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0.7 钱逊 qianxun1@hotmail.com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10.7 钱逊 qianxun1@hotmail.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0.7 钱逊 qianxun1@hotmail.com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10.7 钱逊 qianxun1@hotmail.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0.7 钱逊 qianxun1@hotmail.com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10.7 钱逊

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质”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指的是“仁”; “文”和花纹的“纹”的意思相同,表示外表的样子,指的是礼。 “彬彬”是指的两者协调、配合得很好。

3 一,德和礼,是孔子思想中两个方面。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 )

4 二,德和礼的内容 德:仁。爱人、孝弟、忠恕…… 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孝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5 忠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是对自己的约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忠”;是对他人的责任。
共同的精神,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孔子说,恕“可以终身行之”;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 爱人之行,从忠恕始。

7 礼: “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在西方没有礼这个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礼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是中国人做人的规矩。

8 礼与法不同。法的约束是一种刚性的,强制的;礼的约束是柔性的,第一靠个人的道德自觉,第二靠社会习俗的约束或者社会舆论的监督。
《论语》中关于礼的内容(见后)

9 三,礼与仁的关系 [1] 仁是灵魂,礼是形式。仁要落实到礼上,用礼来检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10 以孝的教育为例 三句话、三件事:您好,您辛苦了,节日快乐;鞠躬拜年,用餐让食,抄春联 。 《论语》与《弟子规》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1 [2] 脱离了仁,礼的形式就毫无意义。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12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阳货》)

13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也,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14 [3] 礼可以培养仁德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四,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仁和礼的配合,真正做到“文质彬彬”。 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改革和创造。

15 五,《论语》中关于礼的部分内容 [1] 对违礼行为的批评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6 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7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18 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19 [2] 孔子践礼的态度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20 10·20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11·8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11·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21 14·2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22 [3]关于礼的具体内容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0·3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23 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10·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24 10·10 食不语,寝不言。 10·12 席不正,不坐。 10·13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10·14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10·15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10·24 寝不尸,居不容。 10·26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25 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
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26  17·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27 谢 谢


Download ppt "2010.7 钱逊 qianxun1@hotmail.com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10.7 钱逊 qianxun1@hotmail.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