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救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救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救治

2 产科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死亡的产妇中有一半人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其血液动力学的特点是低血压,低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降低,外周阻力增加。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3 大量失血的休克,血液可发生高度浓缩。产科临床工作者对出血量估计常不足,目测只有真正出血量的50%—70%,给救治带来困难。因而正确评估出血量对抢救治疗十分重要。可用休克指数估计出血量。

4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正常S1=0. 5,如S1=1. 0,丢失血容量20%—30%,失血达1000—1200ml,S1>1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正常S1=0.5,如S1=1.0,丢失血容量20%—30%,失血达1000—1200ml,S1>1.0,则失去30%—50%的血容量,失血约1800—2000 ml。

5 一.休克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注意皮肤颜色、尿量、血压、红细胞、血红蛋白、血乳酸含量、凝血功能等动态观察。血压是反映休克程度一个指标,尿量是反映内脏血液灌注量的良好与否指标。

6 (一)休克早期(微循环收缩期) 失血、烦燥不安、恶心呕吐、频繁打哈欠、脸色苍白、四肢远端发冷、脉加快而有力、血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减小、尿量略有减少。

7 (二)休克中期(失代偿期或称微循环扩张期) 意识清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口渴、脉搏细而快、呼吸浅表急促、皮肤发绀、收缩期血压常<60—80mmHg,每小时尿量少于20ml。

8 (三)休克晚期(顽固性休克期或称微循环衰竭期) 嗜睡或昏迷、面色青灰、口唇及肢端紫绀、全身皮肤苍白、湿冷,有时见花斑、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触扪不清、血压低于60mmHg或测不出。

9 脉压显著缩小、无尿,可有全身出血倾向。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及心、脑、肺、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衰竭表现,病死率较高。

10 二.休克患者的监测 (一)意识和表情 反映大脑微循环的血液灌注情况。 血压未明显下降,表现烦燥不安,呼吸急促、反复打哈欠、口渴。提示血容量不足,中枢神经系统缺氧。

11 血压降至50mmHg后,从兴奋转为抑制,精神萎糜、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目光暗淡、意识模糊、昏迷。

12 (二)脉搏与血压 约10—30分钟监测一次 休克早期脉搏变化先于血压波动,脉搏明显加快,脉压减小。血压一旦下降,提示休克已进入中期。
(二)脉搏与血压 约10—30分钟监测一次 休克早期脉搏变化先于血压波动,脉搏明显加快,脉压减小。血压一旦下降,提示休克已进入中期。

13 (三)呼吸 休克早期呼吸正常 呼吸加深加快,表示休克向中度发展。 呼吸由深驰转而变浅快,甚至出现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表示休克已深重。
(三)呼吸 休克早期呼吸正常 呼吸加深加快,表示休克向中度发展。 呼吸由深驰转而变浅快,甚至出现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表示休克已深重。

14 (四)外周循环灌注情况 轻度休克时,一般仅手指及脚趾发凉,如发凉范围扩延至肘部或膝部提示休克严重。全身厥冷并前额、四肢出汗,提示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并趋于衰竭,病情濒危。皮肤苍白、湿冷是休克严重表现。

15 (五) 尿量 尿量反映肾脏血液灌注情况,是反映生命重要器官血液灌注状态的最敏感的指标。根据尿量可间接估计休克的程度; 若每小时尿量<0
(五) 尿量 尿量反映肾脏血液灌注情况,是反映生命重要器官血液灌注状态的最敏感的指标。根据尿量可间接估计休克的程度; 若每小时尿量<0.5me/kg提示肾血流不足。尿量极少或无尿,提示休克已陷于晚期。

16 (六)中心静脉压测定(CVP) 是一简单可靠、监测血流动态的指标,可反映血容量、回心血量与右心室排血功能之间的动态关系,常用于指导扩容治疗,避免过量或不足。

17 (六)中心静脉压测定(CVP) 正常值6—12cmH2O <6 cmH2O提示血容量不足,可快速扩容。 >15 cmH2O说明心脏负担加重,减慢扩容速度,警惕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18 (七)肺毛细血管楔形压(PCWP) 测此压需下气囊漂浮导管,从静脉插入,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至肺动脉分支远端,导管嵌住不能再进时所测压力为PCWP。

19 (七)肺毛细血管楔形压(PCWP) 它能正确反映左心室充盈压,是监测左心功能可靠敏感指标。
正常值8—12 mmHg <8mmHg提示血容量不足 ≥20mmHg提示心功能不全 ≥30mmHg常出现肺水肿

20 (八)动脉血血气分析 能测定血气酸碱指标,血浆中各种离子,以便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维护离子平衡。
(八)动脉血血气分析 能测定血气酸碱指标,血浆中各种离子,以便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维护离子平衡。

21 (八)动脉血血气分析 通常根据PH、PaCO2 HCO3及BD(碱缺失)等指标判断有无酸碱失衡及其性质,指导纠酸。根据血氧饱和度PaO2判断肺通气功能,有无呼吸衰竭,指导供氧。

22 (九)凝血功能测定 血小板,凝血酶元时间、纤维旦白元定量,3P试验,凝血酶凝结时间,试管法凝血时间,末梢红细胞形态等七项检测,其中有任何四项异常则可确定DIC。

23 (十)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动态监测判断有无血液浓缩及其动向。

24 (十一)转氨酶(ALT)乳酸脱氨酶及血清钾
若测定数值显著升高,说明内脏细胞坏死,一度升高后又下降,说明细胞缺氧和坏死已经改善。

25 (十二)血清乳酸测定 长时间严重休克必然因无氧代谢而有乳酸蓄积,利用血清乳酸浓度可作为判定休克的依据,休克发生后的乳酸水平与休克病死率有相关性。

26 (十二)血清乳酸测定 正常值0.4—1.8mmol/L 2mmol/L时病死率为15% 5mmol/L以上病死率为75% 10mmol/L以上则病死率达95%

27 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急救 中心环节是迅速扩充血容量及制止出血。 争取在发生休克4小时内改善微循环,避免不可逆休克发生,以降低死亡率。

28 (一)一般处理 宜取平卧位,下肢略抬高,尽量不搬动,适当保暖(但不宜加温,以防血管扩张和增加组织耗氧量)。

29 (二)保持呼吸有效通气量,是抢救休克首要原则。 休克时肺循环处于低灌注状态,氧和二氧化碳弥散都受到影响,严重缺氧时可引起低氧血症,低氧血症又能加重休克,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必须保证充足供氧。

30 先经鼻导管供氧,鼻导管插入深度适中;取鼻翼至耳垂间的长度,氧流量保持每分钟5—6L,必要时采用面罩加压供氧或气管插管供氧。

31 (三)确保输液通道 急性出血性休克时,末稍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依靠静脉穿刺输液有困难,应多采取套管针,选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成功后保留硅管针套,衔接好输液管进行输液,滴速快,易固定。

32 颈脉距心脏较近,可直接经上腔静脉入心脏,保证液体迅速灌注,便于插管测中心静脉压,增加抢救成功率。

33 (四)补充血容量 休克均伴绝对或相对血容量不足,扩充血容量是维持正常血流动力和微循环灌注的物质基础,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输入液体的选择,原则上为缺什么补什么。

34 (四)补充血容量 初期宜输入不含旦白质、不含葡萄糖、含钠盐浓度和血浆接近的晶体溶液,输入乳酸钠平衡液或等渗盐水。葡萄糖有利尿作用,可进一步降低血容量,使尿量不能正确反映腹腔血液灌注情况。

35 (四)补充血容量 若一开始输入钾盐含量较高呈酸性的库存血,将加重心肌功能的损害。 要求在数十分钟内输入平衡液2000ml,临床实践证明,伍用电介质溶液治疗休克,其疗效应比单纯输血为佳。

36 (四)补充血容量 如血压回升并保持稳定,往往表示失血量不太多。 如红细胞压积低于30%,必须输全血,大量失血者应补充等量全血,使红细胞压积维持于40—45%。短时间丧失大量血液,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大量耗损,应按3:1补充新鲜血。

37 (四)补充血容量 如不注意而输入大量库存血或大量液体,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进一步稀释,一旦低于有效浓度将出现医源性凝血障碍。

38 (四)补充血容量 如病情急,一时尚不能输血,则可先输血容量扩张剂(低分子、中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但此类液体只有扩张血容量的作用,而无疏通微循环功能。

39 (四)补充血容量 其扩张血容量的作用可维持4小时左右。一般24小时不宜超过1000ml,因此在这同时,应积极作好输血准备。 病情严重者可作动脉输血,以提高动脉血压,改善冠状动脉循环。

40 (四)补充血容量 以丧失血浆为主的休克,宜补充血浆或白旦白。 失水失盐引起的休克,一般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但要根据电介质情况适当调节液体内容。

41 (四)补充血容量 高渗盐水通过其高渗作用吸引细胞内和细胞间隙液体进入血液循环,迅速补充血容量,升高血压,同时减轻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管腔狭窄程度,降低血管阻力, 改善微循环,对复杂低血容量性休克可选用。

42 (四)补充血容量 在基层医疗单位缺少血源紧急情况下可应急使用;按每千克补充75%高渗盐水5ml,以减少血液粘滞度,减轻组织水肿。在急诊室或转诊途中高渗盐水复苏,生命体征能很快恢复,可为后继抢救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43 (四)补充血容量 输入液体的总量和速度应依据失血、失液情况、中心静脉压测定、远端皮肤湿度、神志状态、面色是否苍白、脉搏的快慢、细弱与否对显示输液是否充分有重要意义。

44 (四)补充血容量 如CVP低于6 cmH2O表示回心血量不足,此时即使血压正常,亦应输液并维持至CVP正常为止。反之如CVP高于18 cmH2O提示输液过量,应警惕肺水肿,可使用血管扩张剂,使外周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

45 (五)纠正酸中毒 酸中毒能抑制心脏收缩力,降低心排出量,并能诱发DIC,因此必须抗休克同时注意纠正酸中毒。轻度时除平衡盐外,并不需要另外补充碱性溶液。

46 较严重休克应根据检验结果输入碱性溶液;一般用4—5%碳酸氢钠溶液,先给100—200ml,按动脉血气及酸碱测定失衡情况给药。在大量输血(800ml以上)及输碱液过快时,血中游离钙离子下降,应静滴10%葡萄糖酸钙10—20ml予以纠正。

47 (六)血管活性物质使用 血管收缩剂可使小动脉收缩,提高外周阻力,暂时升高血压,但加重组织缺氧,使病情恶化,故不宜应用。
(六)血管活性物质使用 血管收缩剂可使小动脉收缩,提高外周阻力,暂时升高血压,但加重组织缺氧,使病情恶化,故不宜应用。

48 血管扩张剂,能介除小动脉和小静脉痉挛,疏通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注量和回心血量。对输液量充足,但动脉压仍低,而无明显心力衰竭表现的严重休克,可选用;〆—受体兴奋剂:

49 苯苄胺作用快而短暂,0.5—1.0mg/kg加入250—500ml液体内缓慢滴注,用药后1—2小时作用最大。

50 多巴胺可兴奋β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对皮肤、肌肉、血管有收缩作用,但选择性扩张内脏血管,20—4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可与阿拉明同时应用。

51 (七)预防心力衰竭。 休克发生后心肌缺氧,能量合成障碍,加上酸中毒的影响,可致心肌收缩无力,心博量减少,甚至发生心衰,必须严格监测脉博,注意肺底有无湿罗音,作中心静脉压测定。

52 1.如补液已足,而动脉压仍不升高时,可考虑用强心剂,常用西地兰0. 2mg—0. 4mg+5%G
1.如补液已足,而动脉压仍不升高时,可考虑用强心剂,常用西地兰0.2mg—0.4mg+5%G.S20ml—40ml静脉缓注,4—6小时后尚可酌情再加0.2mg。

53 2.如心率达140/分以上或两肺底闻及湿罗音或中心静脉压升高达12 cmH2O以上者亦可用西地兰。

54 (八)休克肾的治疗 肾功能衰竭表现少尿与无尿,血浆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尿钠浓度增加>40mmol/L,尿渗透性/血浆渗透压<1

55 早期少尿常由于血容量不足引起,此时及时补充血容量至关重要。

56 当血容量已补足,血压恢复正常,但每小时尿量仍<17ml,在无明显心衰情况,应适时给予20%甘露醇250ml,30分钟内滴入,以改善肾皮质的血流量,

57 产生利尿作用,预防肾衰,也可静注速尿或利尿酸纳40mg(如有明显心衰时不能用甘露醇时用)。

58 如用利尿剂后尿量不增加,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应严格限制输液量,每日入量=出量±500ml以避免心衰,肺水肿发生。控制酸碱和电介质平衡。

59 大剂量利尿剂无效时及早作腹腔或血液透析,其指征: K+>6
大剂量利尿剂无效时及早作腹腔或血液透析,其指征: K+>6.5mmol/L; 低Na+合并脑水肿(水中毒) 抽搐、昏迷、心衰、肺水肿、尿毒症。 若处理得当,急性肾衰可在2—8周内恢复功能。

60 (九)休克肺治疗 休克时肺内微动脉收缩,短路大量开放,加上微循环内有微血栓形成,有相当部分肺动脉血未经气体交换而流回静脉。毛细血管灌注不足,通透性增加,形成肺水肿。

61 另外,肺表面活性物质活性降低可产生肺不张,此种改变称休克肺。表现严重呼吸困难、紫绀、呼吸频率>35/分,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避免输液过多,应用快速利尿剂,

62 改善肺部换气功能,积极给氧,控制入量,强心,利尿、吗啡及用扩张静脉药物(硝酸甘油、硝普钠)。如动脉氧分压仍低于0
改善肺部换气功能,积极给氧,控制入量,强心,利尿、吗啡及用扩张静脉药物(硝酸甘油、硝普钠)。如动脉氧分压仍低于0.7kpa,可应用持续呼吸道正

63 压呼吸,如有通气功能障碍,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时可用呼吸末正压呼吸,亦可试用东莨菪碱每次3—5mg/kg,每隔15分钟一次,直至肺部罗音消失,逐渐减少或停用。

64 (十)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单纯的失血性休克发生DIC者极少,伴有组织创伤、感染、溶血或有其他引起凝血因素存在,发生DIC机会较多。故产科出血时应积极处理,避免休克进入微循环衰竭期而发生DIC。

65 一旦发生DIC应考虑用肝素,但应慎用(尤对有伤口患者),1mg/kg/次+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静注,(1mg=125u)必要时4—6小时重复一次,24小时总量不宜>200mg。

66 使用时可用其半量静注,另一半量静滴,值得注意是再次使用肝素时必须用试管凝血法对凝血功能进行监护,使凝血时间延长15—30分钟之间,如有明显出血,可静注硫酸鱼精旦白对抗。

67 值得提出的是目前肝素使用主张少量,用12. 5-25mg/次

68 如发生纤溶亢进可用6—氨基己酸4—6g或抗血纤溶芳酸200—400mg。

69 (十一)制止出血 是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关键
(十一)制止出血 是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关键. 必须在抗休克同时迅速去除病因,原则上对休克病人应采用快速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而不宜做太复杂的手术。

70 而且手术必须在纠正休克的同时进行,若病情许可,在休克纠正后进行。 (1)积极处理滞留胎盘,认真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产道是否裂伤,采取适时清宫,及时缝合止血法。

71 (2)制止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正确应用催产素或麦角新碱无效时,用前列腺素F2a 的衍生物—PG05,可行阴道或直肠给药,也可舌下含服,也可用PGE1的衍生物米索前列醇。

72 (4)宫腔填塞止血法 子宫腔内填塞纱条止血,可使50%产后出血者避免手术。用环形钳将无菌宽纱条长约1
(4)宫腔填塞止血法 子宫腔内填塞纱条止血,可使50%产后出血者避免手术。用环形钳将无菌宽纱条长约1.5—2m宽约7—8cm,从宫底部开始依次填满宫腔上段而不留空隙,均匀填充至阴道上段,24小时后从阴道取出全部填塞纱条。

73 有报导对产后出血,急诊切除子宫手术后处于DIC,继续出血休克者,采取盆腔加压填塞法治疗,用不同物质充填消毒纱布条后,经腹部放入,从阴道取出,达到压迫止血,纠正DIC的目的,必须预防性应用广谱广效抗生素。

74 (5)子宫复位 注意:子宫内翻与粘膜下子宫肌瘤的鉴别,及时正确把内翻的子宫复位。
(5)子宫复位 注意:子宫内翻与粘膜下子宫肌瘤的鉴别,及时正确把内翻的子宫复位。

75 (6)手术治疗 对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产妇,尤其是在剖宫产术中发生子宫缩乏力性出血,经按摩药物治疗等措施处理无效时,可采用五步盆腔血管结扎止血法,逐步选用,效果良好。

76 单侧子宫动脉结扎术 ②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 ③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 ④单侧卵巢动脉结扎术 ⑤双侧卵巢动脉结扎术

77 通常行①②的止血成功率85%,完成五步者止血成功率几乎达100%。髂内动脉结扎术常用于难以控制的子宫出血,其机理是结扎远端的动脉压迅速下降,减少盆腔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易于形成血栓,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78 (7)介入治疗 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术,主要适应症为子宫缩乏力,下生殖道裂伤,胎盘残留及子宫破裂。栓塞剂是塑形明胶海棉,无毒、无抗原性的旦白胶类物质。

79 此操作耗时短,产妇痛苦小,止血效果肯定,被栓塞的髂内动脉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栓塞后并不影响子宫和卵巢的血管供血,也不影响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及再生育。

80 此技术必须具备特殊设备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并且在栓塞区组织缺血易发生盆腔感染。应高度重视其操作选择,一旦手术结扎血管失败,很难再行血管栓塞术。

81 谢谢!


Download ppt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救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