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登革熱面面觀 611-16,23.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登革熱面面觀 611-16,2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登革熱面面觀 611-16,23

2 “登革”一名,係英語Dengue音譯而來。至於Dengue由來也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原自斯瓦希里語(Swahili)中的「Ki-dinga pepo」,意思是「突然抽筋,猶如被惡魔纏身」。在台灣,則被稱為登革熱、天狗熱或斷骨熱,其中天狗熱一名源自日語;而中國大陸稱為登革熱、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被稱為骨痛熱症或蚊症。 在越南通稱為熱出血症。

3 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它是由屬於斑蚊(也稱艾迪斯蚊、伊蚊)的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先叮咬患者後,成為「病媒蚊」,這隻病媒蚊再去叮咬其它健康的人,那麼健康人就被感染登革熱了。病後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鬱症狀,偶然病者會惡化至登革出血熱,並進一步出血、休克,及引至死亡。

4 撲 滅 蚊 子 就 沒 有 登 革 熱 : 1.傳 播 登 革 熱 的 病 媒 蚊 是 埃 及 斑 蚊 及 白 線 斑 蚊 。 這 兩 種 蚊 子 都 是 在 白 天 吸 血 , 吸 血 場 所 大 多 在 屋 內 或 野 外 陰 暗 處 , 如 樹 林 或 竹 林 內 。 2.病 媒 蚊 孳 生 的 場 所 為 家 屋 內 外 或 家 屋 附 近 盛 水 之 各 種 容 器 , 比 如 水 缸 、 水 甕 、 鐵 桶 、 木 桶 、 塑 膠 桶 、 水 泥 槽 、 廢 輪 胎 、 花 瓶 、 花 盤 、空 罐 、 破 瓶 等 人 工 容 器 。 及 樹 洞 、 竹 洞 、 屋 簷 、 排 水 溝 等 。 3.清 除 孳 生 源 為 將 上 述 病 媒 蚊 的 孳 生 場 所 清 除 乾 淨 , 不 需 要 的 容 器 去 掉 , 必 須 盛 水 的 容 器 比 如 花 瓶 、 水 缸 等 , 至 少 每 週 要 倒 棄 一 次 , 以便 清 洗 。 清 洗 時 必 須 用 刷 子 將 內 壁 用 力 刷 洗 , 才 能 將 病 媒 蚊 的 卵 洗 淨 。 4.室 內 外 容 易 積 水 地 方 都 是 蚊 子 孳 生 的 場 所 , 應 徹 底 清 除 , 並 保 持 乾 燥 , 室 內 外 勿 堆 積 雜 物 , 以 免 蚊 子 藏 匿 。

5 什麼是登革熱 登 革 熱 俗 稱 「 天 狗 熱 」 或 「 斷 骨 熱 」 是 由 登 革 熱 病 毒 引 起 的 急 性 傳 染 病 。 它 的 傳 播 媒 介 是 埃 及 斑 蚊 及 白 線 斑 蚊 。

6 革熱(Dengue Fever, DF)與登革出血熱(Dengue Hemorrragic Fever, DHF)雖然都是藉帶登革病毒之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叮咬所引起之一種急性熱性感染症,但在臨床症狀上,兩者迥然不同,登革熱之主特徵為發燒、疼痛及出疹,是為熱帶地區之風土性疾病,死亡率不高。在澳洲(1897年)、希臘(1928年)、台灣(1931年)均發生過登革熱的流行,而且也都有出血致死的病例發生。1953年在菲律賓發現不少的孩子有發燒、頭痛、腹痛、嘔吐,出疹後接著出血及休克等現像發生,當時稱之為菲律賓出血熱(Philippines hemorrhagic fever)。此後,在東南亞地區也有同樣的疾患發生,由於自病患分離到登革病毒,因而定名為登革出血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是東南亞地區幼兒的重要感染症,同時也是造成幼兒死亡的主要感染症。

7 所謂病毒性出血熱(Viral hemorrhagic fever)乃是感染病毒所引起出血性、熱性疾患之總稱,死亡率甚高,造成此疾患之病原體,在分類學上雖然各有所屬,但都屬RNA病毒(表一)。其他如麻疹、淋巴性脈絡髓膜炎、D型肝炎、回歸熱、鼠疫、紫斑症、曲公病(chickenquinia)、鉤端螺旋体感染症(Leptospira infection)、傷寒等也有類似症狀,宜加留意區分。

8 重 複 感 染 不 同 型 的 登 革 病 毒 可 引 起 出 血 性 登 革 熱
A. 登 革 熱 的 種 類 : ( 依 病 情 嚴 重 程 度 區 分 ) 1.典 型 登 革 熱 ( Dengue Fever ) 2.出 血 型 登 革 熱 a.出 血 性 登 革 熱 (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 b.登 革 休 克 症 候 群 ( Dengue Shock Syndrome )

9 登革熱來源地 一般來說登革熱主要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10 流行範圍 登革熱病毒廣泛分佈在北緯25度與南緯25度間,至1980年為止,全球亞熱帶地區,有活動性登革熱病毒傳播的國家多達61個,涵蓋總人口約有15億之多;1990年Halstead學者於其研究報告中指出:從1970到1980年代,每年約有25萬人感染出血性登革熱。 大部分的登革熱是由季節性的,但是季節性的變化對登革熱病毒的影響至今仍未被全面了解。在某些地區,登革熱的數量和降雨量成正比。降雨量和溫度的微量變化對蚊子的生存有很重要的影響。較低的溫度對蚊子的生存可能構成影響,進而影響登革熱病毒的傳播。同時,降雨量和溫度亦會影響蚊子的繁殖能力。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是造成登革熱的因素之一。

11 登 革 熱 的 傳 染 途 徑 1.登 革 病 毒 , 只 能 存 於 人 、 猴 及 病 媒 蚊 體 內 。
2.登 革 熱 之 病 媒 蚊 為 埃 及 班 蚊 和 白 線 斑 蚊 。 3.病 毒 必 須 藉 由 病 媒 蚊 叮 呅 才 能 從 人 傳 給 人 。 4.病 媒 蚊 叮 咬 登 革 熱 病 患 ( 從 開 始 發 燒 的 前 一 天 直 到 退 燒 都 具 有 傳 染 力 ) 8 至 1 5 天 後 , 則 具 有 終 生 傳 染 病 毒 的 能 力 。

12 病 原 體 登 革 熱 是 一 種 由 登 革 熱 病 毒 引 起 的 急 性 傳 染 病 , 此 病 毒 經 由 蚊 子 傳 播 給 人 類 。 登 革 熱 常 見 於 熱 帶 及 亞 熱 帶 地 區 , 例 如 在 鄰 近 的 東 南 亞 國 家 , 登 革 熱 已 成 為 一 種 風 土 病 。 登 革 熱 病 毒 共 有 四 種 不 同 血 清 型 , 每 一 型 均 可 引 致 登 革 熱 及 更 嚴 重 的 登 革 出 血 熱 。

13 登革熱的傳播靠病媒蚊,隨著蚊子的飛行,帶有登革熱病毒的蚊子所到之處就可能形成一處新的疫區。所以防治登革熱首重病媒蚊的防治。民眾應提高警覺,了解登革熱的症狀,一來發病時早日就醫、儘量避免併發症及重症發生,而發病後使用蚊帳也可避免被病媒蚊叮咬,減少登革熱的再傳播,至以往零本土病例的目標。希望經由大家的努力能早日防治登革熱成功。

14 1.典 型 登 革 熱 的 症 狀 有 發 燒 ( 39 ℃ 至 40 ℃ ) 或 惡 寒 、 皮 膚 出 疹 併 有 四 肢 痠 痛 、 肌 肉 痛 、 前 額 頭 痛 及 後 眼 窩 痛 等 。
2.出 血 型 登 革 熱 的 臨 床 症 狀 , 主 要 是 發 燒 、 頭 痛 、 肌 肉 痛 、 噁 心 、 嘔 吐 、 全 身 倦 怠 、 腸 胃 道 出 血 、 子 宮 出 血 、 血 尿 和 恢 復 期 出 疹 等 。 登革熱症狀

15 診斷登革熱要與一些疾病做鑑別診斷,在發燒早期應與流行性感冒、瘧疾、斑疹傷寒、日本腦炎等鑑別;皮疹出現後,易與麻疹、德國麻疹、猩紅熱或藥物疹混淆。休克發生時則應與敗血症及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做鑑別,此外亦須與其他病毒引起的出血熱與腸病毒、腺病毒、急性腎盂腎炎等做鑑別診斷。確立診斷必須靠實驗室的檢驗。目前疾病管制局有血清學檢驗來測登革熱抗體、聚合 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偵測病毒基因、病毒培養分離三種方法,其中聚合 反應和病毒的分離必須在發病七天內取得病人檢體。血清學檢驗是偵測抗體(身體為了對抗外來的病菌會產生抗體來對抗病菌)的存在,因此在疾病恢復期時患者體內的抗體通常是最高的,急性發病時可能身體尚未產生抗體,雖然患者正在發燒、關節痛,但是血清學檢驗卻是呈陰性反應。因此,登革熱的檢驗必須在患者急性及恢復期各採取次血液檢驗。

16 登革熱是一種發病率高,傳播快且病程短的疾病,潛伏期二至十五天。臨床表徵可以從無症狀(或稱為無症狀感染)、或像感冒一樣,至嚴重如出血性登革熱、甚至休克。有明顯症狀的登革熱主要分為典型性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及登革休克症候群

17 3.出 血 型 登 革 熱 與 典 型 登 革 熱 的 症 狀 很 相 似 , 兩 者 之 最 大 不 同 點 乃 在 於 前 者 有 血 漿 滲 出 的 現 象 , 臨 床 上 會 出 現 腹 水 和 助 膜 腔 積 水 , 這是 典 型 登 革 熱 較 為 少 見 之 症 狀 。 當 出 血 性 登 革 熱 之 血 漿 滲 出 量 很 多 時 , 病 人 會 呈 現 休 克 現 象, 所 謂 登 革 休 克 症 候 群 。 此 時 病 人 皮 膚 濕 冷 , 四 肢 冰 涼 , 坐立 不 安 , 脈 摶 微 弱 , 脈摶壓 變 窄 ( < 20 mmHg ) , 這 種 低 血 容 性 的 休 克 若 沒 及 早 診 斷 出 來, 而 予 以 適 當 的 輸 液 療 法 , 則 有 生 命 危 險 。 出 血 型 登 革 熱 發 生 血 漿 滲 出 的 時 間 , 大 約 是 發 燒 將 要 退 的 時 候 , 或 是 燒 退 了 之 後 24 至 48 小 時 , 所 以 在 這 段 期 間 , 醫 師 宜 吩 咐 家 屬 留 意 病 人 病 情 之 變 化 , 若 病 人 皮 膚 濕 冷 、 四 肢 冰 涼 , 坐 立 不 安 時 , 即 要 帶 病 人 看 醫 生 , 不 要 誤 以 為 熱 退 了 沒 關 係 , 病 人 病 後 比 較 虛 弱 而 已 。

18 為較嚴重的登革熱臨床表徵。潛伏期與初期症狀典型性登革熱相同,通常在發病二至五天後病情嚴重,有自發性出血現象,如牙齦出血、流鼻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或女性月經大量流血、經期延長。也可能出現血管通透性明顯增加的證據,如低蛋白血症,肋膜或腹膜積水。更嚴重時會血壓下降至休克狀況,甚至量不到血壓。

19 病 徵 登 革 熱 的 病 徵 包 括 突 發 的 高 燒 、 嚴 重 頭 痛 、 眼 窩 後 疼 痛 、 肌 肉 及 關 節 痛 、 食 慾 不 振 、 嘔 心 及 出 疹 。 兒 童 發 病 時 的 病 況 通 常 較 成 人 為 輕 , 或 會 出 現 一 般 性 的 發 熱 徵 狀 及 出 疹 。 登 革 出 血 熱 則 是 一 種 由 登 革 熱 所 引 起 的 併 發 症 , 病 情 比 較 嚴 重 , 可 導 致 死 亡 。 登 革 出 血 熱 的 患 者 初 時 會 出 現 發 高 燒 、 面 部 發 紅 , 以 及 與 登 革 熱 相 關 的 一 般 徵 狀 。 高 溫 可 持 續 兩 至 七 天 , 而 體 溫 甚 至 高 達 攝 氏 四 十 至 四 十 一 度 。 及 後 , 病 者 或 會 有 出 血 的 徵 狀 , 例 如 皮 膚 出 現 瘀 斑 、 鼻 或 牙 齦 出 血 、 甚 或 內 出 血 等 。 最 嚴 重 的 情 況 會 導 致 血 液 循 環 系 統 衰 竭 、 休 克 及 死 亡 。 登 革 熱 患 者 康 復 後 , 身 體 會 產 生 免 疫 能 力 , 可 預 防 同 一 血 清 型 病 毒 的 感 染 , 卻 不 會 對 其 他 三 種 血 清 型 病 毒 有 防 禦 能 力 。

20 登革熱防治方法 登革熱是藉由病媒蚊-斑蚊叮咬而傳染的疾病,而斑蚊的生活習性是在積水容器如花瓶、花盆底盤、寶特瓶、水桶、保力龍盒、廢輪胎、冰箱底盤等中產卵繁殖。依據教育部函示:學校應確實整頓校園環境衛生,清除積水容器,消除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

21 預防方法 登革熱病毒如何持續在不同的瘟疫間隔生存至今仍然是個謎。有學者認為這個
可能和在樹林或森林裡的猴子和蚊子有關。但是有學者研究非洲森林裡登革熱病毒的分子變化卻指出森林裡的登革熱病毒的傳染窩並不能代表人類瘟疫的來源。 登革熱影響所有年齡的人,但是大部分的登革出血熱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卻發生在年齡15歲以下的兒童。 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屈公病病毒造成的,但登革熱還是較普遍之說

22 1. 收拾處所,並檢查處所內是否有容器積水; 2. 清除所有多餘積水,並消除一切滲漏源頭; 3. 至少每星期更換花瓶和盆栽墊盤裏的水一次,以防蚊蟲滋生。應盡可能避免使用墊盤; 4. 蓋好所有盛水容器,以防成蚊接觸水面; 5. 妥善處置能載水的物品,例如空飯盒、空罐和輪胎; 6. 停止在晨運徑或政府土地旁貯水作灌溉用途; 7. 在車房防撞輪胎上刺穿幾個大孔,以防蓄水,或改在停車位標上記號,以防碰撞。 8. 與食物環境生署轄下分區防治蟲鼠辦事處或防治蟲鼠事務諮詢組聯絡,或與滅蟲公司聯絡,要求協助防治蚊蟲。 9.設置紗窗、紗門。

23 地 下 室 有 積 水 , 請 投 置 亞 培 松 或 陶 斯 松 其 中 或 抽 水 排 空 , 避免 病 媒 蚊 孳 生 。
A. 室 內 孳 生 源 : 冰 箱 底 盤 、 花 瓶 、 水 生 植 物 容 器 、 水 槽 、 貯 水 缸 ,每 週 清 洗 、 換 水 。 B. 室 外 孳 生 源 : 廢 輸 胎 、 花 盆 、 空 罐 清 除 後 , 交 清 潔 隊 運 走 或 通 知 環 保 局 處 理 。

24 治 療 關 鍵 時 刻 :     出 血 性 登 革 熱 之 治 療 關 鍵 時 刻 , 大 約 是 發 燒 將 要 退 的 時 候 , 或 是 燒 退 了 之 後 24 至 48 小 時 , 可 能 發 生 血 漿 滲 出

25 登 革 熱 的 死 亡 率 : 1.典 型 登 革 熱 : 小 孩 子 與 老 人 罹 患 率 較 成 年 人 低 ; 致 死 率 低 於 1 % 。 2.出 血 型 登 革 熱 : 罹 患 率 以 未 滿 一 歲 的 嬰 兒 及 二 至 八 歲 的 小 孩 最 高 ; 若 無 適 當 治 療 , 死 亡 率 可 達 15 ~ 50 % 以 上 。

26 病毒性出血熱在臨床上的共同症狀為潛伏期約3~18天,而後有類似感冒溫和或急劇病徵,而且持續達3天以上。其中溫和者在短期間內可恢復,而急劇者會急速惡化,此種急速惡化是出血熱之特有症狀。病毒性出血熱最顯著的症狀就是出血,如皮下點狀出血、溢血、注射部位漏血、牙齦出血、出血性結膜炎、吐血、下血、血尿及陰道出血等,其程度依個人及出血熱之種類而異,出血後心臟及血管都有病狀出現是出血熱之特徵,而休克是造成死亡之主要原因,此外尚有脫水、尿毒症、肝性昏睡、溶血、黃疸及中樞神經系統受傷害等併發症。

27 病毒性出血熱有待解決之共同問題是(1)臨床治療法,(2)生物災害之防止及(3)預防方法:臨床治療上,至目前為止尚無有效之根本療法,現在大都採對症治療法,如維持呼吸,循環及腎臟機能之正常等,若遇大量出血時,採輸血措施。防止生物災害上,是如何防止由病患傳染給健康人之二次感染,如拉薩熱(Lassa fever)、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馬堡病(Marburg disease)、依波拉出血熱(Ebola hemorrhagic fever)等,至今尚無有效防範對策,而登革出血熱是藉蚊子傳播,因此應防止被蚊子叮咬至於其他預防方法,至目前為止除黃熱病外,並無商業化疫苗可預防。

28 殺 蟲 劑 之 安 全 使 用 須 知 凡 是 殺 蟲 劑 對 人 畜 都 是 有 毒 的 。 但 是 只 要 使 用 前 後 有 充 份 的 準 備 與 預 防 措 施 , 這 類 的 危 險 是 可 以 避 免 的 。 1.噴 射 殺 蟲 劑 時 , 噴 射 人 員 應 著 長 袖 衣 服 , 帶 帽 子 、 口 罩 、 眼 鏡 , 穿 膠 鞋 , 帶 橡 膠 手 套 等 , 儘 量 減 少 身 體 直 接 接 觸 殺 蟲 劑 的 機 會 。 2.噴 射 殺 蟲 劑 時 , 不 可 吸 菸 或 喝 水 , 以 免 藥 劑 被 吸 入 或 沾 汙 口 部 而 引 起 中 毒 。 3.民 眾 應 事 先 將 食 物 收 藏 好 , 飲 水 加 蓋 , 小 孩 應 看 顧 好 , 噴 射 藥 劑 後 , 不 得 赤 腳 走 入 噴 射 藥 品 區 , 家 禽 、 家 畜 應 關 好 , 以 免 誤 食 因 中 毒 落下 之 昆 蟲 , 而 間 接 中 毒 。

29 注 意 事 項 : 1.罹 患 登 革 熱 的 患 者 要 多 休 息 , 補 充 水 份 , 與 醫 師 充 份 合 作 遵 照 醫 師 的 指 示 服 藥 , 大 約 一 個 星 期 後 就 能 逐 漸 康 復 , 不 會 有 後 遺 症 。 2.患 者 在 生 病 期 間 , 若 被 病 媒 蚊 叮 到 , 會 將 病 毒 傳 給 病 媒 蚊 , 病 媒 蚊 再 去 叮 咬 別 人 時 , 就 會 把 病 傳 給 別 人 。 為 了 不 使 病 再 傳 染 別 人 , 患者 在 生 病 期 間 臥 床 要 掛 蚊 帳 , 而 且 要 清 理 住 家 環 境 , 不 使 病 媒 蚊 孳 生 。

30 3.前 往 東 南 亞 旅 遊 , 返 國 後 身 體 不 適 , 應 儘 速 就 醫 , 交 代 旅 遊 行 程 , 提 供 醫 師 診 治 參 考 , 避 免 登 革 熱 境 外 移 入 。
4.醫 師 診 治 病 人 發 現 有 疑 似 登 革 熱 症 狀 之 病 例 , 應 儘 速 報 告 衛 生 單 位 , 以 便 採 行 緊 急 防 治 措 施 , 避 免 危 及 家 人 、 鄰 居 之 健 康 。 5.防 治 登 革 熱 應 避 免 白 天 被 蚊 蟲 叮 咬 : a.裝 設 紗 窗 、 紗 門 。 b.登 革 熱 流 行 期 間 , 睡 覺 時 應 掛 蚊 帳 。 c.選 購 環 境 保 護 署 登 記 合 格 之 環 境 衛 生 用 藥 於 家 庭 陰 暗 處 噴 灑 。 d.非 必 要 時 不 使 用 殺 蟲 劑 。 e.白 天 室 內 陰 暗 處 可 使 用 捕 蚊 燈 滅 蚊 。

31 罹患病毒性出血熱之病患雖然遠較普通病毒感染症、寄生蟲感染症或瘧疾為少,但是台灣自從民國76年再度爆發流行以來,南部地區居民或多或少都保有第一型登革病毒抗體,今後若有異型登革病毒大舉入侵,將有可能引發登革出血熱,因此國人仍需提高警覺不可掉以輕心。


Download ppt "登革熱面面觀 611-16,23."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