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李瑞峰
2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病理生理学(功能代谢) 病理学 病理解剖学(形态结构) (以大叶性肺炎为例解释)
3
绪论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一、任务 研究疾病产生的原因、条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及其机制,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例如: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过程; Banting获得启发 胰岛素的发现及其人工合成对IDDM治疗的 意义
4
二、地位 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以正常机体的功能代谢机制为基础(与多门基础医学课密切相关),探索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及其机制,揭示疾病本质,为认识和防治疾病服务(与临床医学关系密切) 如:心衰 能量代谢 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 兴奋-收缩偶联 前负荷 心脏负荷 后负荷
5
三、内容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动物实验 二、临床观察 三、流行病学调查 四、分子生物学实验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6
病因: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或特异性)的因素。如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的病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健康?疾病? 第二节 病因学(Etiology) 病因: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或特异性)的因素。如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的病因 条件:除病因外,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其他因素。 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发病有关的还有哪些因素? 诱因:能加强病因的作用,促使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发展的条件因素。 如:如妊娠后期的血液高凝状态,DIC诱因 感染, 心衰诱因
7
第三节 发病学(Pathogenesis)
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疾病如何发生?如何发展变化? 其基本机制和一般规律如何? 二、 一般规律 (一)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损伤:致病因素对机体的伤害作用 抗损伤:机体抵抗损害的各种反应(防御、适应、代偿等) 如:创伤出血(损伤)反射性地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激活,以强心、缩血管,升血压(抗损伤); 食物中毒(细菌毒素-损伤),吐、泻(抗损伤)。
8
致病因素(因)引起的损害(果)又可作为发病原因引起新的损害的过程。因果的不断转化,推动疾病不断发展变化。
损伤与抗损伤二者间的斗争推动疾病的变化。 抗损伤反应具有双重性。 (二)因果交替 致病因素(因)引起的损害(果)又可作为发病原因引起新的损害的过程。因果的不断转化,推动疾病不断发展变化。 如:食物中毒 变质食物(细菌毒素) 吐、泻 水、电紊乱 cause result(cause) result(cause) 酸中毒(结果---原因) 休克 注意把握疾病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
9
二、基本机制 (一)神经机制 神经损伤 病因 疾病 神经功能紊乱 损伤:如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等 功能紊乱:如高血压,肝性脑病等
(三)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基本机制 (一)神经机制 神经损伤 病因 疾病 神经功能紊乱 损伤:如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等 功能紊乱:如高血压,肝性脑病等
10
(二)体液机制 致病因素 体液因子数量和活性改变 内环境紊乱 疾病 激素 体液因子 全身性体液因子 局部性体液因子 细胞因子
11
体液因子的作用方式: (1)内分泌 (2)旁分泌 (3)自分泌
12
(三)组织细胞机制 病因 细胞损伤 疾病 线粒体 致病因素 溶酶体 细胞膜 细胞水肿 自由基 线粒体 ATP 溶酶体 自溶
13
受体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受体功能缺陷 胆固醇难以进入细胞被降解
(四)分子机制 致病因素导致体内分子质或量的改变而造成疾病。 由DNA的遗传性变异引起蛋白质功能与结构异常 所造成的疾病,常称为分子病。 包括酶缺陷病:如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所其致的糖原沉积症 糖原 糖原合成酶 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 葡萄糖 受体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受体功能缺陷 胆固醇难以进入细胞被降解 高胆固醇血症
14
图1 图2 图3 例: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测定细胞中内皮素(ET)表达 图1 正常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铺片ET阴性×400
15
N 例:高糖大鼠外周血白细胞iNOS-mRNA表达的变化 N: 正常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原位杂交片 (×1000);
N: 正常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原位杂交片 (×1000); A: 高糖饮水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原位杂交片 (×1000); B: 高糖饮水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原位杂交片 (×1000); C: 高糖饮水6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原位杂交片 (×1000); (胞浆内深蓝着色为iNOS-mRNA阳性杂交信号,核固红复染。) N
16
膜转运功能障碍(膜病):如高血压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糖尿病细胞膜葡萄糖转运障碍,肾小管酸中毒可能存在H+转运障碍。
2型糖尿病,胰岛素受体原发或继发性功能障碍。受体与胰岛素结合障碍,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使葡萄糖利用障碍、或细胞膜葡萄糖转运子摄糖功能降低。 膜转运功能障碍(膜病):如高血压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糖尿病细胞膜葡萄糖转运障碍,肾小管酸中毒可能存在H+转运障碍。
17
三、 疾病转归 康复(分为痊愈和好转) 转归 死亡 脑死亡概念:全脑功能的永久的不可逆的丧失。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18
结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