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师如何做研究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师如何做研究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师如何做研究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陆素菊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 职成教所 副教授

2 导入:基于各自的发展命题 让我们相互碰撞、分享和激发: 什么是研究? 为什么需要研究? 我们研究什么? 如何做研究? 破题:
“教师”:一线教师,不同于官员和学者的研究主体 “教育教学”:宏观、中观;更是微观领域 “研究方法”:技术、技巧;更是理念、思路、策略

3 什么是研究? ——发现问题: 来自实践 ——分析问题: 反复重构 ——解决问题 探求规律 与问题“对话” 向困惑“挑战”

4 何谓“实践困惑”? 差距 在外部要求与自身条件之间 矛盾 在用人单位与学生需要之间 困顿 在学生实际与教学实践之间
差距 在外部要求与自身条件之间 矛盾 在用人单位与学生需要之间 困顿 在学生实际与教学实践之间 纠结 在“应为”与“难为”之间如何作为? 面对中职学校的发展、中职生的实际和发展要求、中职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 ,如何在反思性教学管理实践中研究、探求规律……

5 何谓研究:不同主体的理解 行政部门官员:政策实施 研究机构学者:理论创新 基层学校教师:改善实践
“我们”正直面实践问题,追寻“答案”,探求规律, 走向科研前台,成为科研独立方面军。

6 历年科研课题研究(选题参考) 不同研究主体的研究重点 不同研究主体的关注区别 不同研究主体的相互联系

7 行政管理部门的研究者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孟广平等国家教育委员会)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孙震瀚等国家教育委员会)
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同步改革(天津市第二教育局) 农业中专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农业部教育司) 农科教结合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教育部职教司) 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体制问题研究(教育部职教所) …… 其定位: 聚焦于职业教育宏观问题,研究成果被转化为政策创新,直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规范化、制度化

8 科研机构的研究者 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邹天幸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职业中学办学方向、培养规格、办学形式、质量评估(辽宁省教科所)
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中国职业教育改革 (北京职教中心所)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杭州大学德国研究中心 ) 社会力量办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华东师大教科所) 职业技木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沟通研究(上海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多样化过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结构(湖南农大) 其定位: 关注基础理论研究与国外比较研究,其成果推进了职教学科发展。

9 基层学校的研究者 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及素质要求(韩文成,吉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企业办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攀钢集团公司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中职生适应市场的基本素质培养研究(重庆市巴南职业高级中学) 职业学校培养新型农民办学模式研究(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与劳动预备制培训并轨(长春市第六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中学研究性学习基地建设研究(浙江鄞州职业高中)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 中职跨区域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实证研究(淮安市职教教学研究室) 其定位:直面职业学校改革实践;具有鲜明针对性和应用性,直接为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办学提供参考,改善并提升实践。

10 为什么需要研究? 科研理念: 在机遇、挑战与可能性之间寻求发展; 面对动态多变性、差异性、特殊性和复杂性问题寻求规律性,在科研中获得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各有不同”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职业高原” 学生发展理念的实施:落到实处

11 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定位作用的特定性:理念、特色(树信乐业、现代化;德育技能;快乐健康) 发展课题的特殊性:环节、重点
专业设置的特色性:强势、特色、急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念、方法、技术…… 研究领域: 学生、教师;专业、课程、教材、教学…… 实训环境(教学工厂)、评价机制、校企合作、教学工厂 教科研、教育保障、市场开发、招生就业……

12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不同类型(文化课、专业课) 不同阶段(如青年教师、职业高原) 不同来源(来自学校、企业)
不同场域(教师、教研组、学术团队) ……班主任、兼职教师、专业导师

13 研究的可能性: 蕴藏于改革与发展实践与探索之中
研究的可能性: 蕴藏于改革与发展实践与探索之中 办学模式:面向市场、社会、学生的多样化探索 培养目标:中高职的相似与相异(数控、财会、国际商务、物流);一次就业与多次就业、职业生涯发展 课程改革:特色专业与双证教材、校本教材开发 学生发展:就业、升学、创业的多元化出路、多元智能、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发展:教书、育人、育己与教科研(听说评课) 课堂教学:厌学、难教与有效化探索(参与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性教学)

14 我们研究什么? 研究误区: 过于满足于现成经验 过分追求理论成果 脱离实践土壤 脱离原有积累 立足于“校本研究”

15 所谓校本研究? 1. 为了学校: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自身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为目标;
2. 在学校中:真实的教育情境,紧贴学校生活和教育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校中有效实施 3. 基于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学校的文化环境和资源为基础,依靠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力量解决问题。其核心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目标。

16 中职教育研究范畴 基本课题 热点课题 现实课题

17 中职教育的基本课题 办学模式:学校、企业还是校企合作? 培养目标:就业导向还是升学导向? 课程与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还是理论教学?
教什么与怎么教的关系? 学生观:如何看待学生和学生的发展? 教师观:如何看待教师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 办学质量: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的关系?

18 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课题 办学定位:就业导向与升学需求之间的平衡 培养目标:一次就业、多次就业与终身发展 学历教育与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机整合
“软技能”“核心能力”“关键技能” 课程改革:文化基础课地位、功能的重新定位 生源多元、分层教学与多元评价机制 课程大纲、一纲多本与校本课程开发 教学管理:学分制、选课制

19 职业学校发展中的现实课题 招生与就业: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融合还是貌合神离? 专业建设:调整、优化、特色、品牌
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教师如何介入? 实训基地(环境配套):校内与校外、共享 评价机制:动态化、过程性评价 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听说评课

20 以往中职班学员的选题参考 在总体上,成功的论文多为: 紧密结合实践工作需要的; 基于作者研究积累的; 具有学校特色的独创性探索

21 教师层面的论文选题(参考) 实践导向的中职专业课程的整合研究—以休闲保健专业为例(扬州专业课教师)
职业学校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宁夏专业课教师) 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研究(专业英语教师) 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基础课语文课教师,因教材与学生需求之间的脱节) WY学习法在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个人长期实践的总结,典型的行动研究) 中职厌学学生转变的行动研究(成功的转变了差生)

22 为实践服务的选题(参考)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自实践的选题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任务中心整合式课程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印前输入技术》课程为例(深圳技工) 中等职业学校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的研究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常州大学城高职院校的调查(管理层)

23 校本研究选题 从“问题现象”探寻 “命题” 中职生源质量低下:中职生特点研究 课堂教学难有成效:学生、教材、方法、策略
课改教改难以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教材二次开发 实践性教学缺少环境:理实一体化 双师型教师的问题:双师素养、专兼结合 课堂与职业岗位的对接:职场文化、岗位研究

24 从问题切入(标题问题化) 他们为什么“挑三拣四”(职业观) 他们为什么频繁“跳槽”(就业率与巩固率) 学生眼中的好工作和差工作(学生就业观)
毕业生眼中的学校教育(对学校的建议和反馈) 就业难在哪里(在企业招聘与学生就业之间) 学校就业指导难在哪里(多元体制) 企业需要怎样的员工(社会的人才需求)

25 “研究课题”来源 ——将“工作问题”、“实践困惑”转化 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1)对工作困惑进行理性梳理:
障碍、冲突、困惑、难题等等; (2)自下而上地提出具体问题: 学生、教师、学校、市场、社会等; (3)自上而下的获得理论:现有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将“工作问题”、“实践困惑”转化

26 要理解自己的研究优势和基本立场 我的研究积累——个人立场 我的专业和工作经历——实践立场 学校工作中的关注和困惑——本土立场
成事与成人的统一; 工作学习研究的统一  “跳出来”策略

27 确立的研究定位 “点”与“面”的结合:由点及面,点上深入 “小处着手”与“大处着眼”:主题与意义
“我”与我的对话:“跳出来” 与研究对象的距离感 “我”与工作的对话:反思性实践与行动研究 “我”与文献的对话:站在巨人的肩膀,确定研究定位

28 如何做研究? 从事实出发、为实践服务 事实描述——解读——预测 什么——为什么——会怎样——应该怎样 误区: 演绎多于归纳 应然先于实然

29 学校科研的“误区” 盲目跟风:紧跟“热点”、“重点” 简单模仿:“必须”、“应该”惯性、“理论”崇拜 自我否定:无视自我困惑和实践亮点
胡乱拼凑:缺乏问题的逻辑起点与主线 缺少结构:材料的“无序”堆积 缺少方法:无依据和无事实的呈现资料

30 研究的基本要求 研究对象的问题性:从以往研究成果的调查入手,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和怎样提出问题,就会决定了一项研究的性质和方向。
问题意识:“假问题”和“伪命题”的避免 研究内容的创造性:研究性改革实践,不是停留在原始状态的自然经验。 独创性:与他人研究或实践的不同 研究资源的继承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获得研究空间和启发 研究过程的规范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

31 资料收集与分析 以“关键词”为抓手 问题与实践的对话 “两个分开”的策略 资料与观点 观点与观点

32 分析资料的方法 关键词的操作化分解:课堂教学 分析框架的建构:以“实践”为主线 资料与框架的动态调整:大到小,面到点

33 开头与结论的方法 开头:问题以及可能的方向(研究假设) 结论:有限结论(在行动中研究)

34 什么是好论文? 论文评选的依据 文章题目:选题重要、理论价值、实践意义 文章结构:科学合理、逻辑框架、 文章体例:结构合理、紧凑有序
参考文献:资料真实、充分、翔实 文章开头:方法适当(好or不好?) 文章结尾:结论有说服力(效度、信度) 文章篇幅:适当、合理 文章全文:文字规范(形容词?)

35 我们能做什么样的论文? 从问题出发,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以“我”为主体,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 借助于文献和研究力量,实现规范的研究过程;
研究我们需要研究又能够研究的内容 其目的: 开展规范的教育研究; 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实施反思性教学与行动研究

36 教育研究的特点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教育活动 (1)教育活动是一种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 (2)以人为直接对象,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
(3)具有双边、共时、交互作用性和要素关系复合性; (4)具有预策性和活动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 (5)有目的的社会化,使学生的发展成为可能。

37 什么是教育活动(观)? 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实践方式,
它是沟通教育理想“此岸”和学生发展“彼岸”的具有转换功能之“桥”,是师生学校生活的核心构成。

38 研究目的的综合性 作为应用研究: 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 即事实研究、价值研究和行为研究。 研究的目的既包括教育研究的综合生成和动态转化过程,揭示这一生成过程的一般规律; 也包括将一般规律应用于对实践的直接认识及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39 研究的主体参与性 研究者本人的利益、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他对研究对象的考察、认识和评价(干预)。 研究会受到自身教育观、学生观、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就是在了解教育活动,收集资料、描述和解释事实等过程中,避免任意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开放的心态。

40 教师科研的基本特征 研究目的的实践应用性: 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真实的答案或改进型的措施。
结合日常的教育活动撰写札记、案例等“小文章”,每天的新体悟 。 研究方式的反复重建性 从不同角度(学生、教师、行政;不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反思自己的行为,看到不同的可能性,反思、比较、鉴别、重建 话语方式的具体针对性:具体的“我”

41 例:怎样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依据教师关注重点的变化,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1)关注“教书”阶段: 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混同
围绕“学会教学”的研究课题: 依据教师关注重点的变化,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1)关注“教书”阶段: 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混同 关注重心是如何“教书”; “教学内容该怎么安排?”“该怎么来教学?”等。这些教师的典型做法是,依据相关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确定参考教材,制作PPT

42 (2)关注“学生发展”阶段:关注重心是学生
“学生的初始状态如何?” “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方式如何多样化?” 如何将课程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未来工作连结 使学生感受理论的实用性,达到充分理解 改变教师的一言堂,通过多种形式(学生预习、提问与回答、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3 教师需要怎样应对? 学生参与,以及参与质量的提升,教师学会思考有关教师自我定位和发展的问题。 “我是谁”、“我能做什么”、 “我想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 将知识还原为问题。重视知识结论背后的问题以及获取结论的思维方式。理论课教学以问题为抓手,问题成为最重要的工具。备课要做的是把死的知识还原为活的问题,用问题贯穿(大问题套小问题),层层推进深入。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处理,“预习” 实践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业优势的组合,融入职业岗位知识与技术,课堂与职场的动态连接。 教学理念的更新。学生发展成为教学过程的主线,结合具体课型和学生状态探讨教学模式,有效教学的标准?如何互动(量与质)?教学评价标准的改善?

44 (3)关注“自我成长”阶段:教师不仅增加了提升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教学理念的自觉性,而且着力于提升三个方面的能力,即:
(1)课堂互动有机化和有效性的能力,让学生发展落到实处; (2)学会诊断自己的问题(知识、能力、理,并通过学习和研究行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与同事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课堂和课后研讨成为自身成长的营养源。

45 什么是反思? 反思是教师对于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其要素包括:
(1)承认教育困境(education dilemma)的存在; (2)在确认该情景的独特性以及与其它情景的相似性的基础上,对这种困境做出回答; (3)对这种教学困境进行建构和重建; (4)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尝试,已发现其结果和实质; (5)检验所采用方法的预期和非预期的结果,对该方法做出评价;

46 行动研究的特征 (1)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 (2)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和开展调查和研究;
(3)其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47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与反思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

48 与君共勉: 研究应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研究将使我们的工作更为有效,使我们更自由更开放、更具发展性!

49 感谢您的倾听! 请多批评指正! 我的联系方式: sjlu@ses.ecnu.edu.cn


Download ppt "教师如何做研究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