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符码,元语言,元语言冲突 1. 符码 2. 元语言与意义 3. “断无不可解之理” 4. 元语言的构成 5. 同层次元语言冲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符码,元语言,元语言冲突 1. 符码 2. 元语言与意义 3. “断无不可解之理” 4. 元语言的构成 5. 同层次元语言冲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符码,元语言,元语言冲突 1. 符码 2. 元语言与意义 3. “断无不可解之理” 4. 元语言的构成 5. 同层次元语言冲突
6. 解释漩涡 7. 元元语言与“评价漩涡”

2 符码与元语言

3 对身体的理解 埃及人为什么横向画人? 中国人为什么不按比例画人? 西方的解剖一定是”科学”人体观吗?
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符码导致的不同理解方式。

4

5

6

7

8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9 元语言:符码的集合 符码是个别符号表意的解释规则,符码集合称为元语言。
元语言的存在,意味着整个符号体系的“可翻译性”。所谓意义,就是可以用符号体系(例如另一种语言)解释。 元语言,就是能使文本在阐释活动中显现为意义的一套规则体系。 没有“本然”意义,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由元语言决定。

10 元语言与对象语

11 元语言与对象语 (陈述)兽医能给动物治病。 (元语言)”兽医“的意思就是”动物的医生“。 (幽默)老师:请举出两个代词。 学生:谁?我?
老师:好极了。 (幽默)老师:回答不出问题会有什么反应? 学生脸红。 老师:对。

12 元语言层控 1920年罗素给维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序言:“每种语言,对自身的结构不可言说,但是可以有一种语言处理前一种语言的结构,且自身又有一种新的结构”。 任何元语言对自身不可言说,元语言结构的诸种不完整之处,靠元元语言解决。 这样,元语言之间就不会有冲突:它们不处于同一层次。

13 元语言不同解释不同 接收者使用不同的元语言集合,就会得出不同的意义。
不同的接收者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元语言集合,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文本能产生无穷的岐出意义; 同一个接收者也可以前后使用不同的元语言集合,这样他的理解就会先后不同,他改变了对文本原先的理解。

14 层次观与元意识

15 元语言跨层次对比 辛词“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冷好个秋”(字的组成);
骂人话“你还知道‘羞耻’两个字怎么写吗?”,都从对象语突然跳入元语言(字的写法)。 不同的阐释主体坚持各自的立场,“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不是元语言冲突,因为不在一个解释行为之中。

16 层次

17

18

19

20 元戏剧 被演出的层次,可以翻身出来进入演出层次,《红楼梦》中贾府过年时看戏的一段:
正唱《西楼·楼会》这出将终,于叔夜因赌气去了。那文豹便发科诨道:“你赌气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荣国府中老祖宗家宴,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说毕,引的贾母都笑了。 演员在演出层次的取位,实际上与观众“处于同一世界”,所以演员可以进荣国府,而于叔夜不行,文豹也不行。

21 文本的层次:跨层

22 跨层戏剧 一个层次的情节人物能进入另一个层次,即所谓“跨层”,本是中国戏曲中经常用的手段, 由来已久。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本为正旦所唱(元杂剧每一折只能一个角色唱)。到了折末,副角王二忽然唱起来,另一副角指责他:“你怎么也唱起来了呀?”王二说:“这不是曲尾吗?” 被演世界与演剧世界规则不同,在此被出乎意料的跨层行为显突出来。

23 茱莉亚演出,被演出,被演出的演出 喜剧片《十二罗汉》,茱莉亚.罗伯茨出演大盗头目的怀孕的妻子苔丝。大盗们临时设计谋,要苔丝到博物馆现场假扮名演员罗伯茨,引起博物馆前广场上粉丝轰动,转移视线偷盗钻石。 演出的人物可以进一步扮演任何人,戏中戏非常多见,剧中人完全可以“假冒”另一个人。 但是戏中戏正与演出世界相同,就翻转了演出程式:此罗伯茨与彼罗伯茨,落于三个不同层次。 被演出的被演出层次,形成正反翻转。

24

25

26 Cameo客串 在博物馆前,Bruce Willis遇到Roberts,两人如老朋友招呼,拥抱。 他遇到的是哪一个Roberts?
Bruce Willis在演员表上列为Cameo Cameo在内又在外?

27 元语言解决悖论又创造悖论 哥德尔定律(Godel’s Theorum): 一个描述系统是自洽的,那它就是不完备的;
一个描述系统是完备的,那它就是不自洽的。

28 撒谎者悖论 一个克里特人说:克里特人说的话都是撒谎。 他这句话不能假,也不能真。都说不通。 “我撒谎”,这句话只有分开层次才能成立。
叙述者可以叙述任何故事,但是无法叙述这次叙述。 因此,只能说元语言解决下一层的矛盾,而不解决自身的矛盾。

29 罗素的“理发师悖论” 塞维尔的理发师说:他给城里所有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他就得给自己刮胡子。
他给自己刮胡子,他就不能给自己刮胡子。 罗素的解答:理发师是规则制定者,不属于这个规则范围。

30 佛教的元意识 《譬喻经》中故事:“昔梵志作术,吐有一壶,中有 女子与屏,处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复作术,吐出一壶,中有男子,复与共卧。梵志觉,次第吞之,柱杖而去”。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这观念来自《观佛三昧海经》,其中 说佛现白毫毛相,“毛内有万亿光,于其光中,现化菩萨,皆修善行”。

31 华严宗《金狮子章》 华严宗大师法藏应武则天召为说佛法,举殿前金狮子塑像 为例:
“狮子眼、耳、支节,一一毛处,各有金狮子。一一毛处狮子,同时遁入一毛中。一 一毛中,皆有无边狮子,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狮子,还入一毛中。如此重重无尽,犹天帝网珠,名因陀罗网境界门。” 佛学史家认为华严宗是禅宗思想的前驱:一旦分层,诸法实相非无亦无。

32 Indra’s Net

33 “破灶堕和尚” 和尚用杖击破灶,灶神得以解脱而升天。
“侍僧问曰:‘某等久侍和尚,不蒙示诲,灶神得什么径旨便得升天?’师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别也无道理为伊。’” 必须“打破”现象世界,才能进入元层次。 “众生诸佛、一念之隔” 。 什么念?元语言之念。

34 断无不可解之理

35 断无不可解之理 谢榛《四溟诗话》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也”。
何文焕在《历代诗话索考》一文中评注说:“解诗不可泥……而断无不可解之理”。 元语言积累达到足够的压力,就不存在“不可解”的文本。 喀勒:“只要有一个合适的语境,我们总是可以把无意义变成有意义”。

36

37 《天书》 徐冰的解说:“当你认真地假戏真做到了一定程度时……当那书做的很漂亮,就像圣书那样,这么漂亮,这么郑重其事的书,怎么可能读不出内容?……刚一进展厅,他(参观者)会以为这些字都是错的,但时间长了,当他发现到处都是错字的时候,这是他就会有一种倒错感,他会对自己有所怀疑“。

38 这不是烟斗 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立特(Rene Magritte)的《这不是烟斗》引起广泛注意,是因为其图与文的超常一致:画幅上的烟斗,当然不是真的烟斗。 文本元语言,在取消语境元语言(我们面对的是表现,而不是原物),也在推翻能力元语言(观者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具有最起码的元语言常识)。

39

40 常识悖论 此时出现的悖论是:这幅画的文本如此充分地自我说明,就不需要与元语言。而没有元语言集合,意义就没有来历,画的意义就反而落空。
为此,阐释者只能设法苦心搜寻一个相反的元语言集合,来证明“这不是烟斗”这样简单的文字是假相。 用否定元语言来制造深度。

41 禅宗与常识否定 大量禅宗公案基于这种“常识否认”。
“丹霞天然禅师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 院主不小心做了常识否认,给丹霞禅师这样的聪明阐释者一个制造元语言冲突的好机会:禅宗大师提前一千年为超现实主义艺术和后结构主义哲学铺了路。

42 元语言之选择

43 同层次元语言选一 即使元语言之间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表面上看在推动相反的解释,阐释活动最后也会达到一个暂时稳定的解读。
例如阐释奈克尔立方体(Necker Cube),即是把平面的立方图像视作立体时:一旦我们看到突出的方块,就不可能看到凹入的方块。

44

45

46 反讽的元语言 反讽让冲突的元语言集合重新协同。
你的上司说:“放心,我这个人不容易生气”,这可能是威胁。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此话的表现义与意图义有可能不合。 有效的阐释就应当能够从各种元语言因素(例如场合,表情,此人一贯的行事风格)中解读出有效的意义。 但是安慰与威胁两个解读不可能并存。阐释者根据他使用元语言的能力,在阐释后只能采用其中一义,实际上也只有一义具有真值。

47 元语言并列冲突

48

49 阐释漩涡 维根斯坦用他的《鸭-兔》画为简明例子,说明了任何一种阐释不可能完全取消元语言的冲突,
并非看到鸭就不可能看到兔,看到兔就不可能看到鸭,他认为鸭兔实际上并存。

50 不同看法 贡布里希承认“我们在看到鸭子时,也还会‘记得’那个兔子,可是我们对自己观察得越仔细,就越发现我们不能同时感受两种更替的读解”。

51 Yossi Lemel

52 艾歇(M.C. Escher) 似乎基于奈克尔立方体效果的木刻,让阐释者看到平面翻成的两种立体可以同时并存,艾歇大量背景与前景共存。
这就是 “阐释漩涡”:两套元语言组合互不退让,同时起作用;两种意义同样有效,永远无法确定;两种阐释悖论性地共存,但是并不相互取消。

53

54 突出还是凹入

55

56 前景与背景

57 平面变立体

58

59

60 向上还是向下?

61 透明, 还是不透明?

62 镜面误导

63

64 元语言的组合

65 “阐释漩涡” 在同一个阐释主体的同一次阐释努力中,使用了两套以上不同的元语言集合,那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当两套元语言集合产生完全相反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意义能取消另一个意义? 如果两套元语言集合同样有效,两个冲突意义互不取消,此时符号解释形态特殊。

66 元语言三个来源 元语言集合的因素来自何处?它们怎么会组成形形色色的,因文本而异的,变化无穷的元语言集合?
实际上表意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为阐释提供各种元语言因素,参与构筑阐释需要的元语言集合。 可以把这些元语言因素大致上分成三类:社会文化的语境元语言;文本构造的自携元语言;阐释主体的能力元语言。

67 一:语境元语言 是元语言因素的最主要来源,可以称为是语用学性的元语言,即是文本与社会发生的诸种关系,引出文化约定的对信息的处理方式。
例如一个“走”字,作为军官对士兵下的命令,作为父母对子女的规劝,作为警察逮捕犯人后的训词,哪怕语气一样,即文本风格相同,意义可以完全不一样。语境是意义生成的外部条件。

68 二:能力元语言:先天的,后天的 孟子等伦理学家说人性道德能力(恻隐之心等); 康德强调人的先验范畴;心理学阐明人脑先天能力
阐释者的社会性成长经历:记忆积累,文化修养,过去的阐释活动经验,阅读相关文本,都参与构成能力元语言: 弗洛伊德和拉康强调的幼儿成长经验; 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阶级地位和社会实践; 博迪厄所说的习性(habitus)素质(disposition)。 所有这些,都汇集到阐释主体的元语言储备中来。

69 三:符号文本“自携元语言” 文本作为传达的环节,也参与构筑阐释自身所需要的元语言集合。 文本元语言:对联互注,“有诗为证”;
承认系辞的元语言力量: “我是一天的烟头” ; “杯子是我心脏的直径” ; “时间的柠檬吝惜它的泪水” ; “沙发是房间里的飞行路线” 。

70 无理之妙:系词的力量 英国诗人肯宁汉姆:“两只黄蜂冷得像树皮”,
为什么黄蜂会冷,而且冷得像树皮?这是因为这个“像”字是文本元语言标记,它既然在那里,就必须起作用。 比喻的两边不像也必须像。理法泰尔在《诗歌符号学》引用艾吕雅: 地球蓝得像个橘子。 没错。词儿从不撒谎。

71 演出与被演出并存

72 你见到的是演员还是角色? 为什么人物有一张明星脸,并不妨碍我们欣赏这部电影? 因为人们对演出“文本”的阐释,用了演出与被演出两套元语言。
阐释漩涡并不总是对阐释起干扰破坏作用: 表现与被表现的含混,正是表演性艺术的魅力所在。

73

74

75

76 能力元语言造成偏移 两者之中谁能主导阐释,取决于阐释者的能力元语言: 比较了解斯琴高娃的人容易注意她的演出,
比较了解晚清历史的人容易注意慈禧太后这个人物。 除非阐释者有能力元语言障碍(例如认不出斯琴高娃,或是完全不了解这段历史)让一方取消另一方是不可能的。

77

78

79

80 旋转方向 如果你看见这个跳舞者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看到顺时针转, 女性比男性多 ; 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
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据说: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看到逆时针转动的人 , 如果突然看成顺时针的话 , IQ是 160以上 !!!         

81

82 意识形态是文化元语言

83 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元语言 马歇雷:“艺术用使用意识形态来挑战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按本文最后一节提出的理解,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元语言。
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包含一些按先前解释陈式看来不可解的成分。 艺术在定义上就是强迫文化元语言解释它原本无法解释的东西。 阐释活动不得不不断调适更新元语言集合,以保证意义的生成。

84 意识形态漩涡 意识形态是把“社会相关表意活动”作为对象语的元元语言,它的主要任务是作为文化的评价体系。
每个社会性评价活动,也就是元元语言集合支持的一个阐释努力。 元元语言集合也能发生冲突,这时候就出现更高一层的阐释漩涡,可以称为评价冲突。即使用同一个意识形态体系,也会出现评价冲突:例如儒家伦理产生“忠孝不能两全” 。

85 主体被隔开不形成冲突 文化评价的主体,往往是集团。在历史维度上,集团阐释评价主体,比个人更为重要,更为常见,也更需要考察。
这些集团分别进行阐释活动,不会产生元元语言冲突。 例如“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这条政治原则是评价体系对立,但是因为评价主体被截然分割成敌我两个阵营;

86 主体分立 美国南北对蓄奴制的不同理解严重冲突,主体集团却被地理分割;
对历史人物(例如李鸿章)或事件(例如太平天国的评价,由于历史元语言一再改变而不得不经常改写,但是理解主体往往被历史时代分开。

87 意识形态冲突 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意识形态冲突。中世纪社会努力维持统一的评价体系,而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评价体系冲突这个事实。 自从政教分离后,社会集团,例如中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例如妇女与少数集团,它们的自我意识都不断增强,他们的评价体系往往对立。 当他们合成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不同的意识形态就形成评价冲突,成为影响社会演化的重大力量。

88 评价漩涡

89 评价漩涡是现代社会前进动力 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不得不承认几套不同意识形态体系都具有合理性。社会演进的基本动力,是绵延不绝的评价漩涡。
由此产生了“民主社会主义”,“福利资本主义”这样的意识形态主张, 内部各种因素越是对立,综合意识形态越是行得通,因为它们内化了评价漩涡。 而当今的全球化浪潮,对每个国家,民族利益与跨民族利益不得不同时起作用,因此出现了“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这样的悖论潮流。

9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1905年的著作,讨论十八世纪英美资本主义兴起的伦理价值基础。
“新教伦理”,是一种解读人生,评价人生意义的“读法”。 新教伦理实际上是一种元语言,韦伯讨论的是资本主义兴起背后的价值元语言。

91 “天职”的两个方面 韦伯在加尔文教的某些教派找到的 “天职”观念,这个观念包含两种相反的价值判断元语言。
第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动力因素:即把敛财致富作为人生目的,此动力必须能克服资本主义的 “最大敌对力量”,即“传统主义” ; 但是韦伯再三强调:“天职”观念的第二方面更重要:敛财致富是为了增加上帝的荣耀。

92 “动制分源” 1905年此书出版时,德国制造品出口总额,已经超过美国。 南欧与日本,资本主义已经兴起。
韦伯并没有重新评价路德教,天主教,神道教。 因为这些民族的现代化都是“受激型”的,动力价值来自国外,本民族的“传统主义”在起制动作用。 两种评价因素依然,只是不合在一个观念之中。

93 英美也不再有“双价值整体” 即使在英美, “动制合一”状态也不复存在。
丹尼尔.贝尔1975年《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强调:“社会不是统一的,而是分裂的。它的不同领域各有不同模式,按照相反方向的轴心原则加以调节”。 “清教徒的酒泼翻以后,酒香变成了超验主义,酒汁变成了商业主义。”

94 贝尔的分裂价值观 文化是“符号领域”,本质上是反动的。 经济和文化“没有相互锁合的必要”。 贝尔明确说,韦伯的“天职义务”已经不再起作用:
“破坏新教伦理的是资本主义自己” 。 结论:现代性的元语言,其组分可以是冲突的,形成一个评价漩涡。

95 中国也不需要合一价值观 中国现代化需要动力,更需要制约,却并不一定需要十八世纪英国清教的整体元语言。
”中体西学“:西是“通“,中是“本”:社会上“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无“本”,就会变成“无辔之骑,无柁之舟”。即失去制约。 一百多年来,一再出现全盘西化论,或儒学救国论,两者势不两立。

96 不争论 张之洞坚持:“其西学愈深,其疾中国亦愈甚。国家安得而用之哉?” 日本人“和魂洋才” 两边都做的很认真。
中国人先要为辩出两者之高低砍多少头颅。 直到一个世纪后才以“不争论”结束争吵。 过于紧张的自卫姿态,只能使输入动力举步唯艰。鲁迅称作“铁屋子”。 到了五四前夕,知识分子开始不耐烦,中国迅速激进化。

97

98 《天演论》之割裂一半 赫胥黎的原书《进化论与伦理学》。 严复的书根本不是一本翻译,而是全面改写原作。变成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宣传。
中国引进欧洲思想,公然截取一半,只剩动力部分,删去制约部分。 严复从后门拉进中国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现代中国人的共同元语言。

99 Thomas Henry Huxley

100

101

102

103 儒家容不得“人欲” 韦伯笔下的动力与制约,很接近儒家的“欲”与“心”。 宋明理学明确宣告“人欲”不可能纳入“心性”。
朱熹强调天理要有个“安顿处”,“安顿得不好,便有人欲出来”。 韦伯研究中国儒家后,也认为儒家伦理,是典型的“传统主义”。

104 新儒家的“仿韦伯论” 新儒家认为, “儒家文化圈”资本主义繁荣,证明儒家扮演了“东亚清教”的角色。
为模拟清教,当代新儒家强调:儒家伦理各部分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成中英坚持:儒家满足这个“资本主义经济上升发展的整体性与共生性原则”。

105 杜维明东亚社会“整体三原则” 第一:“强势的经济一定要和权威的政府合作”; 第二:“民主制度,精英制度和道德教育需要互相配合”;
第三:“个人可以求突出表现,但是基本上,还是讲究大的或小的团队精神”。 杜维明赞扬东亚工人很少罢工,东亚的家族产业效率更高等等。

106 儒家可以赚钱? 包括儒家在内的东亚本土精神资源,只要作为制约价值,非但不应该消亡,而且为现代化发展所必需。
所有的“传统主义”,都有制动价值。 “儒商哲学”,大谈“儒家可以赚钱”,是弄错了国学应当扮演的角色。

107 中国需要元语言“阐释漩涡” “整体性”的符码,推不出无限衍义; 排斥不同元语言的文化,是恐惧“评价漩涡”的文化;
无需对立制衡历史进程,必定引向灾难。 这一点,已经被中国现代历史证明了许多次。


Download ppt "符码,元语言,元语言冲突 1. 符码 2. 元语言与意义 3. “断无不可解之理” 4. 元语言的构成 5. 同层次元语言冲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