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总论 作物栽培的基本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总论 作物栽培的基本技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总论 作物栽培的基本技术

2 三、苗床管理及移栽 苗床温度和水分与全苗关系很大,薄膜育苗发芽出苗期温度较高,幼苗生长阶段以20-25℃左右为宜,一般不超过35℃,采用日揭夜盖等方式控制在适宜温度范围内 齐苗后,应注意降低苗床湿度,适当浇水,及时除草、间苗、定苗; 注意防治苗期病虫害,酌施速效性肥料;移栽前6-7天施一次“送嫁肥”,促进栽后发根成活。

3 移栽时期根据作物种类、适宜苗龄和茬口而定。移栽可带土或不带土,移栽前浇水湿润,以不伤根或少伤根为好。移栽时按计划规格,保证行距、株距和栽苗深浅一致,最好将大小苗分级移栽。栽后及时浇水施肥,促进成活和幼苗生长。

4 第四节 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ground covered culture with plastic membrane)是一项成功的农业增产技术,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发展的重大技术改革。地膜覆盖栽培全称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技术,又称护根栽培。是将聚乙烯塑料薄膜在植物播种或移栽前后覆盖在畦或垄的表面,配合其它栽培措施,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技术。

5 一、地膜覆盖技术的作用 (一)作物种植区域的变化 每个生长季节增加有效积温200~300℃使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向北推移2°~4°。
(一)作物种植区域的变化 每个生长季节增加有效积温200~300℃使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向北推移2°~4°。 (二)品种布局有了突破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可种中晚熟品种,产量大大提高。 (三)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区农业达到新的发展 地膜覆盖可省水保水,并由于减少土壤蒸发,使上层土壤的含盐量相对减少。 (四)提高复种指数 在一年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地区可增种一季。 (五)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增产增收,并节水抗灾。

6 二、地膜的种类和性能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地膜主要是聚乙烯地膜。地膜的种类分类方法较多。按生产材料可分为底密度聚乙烯地膜(LDPE)、碱性低密度聚乙烯地膜(LLDPE)、高密度聚乙烯地膜(HDPE)和聚乙烯共混地膜及草纤维地膜等。 按颜色可分为无色透明地膜、有色地膜和双色地膜等。 按厚度可分为普通地膜、微薄地膜、超薄地膜等。 按降解方法可分为可控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可控光——生物降解地膜等。

7 (一)普通透明地膜 是应用最广的种类,约占地膜用量的90%。
(二)有色地膜 黑色、半黑色、银灰色、反光膜及各种颜色的地膜。 (三)除草膜 加入除草剂制成。 (四)耐老化长寿地膜(耐候性地膜) (五)降解地膜 (六)微孔地膜和有孔地膜 按3cm×3cm打孔,孔径2mm,为微孔地膜。按不同植物所要求的株行距和孔径打孔成为有孔地膜,是不同栽培植物的专用地膜。

8 三、地膜的效应及增产机理 (一)地膜覆盖的效应 1、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早熟 2、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3、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的分解转化 4、防止土壤返盐,提高出苗率 5、改善近地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 6、大部分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

9 (二)地膜覆盖的增产机理 2、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
1、促进根系生长,增强生理机能 2、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 3、对植物体内酶活性影响 如棉花现蕾期6-磷 酸葡萄糖脱氨酶活性比对照增加42.2%,开花期增加16.1%,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转化和运输。玉米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提高107%,促进氮素养分的吸收和转化。

10 四、地膜覆盖栽培管理 (一)整地作畦(起垄) (二)施足基肥 基肥施用量较露地高30%~50%。
(二)施足基肥 基肥施用量较露地高30%~50%。 (三)播种与覆盖 有先播种后覆膜和先覆膜后播种两种方式。 (四)田间管理 1、检查覆膜质量 2、及时放苗出膜 3、疏苗定苗 在气候多变和病虫害较重的情况 下,定苗时间不宜过早。 4、灌溉、追肥、防早衰 5、地膜回收

11 第五节 施肥技术 土壤的供肥能力是土壤肥力高低的最重要指标,而人类在收获农产品时从土壤中带走了大量的营养元素。如果不进行科学的施肥,就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和养分的偏耗,最终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2 一、肥料的种类及特点 凡是施入土中或喷于植物体,能够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生活所必需的养分,起到增加作物产量,改良产品品质或改良土壤性状,逐步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都可以称为肥料。

13 肥料的种类 来源——农家肥料和商品肥料; 化学组成——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 化学反应——酸性肥料、中性肥料和碱性肥料;
肥效快慢——速效性肥料和迟效性肥料; 肥效方式——直接肥料和间接肥料; 肥料的物理形态——固态肥料、液态肥料和气态肥料。

14 在作物生产中常把肥料分为 有机肥料 化学肥料 微生物肥料

15 (一)有机肥料 又称农家肥料,包括城镇和农家的各种废弃物、人畜粪尿、厩肥、堆肥、沤肥、饼肥、绿肥、青草、沟塘河泥等。

16 有机肥料的特点 1、来源广,成本低,便于就地取材; 2、养分含量全面,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是完全肥料;
3、养分分解释放缓慢,肥效长而稳定; 4、所含有机质和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质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5、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活动结果是释放大量的CO2,并产生各种有机酸、可溶性矿物质等,进一步促进光合作用和难溶性矿物质的转化。但有机肥养分含量较低,肥效慢,难以针对作物各生长发育时期需要供给足够的养分。

17 (二)化学肥料 是指由工厂制造出来的肥料。绝大部分化学肥料是无机化合物,所以又称无机肥料。所包括的种类很多,根据肥料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石灰与石膏、微量元素肥料和复合肥料等。

18 化学肥料的特点 1、养分含量高,肥效快。大多可溶于水,施下后能很快被作物吸收利用,又称为速效性肥料。但肥效短,有些还易随水流失;
2、养分种类比较单纯。一般只含一种或两种主要成分,是不完全肥料; 3、一般不含有机质; 4、用量少,运输和施用方便。

19 (三)微生物肥料 又称菌肥,常用的有根瘤菌、固氮菌、抗生菌、磷细菌和钾细菌等。微生物肥料中含有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接种剂,施入土壤后可通过促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提高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或其有效性。由于微生物肥料是一种生物肥料,因此其活性大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所以其肥效往往不太稳定和明显。

20 二、施肥量 在我国,目前生产上施肥量的确定大多仍停留在经验阶段。比较先进的施肥技术有平衡施肥(也称配方施肥)、测土施肥和推荐施肥等。科学施肥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实现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与土壤养分供应量的差额来确定施肥量,以达到养分收支平衡的目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Y×Ny)-Ns F=———————— Nf×Ef 上式中F为施肥量(kg/667m2 ),Y为目标产量(kg/667m2 ),Ny为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Ns为土壤养分供应量(kg/667m2 ),Nf为所施肥料中养分含量(%),Ef为当季养分利用率。

21 致 谢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用了部分来自网络的资源和图片,对相关作者致以真诚的感谢!


Download ppt "第一章  总论 作物栽培的基本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