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病例 特点: 男性,68岁,肢体不自主抖动 6 年;行动迟缓,行走困难1年 进行性加重 症状自左手开始,逐渐发展至右侧肢体
肢体抖动静止时明显,情绪激动、紧张时加重 肢体灵活性差,穿衣、系扣、系鞋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行走困难,身体前倾,步距小,拖步,行走时,右臂摆动减少,转身困难
2
帕 金 森 病 (Parkinson disease)
3
帕金森病的概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
4
Monograph by James Parkinson
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 CHAPTER I DEFINITION-HISTORY-ILLUSTRATIVE CASES SHAKING PALSY. (Paralysis Agitans.) Monograph by James Parkinson 1817
5
流行病学 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两性分布差异不大; 是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6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原发性PD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年龄老化、环境毒素、遗传因素
7
病因及发病机制 —年龄老化 黑质DA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脱羧酶(DDC)活力、纹状体DA递质随年龄增长逐年减少。
但老年人发病者仅少数,只是PD发病的促发因素。
8
病因及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 80年代初美国加州一些吸毒者误 给猴注射后出现酷似PD患者的病 环境中与MPTP分子结构类似的
用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MPTP); 给猴注射后出现酷似PD患者的病 理、行为症状、生化改变和药物 治疗反应。MPTP在脑内通过一 系列的生化反应,导致黑质多巴 胺(DA)能神经元变性; 环境中与MPTP分子结构类似的 工农业毒素可能是PD病因之一。 正常猴 双侧PD猴 PD症状 美多芭治疗后
9
病因及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10%PD患者有家族史,呈不完全外显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基因突变:a-突触核蛋白(a-synuclein)基因、Parkin基因等。 易感基因:细胞色素P4502D6基因。
10
病理及病理生理 —病理 含色素的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表现为黑质色素变淡
PD病人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的色素脱失、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特别是在黑质的致密带和蓝斑;神经元变性也出现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及无名质。肉眼可见黑质和蓝斑的颜色变淡、苍白。显微镜下显示黑质、致密带的色素神经元数量减少,残存的神经元变性、色素颗粒减少或破碎游离。在蓝斑、黑质的神经元内可见lewy小体。lewy小体是圆形的嗜伊红包涵体,直径3~25nm,它有一个致密颗粒的核心,1~8nm(纳米),核心周围有疏松排列的纤维成分,呈为“晕”状。免疫组化研究证实:lewy体包含有泛素(ubiquitin)、calbindin、补体蛋白、微丝亚单位、微管素(tubulin)以及蛋白1和2的微管,但不含有Tan蛋白-共核蛋白的基因是lewy体中重要成分,其他也见于大脑皮质、壳核、下丘脑、无名质、迷走神经背核和交感神经节,但程度较轻。另外PD病人的脑中尚可见到苍白体(pale body),特别是见于黑质和蓝斑,但其数目较lewy体少,故无诊断可靠性。 含色素的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表现为黑质色素变淡 Tretiakoff(1919)发现黑质细胞↓,≥50%时产生PD。 Lewy(1912)发现黑质和蓝斑区嗜伊红包涵体—路易(Lewy)小体。
11
生化病理 正常 帕金森病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80%~ 99%); 多巴胺减少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
乙酰胆碱 帕金森病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是因纹状体内多巴胺缺乏导致的,主要病变在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正常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及多巴胺两种系统的作用保持平衡,而在帕金森病的患者中,由于多巴胺的减少,使乙酰胆碱系统的作用相对占优势,从而破坏了神经生化反应的平衡。生化病理 脑内存在多条多巴胺(DA)递质通路,最重要的是黑质-纹状体通路。DA和乙酰胆碱(Ach)作为纹状体中两种重要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相互拮抗,两者维持平衡对基底节环路活动起重要作用。PD病人由于DA神经元变性。DA减少造成Ach系统功能亢进,导致基底节输出过多,丘脑-皮质反馈活动受到过度抑制,皮质运动功能的易化作用受到削弱。因此产生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等运动症状。近年来还发现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的DA含量逐渐减少,可能引起智能减退、行为情感异常、言语错乱等高级活动障碍。DA递质减少程度与病人症状的严重度一致。病变早期通过DA更新率增加和DA受体失神经后超敏达到代偿。临床症状不明显(亚临床状态)或不出现,随着疾病进展可产生典型帕金森症状而失代偿。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80%~ 99%); 多巴胺减少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
12
临床表现 总体特征 非运动症状: 精神:抑郁、焦虑、认知损害、幻觉、淡漠、睡眠紊乱 自主神经:便秘、血压低、多汗、性功能障碍、排尿困难、流涎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运动迟缓(bradykinesia) 肌强直(rigidity) 姿势步态异常(abnormal posture & gait) 非运动症状: 精神:抑郁、焦虑、认知损害、幻觉、淡漠、睡眠紊乱 自主神经:便秘、血压低、多汗、性功能障碍、排尿困难、流涎 感觉障碍:麻木、疼痛、痉挛、嗅觉障碍、不安腿综合征
13
临 床 表 现 —静止性震颤 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
静止性震颤:拇指与食指“搓丸样”(pill-rolling)动作,节律4~6Hz,安静时出现,随意运动减轻或停止,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不对称性:一侧上肢远端(手指)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下颌、唇、舌及头部最后受累 少数患者尤其70岁以上发病者,可不出现震颤 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势性震颤
14
原发性震颤的鉴别 特点 原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震颤 双侧、肢体或头身、姿势性、动作性加重、进展慢 单侧、肢体、静止性、进展快 肌张力 正常
增高 运动迟缓 无 有 治疗 不用、或用心得安等 左旋多巴等 预后 好 差
15
临床表现 —肌强直 肌强直表现屈肌与伸肌同时受累,被动运动关节阻力始终增高,似弯曲软铅管(铅管样强直,lead-pipe rigidity )须与锥体束受损肌张力增高(spasticity)区别(折刀样强直) 若伴震颤,检查感觉在均匀阻力有断续停顿,似转动齿轮(齿轮样强直,cogwheel rigidity),是肌强直与静止性震颤叠加所致
16
运动迟缓的具体表现 特殊表现: 一般性表现: 动作启动困难 解系鞋带、扣纽扣难 自主动作变慢、幅度变小 “面具脸” “小写症”
重复动作易疲劳 做序列性动作困难 不能同时做多个动作 僵住 特殊表现: 解系鞋带、扣纽扣难 “面具脸” “小写症” 手摆动减少、慌张步态 流涎 言语减少,语音低沉、单调。
17
临床表现 —运动迟缓 小写(micrographia)
18
临床表现 —PD的屈曲体姿
19
辅助检查 血、CSF常规无异常,CT、MRI无特征所见 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CSF、尿HVA(高香草酸即多巴胺代谢产物)降低
DNA印迹技术(southern blot)、PCR、DNA序列分析在家族性PD可发现基因突变 PET或SPECT可发现PD脑内多巴胺转运体(DAT)功能显著降低
20
PET显示PD脑内多巴胺转运体(DAT)功能显著降低
21
临床诊断标准 存在下列至少2个主征: - 静止性震颤 - 运动迟缓 - 齿轮样肌强直 - 姿势反射障碍 但至少包括前2项其中之一
症状不对称,左旋多巴治疗有效 随访证明符合帕金森病
22
临床诊断标准 无引起继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ism)的病因,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病毒感染、金属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无下列体征:眼外肌麻痹、小脑征、锥体系损害和肌萎缩
23
帕金森病疾病临床分期 Hoehn-Yahr 疾病分期评分 I 期 : 单侧受影响 II 期 :双侧受影响但无姿势平衡障碍
IV 期 :日常生活明显受限,但在他人帮助下仍可进行 一定活动 V 期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卧床
24
鉴别诊断 ——特发性震颤 特征是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 发病年龄早 饮酒或服心得安后震颤显著减轻 无肌强直和运动迟缓
1/3患者有家族史
25
鉴别诊断 —其他神经变性病伴帕金森征 1. 弥散性路易体病(diffuse Lewy body disease) :
痴呆出现早且迅速进展,有幻觉 伴帕金森综合征 可有肌阵挛 对左旋多巴反应不佳
26
鉴别诊断 —其他神经变性病伴帕金森征 2. 肝豆状核变性 发病年龄小,常有其他类型不自主运动 有肝脏损害 角膜K-F环
血清铜、铜蓝蛋白、铜氧化酶活性降低,尿铜增加
27
鉴别诊断 — 其他神经变性病伴帕金森征 3.亨廷顿病 主要症状舞蹈-手足徐动征 痴呆及精神症状 家族史(常显遗传),遗传学检查可以确诊
28
鉴别诊断 — 其他神经变性病伴帕金森征 4. 多系统萎缩(MSA) 纹状体黑质变性(SND):兼有锥体系、小脑、自主神经症状
鉴别诊断 — 其他神经变性病伴帕金森征 4. 多系统萎缩(MSA) 纹状体黑质变性(SND):兼有锥体系、小脑、自主神经症状 Shy-Drager综合征(SDS):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障碍和排尿障碍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小脑及锥体系症状,MRI显示小脑、脑干萎缩
29
治疗原则 疾病早期无须药物治疗,鼓励患者多主动运动 若疾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则需药物治疗 不能根治,需终身治疗
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尽量以最小有效剂量取得较满意疗效 根据年龄、病程阶段治疗方案个体化
30
药物治疗 原理:恢复纹状体DA与ACh递质系统平衡。包括抗胆碱能药、改善DA递质功能药物 恢复平衡 多巴胺 乙酰胆碱 帕金森病
31
1、左旋多巴制剂 左旋多巴+ 卡比多巴= 帕金宁
左旋多巴合并多巴脱羧酶抑制剂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 作用:对各期病人均有效。但一般主张在病人出现姿势平衡障碍或工作受到影响时使用。它对运动迟缓和肌强直疗效好,对震颤亦有效。 机制:补充外源性多巴胺前体 药物:左旋多巴+苄丝肼 =美多巴 左旋多巴+ 卡比多巴= 帕金宁
32
左旋多巴制剂剂型 普通剂型: 左旋多巴控释剂:息宁 左旋多巴弥散型制剂或水剂 剂型: 美多巴:200mg左旋多巴 + 50mg苄丝肼
33
左旋多巴制剂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以小剂量缓慢开始,剂量应个体化(病人需求和生活质量),求长效而不求全效
一般 mg bid,每2-4天后,加125mg/天,以达到能维持一般生活质量的最低剂量为维持剂量 饭前或饭后1.5小时服用
34
左旋多巴制剂副作用 消化道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幻觉、焦虑、错乱 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异动症等并发症
35
2、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作用:对早期病人可单用,也可与多巴制剂合用治疗中、晚期病人。它不易引起异动症和症状波动,并可推迟和减少多巴制剂的使用。
机制:直接作用突触后多巴胺受体。 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使用剂量应个体化。 副作用:消化道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幻觉及意识模糊等。睡眠发作是值得注意的副作用。
36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药 物 剂 量 作 用 受 体 协良行 0.25-1mg/d D2 + , D1 + 泰舒达 50-100mg/d
37
3、抗胆碱能药物 1867年Ordenstein首先使用 作用:只对以震颤为主的早期病人有效 机制:乙酰胆碱抑制剂
药物:安坦 (2-4mg tid) 副作用:口干、排尿障碍、扩瞳、心动过速、记忆减退、意识模糊等。对65岁以上和有认知障碍者不用
38
3、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作用:对早期病人可单用,也可与多巴制剂合用治疗中期病人。它不易引起异动症和症状波动。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
机制:抑制多巴胺的氧化降解,减少氧化自由基的生成。 使用:司吉林(seleegiline)、丙炔苯丙胺(deprenyl);5-10mg, 两次/日。 副作用:消化道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失睡多见,故不宜晚上用。
39
4、儿茶酚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作用:增加左旋多巴的生物利用度和作用时间,而不增加左旋多巴的峰值血桨浓度;可增加左旋多巴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 机制:抑制外周和/或中枢多巴的降解代谢,使血浆或脑内多巴胺明显增加; 适用症:出现剂末效应或“开-关”现象 药物:达是美 (Tasmar or Tolcapone) :外周和中枢抑制剂,与左旋多巴同时服用,100mg 或 200mg, tid 可能导致急性肝坏死
40
6、金钢烷胺 1969年Schwab等使用 作用:早期病人的运动迟缓和震颤、或与左旋多巴联合用药,可出现耐受性。
机制:弱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 药物:金钢烷胺 (50-100mg, bid or tid) 副作用:少,恶心、眩晕,可加重精神症状。肾功能减退时不用。
41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早期年轻病人可单用) 抗胆碱能药:安坦(经济实惠,对震颤优)
多巴替代治疗(PD最主要的药物)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早期年轻病人可单用) 抗胆碱能药:安坦(经济实惠,对震颤优) 促多巴释放剂:金刚烷胺(早期病人可单用但失效快) 抑制多巴胺降解(辅助药)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43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神经核毁损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DBS适应证:
—药物治疗失效 —出现异动症
44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躯体活动障碍 长期自尊低下 知识缺乏 缺乏本病相关知识与药物治疗知识 营养失调 便秘 语言沟通障碍 无能性家庭应对
PC:外伤、压疮、感染
45
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个人卫生、皮肤护理、提供生活方便、采取有效沟通方式、保持大小便通畅
(2)运动护理:早期--维持和培养业余爱好、中期—尽量维持自理能力,训练平衡及面部表情 ;晚期—舒适体位,被动活动关节 (3)安全护理:防烫伤、烧伤、禁止病人自行使用锐器和危险品,避免自伤、坠床、坠楼、走失、伤人等意外 (4)心理护理
46
护理措施 (5)用药指导 早期无需用药 必须用药时“细水长流,不求全效” 用药目的是改善症状,注意疗效观察
长期用药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47
多巴类药物引起的并发症 5 年 病程 药效 DA储存 2.0 1.47 1.37 并发症 剂末现象 开关现象 异动症 僵住现象 认知功能障碍
48
开关现象 是患者经左旋多巴治疗后其症状已接近消失,其日常活动已接近正常,在并未改变用药的情况下,在几分钟内忽然重新出现帕金森(震颤麻痹)严重的运动障碍,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然缓解,一日中,可反复迅速交替出现多次。变化速度非常快,并且是不可预知的。形容病情的变化就象电源的开与关一样,忽然出现肌僵直,或运动不能就象是断电一样,称为“关期”,尽管未加用任何相关治疗,而忽然活动如常的功能状态或出现多动,称为“开期”,是左旋多巴治疗后期的比较常见而难以解决的并发症
49
异动症 “异动症”是为一种舞蹈样、手足徐动样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动作,常见于面部肌肉,颈、背和肢体亦可出现。严重者影响生活,因为这种不自主动作幅度可以很大。
50
剂末现象 又称疗效减退或剂末恶化,是指每次用药的有效作用时间缩短,症状随血液药物浓度发生规律性波动。可以预知
处理:可增加每日服药次数或增加每次服药剂量,或改用缓释剂,或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司来吉兰等。
51
左旋多巴(Levodopa) 注意事项: 小剂量开始,逐步缓慢加量直至有效维持 尽量避免B6、利眠宁、利血平、氯丙嗪、奋乃静同服
出现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时,应观察与记录,以便为调整药物提供依据
52
护理措施 (6)饮食指导 原则:3高2低1适量 进食方法: 坐位进食,颈前曲 软食或半流质 安静进食,不急食,少量分次吞咽
避免带骨或刺的食物 进食困难给予鼻饲
53
注意饮食因素对多巴胺类药物的影响 蛋白质食物适量≠素食,与服药时间间隔开即可 高脂食物也会延缓左旋多巴吸收,故应植物油烹饪
应尽量避免食用富含B6的食物 ,复方制剂可不受限制 槟榔可降低抗胆碱能药物疗效,应避免
54
健康指导 皮肤护理 康复训练 安全护理 照顾者指导 就诊指导
55
康复训练 保持关节活动:散步、打太极拳 协助被动活动或按摩关节 加强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慌张或冻结步态:调整重心,摇摆身体走路,踏步走(脚高抬、脚跟先着地),听口令,听音乐(节律感强),跨越物体,必要时拐杖 姿势反射:常在转身、弯腰、站立时出现,尽量避免此类动作。
56
康复训练 面部动作训练:鼓腮、露齿、微笑、叩齿、吹口哨等训练 颈部关节训练:头前后、上下运动 语言训练:朗读
57
帕金森病的病程进展 “蜜月期” 运动并发症期 5 12 15年 发病 死亡
认知障碍期 5 12 15年 下面我们来关注一下帕金森病的病程进展。如图所示,在疾病初发后到5年左右的一段时间内,患者会经历一段“蜜月期”,在这一时期内,传统的药物治疗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但在“蜜月期”过后,由于长期应用抗帕金森药物,患者在发病5到12年期间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导致的运动并发症;因为脑内存在除了黑质-纹状体通路,还有多条DA递质通路 病程进展到12年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在发病15年后死亡。 发病 死亡 Tanner CM et al. Parkinson’s disease in twins: an aetiologic study. JAMA 1999: 281: Uitti RJ et al. Levodopa therapy and survival in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Olmsted Country project. Neurology 1993: 43:
58
病例 王某,男性,68岁,退休工人。因右手不自主抖动伴动作缓 慢2年于2002年10月收住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000年初出现右手不自主抖动,静止时明 显,持物、活动时减轻,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 失。2002年初,右下肢也出现抖动。自2000年秋季起自觉右 上肢无力,有紧缩感,伴动作减慢,同时发觉字写得弯弯曲 曲,越写越小;系鞋带、纽衣扣等精细动作完成困难。家属 发现其面无笑容,言语减少,声音变轻。于2000年10月始用 美多芭125mg,3次/日,餐前30分钟服用,三周后症状明显 好转,震颤减轻,活动便利,动作加快。2001年夏天起从 沙发起立时发生困难,需人搀扶,同时常出现开步困难,行 走时步伐变小,一旦开步则越走越快,不能立即止步,有时 跌倒。美多芭增量至250mg,3次/日,但症状无明显改善。 否认有特殊用药、锰等重金属接触、煤气中毒等病史,家族 成员中无类似病史。
59
神经系统体检:神清,双瞳孔等大0.35cm,光反应存在,
眼球活动好,无眼震,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表情呆板, 眉心征(+)。颈项及四肢肌张力轻度增高,右侧为甚,右 上肢呈齿轮样强直,静止时见右侧上下肢震颤,动作时不 明显。右手快复轮替动作笨拙。四肢腱反射对称++,肌力 V°。行走时身体轻度前倾前屈,步距小,右上肢协同摆动 动作消失,右下肢稍有拖曳,转身动作减慢。共济运动正 常,病理征(-),浅、深感觉正常。卧立位血压无改变。 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美多芭剂量减为187.5mg, 4次/日,同时加用培高利特0.025mg,3次/日,逐渐增至 0.125mg,3次/日。患者自觉右手抖动有所缓解,开步困 难明显好转,行动较前明显增快。
60
诊断分析 1.病史特点 ①68岁男性,隐匿起病,病史2年,缓慢发展; ②锥体外系症状和体征,如表情呆板,眉心征(+),静止性
1.病史特点 ①68岁男性,隐匿起病,病史2年,缓慢发展; ②锥体外系症状和体征,如表情呆板,眉心征(+),静止性 震颤,动作缓慢,“小字症”,启步慢,步距小,慌张步态, 肌张力增高;③偏侧起病,症状及体征不对称性;④无其他 神经系统受累病征;⑤美多芭、培高利特治疗有效。 2.定位诊断 根据患者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动作减少、 齿轮样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提示病变主要累及锥体外系,而且以右侧肢体起病和症状为 严重,故定位于基底节,病变源于左侧,并波及右侧。 3.定性诊断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