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4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4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

2 伴性遗传(Ⅱ)

3 知识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1.内容 基因是由______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________上 2.依据 基因和________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3.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 染色体 染色体 染色体 类比推理

4 性别

5 3.理论解释 ⑥XW ⑦XW ⑧Y

6 4.实验结论 基因在________(后来摩尔根又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排列)   想一想:生物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 答案:不一定。①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 ②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或者细胞质的质粒DNA上。 ③多数生物是真核生物,所以说多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上 线性

7 知识点二 伴性遗传 1.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________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性别

8 隐性致病 男性 隔代交叉

9 X 女性 世代连续性

10 预测 优生 诊断

11 算一算:在我国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为7%,那么女性中红绿色盲患者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 :由于男性中XbY就表现患病,女性中XbXb才患病,而XBXb为正常(携带者),所以两个Xb同时出现的概率为Xb·Xb=7%×7%=0.49%。所以女性中红绿色盲患病的概率约为0.5%。

12 判一判 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2.所有生物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  )。 3.自然界性别决定的方式只有XY型和ZW型 (  )。 4.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控制性别的 (  )。 5.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有关 (  )。 6.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  )。 × × × × ×

13 7.玉米、小麦、西瓜等植物雌、雄同株,细胞内无性染色体
(  )。 8.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9.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都与配子的形成有关 ×

14 连一连 答案:①-Ⅱ ②-Ⅰ ③-Ⅰ ④-Ⅴ ⑤-Ⅲ

15 巧记1: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假说,类比推理,结论正误,实验验证。果蝇杂交,假说演绎,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 巧记2:遗传方式的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 隐性伴性看女病, 父子都病是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显性伴性看男病, 母女都病是伴性。

16

17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含性别决定) 2012江苏卷、福建卷、四川卷 2011安徽卷、福建卷…… 高考地位:5年9考

18

19

20 所有哺乳动物、人类、果蝇、某些鱼类、两栖类等
二、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 项目 XY型 ZW型 性染色体组成 雌性 常染色体+XX 常染色体+ZW 雄性 常染色体+XY 常染色体+ZZ 生物类型 所有哺乳动物、人类、果蝇、某些鱼类、两栖类等 鸟类、蛾蝶类

21 2.性别分化及影响因素 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的影响,如: (1)温度影响性别分化,如蛙的发育:XX的蝌蚪,温度为20 ℃时发育为雌蛙,温度为30 ℃时发育为雄蛙。 (2)日照长短对性别分化的影响:如大麻,在短日照、温室内,雌性逐渐转化为雄性。

22 (1)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2)性染色体决定型是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此外还有其他方式,如蜜蜂是由染色体组的倍数决定性别的。(3)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只影响表现型,基因型不变。(4)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

23 本考点命题频率较低,既可单独命题,也可与遗传、变异结合综合出题,多以选择题为主。

24 【典例1】 (2012·江苏单科,10)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25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故A错;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染色体的遗传而遗传,故B对;生殖细胞既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都选择性的表达,故C错;在减I时X和Y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有的只含X染色体,有的只含Y染色体,故D错。 答案 B

26 【训练1】 下列关于人体染色体、基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所以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 B.在体细胞中,等位基因存在于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C.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D.正常情况下,每个配子都含有体细胞中的每一对等位基因

27 解析 人的细胞核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核是基因的主要储存部位,所以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如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了在配子中不含有等位基因。 答案 D

28 高考地位:5年28考 伴性遗传的类型和遗传方式 2012广东卷、江苏卷、安徽卷 2011天津卷、江苏卷、广东卷、 安徽卷……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1.伴性遗传的概念的理解 (1)基因位置:性染色体上——X、Y或Z、W上。 (2)特点:与性别相关联,即在不同性别中,某一性状出现的概率不同。

29 2.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如图为X、Y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I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也有差别,如:

30

31 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伴Y遗传) 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如上图Ⅲ)上基因的传递规律
3.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基因的位置 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伴Y遗传) 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如上图Ⅲ)上基因的传递规律 隐性基因(伴X隐性) 显性基因(伴X显性) 模型 图解

32 判断依据 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 双亲正常子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特征 家族内男性遗传概率100% 隔代交叉遗传,男性多于女性 连续遗传,女性多于男性 举例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

33 二、遗传病的特点及遗传系谱的判定 1.遗传病的特点 (1)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 下面(2)、(3)、(4)均为细胞核遗传(如线粒体基因的遗传) (2)伴Y遗传——只有男性患病(父传子的传递率100%)

34

35 2.遗传系谱的判定程序及方法 第一步:确认或排除细胞质遗传 (1)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子女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最可能为细胞质遗传。如图1: 图1

36 母亲有病,子女均有病,子女有病,母亲必有病,所以最可能为细胞质遗传。
(2)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的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母系遗传。

37 第二步:确认或排除伴Y遗传 (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最可能为伴Y遗传。如图2: 图2

38 (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第三步:判断显隐性 (1)“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图3; (2)“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图4。           图3  图4

39 第四步:确认或排除伴X染色体遗传 (1)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 ①女性患者,其父或其子有正常的,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图5、6) ②女性患者,其父和其子都患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图7)

40 (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 ①男性患者,其母或其女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图8) ②男性患者,其母和其女都患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图9、图10)

41 第五步: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

42 (2)典型图解(图11) 图11 上述图解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

43 提醒 注意审题——“可能”还是“最可能”,某一遗传系谱“最可能”是________遗传病,答案只有一种;某一遗传系谱“可能”是________遗传病,答案一般有几种。

44 伴性遗传及其应用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频考点,在高考题中主要考查基因与性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型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基因型的书写方法、遗传概率的计算等。结合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这类试题主要考查了伴性遗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点。试题一般以图文的形式呈现信息,理解图中所给信息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

45 【典例2】 (2011·江苏单科,24)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

46

47

48 答案 ACD

49 (1)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 ①寻求两个关系:基因的显隐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②找准两个开始:从子代开始;从隐性个体开始。 ③学会双向探究: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型,再看亲子关系)。 (2)对于系谱图中遗传病概率的计算,首先要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写出双亲的基因型,最后求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两种遗传病相结合的类型,可采用“分解组合法”,即从每一种遗传病入手,算出其患病和正常的概率,然后依题意进行组合,从而获得答案。

50 【训练2】 (2012·龙岩教学质检)在调查某种遗传病的过程中,发现某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51 答案 B

52 规避2个误区 误区1 误认为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等同于常染色体遗传  点 拨 由于X、Y染色体传递与性别有关,如父方的X只传向女儿不传向儿子,而Y则相反,故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传递时也必将与性别相联系(如同源区段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传向儿子),这与常染色体上基因传递有本质区别。

53 误区2 混淆“患病男孩”和“男孩患病”  点 拨 “患病男孩”和“男孩患病”包含的范围大小不同,进行概率运算时遵循以下规则: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的概率,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中患病者的概率。

54 纠错演练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  )。

55 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 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Ⅲ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应高于女性;由于Ⅲ片段为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所以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尽管Ⅱ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但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并不相同,而是与性别有关,有时男性患病率并不等于女性,

56

57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含性别决定) 1.(2010·海南单科,14)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
(  )。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58 解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个别碱基对的突变,它不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所以A项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59 2.(2011·福建理综,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 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60 解析 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有两种,即含Z的卵细胞和含W的卵细胞。根据卵细胞形成的特点,若产生的卵细胞中含Z,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含有的性染色体分别是:Z、W、W,卵细胞与这三个极体结合形成ZZ、ZW、ZW的后代;若产生的卵细胞中含W性染色体,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含有的性染色体分别是W、Z、Z,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极体结合形成WW、ZW、ZW的后代,又知WW的胚胎不能存活,由此可推测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为4∶1。 答案 D

61

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 )。 图2

63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64

65 基因型为AaDd的裂翅果蝇逐代自由交配,子代产生的胚胎将有AADD、AaDd、aadd三种,其中AADD、aadd胚胎致死,子代中只有AaDd存活,故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不变。

66

67 伴性遗传及其综合应用

68

69 答案 C

70 5.(2011·安徽理综,31Ⅰ)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71 (2)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茧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雄、雌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72

73

74 见Word版活页训练


Download ppt "第4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