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十二章 宫颈癌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 ,为35-39岁和60-64岁,平均年龄为52.2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十二章 宫颈癌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 ,为35-39岁和60-64岁,平均年龄为52.2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十二章 宫颈癌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 ,为35-39岁和60-64岁,平均年龄为52.2岁。

2 一 病因 原因尚未明了,但是与以下因素有关 1、早婚、早育、多产、密产。 2、性生活紊乱、过早性生活。 3、高危男子。

3 二 组织发生及发展

4 正常宫颈上皮的生理 原始的鳞-柱交接部 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的交接部位在宫颈外口。此交接部不恒定,受到雌激素的作用而移动。
原始的鳞-柱交接部 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的交接部位在宫颈外口。此交接部不恒定,受到雌激素的作用而移动。 生理性鳞-柱交接部 (squamo columnar junction) 随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而移位的鳞柱交接部。 移行带区 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性鳞柱交接部间所形成的区域

5 移行带区鳞状上皮代替柱状上皮的机制 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移行带柱状上皮下的未分化的储备细胞增生。
鳞状上皮化(squamous epithelization)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其基底膜之间。多见于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

6 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代谢活跃,在一些物质的刺激下,可发生细胞分化不良,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常,有丝分裂增加所致。 CIN分级 I级 异形细胞局限在上皮层的下1/3; II级,异形细胞局限在上皮层的下1/3~2/3; III级,异形细胞几乎累及或全部累及上皮层,即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

7 宫颈浸润癌的形成 当宫颈上皮化生过度活跃,伴某些外来致癌物质刺激,或CIN继续发展,异形细胞突破上皮下基底膜,累及间质,则形成宫颈浸润癌。

8 三 病理

9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不典型增生:镜下见底层细胞增生,从1-2层增至多层,甚至占据上皮大部分,且有细胞排列紊乱,核增大深染、染色体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分轻、中、重度。 宫颈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核大、深染、染色体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变限于上皮层内,基底膜未穿透。 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异型细胞可沿宫颈腺腔开口进入移行带区的宫颈腺体,腺体原有的柱状细胞为多层已型鳞状 细胞替代,但腺体的基底膜保持完整。

10 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 of cervix uteri)
鳞状细胞癌:占90%~95%。鳞癌与腺癌在外观上无特殊差异。 腺癌:占5%~10%。

11 鳞状细胞癌肉眼观 外生型:最常见。向外生长,呈菜花状 内生型:向宫颈深部组织浸润,宫颈段膨大如桶状。
溃疡型:上述两型继续发展,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凹陷性溃疡或空洞样形如火山口。 颈管型:病灶发生宫颈外口,隐蔽在宫颈管。

12 鳞状细胞癌的镜下观 镜下早期浸润癌:原位癌基础上,在镜下发现癌细胞小团似泪滴状,锯齿状穿破基底膜,或进而出现膨胀性间质浸润。
宫颈浸润癌:癌灶浸润间质的范围已超出可测量的早期浸润癌,呈网状或团块状融合浸润间质。分三级:I级 角化性大细胞型 。II级非角化性大细胞型。III级小细胞型。

13 腺癌的肉眼观 癌灶向宫颈管内生长,宫颈外观完全正常,宫颈管膨大呈桶状。
当癌灶长至一定程度时,突向宫颈外口,癌灶呈乳头状、芽状、溃疡或浸润型。

14 腺癌的镜下观 粘液腺癌:最常见,来源于宫颈粘膜柱状粘液细胞,镜下见腺体结构,腺腔内有乳头状突起,腺上皮增生为多层,细胞低矮,异型性明显。
宫颈恶性腺瘤:又称偏差极小的腺癌。 鳞腺癌:来源于宫颈粘膜柱状细胞,少见,癌细胞幼稚,同时向腺癌和鳞癌发展。

15 四 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最常见 淋巴转移:常见,分为一级组(包括宫旁、宫颈旁或输尿管旁、闭孔、髂内、髂外淋巴结)及二级组(包括髂总,腹股沟深、浅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血行转移:很少见。可转移至肺、肾、脊柱。

16 五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

17 I 期 病变局限在宫颈 Ia 肉眼未见癌灶,仅在显微镜下可见浸润癌。间质浸润深度最深为5mm,宽度<7mm.
Ib 临床可见癌灶局限于宫颈,肉眼可见浅表的浸润癌,临床前病灶范围超过Ia。 Ib1 临床癌灶体积<4cm Ib2 临床癌灶体积>4cm

18 II期 癌灶已超出宫颈,但未达盆壁,癌累及阴道,但未达阴道下1/3。 IIa 癌累及阴道为主,无明显的宫旁浸润
Iib 癌累及宫旁为主,无明显的阴道浸润

19 III期 癌灶超越宫颈,阴道浸润已达下1/3,宫旁浸润已达盆壁,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 IIIa 癌累及阴道为主,已达下1/3
IIIb 癌浸润宫旁为主,已达盆壁,或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20 IV期 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浸润膀胱粘膜及直肠粘膜 Iva 癌浸润膀胱粘膜或直肠粘膜 Ivb 癌浸润超出真骨盆,有远处转移

21 六 临床表现

22 症状 早期宫颈癌常无症状及体征,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 阴道流血:主要是接触性出血。 阴道排液: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
晚期癌的症状:根据病灶侵犯范围出现继发性症状。

23 体征 病变早期,宫颈光滑或轻度糜烂。 外生型呈息肉状或乳头状,进一步形成菜花状。
内生型可见宫颈肥大、质硬,宫颈管膨大如桶状,宫颈表面光滑或有浅表溃疡。 晚期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凹陷溃疡,有时呈空洞状,表面有灰褐色坏死组织,了恶臭味。 阴道及宫旁浸润,阴道壁有赘生物、宫旁两侧增厚,结节状。浸润达盆壁时,形成冰冻骨盆。

24 七 诊断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用于筛查宫颈癌。巴氏分级I~V级 碘试验:正常上皮含糖原,被碘溶液染为棕色或深赤褐色。若不染色,为阳性。
七 诊断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用于筛查宫颈癌。巴氏分级I~V级 碘试验:正常上皮含糖原,被碘溶液染为棕色或深赤褐色。若不染色,为阳性。 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诊断法:宫颈表面呈紫色或紫红色为阳性。 阴道镜:防癌III级或以上应做此检查,选择病变部位取活检,提高诊断率。 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确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 宫颈锥切术:目前很少做。

25 八 鉴别诊断 宫颈糜烂或宫颈息肉:有接触性出血 宫颈结核:有阴道出血、白带增多、局部溃疡甚至菜花样的赘生物。
八 鉴别诊断 宫颈糜烂或宫颈息肉:有接触性出血 宫颈结核:有阴道出血、白带增多、局部溃疡甚至菜花样的赘生物。 高颈乳头状瘤:多见于妊娠期,有接触性出血和白带增多,外观呈乳头状或菜花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有多个息肉样病变,甚至波及穹隆部。 子宫内膜癌转移宫颈与原发性宫颈癌鉴别。

26 九 处理 应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全身状况、设备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决定治疗措施。常用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应用。

27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 I级:按炎症处理,3-6月随访刮片,必要时再次活检。 CIN II级:电熨、激光、冷凝或宫颈锥切术治疗。
CIN III级:子宫全切术,如有生育要求者,可以行宫颈锥切术,但应定期复查。

28 宫颈浸润癌 手术治疗:适应症 Ia-IIa期患者,无手术禁忌症者。Ia1期行全子宫切除术。Ia2期行子宫根治术,必要时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Ib-IIa期行子宫根治术及盆 腔淋巴结清扫术。 放射治疗:包括腔内及体外照射。早期病例以腔内放疗为主,体外照射为辅。晚期以体外照射为主。腔内照射源为137铯(137Cs)、192铱(192Ir)等。体外照射源为直线加速器、60钴(60Co)等。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 手术及放射综合治疗:适合两种情况。 化疗:适合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常用顺铂、卡铂、环磷酰胺等。

29 十 预后 早期时手术与放疗效果相近,腺癌放疗效果不如鳞癌。淋巴结无转移者,预后效果好。 晚期病例主要死因:尿毒症、出血、感染、恶病质。

30 十一 随访 出院第一年内,1次/第1个月,1次/2-3个月。 出院第二年内,1次/3-6个月。 出院第三—五年,1次/6月。
十一 随访 出院第一年内,1次/第1个月,1次/2-3个月。 出院第二年内,1次/3-6个月。 出院第三—五年,1次/6月。 出院第六年,1次/1年。


Download ppt "第三十二章 宫颈癌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 ,为35-39岁和60-64岁,平均年龄为52.2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