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关于物理总复习及学生能力培养 静海一中 王永军
2
一、关于高考 二、关于复习 三、关于能力 四、关于教学
3
关于高考 1、现在高考理综合测试卷是理、化、生独立试题的大拼盘,试卷的形式也发生很大变化,由去年 I卷的顺序为生、化、理,II 卷的顺序为理、化、生,变为三科独立,答题卡综合。这样非但没有减少理科综合带给同学们的困难,相反更增加学生由于答题顺序的选择不当造成的失误,更让人感觉和原来的分科差不多。总体说综合后,试卷对能力的考查更全面、更深刻。
4
关于高考 2、物理单科测试试题总量通常在23题上下,试题履盖面广,而理综合测试物理试题通常在12题上下,但仍然涵盖整个物理学的力、电、光、原的各个部分,只是对具体100多个考点的覆盖面减少了,试题向各个部分的主干知识点及能力考查点集中,题量少而分值大,一题不慎则会导致总分失利,这就要求平时的能力的培养更全面,不得留半点真空。这样以来,试题对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
5
关于高考 3、物理试题重点考查对物理思想的领悟程度,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应用。 现在的实体一般无偏题、怪题和高难度或技巧性很强的试题,大家看了都认为可以做的,重点体现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维能力的掌握上。涉及电荷守恒、动量和能量守恒、光的拆射等,力的合成和平衡、核反应方程、振动和波等基本知识点。这些题目是容易题,但对深陷题海的学生来说,不一定适合。因为,很多资料看不起这样的题,单纯追求解题手段的复杂化,忽略对基础的训练,在单科考试中,试题注重对知识点的纵向考查,致使学生把复习重点放在解题上,力图尽可能多的熟悉题型和解法,企图在考试中靠套题型和熟练反射来答题。导致学生在没有仔细研究试卷前,凭感觉认为试题较容易,拿起笔来一做并不容易,达到参考答案要求更不容易,从阅卷后物理得分出现的个案也证明这一点。现在这种考试有利于引导学生把复习重点放在掌握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上,切实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6
关于高考 1、关于力学 (1)喜欢以典型运动(直线运动、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和碰撞过程为载体,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能、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等力学主干知识。 (2)乐于联系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如生态平衡、民生环保、节能减排、北京奥运、嫦娥一号等社会热点,结合图像、传感器的应用等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 (3)追求实验创新设计包括从一些新颖的角度提出问题。
7
关于高考 2、关于电磁学 (1)电磁感应与电路、与力学相结合命题的出现概率很大,除在选择题中出现以外,在计算题中出现的可能性最大,且以中等难度的题出现.在命题过程中常通过图像、图表及实物提供众多的解题信息,通过提取有效信息、分清研究对象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和能量转化情况来解决此类问题。 (2)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及混合场中的运动仍然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而且多在压轴题中出现。 (3)有关电磁学的实验与探究在高考命题中一定会出现。
8
关于复习 1、第一轮复习一般是按照章、节顺序复习的。重点在主干知识点对应的规律、方法、题型:包括平衡、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类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基本运动模型。讲的是基本规律,要的是扎实基础。形成立足规范,抓住细节,按部就班,形成能力。
9
关于复习 2、第二轮复习是模块复习,侧重的是知识点的综合。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牛顿第二定律与圆周运动的综合,圆周运动和能量的综合,抛体运动与能量的综合,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力电综合,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瞄准中档题,提高能力。
10
关于复习 3、第三轮复习是做乱题,更加注意加强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题习惯,突出主干知识的结合,突破一、二轮中疑点、难点,切实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形成学生能力的再提高。
11
关于能力 高三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最终都是以问题(试题)形式体现,包括高考也是以试题为载体,考察学生能力,通过构建情境,设置问题,学生作答来测量学生学科能力,描述个体素质差异。通过例题教学、练习巩固反馈学生掌握程度和培养学生能力,即利用语言文字和符号、设置抽象简要又有典型应用要求的虚拟问题情境,着力加强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学科能力。也就是说,物理试题是用来检测学生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物理学科能力,学生只有具备比较完备的物理学科能力结构并发展比较全面且较平衡,才能在高考中获胜。
12
关于能力 1.理解能力: ①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条件情况下的应用;
②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13
关于能力 3.分析综合能力: ①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其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②能够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③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②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分析。
14
建议一 读、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是关键字、词的理解,所谓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物理过程的界定。它是题目的题眼,真正的切入点。忽略了它,会使解题过程变得草率,思维变得混乱,极易导致从根儿烂的结果,浪费了时间,没获得效果,增加了学好物理的心理负担,后患无穷。当然读、审题能力也包括一些隐含条件的挖掘,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最后是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只要能找出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15
建议二 解题的规范化能力。 ①对象意识:解决物理问题要注重研究对象的选取,做到不选对象不答题,不写对象不列式。要善于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如选择整体还是某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 ②画图意识:在平时训练中要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做到不画图不做题,过程不清不解题。注意从图形中挖掘几何条件,找到有效信息。 ③过程意识:物理题的审题过程不仅要有画图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要弄清题目包括几个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找出不同物理过程的转折点、临界点,找出相应的临界条件。对于复杂的物理过程要分解成几个子过程,采用分过程的方法进行研究。要从找关键字词着手,做到三个清楚:过程清楚,模型清楚,临界状态(或临界条件)清楚。
16
建议三 解题的规范化能力。 ④。模型意识:分析问题时,在画好示意图的基础上,要与已有物理模型联系起来,构画出物理情境。
⑤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大部分的物理问题最终都得运用数学工具才能解决,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迅速地进行有关问题的计算是必备的能力。避免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式便丢手不做,懒得运算,不肯将题解到底,长期下去运算能力下降,看看是会的,结果都是错的,这种题目做得再多也是做无用功。
17
建议四 解题的规范化能力还包括: (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分析后指出,加以说明: (3)研究对象和分阶段的研究过程要加以说明: (4)所列方程要原始式而不要变形式,且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5)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6)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7)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有特殊说明的除外):
18
关于教学 1、问一个问题、答一个问题 就是走进教室前问自己,今天计划教会学生什么;走出教室问自己,教会了吗?
19
关于教学 2、给学生一种心情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大的问题在于片面神话了教师的作用,否认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提醒班级授课的难度。
20
关于教学 3、下保底,上不封顶 现在“理综”物理试题,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简单推理能力。即考查学生是否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能否在简单情况下应用它们,能否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各种表达形式,能否鉴别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单元复习中,应精心组织试题,训练的题目以小巧为主,抓好定时训练并及时评讲,以一本复习资料配合课本一心一意抓好基础。 最后达到学生不回避简单题,不放弃复杂题
21
关于教学 4、独立 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
22
关于教学 5、限时 忌讳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达到会的永远会
23
关于教学 6、一次性 橡皮、修正带、修正液、铅笔、同桌商量 平时听得懂、做得对,考试不行
24
关于教学 7、课上 通过对话或有趣事例的引入,也可先让学生自发地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待其产生困惑或无力解决时,再呈现新策略。总之,以不同的方式,多样化的手法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欲望与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渴求知道的积极情感状态。这样,教师的外在指导才能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
25
关于教学 8、讲解 讲,教师要精选例题,选择那些注重基础、注重能力培训的例题,不能认为只有通过较难的例题才能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应注意例题的难易梯度,应注意在讲的过程中一题多问,由易及难的逐步深入逐步发散,还要注意防止例题过多满堂灌,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创建思维的空间,以期收到能力培养的目的。另外教师在讲例题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加强审题能力和解题规范性的指导和示范。
26
关于教学 9、配题 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搞题海战术、盲目追赶热点、追赶形势。作为学生最重要的还是掌握学科内的知识,包括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所谓“热点”问题,设计题目时,大多数仅作为素材,考查的还是对学科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要认为考查新题就什么都是“新”的。
27
关于教学 10、落实 批改作业所达到的效益问题。我们花费大量时间逐一批改作业的效果并不一定好。因为一般来说理科作业,教师的批改有两种方式:一是仅仅“蜻蜓点水”般划“×”“√”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当学生看到“×”也不知到底什么地方错,以及出错的原因。教师挑普遍性的错误进行评讲,让学生自己改正,学生一般是走形式,仅仅是一改了事,不会真的花时间去弄懂.二是教师批出对错的同时对错题加上批注或正确答案,然而学生们一般是不太关心教师的批注,最多也不过“一看”“一笑”了之,下次他照错不误,从而使得作业批改失去了应起的作用。而且在批改中,还会发现做得或错得一模一样的──也就是有人抄袭,但教师不能不批,这样导致批改作业所做的是无用功.长此以往,将导致作业流于形式,就更谈不上对教学有什么效果了。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