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散文 武汉理工大学    周 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散文 武汉理工大学    周 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散文 武汉理工大学    周 萍

2 《朋党论》 (欧阳修)

3 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主旨:希望君王能辨别君子和小人。 掌握本文的对比论证方法,以及对比关系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3.掌握本文写作特色。

4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早年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因而数遭贬谪。 晚年官高誉厚,思想逐渐保守。卒后谥号文忠。

5 作者简介 欧阳修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成就的杰出作家。特别是散文,宗法韩愈,反对浮靡时文;纡徐委婉,明白易晓,独具特色,成就很高。

6 作者简介 他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也是当时文坛 的著名领袖,领导了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六一诗话》
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的先河。

7 背景简介 本文是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任谏官时所作。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向仁宗献《四论》而得罪仁宗,被贬为饶州知州。并被守旧势力诬蔑为“党人”。由此,“朋党之论起”。

8 背景简介 庆历三年,宋仁宗欲进行改革,又重新重用范仲淹等人,命他任参知政事,命欧阳修为谏官。此时,守旧派大力反对,诬蔑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结为朋党,对革新派恶意中伤,朝廷内“朋党之论”再起。 欧阳修担心仁宗轻信谗言改变主张,所以写了《朋党论》一文,希望仁宗明鉴。

9

10

11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12 朋党论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13 朋党论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14 朋党论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15 朋党论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16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差别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利弊。论证务必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道理。

17 朋党论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18 朋党论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9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得出结论,照应开头,“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希望皇上汲取历史上兴亡治乱的经验教训,大胆信用君子之朋。

20 内容分析 本文是针对当时守旧势力诬蔑革新者为朋党而写的。首先欧阳修认为要破除“君子不党”的旧观念,要分清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这种观点是有胆识、有历史眼光的。事实上庆历年间,以范仲淹等为首的革新派是进步的政治力量,《朋党论》对当时的革新也是有力的支持。其次,作者在文中一再规劝君王,期望国君接受历史教训,重用君子之朋,斥退小人之朋,以求天下大治

21 写作特点 运用对比论证方法。   为了阐明朋党有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作者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全文的第二部分中。   第二部分的第二自然段,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对比分析真朋与伪朋的实质,是说理的对比。

22 写作特点  第三自然段是纵向举例对比,举出历史上几个正反典型实例,说明用君子之党与用小人之党的不同后果。作者比较古代的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不同作用,将“治”与“乱”、“兴”与“亡”进行对照。

23 写作特点 第四自然段在上述史实基础上作归纳对比,说明仁君与昏君的区别就在于辨析朋党。作者比较历史上的人君对君子之朋不同的态度,将“能辨”与“不辨”、“用”与“退”进行对照。舜、周武王等圣明之君能辨别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任用君子之朋,因而国运昌盛;纣、汉灵帝等昏淫之君禁绝或杀戮君子之朋,终于乱亡其国。

24 写作特点 2.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全文围绕中心论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分步分析论证。
   2.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全文围绕中心论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分步分析论证。 3.运用排比、对偶,增强说理气势。   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偶句、排比句,增强了说理的气势。

25

26

27

28


Download ppt "散文 武汉理工大学    周 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