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复 习 如何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复 习 如何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复 习 如何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2 第三十九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 掌握: 靑霉素、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 熟悉: 耐药性;半合成靑霉素各类特点 了解: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药名

4 第一节 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5 一、分类: 1、青霉素类: 天然青霉素 人工半合成青霉素 2、头孢菌素类 :一、二、三、四代 3、其他β-内酰胺类 4、β-内酰胺酶抑制药

6 β-内酰胺环

7 二、抗 菌 机 制 抑制细胞壁合成

8 金葡菌胞壁粘肽交叉联接示意图 青霉素 转肽酶 L-丙 L-丙 D-谷 L-丙 L-丙 D-谷 L-赖 D-谷 D-谷 L-赖 D-丙 L-赖
NAC·Mur-NAC·GA -NAC·Mur-NAC·GA- -NAC·Mur-NAC·GA- -NAC·Mur-NAC·GA- L-丙 L-丙 D-谷 L-丙 L-丙 D-谷 L-赖 D-谷 D-谷 L-赖 D-丙 (甘) 5 L-赖 L-赖 D-丙 (甘) D-丙 5 (甘) 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得最外层,一是维持细菌得形态,二是抵御低渗环境,细菌内部得渗透压很大,如果没有细胞壁,细菌容易破裂。三是参与物质交换,细胞壁上有许多微孔,可允许某些物质自由通过 粘肽: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交替间隔排列 D-丙 5 D-丙 (甘 D-丙 (-) 转肽酶 青霉素

9 抗菌机制 细胞壁 缺损 自溶酶活化 细菌裂解、死亡 抑制 (二糖十肽) β-内酰胺环+ PBPS 菌体膨胀、变形 水分内渗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抑制 粘肽 (二糖十肽) 转肽酶 粘肽交叉联结 细胞壁 缺损 β-内酰胺环+ PBPS 菌体膨胀、变形 水分内渗 敏感菌体内渗透压 自溶酶活化 细菌裂解、死亡

10 杀菌作用特点: 1.对人和动物毒性小 2.对繁殖期细菌>静止期细菌 三.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β-内酰胺酶

11 青霉素的基本结构 6-APA β-内酰胺酶

12 2.β-内酰胺酶的“陷阱机制”或 “牵制机制” 3. PBPs发生改变 细菌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 5.增强药物外排 6. 细菌自溶酶减少

13 第二节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半合成青霉素

14 青霉素的基本结构 6-APA 苄基 酰胺酶作用位点 内酰胺酶作用位点

15 [来源及化学] 青霉菌培养液提取(X ,F,G,K,双H) 水溶液极不稳定, 室温中24h大部分失效,且易致敏. 注意:现用现配;
剂量用国际单位”U”表示

16 青霉素发明者、英国科学家弗莱明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霍华德.弗罗里因进行青霉素化学制剂的研究,而与弗莱明、钱恩同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因为青霉素就是由一种青色的霉菌产生的。    很少有人知道,青霉素的最初使用是在中国,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有青霉,也不知道有青霉素,但实践中,人们却知道应用发了霉的浆糊防止伤口发炎。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着霉豆腐渣可以用来治疗一切恶疮无名肿毒。很可惜,当时社会的人们根本就对探求其中缘由毫无兴趣 。 现在科学史上记载着青霉素的发明者是英国的佛莱明。佛莱明从事细菌研究工作很多年,直至1929年的夏天,查看细菌培养皿时,突然发现金黄色的葡萄球菌的菌落死亡,菌落的空圈上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霉菌。而佛莱明看到了这种霉菌的强大杀菌能力。于是佛莱明把这种青绿色的霉菌培养起来,并将其培养液滴入葡萄球菌的菌落中,终于证实了培养液的杀菌能力。 1941年的2月,他们开始将青霉素用于治疗人,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霍华德.弗罗里因进行青霉素化学制剂的研究,而与弗莱明、钱恩同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7 【体内过程 】 1.吸收:不po, im吸收迅速而完全 2.分布:C外液; 房水、脑脊液浓低
3.排泄: 90%肾分泌; t1/2:0.5~1小时 为什么? 炎症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临床上 im 2次/日,ivgtt 1次/日 因为有抗生素后效应(PAE)

18 延长青霉素的作用时间,可采用 ①难溶制剂 普鲁卡因青霉素 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 ②与丙磺舒合用

19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葡菌、表葡菌 肺炎球菌
【抗菌作用】 对G+(球、杆菌)G¯球菌有强大杀菌 对G¯杆菌作用弱。 1.对多数G+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葡菌、表葡菌 肺炎球菌 廉颇落难白灰滩:链球菌,破伤风,螺旋体, “两对半”

20 2. G+杆菌:白喉杆菌 炭疽杆菌 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如产气荚膜杆菌 破伤风梭菌、难辨梭菌、真杆菌、乳酸杆菌等 3.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 不耐药的淋病奈瑟菌

21 4.少数G-杆菌: 如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 5.螺旋体: 如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6.放线菌 无效:真菌,原虫,立克次体,病毒

22 【临床应用】 G+球菌感染:蜂窝织炎,丹毒,猩红热,咽炎 G+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白喉病 G-球菌感染:流脑, 淋病
大叶性肺炎,脓胸,支气管肺 心内膜炎(大量 ivgtt) G+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白喉病 须与抗毒血清合用。 G-球菌感染:流脑, 淋病 螺旋体感染:梅毒

23 【抗菌特点】 (1)青霉素对G+菌作用强 (2)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 (3)对敏感菌有杀灭作用,而对人和 动物细胞无损伤

24 【不良反应】 1.变态反应 最常见 皮肤过敏(荨麻疹、药疹等) 和血清病样反应较多见 最严重:过敏性休克

25 症 状 What will happen ?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致昏迷、抽搐等症 喉头水肿、肺水肿致呼吸困难等症 血管扩张导致循环衰竭,出现:
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律失常等症 返回

26 原 因 内含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水溶液不稳定,可发生: 降解反应:生成青霉噻唑酸、 青霉烯酸等降解产物; 什么原因呢
降解反应:生成青霉噻唑酸、 青霉烯酸等降解产物; 聚合反应:青霉素G或6-APA生成高分子聚合物; 这些具有致敏性的反应产物 (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 合形成抗原,引起变态反应。 什么原因呢 返回

27 (过敏性休克) 致敏原 (初次) 机体 IgE(抗体) + 肥大细胞、嗜硷性粒细胞 致敏原 (再次) IgE-肥大细胞、IgE-嗜硷性粒细胞
脱颗粒 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如组胺、缓激肽、SRS-A) 全身性 (过敏性休克) 皮肤 (寻麻疹) 呼吸道(哮喘、 变应性鼻炎) 胃肠道 (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 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 返回

28 抢救 停药; 一定要及时! 皮下或肌内注射0.1% 肾上腺素 0.5-1.0mg,症状未明显缓解者每隔约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H1-受体阻断剂等,以增强疗效,防止复发; 其它:补充血容量、升压、给氧、使用呼吸机等。 返回

29 肾上腺素(adrenaline)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激动α、β-R,产生较强的α型、β型作用: 兴奋心脏;舒张冠脉;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介质。 首选 返回

30 预防:重在预防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用药; 详细询问病史; 初次用、停药72小时以上或换批号者必须做 用药前必须皮试;
记住了吗?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用药; 详细询问病史; 用药前必须皮试; 青霉素需现配现用;静脉给药时选用适宜溶媒; 避免病人在饥饿状态时用药; 注射青霉素后必须至少观察30分钟; 必须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 初次用、停药72小时以上或换批号者必须做 方法:id 1000u/ml的青霉素 0.05~0.1ml,15min后观察: 局部红肿、肿块>1cm,痒--阳性

31 2.赫氏反应 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感染时,可出现症状加剧现象,6~8h出现,12~24h消失。 表现:全身不适、寒战、咽痛、胁痛、 心跳加快 机理:螺旋体释放内毒素

32 1)局部痛,红肿或硬结 2)量过大或 iv快--大脑皮层刺激症 鞘内注射--脑膜或神经刺激症 3)大量滴注--高钾或高钠血症,甚 心功抑制
3.其他不良反应 1)局部痛,红肿或硬结 2)量过大或 iv快--大脑皮层刺激症 鞘内注射--脑膜或神经刺激症 3)大量滴注--高钾或高钠血症,甚 心功抑制

33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丙磺舒合用→效能↑ (2)与氨基苷类合用→协同,但不能混 合静注。 (3)与抑菌药合用→效能↓。
(4)不能与重金属,铜、锌、汞配伍 ⑸不能与氨基酸营养液合用

34 在青霉素G的主核6-APA上,用化学方法接上不同基团,可获许多人工半合成青霉素。
酰胺酶

35 二、耐酶青霉素 临床应用: 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作用特点:(1)耐酸、耐酶,可口服。 (2)对G+作用不如青霉素G,对 G¯菌 作用较弱
苯唑西林(oxacillin)、双氯西林等,通过其酰基(R1)的空间位障作用,保护β-内酰胺环,可口服。 临床应用: 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作用特点:(1)耐酸、耐酶,可口服。 (2)对G+作用不如青霉素G,对 G¯菌 作用较弱

36 三、广谱青霉素: 作用特点:(1)对G+作用弱于青霉素G(2)对 G¯菌 作用较强(伤、副伤、败) (3)耐酸,不耐酶,可口服,抗菌谱广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作用特点:(1)对G+作用弱于青霉素G(2)对 G¯菌 作用较强(伤、副伤、败) (3)耐酸,不耐酶,可口服,抗菌谱广 (4)临床应用广

37 四、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作用特点:(1)抗菌谱广 (2)对G+作用类似青霉素G (3)对 G¯菌作用强
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和呋苄西林等。 作用特点:(1)抗菌谱广 (2)对G+作用类似青霉素G (3)对 G¯菌作用强 ( 4 ) 不耐酸、不耐酶、不能口服,静 脉给药 (5 ) 主要用于绿脓杆菌的感染

38 抗菌作用靶位是PBP2,被药物结合后细菌变为圆形,代谢受抑制,但细菌并不死亡。为抑菌药,若与作用于其他PBPS的抗菌药合用可提高疗效。
五、抗G-菌的青霉素类 抗菌作用靶位是PBP2,被药物结合后细菌变为圆形,代谢受抑制,但细菌并不死亡。为抑菌药,若与作用于其他PBPS的抗菌药合用可提高疗效。 美西林、匹美西林 作用特点: 1、G-杆菌强,对G+弱,但对绿脓无效 2、耐酶不耐酸 3、是抑菌药,与作用于PBPS的抗菌 药合用可提高疗效

39 + - 分类 药物 抗菌谱 耐酸 耐酶 耐酸青霉素 青霉素Ⅴ 窄 谱 耐酶青霉素 苯唑西林 双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 氨苄西林 广谱, 绿脓无效
窄 谱 + - 耐酶青霉素 苯唑西林 双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 氨苄西林 广谱, 绿脓无效 G-有效 阿莫西林 抗绿脓杆菌 羧苄西林 绿脓有效 哌拉西林 呋布西林 主要作用于 革兰氏阴性 菌的青霉素 美西林 窄谱 匹美西林 替莫西林

40 思考题 1.青霉素对身体几乎无毒性 ,原因是 ( )
A 、人细胞不含固醇 B、人细胞可直接利用叶酸 C、人细胞浆渗透压低 D、人细胞没有细胞壁 E、青霉素为不稳定的有机酸 2.青霉素最严重的 不良反应为( ) A 、二重感染 B、过敏性休克 C、胃肠反应 D、肝肾损害 E、耳毒性 E、

41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母核 7-氨基头孢烷酸(7-ACA)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一、二、三、四代。 ;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母核 7-氨基头孢烷酸(7-ACA)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一、二、三、四代。 ; 1945年意大利科学家从污水中分离出产头孢菌素得真菌,1948年又有人从该真菌得培养液中分离出几个抗菌成分,1959年终于分离出第一个头孢菌素C。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常用的约30种,是临床应用最广得抗生素,具统计其用量占住院患者抗生素处方量得30-50%。

42

43 药理作用及机制 与青霉素类相比 1. 理化性质,作用机制相同 2.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高,少耐药 3.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4. 过敏少,与青霉素类部分交叉过敏

44 一代 头孢噻吩(cefalothin,先锋霉素I) 头孢唑啉(cefazolin,先锋霉素V) 头孢氨苄(cefalexin,先锋霉素IV) 二代 头孢呋辛(cefuroxime) 头孢孟多(cefamandole) 头孢克洛(cefaclor)

45 三代 头孢噻肟(cefotaxime) 头孢曲松(ceftriaxone,菌必治) 头孢他定(ceftazidime)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先锋必) 四代 头孢匹罗(cefpirome) 头孢吡肟(cefepime) 头孢利定(cefelidin)

46 【临床分类及应用】 第一代 主要用于耐青金葡菌感染及一些敏感菌感染,常用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啶(cephaloridin)、头孢噻吩(cephalothin)、头孢唑啉(cephazolin) 应用: 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和尿路、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47 第二代 治疗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等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菌血症、盆腔感染等。常用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口服)等。 特点:用于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菌血症、尿路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等。

48 第三代 特点:用于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及尿路严重感,能有效控制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主要治疗尿路感染,以及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对厌氧菌也有效。 头孢他定抗铜绿假单胞菌最强。常用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 特点:用于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及尿路严重感,能有效控制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49 第四代 与第三代比,抗菌谱更广,对G+球菌作用增强。酶稳定性更强。 主要用于第三代头胞菌素耐药的G- 感染。穿透力强。如头孢匹罗(cefpirome)和头孢吡肟(cefepime)

50 各种组织及胎盘 上述+前列腺、脑脊液 房水,胆汁 对G- 耐酶 肾毒性 分布 + + +++ 一代 ++++ 二代 ++ 厌氧+ ++
分类 对G+ + + +++ 一代 ++++ 各种组织及胎盘 二代 ++ 厌氧+ ++ +++ ++ 上述+前列腺、脑脊液 房水,胆汁 + +++ ++ 三代 +++ 铜绿++ 四代 ++++ ++++ ++++

51 【不良反应】 2、胃肠反应 3 、肾毒性(近曲小管细胞损害) 4、 其它 :
1、过敏反应:与青霉素交叉过敏 2、胃肠反应 3 、肾毒性(近曲小管细胞损害) 4、 其它 : 三代偶见二重感染、低凝血酶原症,血小板 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 避免 饮酒(双硫仑样反应 醉酒样反应) 避免与氨基甘类,强效利尿药合用 抑制乙醛脱氢酶

52 第四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imipenem) 广谱,作用强,耐酶. +西司他丁=泰能 易被脱氢肽酶水解
用于: G+、G- 各种严重感染 +西司他丁=泰能 是抗菌谱最广得一类内酰胺类抗生素,

53 二.头霉素类(cephamycin) 头孢西丁( cefoxitin) 广谱,酶稳定,对G-作用强, 对厌氧菌高效
抗菌谱与抗菌活性与二代头孢相似 用于:盆腔、腹腔及妇科 皮疹.V炎. 是自链霉菌中获得,有ABC三型,以头霉素C抗菌作用最强,化学结构与头孢菌素相似,所以叫--。只是7位上有甲氧基,该基团使其对酶高度稳定。对厌氧菌抗菌作用强于头孢菌素。

54 三.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latamoxef) 广谱, G-杆菌、G+球菌、厌氧菌作用强 临床应用
呼吸、泌尿道感染、胸膜炎、腹膜炎、胆道感染 是7-ACA上得S被O取代,作用与三代头孢相似

55 四.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aztreonam) 对G-需氧菌强大,对绿脓杆菌活性强于三代头孢。 对G+需氧菌无作用 抗厌氧菌活性弱 耐酶

56 1.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
第五节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   1.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 广谱抑酶,复方制剂: 奥格门汀(augmentin,氨菌灵): 克拉维酸+阿莫西林 替门汀(timentin): 克拉维酸+替卡西林   特点,本身没有抗菌活性,但抑制酶得活性,所以与内酰胺类合用,保护抗生素得活性,防止耐药得产生。对不产酶得细菌没有增强作用。 是从链酶菌中提取得。

57 2.舒巴坦(sulbactam,青霉烷砜)   为半合成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优立新(unasyn): 舒巴坦+氨苄西林,可供im/ivgtt。 舒巴哌酮(sulperazone): 舒巴坦+头孢哌酮,可供ivgtt

58 3.他唑巴坦(tazobactam, 三唑巴坦) 抑酶强于1,2 他巴星(tazocin): 他唑巴坦+哌拉西林 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

59 小 结

60 思 考 题 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 四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Download ppt "复 习 如何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