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理化科 評量作業設計說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理化科 評量作業設計說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理化科 評量作業設計說明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理化科 評量作業設計說明

2 我們希望評量結果表現出什麼? 評量與學習是交相互動的,評量就在學習之中,但實際上….
教學活動進行中,採用形成性測驗(formative test) ,瞭解班上同學的學習狀況,作為判斷學生是否 有學習的盲點。 教學活動結束後,採用總結性測驗(summative test),評量學習者的學習成果,作為提供學生與 家長參考的重要資料。 評量與學習是交相互動的,評量就在學習之中,教師提供協助也是評量的一部份,教 師提供回饋以幫助學生來鷹架下一個步驟,這時候需要教師的診斷技巧來達成。 評量與學習是交相互動的,評量就在學習之中,但實際上….

3 教學現場進行學習評量時…. 補習班效應 補考措施效應 寫對還是猜對 ? 補習練到記住答案,且學生會認為有效,上課不聽
為了降低補考人數,出例題習題,換換選項,如何確認已經會了,且補習班為此特別練習

4 當學生只在乎考試成績…. 無論好或壞的測驗,都控制了教室中的教學,而我們的教育目標若要遠離過於瑣碎或背誦式的學習,那麼勢必要改變評量的方式。
教師以對學生的瞭解、課程內容和評量目的,來確定學習需求。 無論好或壞的測驗,都控制了教室中的教學,而我們的教育目標若要遠離過於瑣碎或背誦式的學習,那麼勢必要改變評量的方式。

5 小小改變就會促成更真實的評量 確認答對是真的會了!
( )有一質子在磁場中由東往西運動,那麼質子會向何種方向偏移?(A)向下(B)向南(C)向北(D)向西 形成性評量,教師的自由度是很大的 促進學習的評量觀點將評量活動視為形成性評量,目的是透過評量活動瞭解學習者的學習狀況,並找尋學習者的學習困難點,提供教師進行學習輔導的參考。 此種觀點所進行的評量活動,教師根據學生各別學習狀況與學習需求,提供學生適當回饋資料,引導學生針對不理想的學習成果,修正或調整其學習方法。 有一質子在磁場中由東往西運動,那麼質子會向何種方向偏移?________ 確認答對是真的會了!

6 會不會是從答案中回頭判讀題目? 都寫對了,可以確認概念是懂 了!
試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試管中仍有殘留的硝酸鉀1.0g (B)乙試管中仍有殘留的硝酸鉀1.0g (C)丙試管中仍有殘留的硝酸鉀1.0g (D)三支試管中的硝酸鉀均完全溶解 試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甲試管中仍有殘留的硝酸鉀1.0g (B)乙試管中並無殘留的硝酸鉀固體 (C)試管中殘留的硝酸鉀只能加水使其溶解 (D)只有丙試管中溶液未達飽和 確認概念 現代評量強調採用教師自編的非正式測驗,透過學習者的非正式測驗結果,協助學習者找出學習困難點。 現代評量強調藉由多次評量結果,判斷學習者整個學習歷程的動態成長趨勢。 會不會是從答案中回頭判讀題目? 都寫對了,可以確認概念是懂 了!

7 定期評量試題 原習作題 台灣許多不同地形的景觀,是由下列哪些自然力量所形成?(甲)風化(乙)侵蝕(丙)板塊運動(丁)火山活動。
(A)甲乙 (B)丙丁 (C)甲乙丁 (D)甲乙丙丁 習題改編(14題) 考試的題目能接近(模仿)實境生活的情況;(2)作業或考試的題目需要學生做判斷或創新思考──學生需要從所學的知識中尋找線索解決問題,但也不是僅套入公式即可得到解答;(3)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以解決更複雜或發掘新的問題;(4)作業或考試的題目必須讓學生涉獵其他的學科(如歷史、科學、地理、自然等),而不僅是綜合整理本科所學過的知識再呈現而已。

8 定期評量試題 原例題 例題改編

9 定期評量試題 原例題 用換句話說的方式,確認其概 念!
目標明確 用換句話說的方式,確認其概 念!

10 評量可以是促進學習的評量! 也就是…. Glaser(1990)提出: 「評量是用來支持學習的,而不是用來指出學生現在或過去的成就而已。
評量應用來激勵學生的學習,透過評量,引導學生有更佳的表現,使其具備更多的能力」。 一種是「審核性」的評量(auditive),一種是「教育性」(educative)的評量。如果教師給學生學習成效的回饋只包含兩次期中考和一次期末考,這種類型的評量就是很典型的「審核性」評量。因為它唯一的目的就是審核學生的學習成績,然後教師以此為基礎給學生打一個等級交上去。「教育性」的評量則是「前瞻性」(forward looking)的評量。它透過多層的評量方式,提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回饋與再學習的機會,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知道如何學(learning how to learn)、如何可以學得更好,而且可以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也就是…. 學習評量需朝向個人化,評量目的在於了解學生的個別成就,提供學生回饋與再學習的機會。

11 標準本位評量 確認學生需要學什麼 →內容標準 決定學生的成就何時符合標準 →表現標準
標準本位評量(standards-based assessment)係指在學生學習評量過程中,透過一套學習內容標準進行評估,以確保每個學生能夠學到必須學到的內容,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就。 確認學生需要學什麼 →內容標準 決定學生的成就何時符合標準 →表現標準 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教學目標,清楚的界定預期學生在教學結束後,能夠學會哪些事情? 常模參照能區分學生表現的高低,顯示表現的方向,卻無法說出學生表現內容; 標準參照最重要的精神在於透過每個等級( 或水平)的表現標準描述,讓老師和學生都能知道已經學會哪些內容、哪些還需要補強。當這些訊息回饋到教學現場其實就是實施差異化教學之前置步驟。

12 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評量方法,但以相同的表現標準進行評定,著重判斷學習者是否能善用所學。
現代多元評量以認知心理學派為其理論依據,強調評量活動應著重判斷學習者能否善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遭遇的問題,以及是否懂得省思自己的學習 歷程。 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評量方法,但以相同的表現標準進行評定,著重判斷學習者是否能善用所學。

13 理化科評量 內容標準 依教學現場適用性整理出四項主題 物質與能量的基本概念 常見物質與反應 力、運動與能量轉換 電與磁及其應用
理化科評量 內容標準 依教學現場適用性整理出四項主題 物質與能量的基本概念 常見物質與反應 力、運動與能量轉換 電與磁及其應用 H. Berlak(1992)提出支持脈絡化評量的理論性評論,其主張是: 評量的內容應是課程本位和真實內容(這些內容是學生有機會習得的,並可應 用在學校以外的世界)。 測驗不應僅有選擇題,而應包含建構反應題等開放題型。 學習情境和測驗情境應相符合,學生在教室和自然熟悉的情境中接受評量。 對於評量學生的學習、努力與成就,教師有權使用他們的專業判斷。 教育實踐與研究,第 20 卷第 1 期 -182- 評量結果不僅提供教師和相關人員知道學生學到什麼,也提供課程計畫者和教學設計者一些訊息。

14 物質的型態與性質 波動與聲音 光 溫度與熱量 物質的組成與功用
四項主題下共十七項次主題 物質的型態與性質 波動與聲音 溫度與熱量 物質的組成與功用 化學反應 燃燒及物質的氧化還原 酸、鹼、鹽 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有機化合物 力與壓力 八上 八下 直線運動 運動與力 能的型態與轉換 靜電與簡單電路 九上 電與生活 電磁作用 九下

15 內容標準 指出 學生應該學「什麼」

16 表現標準 界定 學生做得有「多好」

17 表現等級 表現描述 描述符合各等級的知識或技能表現
標準參照(standards-referenced) 是國內外大型評量採用的測驗結果解釋方式,意即事先訂出表現標準,再檢視學生的評量結果達到哪一等級的表現標準。

18 C、D等級表現描述的動詞 以「部分知道」相關概念為判斷依據。 以是否「知道」相關概念為門檻,強調對內容的回憶、再確認。
如:能記得知識、方法或程序、分類、因果關係、原理的定義、教材中的舉例等。 以「部分知道」相關概念為判斷依據。

19 次主題:光 C等級示例 C等級:能知道光的反射現象,並知道面鏡成像是由於光的反射所形成。 強調對內容的回憶、再確認。 事實知識

20 B 等級表現描述的動詞 以是否能「運用概念」為門檻,強調能將新資訊與既有知識、經驗連結。
如:判斷哪些原理較適合所描述現象、能分類或比較、由現有圖表資料進行解釋或推想等。 理解是能掌握教師傳達的概念,若是提與教材或上課內容雷同,該試題屬於知識層次,若已改變了形式,可列入理解層次。

21 B等級:能了解光的反射定律與面鏡成像的原理。
強調能將新資訊與既有知識、經驗連結。 概念知識

22 涉及數學關係的概念運用,動詞用「理解」。
其他B等級表現描述動詞 涉及數學關係的概念運用,動詞用「理解」。 運用概念方式為實例判別。

23 A等級表現描述的動詞 以能否應用概念執行一組程序或不熟悉的任務為門檻,強調學生能根據所學知識自己解決問題。
如:用已知的原理對題目情境做出正確預測並說明理由、判斷哪些條件或原理對解決問題是必要的等。 理解為教師說明解決方法,學生即可依指示解決問題;應用為教師未說明解決方法,學生依過去所學知識自行解決問題。

24 A等級:能應用光的反射與面鏡成像的原理。
強調學生能根據所學知識自己解決問題。 概念知識 程序知識

25 其他A等級表現描述動詞 能自行舉例以說明或解釋相關概念。

26 部分概念沒有全部表現等級 單一定義沒有部分知道。 此概念國中並未要求更高的表現標準。 區分的是運用知識的能力,而非學會知識的多寡。

27 科學過程與製作技能 表現描述的動詞

28 標準本位評量設計 1. 設定評量目標 示例 確認所要測驗學生是否達到的能力或概念 表現標準
「學生的學習是否達到一定標準」受到高度的重視與討論,意欲透過評量來引導並修正教學,協助教師聚焦在關鍵性的知識與技能,並增強教學的一致性與連結性(Voltz, Sims, & Nelson, 2010) 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前,預期學習者上完課後應獲得的學習成果。教學活動是師生在課堂上進行的教與學之活動,教學評量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核。 評量學生關於溶液的組成、濃度與飽和溶液的相關概念。

29 2. 設計評量試題 根據選定的評量目標,設計各等級試題,以評量學生達到哪一等級能力或概念。 題組示例

30 題組示例 第(1)題 評量學生是否能知道溶液的組成以及濃度與飽和溶液的意義。 (是否符合C、D、E等級表現描述)

31 題組示例 第(2)題 評量學生是否能理解重量百分濃度、飽和溶液的意義與溶液的配製。 (是否符合B等級表現描述)

32 題組示例 第(3)題 評量學生是否能應用重量百分濃度與飽和溶液的相關概念。 (是否符合A等級表現描述) 每一題都要有參考答案喔!

33 3. 設定評分規準 清楚列明所要評估特點或範疇的表現標準及評分等級,作為評估學生能力表現程度的指引。
瑜珈教室內,老師發出指令:「所有同學一起將右腳放在兩手中間,左腳膝蓋放到墊子上,左膝能往後就盡可能往後;雙手像握一顆球,手指點地。 柔軟度好的同學,小手臂移到膝蓋內側放到地上,兩手握在一起呈三角形趴下來,用你自己的速度慢慢地深呼吸。 小萱,妳可以將兩腳伸直,直接趴下來」。 (教育專論190期 標準本位的差異化評量與教學) Wiggins(1998)曾指出:「評量不應只是學習結束後評核表現的工具,它應該扮 演更積極的教育功能,亦即以系統化的方式培養學生自我檢核與自我改進的能力」。 那麼要如何達成呢?設計適切的評分規準(rubric)就具有這樣的教育功能,特別是 對所要評量的作品或表現以漸層的方式列出,讓教師知道學生已明確達成何種層級的 目標,也讓學生瞭解該如何努力才能達成何種層級的目標。

34 適切的評分規準 →對所要評量的作品或表現以漸層的方式列出 在教學上,評分規準可讓教師向學生說明教師對於作業所期待的標準,而學生也可以依據它來進行、修改和評鑑自己的作業。 在評量上,評分規準可用來提高評分結果的客觀性與公平性。

35 題組示例評分規準 評量標準與評分規準 內容標準 表現標準 主題 次主題 優秀 (A) 良好 (B) 基礎 (C) 不足 (D) 落後 (E)
物質與能量的基本概念 物質的形態與性質 能應用溶液、質量百分濃度與飽和溶液的相關概念。 能理解質量百分濃度、飽和溶液的意義與溶液的配製。 能知道溶液的組成,以及濃度和飽和溶液的意義。 能部分知道溶液的組成,以及濃度和飽和溶液的意義。 未達D級 評分規準 第1題 能知道定溫、定量的溶劑中,固體溶質的最大溶解量有一定值,且形成的溶液為飽和溶液。 第2題 能由資料判斷溶液達到飽和,列式可計算出正確答案(溶液的重量百分濃度約為31.41%) 第3題 能由資料提供的訊息選出氯化銨,並說明在溫度範圍內,只有氯化銨可達到此濃度。 未能由資料提供的訊息選出氯化銨,並說明在溫度範圍內,只有氯化銨可達到此濃度。 未能由資料判斷溶液達到飽和,並列出計算式。 未完整指出二處錯誤:…最少可溶解36.7 g的氯化鈉,且形成的溶液為未飽和溶液。 (缺少任一項) 未指出二處錯誤或未作答。

36 題組示例第(1)題:學生表現示例 第(1)題

37 題組示例第(1)題:學生表現示例 第(1)題

38 題組示例第(2)題:學生表現示例 第(2)題

39 題組示例第(2)題:學生表現示例 第(2)題

40 題組示例第(3)題:學生表現示例 第(3)題

41 題組示例第(3)題:學生表現示例 第(3)題

42 題組示例第(3)題:學生表現示例 第(3)題

43 評量作業題型與表現等級 題型 是非題 選擇題 填充題 簡答題 配合題 其它 每種題型各有其優點和限制。

44 選擇題 知道基本名詞:C等級 知道相關物理量:C等級 不會有模棱兩可的答案。 學生容易猜答

45 了解關於溫度變化與熱量的多個概念:B等級
選擇題 不適合測量問題解決技巧或提出想法的能力 了解關於溫度變化與熱量的多個概念:B等級 可測量包括知識、理解、應用等層次的學習結果。 需要設計看似有理的誘答選項 儘量避免使用以上皆是、謹慎使用以上皆非

46 無法猜答 判斷降溫快慢+熱平衡概念:B等級

47 也是選擇:C等級 不只一個答案的選擇+說明:B等級

48 是非題 區別基本概念:C等級 部分知道:D等級 測量學生對事實、意見區別的能力(知識),亦可測量學生認識因果關係的能力(理解)。
理解:以手推動一靜止於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推動過程物體的力學能是守恆的。 測量學生對事實、意見區別的能力(知識),亦可測量學生認識因果關係的能力(理解)。 容易猜答,且學生可能雖識別出錯誤,但仍不知道什麼是對的。

49 填充、簡答題 知道基本名詞:C等級 部分知道:D等級 通常測量較簡單的學習結果。 學生須填答,無法猜答。 錯別字造成評分困擾。
元素符號 通常測量較簡單的學習結果。 學生須填答,無法猜答。 錯別字造成評分困擾。 了解原子量與質量數關係:B等級

50 知道不知道 區別很明確 有時很難限制到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若題幹敘述不夠謹慎,就必須依答案正確程度給分。 不宜照抄課文略去字詞作為填空。
磁針放在導線周圍,則指針N極將向  東  偏轉(順時針亦可) 有時很難限制到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若題幹敘述不夠謹慎,就必須依答案正確程度給分。 不宜照抄課文略去字詞作為填空。

51 是非 + 訂正錯誤 答案不只一種 依課本說明:C等級

52 能知道波傳遞時介質上某點振動情形:C等級
無法猜答 能知道波傳遞時介質上某點振動情形:C等級 同時能考慮頻率:B等級

53 配合題 了解關連:B等級 測量辨識事物關聯的能力,亦可使圖形、文字產生關聯。不易猜答。 不易找到同質性材料進行配合。

54 計算題 是否理解電路元件的電功率:B等級 測量運用運算規則能力、公式理解程度。 新穎的題目較能測出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55 莫耳概念不易理解,以1莫耳數量提問:C等級
除原子種類數量正確,分子式表示亦需正確:B等級 化學計量概念應用:A等級

56 應用概念進行說明:A等級

57 作圖題 依課本所教方式作圖:C等級

58 依課本所教作答,進一步完成關係圖:B等級

59 創新題有一定的難度,很難實施? 自行出題或轉換坊間題目均可, 但須以 題組 形式出題。

60 用原有題目補增等級 C等級不只一個答案,補增D、E等級。
B等級 要由圖中找出所需資料並計算:A等級 C等級不只一個答案,補增D、E等級。

61 將原有題目補增所缺等級題目 C等級不只1題, 補增D、E等級
(1)(2)(3) 均C等級 C等級不只1題, 補增D、E等級 知道與實際作圖有差 等級考慮要注意

62 整題缺B等級, 再補增小題。 A等級 水面狀況是依繞行速率決定,非時間

63 知道基本名詞+知道入射角等於反射角:C等級
部分知道:D等級 未達D等級:E等級

64 2題組為同一項目表現描述的不同等級, 但有完整的A~E等級評量。
能畫出小華像的位置:B等級 能正確畫出光行進路徑,進而找出正確的小便斗:A等級 2題組為同一項目表現描述的不同等級, 但有完整的A~E等級評量。

65 種子教師題組示例(一) 實驗時,常以容積莫耳濃度(簡稱莫耳濃度)來表示溶液的濃度,請問: 莫耳濃度的定義是什麼?
將0.1莫耳的葡萄糖加水配製成2公升溶液,則其容積莫耳濃度為多少M?(須寫出計算或思考過程) 取5.85公克的食鹽(分子量為58.5)加水調成0.5公升的食鹽水,則其莫耳濃度為多少M? (須寫出計算或思考過程) 常溫下,0.8公克的氫氧化鈉(分子量=40)溶於水配製成0.1公升溶液,則此氫氧化鈉溶液需要pH值等於多少的鹽酸0.2公升才能剛好中和? (須寫出計算或思考過程)

66 評量目標 常見物質與反應 - 酸、鹼、鹽 本題組在評量學生是否能知道容積莫耳濃度的定義;能根據定義計算容積莫耳濃度;能應用容積莫耳濃度。

67 評分規準(原設計) 等級 A B C D E 對應 表現標準 能應用容積莫耳濃度 能根據定義計算容積莫耳濃度 能知道容積莫耳濃度的定義 未達
未達 D級 評分規準 能應用容積莫耳濃度計算 4.中和時,酸與鹼的莫耳數相等,藉此先算出所需酸的莫耳濃度,在求出pH值,即 0.8 / 40 = 0.02 mol 0.02 = C * 0.2 C = 0.1 M =1*10-1M, 故pH=1 能根據定義計算: / 2 = M / =0.1莫耳 0.1 / = 0.2M 能知道容積莫耳濃度的定義是每1公升溶液中所含的溶質莫耳數,單位為「莫耳/公升」,簡寫成「M」 明確寫出針對各題作答評分時的依據

68 題組示例(一)評分規準 表現標準 常見物質與反應 酸、鹼、鹽 能應用容積莫耳濃度能應用容積莫耳濃度。 能理解容積莫耳濃度。
評量標準與評分規準 內容標準 表現標準 主題 次主題 優秀 (A) 良好 (B) 基礎 (C) 不足 (D) 落後 (E) 常見物質與反應 酸、鹼、鹽 能應用容積莫耳濃度能應用容積莫耳濃度。 能理解容積莫耳濃度。 能知道容積莫耳濃度的定義。 未達D級 評分規準 第1題 能知道容積莫耳濃度的定義是每1公升溶液中所含的溶質莫耳數,單位為「莫耳/公升」,簡寫成「M」 第2、3題 不能根據定義正確列式並計算出容積莫耳濃度。 第4題 能應用容積莫耳濃度概念,正確列式並計算出酸鹼中和時所需鹼的莫耳濃度,並求出pH值。 能根據定義正確列式並計算出容積莫耳濃度。 無法應用容積莫耳濃度概念,正確列式並計算出酸鹼中和時所需鹼的莫耳濃度,並求出pH值。 能正確寫出容積莫耳濃度的定義是每1公升溶液中所含的溶質莫耳數,單位為「莫耳/公升」,簡寫成「M」 無法正確寫出容積莫耳濃度的定義是每1公升溶液中所含的溶質莫耳數,單位為「莫耳/公升」,簡寫成「M」,或未作答

69 種子教師題目示例(二) 液體本身具有重量,會對其接觸的物體產生壓力,稱為液體壓力,請問:
影響液面下某處液體壓力的大小和液體的那些因素有關?又其運算公式為何? 一U形管的截面積為1 cm2 ,內裝有密度 為13.6g/ cm3的水銀,兩端水銀面等高, 如圖,則管底所受的液體壓力為多少? (請列出計算過程並註明單位) 承上題2,今在右端玻璃管加入高為3.4cm 且密度為1.0g/ cm3的水,如圖,則左端玻 璃管水銀面高度h為多少cm? (請列出想法與計算過程)

70 題組示例(二)評分規準 表現標準 評分規準 內容標準 力、運動與能量轉換 力與壓力 能應用靜止液體壓力的相關概念
評量標準與評分規準 內容標準 表現標準 主題 次主題 優秀 (A) 良好 (B) 基礎 (C) 不足 (D) 落後 (E) 力、運動與能量轉換 力與壓力 能應用靜止液體壓力的相關概念 能理解靜止液體壓力及帕斯卡原理 能知道影響靜止液體壓力的因素 能部分知道影響靜止液體壓力的因素 未達D級 評分規準 第1題 能正確說明影響靜止液體壓力(P)的因素有物體在液面下的深度(h)及液體的密度(d),公式為 P=h*d 第2題 能正確列式並計算出管底受到的液體壓力 第3題 能應用水平面原理,正確列式計算液體壓力,求出左管水銀面高度。 無法應用水平面原理,正確列式計算液體壓力,求出左管水銀面高度。 無法正確列式並計算出管底受到的液體壓力 未完整說明影響靜止液體壓力的因素有物體在液面下的深度(h)、 液體的密度(d),公式為 P=h*d (缺少任一~二項) 未正確說明任一項影響因素及公式,或未作答。

71 實驗時,小芬與小莉想要取NaOH固體,並配製1M、500mL的 NaOH 溶液,試回答下列問題:(Na=23,O=16,H=1)
種子教師題目示例(三) 實驗時,小芬與小莉想要取NaOH固體,並配製1M、500mL的 NaOH 溶液,試回答下列問題:(Na=23,O=16,H=1) NaOH固體是否為電解質? 。 若滴數滴NaOH溶液在廣用試紙一端,此端顏色呈___ 色,表示NaOH溶液為 性(填酸或鹼性)。 3.試算配置此溶液所需NaOH固體的公克數。 (列出計算過程與答案) 4.兩人因為找不到NaOH固體,但發現實驗櫃中有一瓶2M 、 500mL的 NaOH 溶液,在不使用完此瓶2M NaOH 溶液的 條件下,小芬與小莉如何能利用此瓶溶液配製1M、500mL 的 NaOH 溶液?試寫下你的方法,若有需計算,請寫下計 算過程。

72 有A~E各等級,但各題為不同項目表現描述的等級 可修改另設子題以進行同項目的其他等級評量
評量標準與評分規準 內容標準 表現標準 主題 次主題 優秀 (A) 良好 (B) 基礎 (C) 不足 (D) 落後 (E) 常見物質與反應 酸鹼鹽 能了解電解質導電的原理及電解質的強弱 能知道什麼是離子,及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定義。 能部分知道電解質、非電解質與離子的定義。 未達D級 能知道常用的酸鹼指示劑(例如石蕊、酚酞、廣用指示劑等) ,並能藉呈現的顏色顯示溶液的酸、鹼性。 能部分知道常用的酸鹼指示劑,並能藉其呈現的顏色顯示酸、鹼性。 能應用溶液、質量百分濃度與飽和溶液的相關概念。 能理解質量百分濃度、飽和溶液的意義與溶液的配製。 能知道容積莫耳濃度的定義 第1題 第2題 第4題 第3題 有A~E各等級,但各題為不同項目表現描述的等級 可修改另設子題以進行同項目的其他等級評量

73 種子教師題目示例(四)

74

75 題組示例(四)評分規準 表現標準 評分規準 內容標準 力、運動與能量轉換 運動與力 能應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能理解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評量標準與評分規準 內容標準 表現標準 主題 次主題 優秀 (A) 良好 (B) 基礎 (C) 不足 (D) 落後 (E) 力、運動與能量轉換 運動與力 能應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能理解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能知道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內容與數學式 能部分知道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內容 未達D級 評分規準 第1題 能完全答對4個小題。(包含錯誤改為正確) 第2題 能由資料列式,並計算出正確答案(6:2:1) 第3題 能完全正確畫出F-t圖。(包含標註單位長) 未能完全正確畫出F-t圖。(包含標註單位長) 未能由資料列式,並計算出正確答案(6:2:1) 4個小題中只有部分答對。 皆未能答對或完全未作答。

76 種子教師題目示例(五)

77 題組示例(五)評分規準 表現標準 內容標準 力、運動與能量轉換 直線 運動 能應用加速度的相關概念 能理解加速度與等加速度的概念
評量標準與評分規準 內容標準 表現標準 主題 次主題 優秀 (A) 良好 (B) 基礎 (C) 不足 (D) 落後 (E) 力、運動與能量轉換 直線 運動 能應用加速度的相關概念 能理解加速度與等加速度的概念 能知道加速度的意義 未達D級 評分規準 ●第1、2題 能正確回答出1、2兩小題的答案。  ●第3題 能完整寫出等加速度運動在v-t圖中是斜直線,並能從初速度為0、速度或加速度的正負值為正,判斷出合理的圖形為(C)。 ●第4題 能正確畫出v-t圖的圖形,並從題目線索中找出初速度與末速度,利用v-t圖中的面積等於物體位移的關係正確計算出剎車時間。 未能正確畫出v-t圖,或雖然畫出,但無法正確計算出剎剎車時間。 未能選出正確圖形,或雖能選出正確圖形,但在說明中未能完整寫出判斷的理由。 未能正確畫出v-t圖,或雖然畫出,但無法正確計算出剎剎車時間 僅能部分答對1、2兩小題的答案。 1、2兩小題皆答錯或未作答

78 種子教師題目示例(六)

79 題組示例(六)評分規準 未使用救援卡並將觀察結果正確描述並推論原因 使用救援卡但可以自己將觀察結果正確描述,並推論部分原因
評量標準與評分規準 內容標準 表現標準 主題 次主題 優秀 (A) 良好 (B) 基礎 (C) 不足 (D) 落後 (E) 物質與能量的基本概念 能依指示完成光的實驗活動,自行提出合理的結論,並能透過觀察發現問題,進行探究。 能依教師指導完成光的實驗活動,自行提出合理的結論。 能依教師協助完成光的實驗活動,並能透過引導提出合理的結論。 能依教師協助完成部分光的實驗活動,透過引導仍無法提出合理的結論。 未達D級 評分規準 未使用救援卡並將觀察結果正確描述並推論原因 使用救援卡但可以自己將觀察結果正確描述,並推論部分原因 使用救援卡且需要教師協助引導將觀察結果部分描述,但推論原因不完整或提出錯誤推論 使用救援卡完成實驗操作,雖然經過教師指導仍無法提出合理結論

80 一般評量命題原則 與所欲測量學習結果互相配合 確定考到內容領域的重要概念 語句合理順暢,文字精簡 提問清楚明確,無模擬兩可處
沒有與答案有關的線索 避免題目間互相提供作答線索 要問分子量,卻沒有給分子式

81 轉換坊間題目需注意問題 將10%的葡萄糖水溶液50毫升水稀釋,若以溶液體積為橫座標,溶質克數為縱座標,則下列何者正確? (A) (B) (C) (D) 敘述應清楚完整 若物體溫度升高,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吸收了熱量 (B)放出了熱量  (C)比熱會變大 (D)比熱會變小。 條件設定需嚴謹 (暖暖包,化學變化)

82 有關擴散現象中粒子運動情形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由粒子密集的區域往稀疏的區域運動  (B)擴散現象將使粒子均勻分布於溶液中  (C)溫度越低,擴散運動的速率越快  (D)擴散運動到達均勻平衡時,粒子仍然繼續不斷的運動。 敘述應合理 用力壓扁一塊鬆軟的麵包時,麵包的密度有什麼變化?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可能變大也可能變小。 情境要設想清楚

83 將三個相同的燒杯甲、乙、丙分別加入10g、40g及70g且同為20℃的水,放在同一熱源加熱5分鐘,若水皆未沸騰,則哪一杯的溫度最高? 
(A)甲 (B)乙 (C)丙 (D)三杯的溫度皆相同。 應加入條件「所提供熱量均被水吸收」 小偉取相同的兩個燒杯A、B,盛裝不同質量的水後,以穩定熱源加熱,測得水溫變化與加熱時間的關係如圖所示,則A杯水的質量為B杯的多少倍?(假設熱量均被水吸收)  (A) 倍(B) 2 倍(C) 倍(D) 3 倍

84 評量是有效教學的一種工具 確認教學目標 提供相關教學 評量預期之學習結果 改善學習與教學、評量

85 檢視教學成效的評量設計 哪些重要概念要檢視一下學生的學習狀況? 確認關於欲檢視概念的表現標準
自行出題或轉換原有題目 成為可達檢視效果的評量題 依據表現標準訂定合適的評分規準 確保評核的一致性

86 採多樣化的評量題目,讓學生學著自己寫出理由,或好好寫出算式,學生概念會更清晰。
教師在評量的過程中,不只能評估學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還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境,讓評量是促進學習的評量。

87 西班牙第五大銀行「薩瓦德爾銀行( Banco de Sabadell)」於成立第 130 週年之際,在當地市區的一個角落,發起一場由百名 Valles 交響樂團及歌者組成的「快閃」街頭表演,演出內容震撼人心。 這一切的魔幻時光,就在路過的小女孩投了一枚硬幣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感謝聆聽


Download ppt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理化科 評量作業設計說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