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节 脂类代谢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物理性质:难溶于水而易溶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节 脂类代谢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物理性质:难溶于水而易溶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脂类代谢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物理性质:难溶于水而易溶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化学组成: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这些酯的有关物质。

2

3

4

5

6

7

8

9 §2.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一、脂肪的消化 消化部位:小肠; 婴儿胃内可以消化少量脂肪 脂肪酶: 胰脂酶、辅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等。

10

11 Section 1 Digesting and absorption

12 胶束 单单酸甘油酯

13

14 淋巴管 内质网 乳糜微粒

15

16

17

18

19

20

21 一、脂肪动员 肾上腺素 高血糖素 受体 腺苷环化酶 ATP cAMP ATP 激素敏感甘油三酯脂肪酶b 磷酸酶 蛋白激酶 ADP
脂肪酸+甘油二酯 脂肪酸+甘油一酯 甘油一脂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 脂肪酸 甘油

22 二、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酰基在线粒体上的转运 活化 转运 -氧化 脂酰CoA合成酶 FFA HSCoA ATP AMP PPi

23 脂肪酸氧化 脂肪酸 脂酰CoA Δ2-烯脂酰CoA L(+)β-羟脂酰CoA β -酮脂酰CoA 脂酰CoA合成酶 脂酰CoA脱氢酶

24

25

26 三、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 -羟丁酸 丙酮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 (一)酮体的生成:肝内生酮肝外用
肝脏是生成酮体的器官,但肝脏不能利用酮体,因其缺少利用酮体的酶。

27 (五)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乙酰乙酸(acetoacetate) 、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丙酮(acetone)三者总称为酮体(ketone bodies)。 血浆水平:0.03~0.5mmol/L(0.3~5mg/dl) 代谢定位:肝内生酮干外用 生成:肝细胞线粒体 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

28 1.酮体在肝细胞中生成 HMGCoA 合酶 CoASH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CoASH HMGCoA 裂解酶 NADH+H+ NAD+
β-羟丁酸 脱氢酶

29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线粒体)
2.酮体在肝外组织利用 琥珀酰CoA转硫酶 (心、肾、脑及骨骼肌的线粒体) NAD+ NADH+H+ 琥珀酰CoA CoASH+ATP PPi+AMP 琥珀酸 CoASH 乙酰乙酰CoA硫激酶 (肾、心和脑的线粒体)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线粒体)

30

31 HMGCoA是合成胆固醇及酮体的重要中间产物
裂解 酮体 肝脏线粒体 HMGCoA还原酶 HMGCoA 甲羟戊酸 胞液内质网

32 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酮体生成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生理条件下,酮体因其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管壁,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防止酸中毒:饥饿,高脂低糖饮食,糖尿病易引起酮症酸中毒

33 脂肪酸-氧化及酮体的生成的调节 1.饮食状况及激素的影响:
饱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多,脂肪组织的脂解受抑制,脂肪酸-氧化及酮体的生成均下降。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脂解作用增加,肝摄取FFA增多,脂肪酸-氧化及酮体的生成加强。

34 脂肪酸-氧化及酮体的生成调节 2. 肝内调节: FFA 肝细胞 甘油三酯 磷脂 胞液 -氧化 酮体生成 线粒体 饱食,肝糖原丰富 FFA
甘油三酯 磷脂 胞液 -氧化 酮体生成 线粒体 饱食,肝糖原丰富 FFA TG. PL 饥饿或糖供应不足:-氧化及酮体的生成加强

35 脂肪酸-氧化及酮体的生成调节 - + 3. 丙二酰CoA的影响: 乙酰CoA 丙二酰CoA 脂酰CoA 进线粒体 柠檬酸 乙酰CoA羧化酶
脂酰肉碱转移酶I 脂酰CoA 进线粒体 柠檬酸

36 四、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一、脂肪酸的合成 二、脂肪酸碳链的加长 三、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37 胞液 线粒体 葡萄糖 丙酮酸 丙酮酸 乙酰CoA CO2 H2O 苹果酸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 CoA 柠檬酸 柠檬酸 ATP CoA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 葡萄糖 丙酮酸 丙酮酸 乙酰CoA CO2+NADPH+H+ CO2 H2O NADP+ 苹果酸 NAD+ 草酰乙酸 NADH+H+ 草酰乙酸 ADP+Pi + 乙酰CoA CoA 柠檬酸 柠檬酸 ATP CoA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38

39

40

41

42 软脂酸的生物合成 E- SH酮酯酰合成酶-Cys-SH 乙酰辅酶A羧化酶 ß-酮脂酰合成酶 1.缩合 ß-酮脂酰还原酶 2.加氢 水化酶
3.脱水 αβ-烯脂酰还原酶 4.加氢

43 脂肪酸碳链的加长 部位:肝细胞的内质网或线粒体 1.内质网酶体系: 二碳单位供体-----丙二酰CoA 供氢体---- NADPH + H+
脂酰基在CoASH上进行反应,无ACP载体 2.线粒体酶体系: 脂酰CoA与乙酰CoA缩合,还原,脱水,还原,一般可延长脂酸链至24或28个碳原子

44 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动物体内的去饱和酶:4,5,8,9去饱和酶 植物去饱和酶:9,12,15去饱和酶 人体不饱和脂肪酸包括:
软油酸(16:1,9) 油酸(18:1,9) 亚油酸(18:2,9,12) 亚麻酸(18:3,9,12,15) 花生四烯酸(20:4,5,8,11,14) 人体自身合成 食物提供 脂酰CoA+O2 +e e e NADH+H+ Cyt b5 Fe3+ 油酰CoA+H2O (去饱和酶)

45 五、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合成部位 肝、脂肪组织、小肠是合成内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 (二)合成原料 (三)合成过程
甘油一酯途径 小肠粘膜细胞 甘油二酯途径 肝、脂肪细胞

46 (1)甘油的再利用 CH2OH 甘油激酶 CH2OH CHOH + ATP CHOH + ADP CH2OH 肝、肾 CH2O-P
(肝肾等组织含有甘油激酶,能利用游离甘油,使之磷酸化生成3一磷酸甘油。肝外组织脂肪分介产生的甘油,由于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而不能被再利用)。

47 (2)合成甘油三酯 CH2OH 转酰酶 CH2OCR1 转酰酶 CH2OCR1 CHOH CHOH R2COCH
CH2O-P R1COCoA CoA CH2O-P R2COCoA CoA CH2O-P 3-磷酸甘油 -脂酰-3-磷酸甘油 磷脂酸 磷脂酸磷酸酶 CH2OCR 转酰酶 CH2OCR1 R2COCH R2COCH O CH2OH R3COCoA CoA CH2OCR3 1,2-甘油二酯 甘油三酯 合成脂肪的三分子脂肪酸可为同一种脂肪酸,亦可是三种不同脂肪酸。

48 六、磷脂代谢

49

50

51 七、胆固醇代谢 一、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及生理功能 二、胆固醇的消化吸收 三、胆固醇的合成 四 、 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去路)
五 、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去路)

52 胆固醇的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 胆固醇(cholesterol):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结构,有羟基的固体醇类化合物。 环戊烷多氢菲 A B C D

53 胆固醇结构平面式: (有一定刚性)

54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1. 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存在于生物膜中的胆固醇均为游离胆固醇,在细胞质膜中含量较高。其固体结构可以增强脂质双分子层的机械稳定性。对于维持膜的流动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2. 胆固醇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提。

55 胆固醇的消化吸收 胆固醇酯 游离的胆固醇 胆汁酸盐、磷脂、甘油一脂、脂肪酸 混和微团 乳糜微粒
胆固醇酯 游离的胆固醇 胆汁酸盐、磷脂、甘油一脂、脂肪酸 混和微团 乳糜微粒 未吸收的胆固醇在小肠下段及结肠被细菌还原为粪固醇随粪便排出。

56 影响胆固醇消化吸收的因素 1. 胆汁酸盐: 维持胆固醇吸收的重要因素 2. 食物脂肪: 促使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
1. 胆汁酸盐: 维持胆固醇吸收的重要因素 2. 食物脂肪: 促使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 3. 植物固醇: 抑制胆固醇吸收 4. 纤维素、果胶: 间接减少了胆固醇的吸收 5. 某些药物 如消胆胺,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它可与胆汁酸盐结合,加快胆汁酸盐的排泄,间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57 胆固醇的合成 ●几乎全身各组织,肝脏最强,肠次之 ●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 ●胆固醇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和内质网中

58 合成原料 ●乙酰CoA NADPH ATP ●乙酰CoA及ATP来自糖的有氧氧化 ● NAPH则主要来自胞液中的磷酸成糖途径

59 合成基本过程 有近30步酶促反应,可概括为三大步骤: 1. 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 MVA)的合成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HMG合成酶 2CH3COCoA     CH3COCH2COCoA         HSCoA      CH3COSCoA      COOH              COOH                                 CH2      HMGCoA还原酶     CH2 HO-C-CH3               HO-C-CH3   CH2    2NADPH+2H+ 2NADP++CoA CH2    COCoA           CH2OH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甲羟戊酸 (HMGCoA) (限速反应)     (MVA)

60 2. 鲨烯的合成(squalene) MVA 脱羧 磷酸化 异戊烯焦磷酸脂(IPP)和二甲基丙烯焦磷酸脂 缩合 成30碳的鲨烯

61 3. 胆固醇的合成 NADPH NADP+ 3CH3 鲨烯 胆固醇 30C O2 27C
鲨烯 胆固醇 30C O C 鲨烯在鲨烯环氧酶催化下,进行羧化、环化、脱甲基、还原等反应,最后形成胆固醇。

62 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1. 昼夜节律 2. 饮食 饥饿与禁食 抑制肝合成胆固醇 饱食 肝HMGCoA还原酶活性增 加,胆固醇合成增加
饥饿与禁食 抑制肝合成胆固醇 饱食 肝HMGCoA还原酶活性增 加,胆固醇合成增加

63 3.食物胆固醇 4. 激素. 食物胆固醇可反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主要由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合成引起.
同时可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和促进胆固醇排泄。

64 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去路) (一)胆固醇转变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65 初级胆汁酸与次级胆汁酸 相同点: 24碳酸,A/B顺式 不同点: 初级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合成部位 肝脏 小肠 结构 7位碳羟化 7位碳脱羟
合成部位 肝脏 小肠 结构 位碳羟化 位碳脱羟 形式 大多形成结合型 游离型 甘氨胆酸 脱氧胆酸 牛磺胆酸 甘氨鹅脱氧胆酸 石胆酸 牛磺鹅脱氧胆酸

66 胆道

67 胆汁酸的生理意义 1.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2.抑制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沉淀(结石)

68 胆固醇代谢转变(去路) (二) 类固醇激素的合成 1.肾上腺皮质激素 (1) 球状带 醛固酮 盐皮质激素 (2) 束状带 皮质醇 糖皮质激素
(1) 球状带 醛固酮 盐皮质激素 (2) 束状带 皮质醇 糖皮质激素 皮质酮 (3) 网状带 雄激素.雌激素

69 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去路) 2.雄性激素 3.雌性激素 (三)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 (四)胆固醇经肠道直接排泄

70 八、 血浆脂蛋白代谢 一 . 血脂 定义: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 血脂组成: 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游离脂肪酸
八、 血浆脂蛋白代谢 一 . 血脂 定义: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 血脂组成: 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游离脂肪酸 等。其中磷脂含70%卵磷脂, 20%神经鞘磷脂, 10%脑磷脂. 血脂来源 (1)外源性:食物脂类 (2)内源性:肝、脂肪细胞等合成 血脂含量: 不恒定,外界影响,波动范围大.

71

72 二.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脂类水溶性差,必须与水溶性强的蛋白质、磷脂结合形 成脂蛋白(lipoprotein)
二.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脂类水溶性差,必须与水溶性强的蛋白质、磷脂结合形 成脂蛋白(lipoprotein) 血浆脂蛋白是脂类的运输形式 (除了游离脂肪酸由血浆白蛋白结合而运输外)

73

74 血浆脂蛋白分类 1.电泳法: (按迁移率大小,由快到慢依次为:) -脂蛋白、前-脂蛋白、-脂蛋白、乳靡微粒.
2.超速离心法:(按密度大小) 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底密度脂蛋白(VLDL)、乳靡微粒(CM),另有中密度脂蛋白(IDL)

75

76

77

78

79 血浆脂蛋白代谢 特点:新生 成熟 残粒 (一) 乳糜微粒代谢 (二) 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 (三) 低密度脂蛋白代谢 代谢: LDL受体通路
特点:新生 成熟 残粒 (一) 乳糜微粒代谢 (二) 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 (三) 低密度脂蛋白代谢 代谢: LDL受体通路 (四)高密度脂蛋白代谢

80

81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必需脂肪酸 2.脂肪动员 3.血脂 4.酮体 二、填空题
1.必需脂肪酸 2.脂肪动员 3.血脂 4.酮体 二、填空题 1.血浆脂蛋白分类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长链脂酰辅酶A进人线粒体由________携带,限速酶是________。 3.酮体在肝脏生成后,由________运输至_________氧化利用。 4.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和________。 5.脂肪酸生物合成在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关键酶是_________。 6.脂肪酸生物合成的供氢体是________,它来源于_________。 7.血浆中的脂类统称为_____,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 和________ 。

82 复习题 9.胆固醇生物合成在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关键酶是________。 1
0.电泳法将血浆脂蛋白依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脂肪酸的活化形式是________,在________内生成,而后由 ________携带进入_________,并在其β-碳原子上进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四步,分解出1分子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和1分子________ 。 12.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简述题 1.简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2.简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合成部位和功能


Download ppt "第三节 脂类代谢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物理性质:难溶于水而易溶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