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曼氏迭宫绦虫 Spirometra mansoni (Joyeux et Houdemer, 1928)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曼氏迭宫绦虫 Spirometra mansoni (Joyeux et Houdemer, 192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曼氏迭宫绦虫 Spirometra mansoni (Joyeux et Houdemer, 1928)

2 曼氏迭宫绦虫的形态 成虫长60~100cm,宽0.5~0.6cm。头节细小,长1~1.5mm,宽0.4~0.8mm,呈指状,其背、腹面各有一条纵行的吸槽。颈部细长,链体有节片约1000个,节片一般宽度均大于长度。成节和孕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均具有发育成熟的雌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

3 卵呈椭圆形,两端稍尖,长52~76μm,宽31~44μm,呈浅灰褐色,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有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
裂头蚴为长带形,白色,大小约300 mm×0.7mm,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与成虫的头节相似;体不分节但具不规则横皱褶,后端多呈钝圆形,活时伸缩能力很强。

4 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 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中需要3个宿主。 终宿主: 猫、犬、虎、豹 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第二中间宿主:蛙
转续宿:蛇、鸟类、猪等 人可成为它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宿主。

5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小肠,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经过2~5周孵出钩球蚴,其被剑水蚤吞食,经3~11天的发育成原尾蚴。带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被蝌蚪吞食后,随着蝌蚪发育成蛙,原尾蚴也发育为裂头蚴。当猫、犬等终宿主吞食了带有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蛙或转续宿主后,裂头蚴逐渐在其肠内发育为成虫。 一般在感染后约3周,终宿主粪便中开始出现虫卵。成虫在猫体内可活3年左右。

6 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 1、眼裂头蚴病 45.6%。多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疼、奇痒或有虫爬感等;在红肿的眼睑和结膜下,可有游动性、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直径约1cm左右。偶尔破溃,裂头蚴自动逸出而自愈。若裂头蚴侵入眼球内,可发生眼球凸出,眼球运动障碍,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甚至并发白内障而失明。 眼裂头蚴病在临床上常误诊为麦粒肿、急性葡萄膜炎、眼眶蜂窝织炎、肿瘤等,往往在手术后才被确诊。

7 2、皮下裂头蚴病  占31%,常累及躯干表浅部,如胸壁、乳房、腹壁、外生殖器以及四肢皮下,表现为游走性皮下结节,可呈圆形、柱形或不规则条索状,大小不一,直径长约0.5~5cm,局部可有瘙痒,有虫爬感等,若有炎症时可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或触痛。 3、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占20.1%,常在口腔粘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结,直径约0.5~3cm,患处红肿,发痒或有虫爬感,并多有小白虫(裂头蚴)逸出史。

8 4、脑裂头蚴病  占2.3%,临床表现酷似脑瘤,常有阵发性头痛,严重时昏迷或伴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抽搐,甚至瘫痪等。
5、内脏裂头蚴病  仅占1%,临床表现因裂头蚴移行位置而定,有的可经消化道侵入腹膜,引起炎症反应,有的可经呼吸道咳出,还有见于脊髓、椎管、尿道和膀胱等处,引起较严重后果。 成虫人体肠道寄生少见。胃肠不适等症。

9 曼氏迭宫绦虫的诊断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感染可以用粪检虫卵以确诊。
曼氏裂头蚴病则主要靠从局部检出虫体作出诊断,询问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综合采用CT等放射影像技术可提高脑裂头蚴病确诊率,亦可用裂头蚴抗原进行各种免疫辅助诊断。

10 传播与流行 曼氏迭宫绦虫分布很广,成虫在人体感染不多见。 裂头蚴病我国已有800多例报告,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
人体感染裂头蚴的方式可归纳为以下3种: 1、局部敷贴生蛙肉  为主要感染方式,约占患者半数以上。包括眼、口颊、外阴等部位。 2、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鸡或猪肉 。 3、误食感染的剑水蚤  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湖塘水,使受感染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

11 预防和治疗 主要是加强健康教育。不用蛙肉敷贴,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不饮生水。 成虫感染可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驱除。
裂头蚴主要靠手术摘除,术中注意务将虫体尤其是头部取尽,方能根治,也可用40%酒精奴佛卡因2~4ml局部注射杀虫。


Download ppt "曼氏迭宫绦虫 Spirometra mansoni (Joyeux et Houdemer, 1928)"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