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短 文 两 篇 巴 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短 文 两 篇 巴 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短 文 两 篇 巴 金

2 检查预习 巴金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字芾甘。汉族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

3 kuā hào héng yáng shùn 夸父 皓月 姮娥 旸谷 瞬间 撮合,一撮灰 cuō 撮 一撮头发,一撮胡子 zuŏ nìng
夸父 皓月 姮娥 旸谷 瞬间 撮合,一撮灰 cuō 一撮头发,一撮胡子 zuŏ nìng 宁愿,宁可 níng 宁静,安宁

4 感知课文 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包含了哪两个神话传说?你读过吗?对这两个人物的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2,课文还讲了什么故事?两个神话和一个故事之间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

5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 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6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么?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得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觉得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罢。

7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渴死。” --《山海经》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食之,奔月宫。” --《淮南子》
1,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渴死。”       --《山海经》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食之,奔月宫。”       --《淮南子》

8 2.飞蛾扑火,“终于死在灯下”,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总算“得到了光,也得到了热”。由飞蛾作者进而联想到夸父“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与飞蛾的葬身灯下情同、理近。嫦娥奔月,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 他们为了自己的追求,百折不挠,坚韧顽强,心甘情愿,在所不惜。

9 领悟主题 再读课文,思考: 1,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在《月》中,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背景 提示 

10 《日》、《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 领悟主题
时代背景: 《日》、《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 领悟主题

11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2 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从这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大略看出巴金的创作风格:热情洋溢,坚韧向上,又不乏细腻幽静。在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以启迪和教诲。

13 问题研究 1,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写月的“冷”“死”有什么含义? 3,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4,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14 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 “冷”“死”感情色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恨。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才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将这两篇文章贯通,充分理解在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15 拓展提升 与 动辄上万人参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相比,某些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却显得有些冷清,参加评选的网民只有1000多人,与巴金的地位、影响相比反差较大,在大众对纯文学关注较少的大背景下,身为作协主席的巴金也难免受到忽视,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16

17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后人评论巴金为中国的良心】

18 练习作业: 1,整理有关日和月的诗词,收集名家名篇。 2,写一篇咏日或咏月的随笔,用上托物言志的手法。
3,阅读巴金小说《家》,散文集《龙·虎·狗》。

19 谢谢大家,敬请指导


Download ppt "短 文 两 篇 巴 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