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

2 红细胞沉降率 将抗凝的血液静置于垂直竖立的小玻璃管中,由于红细胞的比重较大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沉,正常情况下下沉十分缓慢,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简称ESR。

3 红细胞沉降率-原理 血流中的红细胞,因胞膜表面的唾液所具有的负电荷等因素而互相排斥,使细胞间距离约为25nm,故彼此分散悬浮而下沉缓慢。如血浆或红细胞本身发生改变,则可使血沉发生变化。

4 红细胞沉降率-方法学评价 血沉测定的方法有多种,有魏氏法(Westergren法)、库氏法(Coulter法、)、温氏法(Wintobe-landsbrey法)、潘氏法。其差别在于抗凝剂、用血量、血沉管、观察时间以及记录结果等方面不同而有所影响。

5 红细胞沉降率-方法学评价 库氏法:每5分钟记录一次结果,除获得1小时沉降结果外,还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内沉降曲线,对结核病灶活动与否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温氏法:提出了贫血时血沉校正曲线,或消除贫血对血沉结果的影响。 潘氏法: 不需从静脉采血,仅须指端血即可,但常受组织液混入的影响。

6 红细胞沉降率-方法学评价 上述各方法均有其优点、缺点,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魏氏法为标准法,并对器材和操作方法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国外已有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血沉管及其附件供应,避免了乙肝病毒的交叉感染,同时还设计专用的自动化仪器,自动读数并打印出结果。我国在1983年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会议上推荐魏氏法作为参考方法。

7 红细胞沉降率-仪器 专用于血沉测定的仪器有两种: 魏氏法自动血沉测定仪或仪器自动测定记录后转换成魏氏法测定值;
取血、抗凝、装入血沉管等步骤均与常规操作相同,只是将血沉管垂直立于具有自动计时装置的血沉架之后,可于30,60,120分钟时分别自动记录其结果。

8 红细胞沉降率-仪器 Zetafuhe离心机来测定zeta红细胞沉降率(ZSR)。 1972年Bull发明。
将病人抗凝血注入特制血沉管中,置于特制的离心机内,以400r/min正反方向旋转,每次45秒钟,旋转4次共3min,在改变放置方向时的同时,能将沉降管自动作180度旋转,促使红细胞密集分散4次,借红细胞自身重力向下呈Z形下降,读取zeta红细胞比积值,然后再行高速离心沉淀最真实的红细胞比积值,用HCT除以ZCT即得ZSR值,据报道其参考范围为0.4747±0.0285,ZSR增大代表血沉增快。但该法尚未得到公认。

9 红细胞沉降率-仪器 ZSR测定的优点有不受年龄、性别、贫血及实验条件的影响,筛选潜在性疾病的影响,但是敏感性高,测定时间短等。

10 参考值范围 魏氏(Westergren)法: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11 红细胞沉降率-临床意义 轻度增快:不论男女其血沉值达25mm/h; 中度增快:达到50mm/h时; 重度增快:大于50mm/h 时;

12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快: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增快,可能与子宫内膜破伤及出血有关,妊娠3月以上血沉逐渐增快,可达30mm/h或更多,直到分娩后3周,如无并发症则逐渐恢复正常。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纤维蛋白原量逐渐增高、胎盘剥离、产伤等有关。 60岁以上的高龄者因血浆纤维原蛋白量逐渐增高等,也常见血沉增快。

13 临床意义-病理性增快 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时,血中相反应物质迅速增多,包括α1抗胰蛋白酶、α2巨蛋白、C反应蛋白、肝珠蛋白、运铁蛋白、纤维蛋白原等。 主要因有释放增多甚至制造加强所致。以上成分或多或少地均能促进红细胞的缗线状聚集,故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的病理改变结缔组织性炎病症,其活动期血沉增快。慢性炎症如结核病时,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血沉明显增快。临床上最常用血沉来观察结核病及风湿热有无活动性及其动态变化

14 临床意义-病理性增快 组织损伤及坏死:较大的手术创伤可导致血沉增快,如无合并症,一般2-3周内恢复正常;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3-4天血沉增快,并持续1-3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结果加以鉴别;组织损伤坏死等引起血沉增快的机理大体相同。

15 临床意义-病理性增快 恶性肿瘤:ESR加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属球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及贫血等因素有关。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故常用血沉作为恶性肿瘤及一般X线检查等所不能查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增快的血沉,可因手术切除或化疗放疗较彻底而渐趋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见增快 。

16 临床意义-病理性增快 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hyperglobuinemia):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时,血沉常明显增快种原因引起的相对性球蛋白增高如慢性肾炎、肝硬化时血沉亦常增快。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时,浆细胞的恶性增殖致使血浆病理性球蛋白甚至减慢的结果。

17 临床意义-贫血 贫血:轻度贫血对血沉尚无影响,若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可因而增快,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显,乃因红细胞数量稀少,下沉时受到的磨擦阻力减少等所致。故明显贫血病人作血沉检查时应进行贫血因素的校正,而报告其校正后的结果。 低色素性贫血,因红细胞体积减小,内含血红蛋白量不足而下沉缓慢;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镰形细胞性贫时,由于其形态学的改变不利于缗钱状聚集,故其血沉结果均常降低 。

18 临床意义-病理性增快 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胆固醇明显增高者,血沉增快。

19 临床意义 血沉减慢:意义较小,可因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所致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血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20 影响因素 1.血浆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膜表现的唾液酸带有负电荷形成zeta电位,使红细胞互相排斥而保持悬浮稳定性,沉降很慢。但病理情况下,血浆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多,致使红细胞zeat电位降低,彼此易成缗钱状,此种聚集的红细胞团块与血液接触的总面积缩小,受到血浆的阻力减弱而使血沉加快,而白蛋白、糖蛋白等可使血沉减慢。此外血脂与血沉有关,胆固醇可使血沉加快,而卵磷脂可使血沉减慢。

21 影响因素 2.红细胞因素: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沉降力和血浆回流阻逆力大体平衡,血沉缓慢。如遇严重贫血,由于红细胞减少总面积,承受血浆的阻逆力减小,因此血沉增快。反之,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沉减慢,红细胞形状对血沉也有一定影响,红细胞直径愈大,厚度愈小,血沉愈快。而球形红细胞不易形成缗钱状,所以血沉缓慢。

22 影响因素 3.血沉管的位置: 当血沉管垂直而立时,红细胞所受阻逆力最大。当血沉管倾斜时,红细胞多沿一侧下降,而血浆在另一侧上升,致使血沉加快。

23 影响因素 4. 温度影响: 78例对照实验样本同时分别在4℃、16℃和2 8℃测定的结果,经统计学卡方检验处理,全部差异存在特别显著性(P0 .0 1) ,尤其是16℃与2 8℃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更加显著。同一样本同时在2 8℃测定2次的结果,经统计学卡方检验处理,无差别意义(P )。结论:血沉测定应在恒温的条件下进行,在非恒温条件下测得的血沉结果,随温度的变化差距甚大,会使临床对疾病的诊断产生误导作用。

24 影响因素 抽血量:准确抽取血液1.6毫升.并立即颠倒混匀8次.
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应保持在1:4, 3.8%(0.129mmol/L)枸椽酸纳抗凝剂。 抽血后立即送检.3h内完成测定.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Download ppt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