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演講:張利安.李智祥.王俊翔 報告製作:陳家祺.杜尚修.王天霖 王崇安:資料蒐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演講:張利安.李智祥.王俊翔 報告製作:陳家祺.杜尚修.王天霖 王崇安:資料蒐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演講:張利安.李智祥.王俊翔 報告製作:陳家祺.杜尚修.王天霖 王崇安:資料蒐集
印度教 第參組 演講:張利安.李智祥.王俊翔 報告製作:陳家祺.杜尚修.王天霖 王崇安:資料蒐集

2 大綱 印度教概略介紹 印度教起源 印度教的修業 聖河及聖地 印度教典籍 印度教神話及神祇 代表建築

3 印度教(induism) 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婆羅門教+佛教+吠陀+改良=印度教 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估計數),僅次於擁有超過20億信徒的基督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 印度教是印度的傳統宗教,一般認為,印度教源於古印度吠陀教及婆羅門教,大約在8世紀,印度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羯羅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義,對婆羅門教進行改革而形成了印度教。 另一說法稱,印度教是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間,逐漸演變成吠陀教,最後發展成婆羅門教,即今天的印度教。 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論,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4

5 印度教的起源

6 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是隨亞利安人進入印度並逐漸完善的宗教,後來融合佛教、民間信仰成為印度教,19世紀後逐漸改革為新印度教。
婆羅門教相信輪迴,傳說第一個人類和第一個死去的人名叫閻摩,由他掌管亡靈的國度,成為了中國的閻羅王。許多起源於印度的宗教都吸收了婆羅門教的哲學和其他因素。它的三大綱領是: 吠陀天啟 祭祀萬能 婆羅門至上! 婆羅門教強調森嚴的等級制度,但是正是婆羅門在政治、文化、思想等領域的特權引發了人們對於社會現狀革新的思潮,史稱「沙門新思潮」(梵文:Sramana),其中就包含了後來的佛教。

7 種姓制度 構成印度的人種極多,除了土生土長的印度人之外,還有許多外來的侵入者,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就是亞利安人。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就逐漸形成了四種姓的階級制度,這四種姓包含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也就是僧侶、武士、庶民、賤民四種姓。實質上現階段印度的種性制度,除了部份的婆羅門階級之外,其他人已不再用舊有的三種姓階級來分野。取而代之的,是按職業等級所區分的階級制度。因此有的職業被視為較高等級,但有的職業則受到輕視,甚至某些職業是被視為有污染的。 事實上從事這類被視為污染職業的人,是一種被稱為“阿丘得”的人,他們是那些女性婆羅門和男性首陀羅所生孩子的後代,他們被視為“不可接觸者”,他們不可任意轉換職業、即使受到他人的壓迫也不敢反抗、他們不僅不能接觸高級種姓的人,甚至他們的目光、影子也不可接觸到高級種姓人士,在一些官方報告之中,有時他們甚而會受到其他人的殘酷殺害。

8

9 婆羅門 剎帝利 吠舍 首陀羅

10 吠陀 吠陀(梵語:वेद;拉丁轉譯為Veda,又譯為韋達經、韋陀經、圍陀經等),是婆羅門教和現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經典。「吠陀」意思是「知識」、「啟示」。 廣義的「吠陀」文獻包括很多種性質不同的經典,即吠陀本集、梵書、森林書和奧義書。

11 吠陀本集 四部吠陀本集是: 《梨俱吠陀》(歌詠明論,ऋग्वेद ,Ṛgveda), 《娑摩吠陀》(讚頌明論,सामवेद,Sāmaveda), 《夜柔吠陀》(祭祀明論,यजुर्वेदः ,Yajurveda),及 《阿闥婆吠陀》(禳災明論,अथर्ववेद,Atharvaveda)。 四部吠陀本集中以《梨俱吠陀》最早,最初的部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時代,正值雅利安人從西北入侵印度,移居印度河兩岸的時期。其他三卷吠陀經皆是《梨俱吠陀》的派生作品,相繼成書於後,最晚集結完成的為《阿闥婆吠陀》。後三卷吠陀經中的神曲,不是部分《梨俱吠陀》神曲的復述,便是在它基礎上的發展而來。吠陀神曲有長有短,長曲是一曲多頌。短曲是一曲數頌或僅有一頌。多數頌由四句構成,少數由三句構成。 著作吠陀的時代被稱為印度的吠陀時期。它使用比印度梵語更為古老的語言,稱為吠陀梵語。

12 印度教的修業

13 崇尚苦行 印度教認為克制情緒及苦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修煉方法, 它可以使人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擺脫輪迴之苦。 圖片上的苦行僧,他的頭髮可以垂到地板,但他卻將整束頭髮懸吊在樑上,牽制自己不能隨意走動,以作為修行的方式。

14 「苦行」可說是印度教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初期的吠陀文獻裡,就出現了「苦行」﹙tapas﹚這字詞,而其具體方法包括斷食、凝視火、長時間獨腳站立、在某些祭禮中唱讚歌時停止呼吸等。至於另一類型的苦行就是「瑜珈」﹙yoga﹚,不同於tapas只是單純的苦行,瑜珈則是「苦行」加上「靜觀」,因此其實踐方法,不僅在於使肉體痛苦,同時也重視冥想的作用。 其次,在奧義書裡提到了一種「四住期」的說法,所謂四住期,是將人生分成四種階段,以每25年為一階段。第一階段「學生期」是0-25歲,是處在學習和奉祀的階段;第二階段「家長期」是26-50歲,要養育子女、施行祭祀;第三階段「林住期」是51-75歲,這時要獨自或與妻住在森林之中,以便過著純宗教的日子;第四階段「遊行期」是76-100歲,這時要在聖地之間乞食兼巡禮。由以上四住期的規定,確實可以看出蘊含在其間的苦修之要求。

15 輪迴(samsara)與業(karma)
印度教顯示出強烈的宿命思想,特別顯示在他們的輪迴與業的觀念方面。就統治階級而言,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由其血統來決定;但為何人人有不同的血統呢?就業的理論來解釋,這是過去所做的行為所產生的結果,因此階級低下的人往往就因此而認命。 印度教徒相信自身的行為存在一種必然性的力量,讓自身陷入輪迴之中,直到尋求到解脫之路為止。這種牽引自身的力量就是業法﹙dharma﹚。這種法則更認為一個人,無論他是何種階級,唯有盡力完成該階級所應有的義務,才可能從「業」的力量裡面獲得解脫。事實上印度教對法的強調,更加地維護了種性制度(僧侶、武士、庶民、賤民)。

16 輪迴(samsara)與業(karma)
印度教徒認為業的力量不僅會影響自身,甚至可影響到祖先,例如如果一個人不能完成其職責,而又殺害家族成員的話,則其祖先都會被重新判入地獄。 在奧義書的思想裡,從「業」的力量裡面之解脫,就代表著自我從生活的現象世界的解脫,就可使自我實現「梵」的境界,也就是進入「涅盤」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自我歸入永恆的狀態。在此時印度教涅盤的意思不同於佛教所強調者。佛教的涅盤是追求人死如燈滅--「燭火盡熄」的意思,但印度教的涅盤則是「燭火遠離氣息所擾而不再搖曳」的境界。

17 聖河及聖地

18 印度聖河-恆河 一生至少必須到恆河淨身一次,死後將自己的骨灰揮灑在恆河上,讓恆河將靈魂帶向天國。在一般旅遊書籍及報導中,幾乎都會提到恆河水質是如何的骯髒且不潔的, 但對當地人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恆河沒有工業廢水的污染,所以大家能用恆河水洗澡和飲用。但對於外地來的遊客千萬別輕易嘗試恆河的沐浴及飲用,因為很多活生生的例子都是外地人在恆河裡洗澡或飲用後染上不知名的怪病,無藥可醫的躺在醫院裡。

19 聖城─瓦拉納西 在印度,瓦拉納西猶如耶路撒冷一樣,是印度教徒的心中聖地,他們人生的四大樂趣——“住瓦拉納西、結交聖人、飲恒河水、敬濕婆神”有3個都要在瓦拉納西實現。 中國唐朝高僧玄奘當年曆經千辛萬苦,最終要到的極樂西天指的就是瓦拉納西。 圖見下頁

20

21 印度教典籍

22 梵書 梵書是以散文體寫成的關於吠陀宗教使用的各種複雜祭祀的講述和討論。最重要的梵書有《百道梵書》、《愛達羅氏梵書》、《海螺氏梵書》、《牛道梵書》等。 森林書 本質上和奧義書沒有什麼區別的一類著作,據說是「隱居在林中無法從事複雜的祭祀而代以冥思的老年人」的作品。存世的森林書很少。 奧義書 神秘主義哲學的著作,不再討論祭祀(或反對祭祀)。存世數量巨大。特別重要的有《歌者奧義書》、《廣林奧義書》等。

23 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在各方面快速發展的印度進入列國時代,這一時期,舊的神話不斷被編輯,新的神話又不斷產生,宗教方面,出現了佛教與耆那教,而這兩大教派又各自繁衍著不同的神話。
公元前四世紀之前,印度最大的兩部史詩出現——《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在這裡,因陀羅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話基本上恢復了其最初的體系。 吠陀神話中主要的神 因陀羅:天帝。 阿耆尼:火神。 伐樓那:水神。 閻摩:死神。 蘇利耶:太陽神。

24 印度教神話及神祇

25 印度神話 印度神話的形成與其本身的歷史關係密切。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遷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經過無數次戰爭後,他們的勢力從印度河流域進入恆河流域,並大肆奴役當地的土著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壞以及改變。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經》問世,這是印歐語系諸民族中最為古老的一部文學著作,在其中,印度神話初次較為系統的組合起來。吠陀神話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羅,他是天帝,眾神之首。據記載,因陀羅原本是帶領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後成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詩人對於權利的一種附會。吠陀文化後期,印度產生了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出現是其權力更為集中的一個體現。

26 史詩中的主要神 梵天:創造之神。 毗濕奴:保護神。 濕婆:音樂、舞蹈和毀滅之神。 阿修羅:惡魔。
迦樓羅:金翅神鳥,於烈火中涅盤而得永生,為中國神話鳳凰的原形。

27 男神梵天 · 毗濕奴 · 濕婆 · 因陀羅 · 阿耆尼 · 伐樓拿 · 雙馬童 · 密多羅 · 伐由 · 閻摩 · 毗首竭磨 · 俱毗羅 · 蘇利耶 · 樓陀羅 · 象頭神 · 哈奴曼 · 黑天 · 陀濕多 · 生主 · 祭主仙人 · 特尤斯 女神辯才天女 · 吉祥天女 · 雪山神女 · 難近母 · 時母 · 恆河女神 · 舍脂 · 廣延天女 · 伐樓尼 · 缽哩提毗 · 烏莎斯 · 提毗

28 昆濕奴-現世世界的維護者及宇宙萬物的保護者 與濕婆、梵天合稱三神

29 濕婆-宇宙破壞之神-具破壞恐懼及復甦生機的神格 與昆濕奴、梵天合稱三神

30 梵天-宇宙創造神 與濕婆、昆濕奴合稱三神

31 象頭神-師婆神和雪山女巫的兒子-財神

32 印度教代表建築 濕婆神廟 建造時間:10~11世紀 建造地:印度 卡傑拉霍
分為東、南、西三大廟群,西廟群的坎得李雅濕婆神廟,為印度中北部最具代表的濕婆神廟

33 第三組報告到此結束謝謝


Download ppt "演講:張利安.李智祥.王俊翔 報告製作:陳家祺.杜尚修.王天霖 王崇安:資料蒐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