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采 薇 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 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
2
学习目标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我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特别是散文的文体特点。
3
诗经(内容)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分为“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4
《诗经》地位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5
《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反映奴隶们对剥削压迫的不平 二、反映当时的婚姻生活 三、反映当时的战争徭役等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现实主义诗篇!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6
诗经简介 (艺术手法)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诗经简介 (艺术手法)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7
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赋:直言其事。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比:以彼物比此物。《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
2、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咏叹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9
什么叫重章复唱?有什么作用? 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 位置的字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这样的手法就叫做重章复唱。 这种手法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裕了诗的内容,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加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
10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2],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chuán)死? 注释: [1]相鼠:一种老鼠 [2]止:通“耻”。
11
薇,又称野豌豆苗
12
听课文朗读
13
采 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4
字词注音 岁亦莫止 Mù 猃狁之故 Xiǎn yǔn 载渴载饥 Zài 王事靡盬 Gǔ 我行不来 Lài 彼路斯何 Lù 四牡骙骙 Kuí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Mù Xiǎn yǔn Zài Gǔ Lài Lù Kuí Féi Mǐ yù
15
文本研习
16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wēi):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古体"暮"字。这句大意是:要回去要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总是回不去)。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靡(mí):无。猃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春族时称"戎"或"狄"。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不遑:没有功夫。遑:暇。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又写作"跽"。
17
第一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 第一章
18
兴 1.第一章所写事件事? 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2.开头是什么写法?
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
19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20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柔:肥嫩。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烈烈:忧心如焚。载:又。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戌: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使:使者。聘:问。
21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第二章
22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盬:没有止息。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病痛。我行不来: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来:归来。
23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第三章
24
“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 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 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赏析第二、三章 1.这两章写的内容是? 军旅生活的劳苦. 2.请探讨第二、三章的比兴手法。 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 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 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 “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 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 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25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26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常:通"棠",即棠梨树。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君子:这里指将帅。车:兵车,即下文的戎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27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第四章
28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骙骙(kuí kuí):马强壮的样子。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依:指乘。小人:指兵士。腓: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 [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象弭: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戒:戒备。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
29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第五章
30
战斗太频繁 一月三捷 生活太艰苦 岂敢定居 处境太危险 冲锋陷阵 小人所腓 赏析第四、五章 1.这两章写的内容是? 直接写战事
2.这两章写战事什么? 战斗太频繁 一月三捷 生活太艰苦 岂敢定居 处境太危险 冲锋陷阵 小人所腓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 描写,通过对马、车、将帅和士兵生动形象的刻 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 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
31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3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缓慢的样子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3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第六章
34
赏析第六章 1.第六章的内容和写法与前面一样吗? 不一样,前面都是写服役时的心理活动 及感想,而第6章是写归途所思所感。 2.它在本诗里有何作用? 它使内容层次清楚了,有了它我们才知道:以前是对服役生活的追忆,至此才是写的眼前;另外增加了抒情深度,喜事都乐不出来,多沉重啊!
35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36
整体思路 一、思归(1—3章) 1、悲伤,厌战,仇恨 2、军旅之苦 二、战事(4—5章) 车马之盛,戍卒辛劳 三、归途(6章)痛定思痛
37
思归之切 回忆征战苦况 难归之因 戍军出征威仪 归途艰辛伤悲
课文脉络梳理 思归之切 回忆征战苦况 难归之因 采薇 服饰之盛 戍军出征威仪 戍役之辛 今昔之比 归途艰辛伤悲 现实之困
38
采 薇 追忆思乡之情 叙述难归原因 倒 叙 四、五章 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今昔之对比 第六章 现实的哀伤 现实的困境 薇:作 柔 刚
薇:作 柔 刚 岁:初 暮 阳 戍役漫长 追忆思乡之情 前三章 我戍未定 王事靡 叙述难归原因 狁之故 倒 叙 采 薇 四、五章 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今昔之对比 第六章 现实的哀伤 现实的困境
39
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40
问题探究 一、前三章第一句“采薇采薇”作用是什么?
二、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之情,字句及感情上有何变化? 三、第二部分写思归之情了吗? 四、第二部分透过字面还写出了戍卒的怎样一种情绪? 五、第三部分是全诗抒情味最浓的一章,它是如何抒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六、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41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采薇》一诗表达了普通士兵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从“采薇”写起? 这是“起兴”的手法。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的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42
主 题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是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为国赴难的责任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43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
44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45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
46
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47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
48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49
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50
《诗经》有“六义”说,其中_________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__________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课堂作业练习 服役思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______ 归之苦 在归途中所作 ______的戍边战士____________的诗,诗中叙述了他_______________生活,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转战边陲的艰苦 爱国恋家、忧时伤事 风、雅、颂 《诗经》有“六义”说,其中_________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__________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赋、比、兴
51
歌传统的__________的写法;前三 章的开头是____的写法,后三章是____的写法;表达的感情是既_____
技巧手法探讨 《采薇》在章法上采用了诗 歌传统的__________的写法;前三 章的开头是____的写法,后三章是____的写法;表达的感情是既_____ 又_____的。 重章叠句 兴 赋 丰富 复杂
52
写作特色 一、细节描写(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不直接写厮杀,而是写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劳累奔波) 二、情景交融(最后一章)
三、一唱三叹,音节和谐(开头三章) 四、起兴
53
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54
评 价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有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并谈谈你的看法。
55
古人评价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古人评价二: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56
今人评价一: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潜然泪下。
57
鉴赏: 这是“情景交融”的手法,是写景记时,又是抒情伤怀。诗人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正是为了写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同时我们还能体会到诗中深层的生命流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8
情与景的交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且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垂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
59
情与景的交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菲菲。”这四句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 句,请大家谈谈你的看法.
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称内 心之悲痛。 2、以景写情,情景融合,含蓄形象,耐人寻味。 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今不胜 昔之感。 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 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伧。
60
知识拓展延伸 “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61
知识拓展延伸 “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62
知识拓展延伸 “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63
知识拓展延伸 “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64
知识拓展延伸 “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65
知识拓展延伸 “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66
知识拓展延伸 “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67
课外拓展
68
2005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69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70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清冷、幽静 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71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为拂绿琴埃” 析: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72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73
反衬手法:用凄苦的景物来写快乐,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这就是反衬手法。 用美好的景物来写快乐,用凄 苦的景物来写悲哀,达是陪衬;反衬往往比陪衬更有力量。
74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5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76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77
▲合作探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78
2003年春季高考诗歌鉴赏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在?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79
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雁是候鸟,春天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80
唐代五言绝句欣赏
81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82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 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83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84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 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85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86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 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 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87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 王孙归不归。
88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 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 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89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90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 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 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91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 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 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92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93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94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 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 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 “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 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95
1、解释 靡( )室靡家 不遑( )启居 载( )饥载渴 靡使归聘( ) 岁亦阳( )止 忧心孔( )疚 戎车既( )驾 四牡业业( ) 雨()雪霏霏 岁亦莫( )止 小人所腓( ) 象弭( )鱼服 2、 《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______篇,又称“诗三百”。分为______ 、______、 ______三部分。“______”即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______”是专门用宗庙祭祀的音乐。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 、 ______三种
96
3、翻译 莫知我哀 没有谁了解我的悲伤。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 忧心如焚,又饥又渴。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兵车已经起行,驾车的四匹骏马高大壮硕。
97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 《乐府诗集》
98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99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本文以叙述为主,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100
诗 中国古典诗的分类 古体诗 近体诗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曹操《短歌行》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白居易《琵琶行》 诗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绝句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近体诗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律诗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1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课文就是一首乐府诗。
102
自学检查 正音: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里中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道逢乡里人,“家里中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ē zhǒng dòu zhì kúi chōng gēng yí
103
小组:讨论.探究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3、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4、诗的写作特色什么?
104
理解字词 始:才 阿:语气词,无意义 道逢:在路上遇到 冢:坟墓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狗洞 雉:野鸡 旅:野生 葵:葵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始:才 阿:语气词,无意义 道逢:在路上遇到 冢:坟墓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狗洞 雉:野鸡 旅:野生 葵:葵菜 羹:糊状食物 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 贻:送,赠送
105
情感 朗读 要求:展开想象,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正确处理节奏、语速、轻重音、读出韵味.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俟)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情感 朗读 要求:展开想象,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正确处理节奏、语速、轻重音、读出韵味.
106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107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108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109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110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以上两句总写,概括交待这个老兵悲惨的一生. 他少小从军,到白发苍苍方得退伍归来. 精读课文
“十五”、“八十”是夸张手法. 以上两句总写,概括交待这个老兵悲惨的一生. 他少小从军,到白发苍苍方得退伍归来.
111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在路上遇到 发语词,无实际意义. zhǒng 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冢:高坟.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这四句,写老兵在归来的路上碰上一个同乡就急忙问,家里还有什么人?表现出他那种急不可耐、忐忑不安的神情.
112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以上四句,写老兵到家后看到的情形:室内外无人烟,一片荒凉. 精读课文 dòu zhì
让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野鸡 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葵菜,其嫩叶可食. 以上四句,写老兵到家后看到的情形:室内外无人烟,一片荒凉.
113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gēng chōng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 把谷类的壳捣掉. yí 送给 以上六句,写老兵的行动和内心世界.这一具体形象的描绘,极深刻地写出了老兵此时难以言状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114
十五从军征 生旅葵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松柏冢累累 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兔入 雉飞 生旅谷 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泪沾我衣
从军之久: 回乡所见: 行动: 回乡心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松柏冢累累 远望: 近看 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兔入 狗窦: 梁上: 中庭: 井上: 雉飞 十五从军征 生旅谷 生旅葵 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泪沾我衣
115
结构全解 十五从军征 灾难深重战乱频繁兵役残酷 十五从军八十得归 总写 悲惨一生 远望 野兔窜,野鸡飞 生旅谷,生旅葵 近看
问乡人,”家有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忐忑不安之情 暗写人亡(点睛) 灾难深重战乱频繁兵役残酷 远望 野兔窜,野鸡飞 生旅谷,生旅葵 近看 荒无人烟一片凄凉 行动内心 汤饭做熟,不知贻谁 出门东看,泪落沾衣 孤独凄凉
116
整体感知 兵役制度对人民的残害 服役年久:十五、八十 “悲” 十五从军征 家中景象:松柏、冢、 兔、雉、旅谷、旅葵 孤独凄凉:贻、看
117
年纪轻轻就应征去参军,年老无力才退伍回故乡。路上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出进进,野鸡在房梁上飞去飞来。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捣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但却不知和谁一起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课文翻译
118
采薇《诗经》 比较两首诗的写法 拓展迁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十五从军征》与《采薇》同是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采薇》主要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十五从军征》则以叙述为主,借老翁所见所闻所感,尽情抒写了他的悲凉凄楚之情.
119
能力检测 让想象飞起来! 《十五从军征》运用白描手法,仅仅80个字,就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少年从军、暮年还乡的老兵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试充分展开想象,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120
综合实践 1 、背诵全诗. 2、将诗歌改写成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