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走进古代寓言故事 《人有亡鈇者》+《杯弓蛇影》 城南中心小学 吴景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走进古代寓言故事 《人有亡鈇者》+《杯弓蛇影》 城南中心小学 吴景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走进古代寓言故事 《人有亡鈇者》+《杯弓蛇影》 城南中心小学 吴景双

2 说课流程: 说教材 说学生 说目标 说教法、学法、媒体 说教学过程 说小结

3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有亡鈇者》是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寓言二则》中的一篇,本单元包括古诗、古文、古代白话小说,目的是使学生更多接触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丢斧子的人前后想法的巨大转变揭示了如果完全凭自己主观想法看问题会产生错误这一道理。为了深化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掌握古文学习的一些方法,真正走进古代文化,我对本课进行了重新编排,从课外精选了另外一则结构和寓意与之相似的寓言《杯弓蛇影》,结合跨越式高年级的教学要求和重点课型,我对两则寓言进行有机整合,确立了上略+略课型的基本思路,力求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对文章的解读,感悟寓意,同时领悟两篇文章对比描写方法的运用,渗透写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4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能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为了增强课堂实效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法。 3.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与阅读能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和留言。 4.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对所学课文进行合理的扩写。

5 三、说目标: 《课标》中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两则寓言,了解其大意并理解寓意。(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编能力。 过程与方法: 3)把握学习寓言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体会两则寓言对比描写 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对两则寓言的学习,明白其说明的道理,在生活中避免 类似的事发生。 5)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6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关注学生的
四、说教法与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本课的两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进行探究,掌握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领悟两篇文章在写法和表达上的相同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读写结合:“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本节课在学生进行了自学与拓展阅读后,让学生对寓言进行扩写或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类似的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敏捷性,让学生有更深的情感体验。

7 五、说媒体: 本班是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实验班,每名学生一台电脑,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带有启发和引导性的提问用ppt在大屏幕上出示;教师为学生精选的课堂阅读材料在网络资源中呈现,是支持语文教学的平台;在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的环节,学生在跨越式资源平台的讨论区中打写,然后发布,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浏览、借鉴。 演示文稿:ppt 网络资源:第5单元

8 六、教学过程: 1 2 3 4 5 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1分钟) 进入情境,自主学习 (13分钟) 领悟写法,深化寓意 (8分钟)
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1分钟) 2 进入情境,自主学习 (13分钟) 3 领悟写法,深化寓意 (8分钟) 4 拓展阅读,彰显写法 (9分钟) 5 打写创编,运用写法 (9分钟)

9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寓言的名字,然后回忆什么叫寓言。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寓言的名字,然后回忆什么叫寓言。 【设计意图:以图激趣,将学生思维引入课堂,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作铺垫。】

10 (二)进入情境,自主学习(13分钟) 学习《人有亡鈇者》 1.“一读”——解题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后结合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
2.“二读”—— 释意 出示自学提示: (1)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同桌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步骤,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认为“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和作用”,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又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11 (二)进入情境,自主学习(13分钟) 3.“三读”——明理
教师质疑: (1)同样是丢斧子的人,同样是邻居的儿子,开始他怎么看邻居的儿子怎么觉得像偷斧子的人,后来又怎么看怎么不像,这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对比描写 指导朗读) (2)找到斧子之后,他会怎样想?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注重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为深入理解寓意作铺垫。】

12 返回

13 (三)领悟写法,深化寓意(8分钟) 1.回忆学法 【为学生独立学习《杯弓蛇影》这篇文章作铺垫。 】 2.独立学习《杯弓蛇影》
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出示文言文的基础上附带了译文,为学生学习这篇文章降低了难度。 (1)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画批的基础上思考想象:乐广的朋友认为蛇进到肚子里,得了病,这病到底有多严重? (2)后来乐广朋友那么重的病为什么一下完全康复了? 通过乐广朋友“既饮而疾”和“沈疴顿愈”这一对比,揭示(做事不能只凭主观看问题,不调查、研究;不能总是疑神疑鬼)的道理。 【设计意图: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增强,教科书中一篇略读课文的阅读量已满足不了学生课堂40分钟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从其他文章中进行精选,实现篇章的有机整合,增加语文课堂的信息量。我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主要有两点考虑:首先两篇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是相同的,其次,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描写的方法。实践证明,通过这篇文章的有益补充,使学生更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寓意和写作方法,突破文章重点。】

14 返回

15 人有亡鈇者 人有亡鈇者,意其(代词,他的)邻之子。视其(指邻居的儿子)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俄而,抇其(代词,他的)谷而得其(代词,他的)鈇。他日复见其(代词,他的)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①结合注释 ②结合上下文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篇文言文中共有5个“其”字,学生只有了解了这几个字在不同位置指代的对象不同,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意思,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在学生说出几个“其”的意思理解了文章大意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为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作了铺垫。】 返回

16 对 比 描 写 (三)领悟写法,深化寓意(8分钟) 人有亡鈇者 杯弓蛇影 无为而不 无似 既饮而疾 沈疴顿愈
3、比较两则寓言的特点(板书) 人有亡鈇者 杯弓蛇影 无为而不 无似 既饮而疾 沈疴顿愈 只凭主观看问题,不调查、研究,会产生错误。 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方法及蕴含的道理有更深刻的感悟;而后面的提问体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7 (四)、拓展阅读,彰显写法 (9分钟) 补充《东施效颦》文言文、译文及其改编的文章 美 丑 女 女 西 东 施 施
(四)、拓展阅读,彰显写法 (9分钟) 补充《东施效颦》文言文、译文及其改编的文章 西 【设计意图: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坚持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原则,在这一环节拓展阅读资料的选择教师主要从《东施效颦》这篇寓言中对比描写方法的运用(东施的美和西施的丑进行对比)和文章的难易程度来考虑的。在教学中,学生能通过对拓展资料的阅读深入理解对比描写的方法,拓宽思维,帮助学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

18 (五)、打写创编,运用写法(9分钟) 2.根据两则寓言,写一件自己身边发生过的类似的事。 提示一:可以运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写。
1. 选择《人有亡鈇者》、《杯弓蛇影》中的一则寓言进行扩写。 2.根据两则寓言,写一件自己身边发生过的类似的事。 提示一:可以运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写。 提示二:将文章中对比描写的部分写生动。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通过打写,使学生积累的语言得以输出,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在平台中进行课堂习作的发布,便于学生阅读他人作品,相互借鉴。 】

19 学生作品: 人有亡鈇者 张天舒 哎!我现在可出名了,每次上街都有人对我只指点点,说:“快看快看,这就是自己找不到斧子儿怀疑别人的人,谁要是和他做邻居可倒霉了!”听到别人的议论,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事情还要从那天说起。那天是个好天气,一早起来,我就打算到山上去砍柴。可我找遍院子,也没看到自己砍柴用的斧子,眼看太阳越升越高,天气越来越热,如果再找不到斧子,就没办法砍柴了。我正在在院中急得团团转的时候,邻居家的儿子背着竹篓从我家门前经过,看到我在院中急得抓耳挠腮的样子,他笑呵呵的问我:“大叔,天不早了,怎么还不去砍柴呀!”没等我回答,他又冲我挥挥手说:“大叔,那我先去了啊!”听了邻居儿子的话,我心里咯噔一下:他怎么知道我今天想去砍柴呀,看我着急的样子,他还面带微笑,明显就是幸灾乐祸吗?难道他知道我的斧子不见了,会不会是他偷了我的斧子?嗯,我再想想,刚才他从我家过的时候,不但说话的语调不对劲,有些明知故问的意思,连走路也和平时不一样,平时看上去大大方方、挺胸抬头,端端正正,可今天他东看看西看看,一副贼眉鼠眼的样子,凭着我的聪明才智,我断定一定是他偷了我的斧子。 哎!怀疑归怀疑,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我不能轻举妄动直接去他家要斧子,但我也不能不明不白的吃这个哑巴亏,我得告诉一下自己的好朋友李四,让他提高警惕防着点邻居家的儿子。 第二天,我在挖地窖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斧子,我再看这邻居家儿子无论从语言、动作、神态时,又都是那么的自然了,从那也看不出象偷人东西的人了,我知道自己冤枉邻居家的儿子了,连忙又告诉朋友我斧子找到了。可这件事还想长了翅膀一样传了出去,哎!我真不该凭空怀疑别人呀!

20 学生作品: 杯弓蛇影 王凡 有一个人叫乐广,他非常热情,经常在家中招待别人。夏至这一天,他请一位老朋友到家中做客,他设宴席款待,朋友十分高兴。但当朋友准备喝酒时,却发现酒杯中有一条蛇,朋友十分厌恶,不想喝,但乐广又热情地说:“喝酒,喝酒!”朋友没办法,只好喝了下去。回到家中,朋友便感到胸口疼痛,全身无力,家认为他请了许多名医,想了许多办法,但都不管用。过了些日子,乐广觉得很奇怪,他想: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朋友都没有来看我呢?于是,他亲自驾车来到了朋友家,他发现朋友脸色发黄,身子也瘦了许多,就问朋友是什么原因。朋友如实相告:“自那次去你家喝酒,因杯中有一条小蛇被我吞进肚中,回到家中,我就一病不起。每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乐广很疑惑,他想:酒杯中怎么会有蛇呢?我一定要弄个明白。于是,乐广回到家中,来到了上次请朋友喝酒的地方,仔细观察。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忽然他猛地一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红色弩弓,弓上面刻有彩色的花纹,他心里一下子恍然大悟。他立刻驾车把朋友接到了自己家,他又重摆宴席,让朋友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正当朋友准备喝酒时,又发现酒杯中有一条蛇,他害怕的大叫道:“有蛇,有蛇!”乐广走过来,把酒杯拿给朋友看,朋友发现乐广的酒杯中也有一条蛇,乐广指着墙上的弓说:“其实你看到的并不是蛇,而是弓的影子。”朋友半信半疑。乐广把弓摘下来,“蛇”便消失了,把弓挂上去,“蛇” 又出现了。这回朋友终于相信了,他哈哈大笑说:“原来那只是弓的影子呀!这下子我的病全好了。”说完,乐广又和朋友喝起酒来。

21 学生作品: 人不能凭主观看问题 陈旭辉 记得有一次,我发烧了,高烧39度,面红耳赤,直冒虚汗。爸爸妈妈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妈妈给我买药,买完妈妈喂我喝药,爸爸在一旁的椅子上剪指甲,我全神贯注的注视着爸爸,生怕指甲飞到我的碗里,只听砰地一声,指甲朝我这里飞来,我以为掉进我的碗里了,我就对妈妈说:“妈妈这个碗里有指甲,”妈妈说:“没有,是你看错了。”妈妈硬让我喝了下去,喝完我顿时觉得恶心急了,连续好几天都不想吃饭,爸爸看到我这几天,吃的都很少,就问我:“你怎么了?”我对爸爸说:“那天您在剪指甲的时候指甲掉进我的碗里了,可是我还是喝了下去……。” 爸爸笑着对我说:“指甲怎么可能掉进你的碗里呢,明明是你晚上没刷牙,第二天早晨嘴里发臭,所以你才觉得恶心。”听完我恍然大悟,觉得不恶心了,又回复了胃口,晚上我让妈妈买了许多的零食,我都吃的津津有味。

22 六、小结: 1.深入钻研教材,拓宽教材深度与广度。
《人有亡鈇者》是19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是略读课文,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将《寓言二则》中的另一则《玄鹤献珠》与《三字经》进行结合,在讲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时,引导学生阅读了《玄鹤献珠》这篇文章,让学生对孝敬父母有更深的理解。我又对《人有亡鈇者》这篇文言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篇课文的寓意很容易理解,如果在一堂课中只让学生体会、理解寓意,那么,课堂教学密度小,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写作方法的引领,于是我从文章中提炼了“对比描写” 这一写法,为了自始至终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写法,我又精选了《杯弓蛇影》和《东施效颦》两篇文言文,引领学生挖掘文本后找到几篇文章中对比描写的句子,领悟写法,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学生思维。

23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单元角度着眼,《人有亡鈇者》所在单元的文章都属于古代文学范畴,编者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走进古代文化,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古文字阅读的一些方法,他们会对文言文“敬而远之”,很难走进其中。基于此,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两次总结学法,首先就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而言,让学生明确通过“结合注释”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解读文章。其次,从如何学习古代寓言的角度着眼,在第一篇文章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寓言及古文的方法,即“一读,解题;二读,释义;三读,明理”然后迁移学法,让学生独立学习《杯弓蛇影》这篇文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产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24 谢谢大家! 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真诚希望得到您的指导帮助!


Download ppt "走进古代寓言故事 《人有亡鈇者》+《杯弓蛇影》 城南中心小学 吴景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