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申请市级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课 程 名 称:大学体育 课程负责人:李石生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申请市级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课 程 名 称:大学体育 课程负责人:李石生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申请市级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课 程 名 称:大学体育 课程负责人:李石生教授

2 目 录 课程改革概况 1 课程教学改革 2 师资队伍建设 3 教学状况 4 教学效果 5 课程特色 6 今后努力方向 7

3 一、课程改革概况 我院从1987年开始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20多年来在市教委和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体育部全体干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先后被天津市教委评为《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优秀单位》、《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天津市百万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先进集体》,此外还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中心评为《体育教学改革优秀实验学校》2008年被评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优秀课程。

4 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我院是天津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改革较早的院校之一。自1978年建院以来,我院体育课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年,竞技体育思想指导下的“三基”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 年,开始实施“选项课”教学模式,采用了打破 班级、系级界限,自主选项上课的方法。 第三阶段: 年,全面实施“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 第四阶段: 2002年至今,启动了以“体育课程单科建设”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学改革。 经过了20多年的体育课程改革与探索,使我院的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被评为院级优秀课程和市级优秀课程。2009年我们申报市级精品课程。

5 二、课程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学生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组织管理模式 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定位 素质教育、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学生 课内教学系统 基础专项课 运动训练课 俱乐部活动课 三自主 三互动 三自治 三开放 选择锻炼时间 选择任课教师 选择学习项目 学生与学生 课内与课外 教师与学生 课余体育竞赛 课余体育训练 课余体育锻炼 资源开放 空间开放 时间开放 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 课外锻炼系统 专项提高课 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教学体系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组织管理模式 开设了13个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师生互评、自评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 考核方法

6 1.课程建设的工作基础 我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及器材配备目录》等文件精神。在以全面育人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学校整体工作中,始终将体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学院指派一名副院长主管学院体育工作,并于1992年在体育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了体育教学部,形成了院领导、 院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部的三级领导体制。我院现有专任体育教师28人,设有大球、小球、综合、群体体测四个教研室,主要承担全院的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7 组织领导与管理结构示意图 场地器材 管理组 体育教学部 院 长 主管院长 体育运动委员会 球 教 研 室 办 公 足球专项组 合 群体 体
足球专项组 群体 测室 篮球专项组 排球专项组 乒乓球专项组 网球专项组 健美操专项组 武术专项组 太级拳专项组 跆拳道专项组 体质健康 测试组 群体竞赛组 院党委 手球专项组 垒球专项组 搏击专项组 体适能专项组

8 2.课程理念与定位 理念 :树立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理念。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理念。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体育 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向。 定位:为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服务。 确立体育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向。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提高学生运动能 力、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心理、健全人格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 积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与群体竞赛,充实、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培 养学生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为学院确定的“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育人总目标服务。

9 3.教学体系改革 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课内教学系统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 课外锻炼系统 基础专项课
运动训练课 俱乐部活动课 三自主 三互动 三自治 三开放 选择锻炼时间 选择任课教师 选择学习项目 学生与学生 课内与课外 教师与学生 课余体育竞赛 课余体育训练 课余体育锻炼 资源开放 空间开放 时间开放 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 课外锻炼系统 专项提高课 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10 4.教学内容改革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课程内容 课程特点 设置原则 1.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2.以培养目标为依据 3.符合身心发展规律
4.考虑学校主客观条件 5.满足学生个体需要 时尚类:网球、跆拳道、 搏击、体适能 球类:足球、 篮球、 排球、乒乓球、 手球、垒球 传统类:武术、 太极拳 艺术类:健美操 健身性 文化性 丰富性 时尚性 层次性

11 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2.采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中传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1.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教学模式,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采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中传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4.采用游戏创编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 6.采用课内外综合考评以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突出考评的发展和激励功能。 课堂教学

12 考评方法的改革 构建了课内外综合考评体系。课内系统占全部考核内容的60%:其中所授教材的技评、达标占40% ;基础理论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占20%。;课外锻炼系统占全部考核内容的40%:其中锻炼效果(体质健康测试或素质达标)占20% ,课外锻炼出勤占20% 。 改革了考核评价方法,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给于学生多次考试的机会,允许和鼓励学生不断努力,锻炼提高后的重考,突出了考评的发展和激励功能。 学生互评

13 三、师资队伍建设 1.教书育人 2.教师队伍教学水平 3.教师队伍结构 4.教师队伍的素质 5.教师队伍教学水平 6.青年教师培养

14 1.教书育人 全体教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从严执教的爱岗敬业精神,潜心钻研教学,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有效的促进了教书育人、爱岗敬业良好氛围的形成。

15 2.学术水平 近三年的科研成果 科研课题 发表论文 承担课题23项 共发表论文50篇 80%教师参加了研究 包括多篇核心 期刊的各级刊物

16 3.师资队伍结构 职称结构 14.3% 57.1% 28.6% 助教 副高以上 讲师
我院现有体育课程专任教师28人 ,男教师19名,女教师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5名,讲师8名,助教4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57.1%,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1名,占教师总人数的39.3%。 职称结构 14.3% 57.1% 28.6% 副高以上 助教 讲师

17 4.教师素质水平 三年来体育部有13人次获院级先进个人奖励 27人次获全国和市级业务和竞赛奖励。

18 5.教学水平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我部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5名,全部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近三年学院教学督导组专家,每学期对体育课程进行督导检查,对体育部教师的教学水平给于了较高评价。 近三学生对体育课程评教结果显示,学生对体育课程满意率达到95%。

19 6.青年教师培养 提高 提高 提高 培训 提高 学习 硕士课程进修班 所有中青年教师 专业业务培训 45人次 硕士研究生
近三年来,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不断提高,目前我部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3人,在读硕士学位研究生5人,国家级运动健将1人,高学历教师占青年教师总数的72.8% 8名

20 四、教学状况 教学准备 1教材 2教案、备课 3场地和器材 教学实践 1教学风范和态度 2教学手段和方法 3教学管理和组织 4教学评价
5课外辅导 教学反馈

21 1.教材使用 我部多名教师参与了由天津市教委组织的《大学生体育实践课教程》、《大学生体质健康理论与实践》等教材的编写工作,全部通过教育部专家审定,并在我市各高校使用,体育部自主编写了《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体育实践课理论教程》网络教材。制作了11个项目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

22 部分网络课件 太极剑 足球 健美操 乒乓球 跆拳道 体适能 篮球 网球

23 2.教学管理 制定了《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体育部教师教学规范条例》、《体育部教师请假代课管理办法》、《体育部教师听看课制度》强化管理。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提出降低管理重心、加强过程管理的思路,实行教学质量二级管理,即部主任、教研室主任二级教学管理。形成了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责任明确、管理执行严格、教学运行顺畅的管理运行机制。

24 2.1教研活动 上午为教研活动时间, 对本周教学准备情况 进行交流。 2.开展说课活动,各 教研室定期进行说课 交流。
1.体育部确定每周一 上午为教研活动时间, 对本周教学准备情况 进行交流。 2.开展说课活动,各 教研室定期进行说课 交流。 3.每学期各教研室安排 四次集体备课,相互交 流,相互学习。

25 2.2课程管理 课堂教学围绕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健康与锻炼知识的掌握,体育意识的转变,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建立了配套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进度的执行情况;教学规范的程度;教学方法、手段采用的合理性;教学效果等内容。

26 2.3俱乐部活动课 目前,我院基本形成了,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活动,各种俱乐部联赛和健身娱乐活动常年不断的大好局面。丰富多彩的体育俱乐部活动,还吸引了学院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到俱乐部联赛和活动中来。目前我院有11个体育协会,90个单项体育俱乐部。

27 天津城建学院大学生体育协会情况统计 院协会统计 指导教师 负责人 俱乐部统计 会员统计 裁判员统计 参赛人数统计 篮球协会 王 伟 王昆仑
王 伟 王昆仑 徐培明 9 510 37 150 足球协会 李玉禄 尚宝增 刘 伟 8 162 12 排球协会 冯淑静 呼世珍 陈 阳 76 10 80 田径协会 刘永革 邢 浩 宋 莉 700 50 998 绳毽协会 李志静 王振茹 史桂红 300 21 322 羽毛球协会 刘宝善 熊丰良 1 20 40 乒乓球协会 李国东 张 维 师旭燕 15 110 网球协会 王建华 古立智 孙建宇 46 70 48 武术协会 邓中永 宋 骞 吴胜强 跆拳道协会 刘 丽 李 正 汤静妮 健美操协会 王 曼 王 青 李德明 140 合计 90 2090 245 2150

28 2.4教学风范 体育部教师严格遵守学校和部门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认真开展教研活动,精心备课,结合教学实际研讨教案;课上着装整洁、精神饱满,充分体现出全体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从严执教的爱岗敬业精神。多年来无一例教学事故发生。

29 2.5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表 导组,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督导检查对教学水 平和教学质量给予反馈意见;同教研室教师每
完善听看课制度,由校内专家组成专家督 导组,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督导检查对教学水 平和教学质量给予反馈意见;同教研室教师每 学期进行听看课和教学研究以相互交流、相互 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活动对教学质量进行 评价。通过以上三条反馈途径对教学过程进行 全面反馈。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提高业务能力。 听取学生对体育课 程教学的反馈意见

30 3.教学条件与利用 学院保证并逐年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2003年学院拨款500多万元,修建了体育场和体育部办公楼,2007年又拨款255万元修建了新校区球类场,使我院体育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1 场地设施一览表 室外场地 规 格 数 量 室内场地 标准田径场 塑胶 1片 乒乓球 硬化 2处 足球场 人工草皮 健身房 1处 篮球场
规 格 数 量 室内场地 标准田径场 塑胶 1片 乒乓球 硬化 2处 足球场 人工草皮 健身房 1处 篮球场 13片 健美操 排球场 10片 跆拳道室 手球场 2片 搏 击 网球场 14片 武 术 羽毛球场 体 测 室 健身器械区 橡胶砖 合计 55片 9处 总面积 47772M2 总计 3354.4M2 生均面积 5.5 M2 人均 0.38M2

32 教学设备 目前体育部有微机14台,激光打印机3台,扫描仪、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投影仪各一台。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购置了全套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

33 五、教 学 效 果 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普遍增强 学生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体育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推动了群体活动的蓬勃开展
学院体育运动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良好的社会声誉

34 1.学生的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得到增强 我院的体育课程改革,强化了课内外的管理,学生参加学习和锻炼的目标更明确,积极性、自觉性也得到了加强。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体育活动,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了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些现代体育意识与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学接受。近几年我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出勤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从而表明我院体育课程改革,在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35 2.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近几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合格率均在98%以上。2007年标准提高后仍达到89.07%的较高水平。从而表明我院体育教学改革,确实对增强学生的体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6 3.学生体育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目前我院已培养足、篮、排项目国家一级裁判员2名,二级裁判40名,每年都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了裁判工作。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显著提高。 我院的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使我院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组织、有计划、常年不断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为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7 4.推动了群体活动的蓬勃开展 将学院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更名为“田径暨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项目由改革前男女生共计26项增加到49项,且健身和娱乐的集体性项目占到2/3,参赛人数由800多人增加到2100多人

38 5.学院体育运动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我院运动队在全国和天津市大学生各项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如:跆拳道队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中荣获四项冠军;定向越野队参加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中也获得了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了我院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果。

39 我院近三年部分比赛成绩 项 目 比赛成绩 跆拳道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获4个第一、1个第三、1个第五名
天津市大学生跆拳道比赛共获4个第一、6个第三、1个第四、4个第五名 空手道 天津市空手道锦标赛共获4个第一、3个第二、3个第三、5个第五名 武 术 天津市大学生武术比赛(乙组)共获2个第一、2个第二、3个第三名 健美操 天津大学生健美操比赛(普通组)共获1个第一、1个第二、2个第三名 绳 毽 天津市大学生绳毽运动会上共获得2个第一、8个第二、2个第三,6个第四、9个第五名。 足 球 天津市第十一届运动会(高校组)第四名,教工组第二名 篮 球 天津大学生篮球赛乙组第一名、第九届全国CUBA天津赛区男甲组第四名 网 球 天津市大学生网球比赛,共获4个第五名。 龙 舟 天津国际大学生邀请赛(丙组)共获3个第三名、3个第五名。

40 6.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先后被天津市教委评为《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优秀单位》《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天津市百万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先进集体》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中心评为《体育教学改革优秀实验学校》。

41 六、教学特色 1.“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这一模式的实施,突出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弥补了多年来,高校体育实行的每周一次(2学时)的体育课,难以完成课程目标的欠缺;改变了以往高校课外体育管理松散、无序、低效的状况。跟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目标完成。也为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42 教学特色 2. “自主、开放 多元化”的俱乐部活动课模式
在俱乐部活动课中,学生享有“自主选择指导教师、自主选择锻炼时间、自主选择锻炼项目、自主选择锻炼地点”多项自主权。学生在自主、开放、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实践中,接受体育教育,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逐步实现新《纲要》提出的五个领域的课程目标。

43 教学特色 3.具有激励和发展功能的课内外综合考评的体系 课内系统占全部考核内容的60%:(教材的技评、达标占40%;基础理论知识占20%。);课外锻炼系统占全部考核内容的40%:(锻炼效果占20% ,课外锻炼出勤占20%)。 改革了考评方法,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给于学生多次考试的机会,允许和鼓励学生不断努力,锻炼提高后的重考,突出了考评的发展和激励功能。改变了以往高校体育课程考评,重技术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运动成绩提高,轻意识和习惯养成的现状,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

44 六、存在不足与努力方向 能力结构、学缘结构。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促进体育教师的政治、业
1.体育部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对中青教师的培养,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学缘结构。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促进体育教师的政治、业 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力争到2010年的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0%,获得硕 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 2.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教育教 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后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继承、发展” 的精神,坚持以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坚持学校体育要 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向不动摇。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为我院的体育课程 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而努力。 3.努力抓好体育部网页的建设、开发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和理论试题库等方面 的工作,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播,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优化与共享,为进一步提高 体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45 结 束 语 当前我院体育教学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委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全院师生的大力支持下,已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将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继承、发展的精神,为我院的体育教学工作再上新水平而努力奋斗,为天津市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 谢!


Download ppt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申请市级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课 程 名 称:大学体育 课程负责人:李石生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