邓小平理论

82 邓小平的不凡经历 寻求真理 转战前线 开国元勋 文革磨难 总设计师 对邓小平的评价 国内人士的评价 国外人士的评价

83 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 抗战时期,邓小平担任过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兼任过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和北方局书记,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是邓小平一生感到比较顺利的时期。他与刘伯承一道,率部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的序幕。之后,他领导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及东南诸省,为全国的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又挺进大西南,担任西南局第一书记。 1952年至1954年担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 在1955年4月党的七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第二年9月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又当选为政治局常委、中央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59年上海会议上,毛泽东说过这样一句话:“政治局就是政治设计院”,权力集中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我是主席,为正帅,邓小平是总书记,为副帅”。可见邓小平当时在中央具有很高的地位。1956年至1966年,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达10年之久,这是他一生中极为繁忙的一个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组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到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这十几年是他一生中最忙、担子最重和贡献最大的时期。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先圣改名稀贤)出生在这里一所传统的林木掩映的砖瓦三合院。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清末就学于成都法政学校、以后长期在外谋事。母亲淡氏,不幸早年去世。 邓小平5岁入本乡私塾启蒙,10岁考入广安县新式高小学堂,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就读,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16岁的邓小平离开家乡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邓小平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共党员,从此走上了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26年初,邓小平离法赴苏,1927年回国,不久奉中央命令去武汉工作,改名邓小平。1928年至1929年,在上海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夏领导发动了广西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1934年红军长征后调红军总政治部工作,1935年1月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随后参加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84 寻求真理 邓小平于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 v (一)寻求真理 v 1.邓小平的出生地

85 1920年10月,邓小平搭乘海轮抵达法国马赛,是当时这批“勤工俭学”者中个子 最矮,年纪最轻的一个。
寻求真理    年10月,邓小平搭乘海轮抵达法国马赛,是当时这批“勤工俭学”者中个子 最矮,年纪最轻的一个。 v   2.在欧洲的岁月 v   年10月,邓小平搭乘海轮抵达法国马赛,是当时这批“勤工俭学”者中个子 最矮,年纪最轻的一个。 v   年春,邓小平出现在布列塔尼的贝页中学,显然他是被送来进语言进修班的。后来,他到巴黎附近的工厂做工,并曾在火车上当过司炉,也干过饭馆里跑堂的。 v   邓小平是周恩来发起的中共旅欧总支部的成员之一。他的任务是负责宣传,油印传单,编缉刊物。他很精通这件工作,因此被亲切地称呼为“油印博士”。 v   邓小平1925年去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学习过,被同学们称为“小钢炮”(指他的身材以及善于辩论的口才)。他的同学中有王明、博古、洛甫、张国焘、叶剑英、蒋经国等人。

86 转战前线 邓小平1927年回到祖国,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1929年12月11日,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名义在百色镇中心升起了镰刀斧头交叉的旗帜,并担任部队的政委和前委书记。    1、身处险境         邓小平1927年回到了内战纷纭的祖国。这以后四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一直是在有生 命危险之中度过的。其中相对安全的一段时间是在西安冯玉祥的国民军中作政治工作的四个月,他担任了中山军事政治学院的政治处长。         为了躲避冯玉祥将要发动的清共运动,邓小平不久离开西安来到武汉,在陈独秀主持的党中央担任秘书,这是他第一次在党中央工作。         那年秋天,邓小平随中央迁回上海,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 年中,他被党组织派去广西,准备武装起义。这是极其艰巨的任务。12月11日这天,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名义在百色镇中心升起了镰刀斧头交叉的旗帜。邓小平担任了部队的政委和前委书记。

87 邓小平于1931年到中央苏区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1932年出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转战前线 长征    邓小平于1931年到中央苏区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1932年出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88 长征途中,又一次担任了中央秘书长,并出席了遵义会议。
转战前线    红军开始长征时,邓小平只担任了周刊《红星》报的主编 。 长征途中,又一次担任了中央秘书长,并出席了遵义会议。

89 转战前线 刘邓大军所向披靡,从“百团大战”到“挺进大别山”,从淮海战役到解放大西南,为新中国的诞生,创下了不朽的功绩。

90 开国元勋 1.在领导者岗位上         解放初,邓小平在西南地区工作。1952年,他被调到北京任副总理和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主管水陆交通。1953年9月,他的工作重心转向了更为精细的财政工作,担任了财政部长。          1954年4月,他又被任命为中央委员会秘书长。这样,他的工作就由政府工作转向了党的工作。不久,并担任了组织部长。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邓小平在会上作了修改党章的报告。八届一中全会,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可惜地是,八大的正确路线没有能够贯彻执行。此后的中国,发生了连续的失误。1957年“反右扩大化运动”;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庐山会议反“右倾反党集团”;再加上1960年至1962年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对于以上的失误,1980年邓小平谈到当时集体领导的责任,反对轻率地推卸历史责任的做法,他自己也对失误承担了一部分责任。

91 开国元勋 邓小平在中央先后任副总理、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总书记。
1.在领导者岗位上         解放初,邓小平在西南地区工作。1952年,他被调到北京任副总理和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主管水陆交通。1953年9月,他的工作重心转向了更为精细的财政工作,担任了财政部长。          1954年4月,他又被任命为中央委员会秘书长。这样,他的工作就由政府工作转向了党的工作。不久,并担任了组织部长。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邓小平在会上作了修改党章的报告。八届一中全会,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可惜地是,八大的正确路线没有能够贯彻执行。此后的中国,发生了连续的失误。1957年“反右扩大化运动”;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庐山会议反“右倾反党集团”;再加上1960年至1962年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对于以上的失误,1980年邓小平谈到当时集体领导的责任,反对轻率地推卸历史责任的做法,他自己也对失误承担了一部分责任。

92 开国元勋 中苏论战 60年代初,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企图压中国屈服。邓小平于1960年和1963年,两次赴莫斯科与赫鲁晓夫进行较量。
•       (三)开国元勋        60年代初,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卡中国的脖子,企图压中国屈服。邓小平接受党中央委以的重任,于1960年和1963年,两次率领代表团赴莫斯科,与赫鲁晓夫面对面的进行较量。      在交锋中,邓小平光明磊落,不失风度,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反击得体而有力。毛泽东称赞他“没有屈服于苏修”。         赫鲁晓夫晚年在他的回忆录《临终遗言》中,仍不忘描述1956年毛泽东在他面前,对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评价:看见那个小个子了吗?他才智过人,前途远大。    对于这场论战,邓小平1989年5月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时有一段很深刻的评语:“从一九五七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六十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算是那场争论的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

93 文革磨难 1966年5月, 文革爆发,邓小平成了“中国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8年10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1969年10月,被安排到新建县拖拉机厂参加劳动。 .“第二号走资派”          1966年5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而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消失了。          1967年夏,有组织地批斗刘少奇和邓小平的运动达到了高潮。成千上万的红卫兵围攻中南海,并且在刘、邓的家里召开“批斗会”。          1968年10月,在中央全会上邓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但保留了他的党籍。          1969年10月,邓小平和家人疏散转移到江西,被安排住在新建县望城岗原步兵学校里面。他们能得到食物和燃料供应,但在家务方面必须自己照顾自己。          邓小平在江西期间,被安排到新建县拖拉机厂参加劳动,干的是钳工,这实际是他的老本行,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干过,虽然时隔多年,他干起活来还是那样的认真、熟练。   (四)文革磨难 2.复出工作          1973年2月,中央通知邓小平回北京,很快恢复了工作,仍被任命为副总理。          1973年8月,中共召开了“十大”,邓小平作为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且被选进大会主席团。大会结束时,他又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由于当时周恩来总理日渐病重,许多日常工作交给邓去处理          邓小平担当新角色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联合国特别大会上的发言,阐述了“三个世界”这一最新理论。他的演说吸引了一大批听众,并在国际间广泛传播。回到北京时,邓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就像当年从莫斯科参加中苏论战回来时一样。          1975年初,邓小平担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全面挑起了恢复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任。他的作风是雷厉风行,干事抓得紧,行动快,使各项工作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新的转机。

94 文革磨难 复出工作 反击“右倾翻案风” 粉碎“四人帮”

95 总设计师 改革与开放 中华民族的振兴 走向现代化 •
中华民族的振兴  •                      80年代以来,中国真正作为一个“苏醒的巨人”而出现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此开始了改革开放和走向现代化的壮丽篇章,这一篇章的设计者是邓小平。         邓小平认为:“我们所做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要发展自己。”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是他战略构思的首要主题。        为了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邓小平果断宣布“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已经结束,现在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在一切布局中保证经济增长的优先地位,而且坚持这一点要长时间“扭住不放”、“毫不动摇”、“至少一百年不动摇”。         邓小平以一个战略家的气魄重申:“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 (五)总设计师 1、走向现代化

96 总设计师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前进中还会遇到一些曲折。但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把先辈开创的事业一代代发扬光大。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邓小平 2、改革与开放 •               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障碍,就是“怕资本 •       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              邓小平宣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是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也是革命。而且改革的根本属性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               邓小平立足于当代世界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 不开世界。”他认为“承认自己落后,才有出路”,出路就是“对外开放”。 3、中华民族的振兴 •                邓小平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事业。他矢志不渝地坚持的现代化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在世界现代化大 •                一切从中国的发展和富强出发。中国的发展、富强和世界的文明进步是统一的。 •                一切从中国的国情特点出发。任何外国的模式,任何书本上的结论,不经过“中国化”过程,都不能照搬照套。 •                邓小平满怀信心地认为:“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前进中还会遇到一些曲折。但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把先辈开创的事业一代代发扬光大。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7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

98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1981年2月14日为 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 的英文版《邓小平副主席 文集》所写序言。

99 国内人士的评价 毛泽东 认为邓小平人才难得,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毛泽东曾说过: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他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犯了错误对自己很严格。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很有发展前途。 二、对邓小平的评价 (一)国内人士的评价      1、 毛泽东认为邓小平人才难得,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毛泽东曾说过: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他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犯了错误对自己很严格。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很有发展前途。

100 周恩来 在病情严重恶化时曾幽默地说: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这没有什么,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中国共产党内有许多有才干、有能力的领导人。现在,副总理(指邓小平)已全面负起责任来了。并在进手术室前,当面对邓小平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       2、周恩来在病情严重恶化时曾幽默地说: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这没有什么,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中国共产党内有许多有才干、有能力的领导人。现在,副总理(指邓小平)已全面负起责任来了。并在进手术室前,当面对邓小平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101 刘伯承 在129师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只要是邓小平表过态的事,假若你去问刘师长,他必定会说“按邓政委讲的办”。
平时多次对部下所说的一句话:“邓政委是我们的好政委。” 在129师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只要是邓小平表过态的事,假若你去问刘师长,他必定会说“按邓政委讲的办”。 •       3、刘伯承平时多次对部下所说的一句话:“邓政委是我们的好政委。”在129师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只要是邓小平表过态的事,假若你去问刘师长,他必定会说“按邓政委讲的办”。刘伯承临终前相传曾讲过这样的话:我死了以后,只要一个人为我主持追悼会,那就是老邓。 •      

102   江泽民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一直关心着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发展前途。不管是否在位,邓小平同志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许多高瞻远瞩的决策思想,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始终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4、江泽民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强调说: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一直关心着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发展前途。不管是否在位,邓小平同志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许多高瞻远瞩的决策思想,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始终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103 国外人士的评价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称赞邓小平是“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说:“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在邓小平的设计指导下实现的。”他高度评价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认为这应该归功于邓小平。 (二)国外人士的评价        1、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赞邓小平是“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说:“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在邓小平的设计指导下实现的。”他高度评价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认为这应该归功于邓小平。

104   美国前总统卡特 把接待邓小平来访视为其总统任内最愉快的事情之一。他认为邓小平是一位极其令人愉快的谈判对手,在这位身材矮小却十分健壮的中国领导人身上,和谐完美地体现出了机智、豪爽、魄力、风度、自信和友善。 •        2、 美国前总统卡特把接待邓小平来访视为其总统任内最愉快的事情之一。他认为邓小平是一位极其令人愉快的谈判对手,在这位身材矮小却十分健壮的中国领导人身上,和谐完美地体现出了机智、豪爽、魄力、风度、自信和友善。

105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早就听说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人,跟他一打交道,我还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执著的人,他的态度很坚决。他说,香港主权根本不在讨论之列,稍后中国会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决定。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 •       3、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写道:我早就听说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人,跟他一打交道,我还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执著的人,他的态度很坚决。他说,香港主权根本不在讨论之列,稍后中国会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决定。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

106 他话不多,却有着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进行高度概括并用短短几句话表达出来的高超能力。因此,他能够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大量的事情。我知道中国有人比你更年轻,但我不知道,在中国还有人比你更有活力。
------基辛格

107 1978年和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次把邓小平列为当年的新闻人物;
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多次被国外有影响的报刊列为新闻人物或给于其他荣誉称号: 1978年和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次把邓小平列为当年的新闻人物; 1985年美国《成功》杂志将邓小平选为当年的成功者; 1988年美国《世界报》月刊把邓小平选为最代表时代精神的名人。 •        6、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多次被国外有影响的报刊列为新闻人物或给于其他荣誉称号。例如:1978年和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次把邓小平列为当年的新闻人物。1985年,美国《成功》杂志将邓小平选为当年的成功者。1988年美国《世界报》月刊把邓小平选为最代表时代精神的名人。

108 美国:弗里德里克·C.泰韦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美国:张大卫《中流低柱各有千秋--周恩来与邓小平》 德国:乌利·弗兰菠《邓小平传》 匈牙利:巴拉奇·代内什《邓小平》 英国:约翰·加德纳《毛泽东和他的继承者》 美国: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和毛泽东后的中国》

109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10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11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12 邓小平理论 “ 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
 邓小平理论 “ 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 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

113 (1)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114

115 “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116

117 正负电子对撞机 通信卫星 第一台核反应堆 航天科技 第一台计算机

118 (2)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

119

120 “ 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121 “ 大 跃 进 ”

122 “ 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 ‘ 文化大革命 ’ 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
“ 文 化 大 革 命 ”   “ 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 ‘ 文化大革命 ’ 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 邓小平说:

123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 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124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

125 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广大人民群众成功经验进行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的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26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2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 “以阶级斗争为纲” 口号、改革开放
第一阶段: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1982年党的十二大 ) 批判“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大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 “以阶级斗争为纲” 口号、改革开放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 十一届六中全会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大

128 第二阶段: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十二大——十三大 )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87年10月十三大第一次提出: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题;(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十二条归纳 ——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129 1992年的南方讲话: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标准
第三阶段: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十三大以后 ) 1992年的南方讲话: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标准 1992年10月,十四大第一次: (1)使用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概念; (2)比较系统地回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 (3)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130 十五大主题 ——第一次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十五大党章 正式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131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32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33 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34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35 文化 民族 教育 军事 科技 外交 政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统战 经济 党建 政治经济学 哲 学 科学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论 发展阶段论 根本任务论 发展动力论 外部条件论 政治保证论 战略步骤论 领导依靠论 祖国统一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36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突出的理论贡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37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38 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4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41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42 (1)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一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 二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世界还很不安宁; 四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143

144 (2)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在这场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等等。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人世贸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党在21世纪面临着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等等。

145 (3)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 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 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党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

146 2、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三个代表”概念的第一次提出。 2000年2月,广东省考察工作。
第二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深刻阐述。 第三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4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148 2、“三个代表”的含义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49 3、“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150 4、“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前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重要思想保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根本出发点。

151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改革、对外开放等问题上,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核心、执政党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152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5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坚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54 五、 科学发展观

155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 “怎样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

156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条件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过程

157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条件

158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159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全党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160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见教材第34页) 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它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时期;我国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孕育和诞生的。

161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162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理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世界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理念。

163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过程 第一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阶段。 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二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完善阶段。 第三个阶段:深入贯彻落实阶段。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164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65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要义”可以解释为“重要意义”、“实质性要点”或“要旨”;而“第一要义”就可以理解为“最重要的意义”或者说“首先应该做的事情”。

166 为什么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呢?
第一,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 第三,发展是巩固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167 怎样才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呢?
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16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正确的理解就应该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里的 “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 这里的“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正确的理解就应该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169 首先,“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呢? 首先,“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最后,“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170 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为核心? 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

171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172 协调 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173 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可持续 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174 为什么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呢?
首先,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 其次,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75 怎样才能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呢? 首先,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 其次,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76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就是通盘筹划意思;“兼”本义为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顾”照顾。统筹兼顾就是“统一筹划,全面照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177 为什么要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首先,统筹兼顾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 其次,统筹兼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178 怎样掌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现阶段,要掌握好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这主要包括四个领域,一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二是在国家和政府管理领域,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三是在分配领域,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四是在国际交往领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179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 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和重大战略思想

180


Download ppt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