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农村科技概论 报告人:朱朝枝 教授
2
一、科技与经济社会 (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培根、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
3
第一位: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4
第二位对科学技术做出深刻分析 的是马克思。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 ), 德国犹太人, 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 革命理论家, 与弗里得里希·恩格斯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5
主要著作有 《资本论 》, 《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导师, 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带头人。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
8
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在《资本论》及有关著作中进行了光辉的论述,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
9
劳动创造世界。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10
第三,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和创新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旨在强调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高智能要素,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要素之中,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第一位的推动作用,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反映了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
13
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的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发展才是硬道理。
15
2.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1)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科技进步实际包涵着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极为密切,它们相互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16
(2)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作为经济增长起直接动力的资本、劳动、科技进步,并不是等量的三要素,它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质的不同。 科技进步是核心因素,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17
(3)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其本质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表明: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18
3.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 (1) 科技进步促进新产业群的出现
科技进步可以带动一系列新产业群的发展,尤其是新兴技术领域的开拓,这样,必然会导致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使消耗降低,导致新产品的出现,随着新产品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逐渐形成新的产业部门。
19
(2)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演变 首先,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20
其次,第二产业(工业)迅速发展。
21
第三,第三产业(服务业)迅速发展。
22
(二)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 1.科技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和水平。
23
2.科技推动社会形态的变革 科技进步在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同时,也改变着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而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了,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形态的变革。
24
3.科技推动社会变革的机制 科技推动社会变革的机制,主要是探讨科技是通过什么途径驱动社会变革的。
科学技术驱动社会变革的途径是:科学变革技术革命生产力革命生产关系革命社会形态革命。
25
(三)科学技术与科教兴国 1.知识经济的兴起及其启示
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知识经济”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作用和影响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崭新术语。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
26
我们在谈论知识经济概念时,既要从生产力角度充分全面地理解其含义,并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为本质含义,切忌以偏概全;又要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国情,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奋发图强,力戒脱离国情空谈治国;同时应该高度重视“知识经济”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27
2.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 (1) 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实现价值的潜在性 (2) 劳动资料在生产力发展中实现价值的间接性
(3) 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价值的实现形式 首先,自然科学来源于生产实践,但最终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它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精神力量,是知识形态的社会生产力。 其次,自然科学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 第三,中国改革开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运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要素的先进性,能更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8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29
(1)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 加强科技教育的投入 (3)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4) 改革创新体系
30
(三)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1.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1)人口问题 (2)温室效应 (3)厄尔尼诺现象 (4)臭氧层被破坏
(5)土地荒漠化 (6)酸雨现象 (7)森林的破坏 (8)物种的消失 (9)垃圾泛滥
40
2.产生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原因 (1)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 (2)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 (3)科学技术的不完善
41
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1)从《人类环境宣言》到“可持续发展”
42
(2)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43
(四)科技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科技进步将给人类发展提供巨量的能源 2.科技进步为人类发展提供新型先进材料和优质资源。 3.科技进步将为人类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
44
二、科技发展趋势 20世纪的重大科技成果回顾 一个技术:计算机技术 两个理论:一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第二,量子论
三个工程:曼哈顿工程、原子弹工程;阿波罗登月工程;人类基因组工程
45
四个模型: 夸克模型。 宇宙模型。 DNA双螺旋模型。 地球板块结构模型。
46
(一)一个兴起,纳米技术 克林顿担了美国两任总统,在第二任总统退下来的时候,他作了一个报告,在报告里面他谈到纳米科学技术。因为美国总统的报告不是总统做的,而是顾问团的智囊团做的,因此纳米科学技术绝对兴起。 衣、食、住、行都与它有关系,很显然,用纳米技术处理过的衣服,水浇上去不粘,灰上去也不粘,喝酒的酒洒上去也不粘。食,比如吃的东西,你冰箱里面把纳米材料涂在封口上面,加以处理,还有食品里面,某些用纳米处理过后可能都是绿色食品。 一句话,纳米技术一旦成熟的话,那引起的革命不亚于计算机引起
47
(二)两个焦点: 1、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这有10个因素:①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坏,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酸雨蔓延,⑤森林锐减,⑥土地荒漠化,⑦大气污染,⑧水污染,⑨海洋污染,⑩固体废物污染,甚至电磁波污染。
48
2、资源枯竭。一是能源枯竭,能源枯竭是资源枯竭中的一个表现,世界自然基金组织报告《生存行星指数》中指出, ,全球资源损失1/3,一是森林面积减少10%;二是海洋生态系统损耗30%;三是淡水生态系统损耗50%。
49
(三)三个关注 正因为有前面两个焦点,就说三个关注:
1、地球科学技术。地球这样承受下去都存在祸害,生态失衡、水、空气、土壤污染等,地球是什么情况,地球里面情况怎么样,所以要研究地球,而且还有很多不了解,因此研究地球本身肯是大家关注重点。
50
2、海洋科学技术 地球上有很大一部分海洋,现在还算好,污染虽然很少,破坏比较少,如果再污染就不得了,而且开发利用不够,他们讲如果海洋里的放射性元素提炼出来,人类能使用这个能源,属海洋里的放射性能源的话,那已经够用了,海洋是个大宝库。
51
3、空间科学技术 人类绝对不安心于地球资源。
美国、英国、欧洲他们的火球探测卫星很快到达火球上了,俄罗斯与美国、欧洲预计一、二十年后要在火球登陆,所以人类绝对不安心地球这一个空间,我们国家的神州三号、神州四号飞船马上再去登陆月球,空间科学技术绝对重要的,前面讲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人类走向空间进入空间的第一步,人类必定要到空间去。
52
(四)四个支撑 最基础的技术,基础最重要的技术也最前沿的技术有四项。克林顿在第一次当总统时,美国面向的未来,四个优先发展的领域,哪四个呢?就这四个领域,信息、制造、材料、生命,这四个是前沿的,也是基础的,其它科学技术靠它支撑,能源重不重要呢?能源能不能上去?要靠它。开采能源,要设备,要制造,开采能源要信息;空间重不重要,要靠设备制造出来,要靠通讯,要提好的材料,耐高温,耐高速,耐高压。没有一项重要科学技术不是依赖信息、制造、材料、生命,所以这四项是最基础,也是最前沿的科学技术。
53
1、信息科学技术 (1)信息技术方兴未艾,前途无量,速度很快,作用很大,简单讲,现代信息是我们文明的基础,我现在给大家汇报,靠多媒体,靠信息技术,大家知道要吃东西靠信息处理得来的,电冰箱包涵信息技术,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基础。
54
(2)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 (3)是高科技的关键,任何高科技与信息分不开 (4)信息科技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现在国家打仗是打信息仗,不管是战争,还是搞间谋,都是靠信息
55
2、材料科学技术 材料是非常基础的东西,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材料没有一切,有人讲过科学技术进步前导,就是材料,如果没有金属的发现,没有金属工具的发明
56
3、制造科学技术 人是从会制造工具开始,制造技术绝对是最基础技术,国家在规划二十年宏伟蓝图里,讲了十三个提出,第一个提出是制造,这么多技术里面,我们把制造提出来,所以制造技术是工业的主体,工业里绝大多数是制造,没有制造就没有工业,生产工具、生活资料、科学技术手段、国防、装备,没有制造就没有这一切,制造技术既是基础,又是前沿,既古老又年轻。
57
4、生命科学技术 一是健康,二是长寿,长寿而不健康,不如早点死,真难受
二是推动其他科学技术发展,生命科学不仅仅对人而且对其它科学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58
三、农业科技特点 (一) 一是农业技术的高新化,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级水稻、超级猪、克隆牛、克隆羊的培育成功,将会出现一些新的农业生物品种,仅美国投入田间释放的转基因植物已达2700多个。此外,动物、植物生产激素,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将加速农业技术高新化;
59
二是农业的领域不断拓宽 从传统的种养业,向微生物产业、食品制造产业,乃至新生物制剂产业拓展,从食物生产向营养保健品、药品生产拓展;
60
三是农场数量不断减少,农场规模不断扩大 美国农场已达 公顷,欧洲农场已由30公顷,增加到70-80公顷。农场、农业企业数量减少、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
61
四是农业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农业决策、生产和流通中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的占有与运用程度,农业管理信息化;
62
五是农业科技竞争国际化 跨国农业企业和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国际农产品市场在不断完善,农业竞争国际化。
63
四、农业科技推广 (一)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体系建设不完善,一线推广力量薄弱
各级农技推广单位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大部分农技人员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闭塞,知识更新慢,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
64
2.推广经费不充足,公益服务难以开展 市、县两级农技推广中心实行财政全额供给,但工作经费十分有限。
有的乡镇不但自收自支,而且还要上缴创收任务。绝大多数乡镇农技站长期处于“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局面。
65
3.工作理念不适应,服务与需求脱节 科技成果目标大多还定位在高产量上,对市场需求大的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研究不够;对传统的大宗农产品技术储备的多,对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不够;技术推广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技术的环节上,对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问题研究不够,致使技术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
66
4.运行机制不灵活,被动服务绩效差 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管理型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缺乏科学的制约和激励办法,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有的人无作用可发挥,有的人有作用难发挥。
67
(二)农业科技推广改革创新 1.推广目标现代化
就是农技推广要适应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的要求,加速农业由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68
2.推广队伍多元化 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69
3. 推广行为社会化 就是各级政府要保证推广工作的经费。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工作,主要由政府支持的推广机构承担,实行低价和免费政策。有市场前景的开发类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农民去推广。
70
4.推广形式多样化 就是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产业的要求,破除就技术抓推广、各自为政单打一的传统,树立为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与全程服务的新思维观念,围绕当地的重点产业,搞好相应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
71
5着眼于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机制 该类模式是将市场机制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激励科技人员走人农村,推动科技人员、企业、推广机构、中介机构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典型模式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村技术承包制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