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系列CAI软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系列CAI软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系列CAI软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者 第七章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3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最深层次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7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大机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8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9 生 产 力 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决定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反作用

10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与要求
(1)基本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生产关系 基本内容 反作用 生 产 力

1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与要求
(2)客观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3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客观要求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 社会化大生产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机器化大生产 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
打破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机器化大生产 适合 打破 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 适合 打破 铁 器 封建主义 奴隶社会 适合 打破 青铜器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14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1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

16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为经济基础服务 (1)服务的方向上:保护自己,排斥异己。 (2)服务的方式上:强制与非强制。
(3)服务的效果上:促进作用,阻碍作用。

17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促进作用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力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力 适合 适合
不适合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适合 不适合 生产力

18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基本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19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客观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0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决定 决定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 力 上层建筑 反作用 反作用

2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1.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动态系统。

22 教学提示:理解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的思维线索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两对矛盾辩证运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根本。 C.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生产力是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生产关系。

23 上层建筑 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反作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反作用 社会三层次结构的动态系统 生 产 力

24 2.生产力标准 (1)生产力标准的基本含义: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2)它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和根本标准。

25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马克思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列宁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毛泽东 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邓小平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6 3.坚持生产力标准 (1)对生产力标准本身要完整理解。 (2)要把生产力这一根本标准同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结合起来。
(3)结合“综合国力标准”和“人民生活水平标准”,全面贯彻“三个有利于”标准。 (4)要从静态事实和动态发展的统一中把握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

27 理解生产力标准的提示 坚持生产力标准 A.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不是衡量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
B.生产力标准是制定各项工作具体标准的标准和依据。 C.要把生产力这一根本标准同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结合起来。

28 插播影像: 中华腾飞 见参考资料(四) 中华腾飞

29 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阶级斗争的概念 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

30 (二)阶级斗争作用的表现 1.阶级斗争推动了同一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
2.阶级斗争的作用更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质变过程中。 3.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集中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中。

31 阶级斗争的作用 教学举例 A.历代农民起义,工人罢工,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B.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

32 三、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社会革命
1.社会革命的含义: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2.社会革命的作用:社会革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3.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33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十月革命 辛亥革命

34 ? 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革命 革命 革命 矛盾
奴隶与奴隶主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 工人阶级与资本家 人民内部 演化为 演化为 演化为 演化为 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 劳动人民与剥削阶级的矛盾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35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及其形式
(1)社会改革含义: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或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行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 (2)社会改革的两种形式: ①革命性的改革 ②改良性的改革 2.社会改革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社会规律的客观要求。

36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恩格斯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

37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商鞅变法 教学案例 百日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

38 3.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社会改革的普遍性:是指社会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之中,并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9 (2)社会改革的特殊性:是指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的社会改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社会改革的特殊性:是指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的社会改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40 (3)社会主义改革 ①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②依靠自身的力量自觉地去兴利除弊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社会主义改革 ①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②依靠自身的力量自觉地去兴利除弊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1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迎接挑战,走“科教兴国”之路

42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一)科学和技术 1.科学:科学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系。 2.技术:
广义: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利用、改造世界的一切手段和方法。 狭义:专指生产技术,表现为生产过程中活动方式的控制操作手段、程序与方法。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科学和技术密切相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科学的职能在于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技术的职能则是利用世界、改造世界。

43 技术 科学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理论基础 手段 做什么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现 实 可 能 从一般到个别 从个别到一般 物质形态 知识形态
现 实 可 能 从一般到个别 从个别到一般 物质形态 知识形态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44 蒸汽机车 集成电路 (二)科学技术的特征 1.创造性 月球漫步 飞船上天 2.探索性 太阳系 银河系 3.连续性

45 (二)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及生产结构的变革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学技术与生产日趋结合、统一的历史进程 2.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及生产结构的变革 (三)科学技术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4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 ×科技 科技

47 科学、技术与生产日趋结合、统一的历史进程
知识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知识资本 知识与信息 知本家 知识分子 科技人员 农业经济 先干后学 知识经济 学好再干 工业经济 边干边学

48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劳动者 科学技术与劳动工具 科学技术与劳动对象

49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747飞机 列车

50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 信息网络 远程教育 人群

51 三、迎接挑战,走“科教兴国”之路 经济上 科技是生产力 政治上 科技是影响力 军事上 科技是威慑力

52 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53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1.民本论,唯意志论,宿命论 2.唯心史观两个主要缺陷
(1)考察人们参加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揭示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2)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5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荀子

55 “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唯意志论 尼采 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 ;人民群众 “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 梁启超 “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56 宿命论 奴隶主贵族是“神”用“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和“铁”做的,只能被人统治。
柏拉图 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 黑格尔

57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3.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8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群众

59 人民群众的作用 丰收图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60 人民群众的作用 编钟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61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的作用 秋收起义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2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1.杰出人物的定义: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推动历史进步,并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正面人物,包括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

63 2.杰出人物的作用 (1)进步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发起者 (2)实现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真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64 杰出人物作用 进步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发起者 实现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真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爱因斯坦 邓小平 孙中山 毛泽东 列宁
马克思和恩格斯

65 3.时势造就英雄 (1)时势召唤英雄 (2)时势锻炼英雄 (3)时势筛选英雄

66 (二)普通个人的作用 1.平行四边形原理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恩格斯

67 平行四边形原理 H(合力) P1 (个人) Pn (个人) O(出发点)

68 2.普通个人作用的表现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参与者 (2)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 (3)在现代普通个人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

69 普通个人的作用 雷 锋 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

70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
毕升 瓦特

71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
比尔盖茨

72 (三)杰出人物与人民 群众作用的一致性 1.杰出人物是在群众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 2.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民群众

73 大泽乡起义 杰出人物是在群众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

74 秋收起义 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民群众

75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 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内容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6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孔繁森在阿里

77 开国大典 一切依靠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

78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毛泽东与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79 (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的观念 2.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 3.坚持不懈地反对官僚主义

80 本章思考题 1.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根据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看我国当前开展国民素质教育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5.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

81 音乐:昭君出塞

82 音乐:二泉映月


Download ppt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系列CAI软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