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組員:公育三 李孟書 藍啟源 陳姿吟 公育四 謝佩辰 鄭靖穎 鄞綺萱 地理四 吳志軒 指導老師:林國楨、王智弘 教授
課程發展與設計 ─致用高級中學 組員:公育三 李孟書 藍啟源 陳姿吟 公育四 謝佩辰 鄭靖穎 鄞綺萱 地理四 吳志軒 指導老師:林國楨、王智弘 教授
2
大綱 Part 1 一、學校簡介 二、特色課程簡介 Part 2 一、課程準備期 二、課程發展期 三、未來展望
3
一、學校簡介
4
學校簡介 致用高級中學位於台中市大甲區,於民國五十二 年由周楠先生創辦,並由董事會遴聘周楠先生為 首任校長,現任校長為陳添旺先生。
6
國道3號 大甲交流道 (近鎮瀾宮.大甲火車站) 臺中市大甲區中山里甲東路512號
7
學校簡介 資訊處理科、觀光事業科以及汽車科 普通科 應用外語科、觀光事業科、資訊處理科 美容科、電子科、資訊科、機械科、汽車科 高中部
高職部 應用外語科、觀光事業科、資訊處理科 美容科、電子科、資訊科、機械科、汽車科 進修部 資訊處理科、觀光事業科以及汽車科
8
二、特色課程簡介
9
特色課程發展流程 交流 雛形討論 行政支援 計畫 成效
10
特色課程簡介 高中優質 精進計畫 大甲在地 文化課程 生活素養 課程 創新發明 行銷與多媒體 地方文化 雙語導覽課程 特色課程
11
特色課程扎根計畫
12
在地文化課程緣起 ☆配合計畫: 1、99學年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 2、致用高中99學年高中職均質化實施方案 ☆行政配合
1、 『地方文化特色課程計畫』田野調查公差假 2、 『地方文化教材』研發小組會議與研習 ☆『大甲在地文化特色』課程編輯計畫
13
『大甲在地文化特色』課程編輯計畫 99上 99下 課程內容 教案編寫 鎮瀾宮 楊秀雅 文昌祠 謝中平 貞節牌坊 陳苾慧 鐵砧山 蔡千惠
金紙的創新 劉郁嘉 大甲水圳 江玉婷 匠師的故鄉 盧美英
14
2013年第二版封面 2011年第一版封面
15
Part 2 一、課程準備期
16
準備期 主要探討特色課程發展的啟動過程,以及行政方 面與社群教師對於課程發展前所進行的準備工作。
17
啟動過程 ─ 雛型 優質化訪視委員 『致用就在大甲 何不用大甲的在地特色來發想 !!』
18
啟動過程 ─ 交流 積極和學校老師進行對話,將特色課程的構想和 老師分享,找出有心參與的老師,以形成社群。
19
啟動過程 ─ 社群 歷史科、地理科的老師為主 加上公民老師、音樂老師、美術老師以及生涯規 劃老師等11位老師
將課程與老師的專長、理念相結合,並且形成不 同領域的觀點互相激盪。
20
啟動過程 ─ 行政支援 、 企劃 行政單位全力進行協助 社群教師則蒐集資料,進行整理。 課程有計畫性地一步步形成。 主任親身參與社群會議
隨時了解社群所遭遇的困難,並立即進行處置。 社群教師則蒐集資料,進行整理。 課程有計畫性地一步步形成。 社群領導人與行政團隊 管考以及相關執行日程排定
21
啟動過程 ─ 實現 「大甲在地文化課程」成功形成。 希望藉此課程讓同學 更了解大甲 也可以向其他人介紹有大甲在地文化的故事。
22
主任小叮嚀 學校願景必須扣合教學活動 [ 學在致用 學以致用 ] 別為了特色而特色 切合學生學習 特色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23
準備工作 (一)行政單位 1.教務主任 2.課程發展委員會 (二)社群團隊
24
準備工作 ─ 行政單位 爭取社群老師每周之公差假 配合協調社群老師調課 協助田野調查車馬費補助 敦請教授 到學校提供指點
25
推動社群準備工作的獨門心法 和老師「交流」 教育「理念」的互相了解 輕鬆達成理念「溝通」 吸引勇於任事的「領頭羊」 形成教師專業「社群」
老師也是平凡人 會擁有理想 需要被鼓勵 給他舞台 給他機會 他就會發光發熱
26
單方面由行政主導不易成功 時時給予關心與鼓勵 主動了解所遭遇之困難,立刻給予幫助。 提供無後顧之憂的環境,讓教師一展長才。
27
準備工作 ─ 課程發展委員會 課程發展委員會,由各科派一名代表組成,於課 程會議時決定該學年入學學生在不同科目的上課 節數。
特色課程的開設勢必會擠壓到其他的科目 的學分 數。
28
主任在會議上爭取 請社群派代表在課程會議上報告 說明特色課程理念與內容
29
準備工作 ─ 社群團隊 利用公差假 校外田野調查 蒐集媒材 撰寫教材 正式與非正式會議 無數次討論、修正
30
向地方文史工作者請益 與大甲區公所、鎮瀾宮、裕珍馨餅店等等進行合作
31
在教材撰寫的部分,社群老師們討論後,各自就 大甲在地文化進行專題撰寫,以形成教材。
32
共同撰寫出一本學生共同使用的教科書「大甲在 地文化」。
教材編定後,授課的老師以此教材為基礎,發展 屬於各自不同的上課內容。
33
二、課程發展期
34
課程發展期 兩個觀察面向:社群 & 課程 社群面向:社群之間的互動,包括行 政單位與社群、社群內部 課程面相:授課老師與學生的互動
35
課程發展期:社群面向 (一)行政單位與社群: 行政單位角色:啟動討論→輔助功能 出公差、調課、經費補貼 (形成激勵作用)
教師課表排空以利社群集會 教師進修 (校內/外研習) 教職員間的分享風氣
36
課程發展期:社群面向 (二)社群內部: 特色課程社群期末分享會 固定每兩周集會一次,內容主要為課程與教材內 容的界定
旁聽集會,內容為雙語導覽課程的期程、定點介 紹、教材編寫分工,與會者為英文科2位、觀光 科2位、社會科(歷史)1位
37
課程發展期:社群面向 (三)阻礙因素 致用高中非以升學率為主的學校,校內外都沒有 反對力量
支持聲音比較多,家長會、地方文史工作者、相 關學者等,並且樂於與社群分享。 社群內部亦沒有反對的意見,參與社群的教師都 是積極正向的態度。
38
課程發展期:課程面向 (一)課程現況: 教學→需求→發展,「地方文化雙語導覽課程」 屬於「大甲在地文化課程」課程計畫的延伸
學生:普通科、觀光科、美容科、應用外語科 上課方式:二年級同科同班(now)→全校跑班
39
課程發展期:課程面向 (二)課程教材: 「大甲在地文化課程」與「地方文化雙語導覽課 程」各有各的教材
教材編寫:教師蒐集資料,佐以地方文史工作者、 相關學者的意見,匯集而成。 內容主要為歷史科教師負責→人力不足 社群集會時討論方向並增刪
40
課程發展期:課程面向 (三)上課方式:差異化教學 PPT講授 (普通科) 小組報告 (美容科) 英文話劇 (應用外語科)
小組報告 (美容科) 英文話劇 (應用外語科) 校外參訪 (普通科)
41
課程發展期:課程面向 (四)課程成效: 並沒有具體數字上的表現,例如學生學業成績的 提升、升學率的升降等等 教師方面普遍認為獲益良多
引導學生去關懷在地文化,引發其對自身家鄉文 化的興趣,並且教導學生未來可以運用何種資源、 何種方式及何種解釋角度去親近家鄉文化。 (一種文化體驗的思維)
42
課程發展期:課程面向 (五)課程評價: 校外人士→很滿意
教師與社群→大有進步空間,必須由下而上地帶 動全校教師氛圍。對於學生,希望藉由「認識→ 情感→關懷」,即使故鄉不同、信仰不同,還是 可以學習如何去關懷土地。 學生→輕鬆又沒有壓力的課,校外參訪很有趣, 課程內容興致缺缺,觀課發現,近一半的學生打 瞌睡或做自己的事。
43
三、未來展望
44
未來展望-社群領導人 希望學校特色課程的發展可以對於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有助益(例如: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 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業精神與態度) 希望更多老師能夠投入設計更多元化的特色課程 (例如:美容科的老師介紹挽臉等),各科老師也 可以互相分享合作,以及讓更多學生可以自由選 擇有興趣的特色課程。
45
未來展望-社群領導人 回饋機制:目前回饋機制是透過老師互相分享授 課經驗後做授課方式的調整,以及針對不夠深入 的部分再進修 (例如: 教材的編修),希望以後可 以發展出學生部分的回饋機制。
46
未來展望-特色課程 高中大學化:是希望全校含普通科總共七個科系 加上普通科,可以端出「8道菜」,讓全校學生 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跨科系選擇想上的課,來 自各個科系的學生可以相互交流觀點、融合不同 領域的技能,亦能增進科與科之間的交流。
47
未來展望-特色課程 提高誘因:學生對課程的印象多停留在「很涼、 很無聊、戶外教學很好玩」,未來可以規劃相關 校內競賽,藉由公開發表、參賽獲獎等方式提高 學生參與課程的意願,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有 感度」。 課程行銷:建議可以將致用高中的特色課程以及 課程內容、課程成果,讓更多人知道致用在此做 的努力(主任的構想為: 請資料處理科的同學學以 致用)
48
未來展望-特色課程 特色課程的課綱待104年教育部公布107課綱後, 才會進入規畫的程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