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吴昌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吴昌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吴昌晖

2 “入世为用” 仁者爱人 克已复礼 儒家——仁礼治国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选自《论语·先进》
 全文以“志”为焦点, 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 本文虽短短315字,但在语录体的《论语》中称得上鸿篇巨制。它叙事简洁而完整,生动而含蓄,虽寥寥数语,而人物情态性格毕现。

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平时)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急忙)对曰:“千乘之国,摄(夹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荒年);由也为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明白)方(方向)也。” 夫子哂(微笑)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方圆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愿为小相(司仪)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稀),铿尔,舍(放下)瑟而作(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事情)。”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同暮)春者,春服既(已经)成(穿上),冠者(成年人。在古代,男子20岁行冠服,表示成年)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i,水名),风乎舞雩(yu,地名),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成)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唯(语首词,没有意义)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 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 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冉有:可使足民 谨慎谦逊,不卑不亢 四子言志 侍坐 公西华:愿学焉,愿为小相 委婉谦恭,善于辞令。 曾皙:暮春者“浴”“风”“咏” 从容稳健,机敏好学。 “哂”由“与”点之因。

6 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笑子路而赞同曾皙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夫子哂之。

7 归纳为——孔子志不能扬,倍感郁闷,于是有放情事外的想法。
观点一: 孔子一生在入世行道上虽屡遭坎坷,但他仍常用“入世为用”思想来影响弟子。所以,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分别从治军、理财、礼仪三个不同方面来治理国家自然就给予了肯定,特别对公西华通晓礼乐愿当小相,以“礼”来参政的思想更是极为推崇。这可以从最后一段中的三个反问句体现出来。 至于孔子笑子路,那也不是否定,因这笑不是嘲笑、讥笑,而是肯定中稍有不满的微笑。 这微笑是针对子路的不谦和而发。孔子听曾皙的一番话是“喟然叹”,很赞赏曾皙的思想,这同孔子的处境和心情有关。孔子所倡导的治国模式不能容于世,但又不肯牺牲自己的政治主张来换取功名利禄,并从不改变乐道之心。在“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思想的支配下,孔子对曾皙避乱世而洁身自好,放情事外的思想自然就很赞赏。可见,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志”都给予了肯定。只不过在肯定的程度上因心境的不同稍有区别而已。 归纳为——孔子志不能扬,倍感郁闷,于是有放情事外的想法。

8 “舞雩”——鲁国的祈雨台!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吗? &.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
观点二: 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回答他们的政治理想(希望入世)。 “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从气候上看,北方(鲁国,现山东境内)的天气还是比较冷,怎么能沐浴呢?即便能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恐怕难以解释得通。 “舞雩”——鲁国的祈雨台!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吗? &.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 《论衡•明雩》曰: “《春秋》,鲁大雩,旱求雨之祭也。旱久不雨,祷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解祸矣……” &.《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 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9 归纳为——孔子对曾皙具体以礼治国措施表示赞许,是“入世”思想。
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1、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3、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这样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 归纳为——孔子对曾皙具体以礼治国措施表示赞许,是“入世”思想。

10 能 人 入 世 出 世 思想、经历 总 结: (仁人) 实践 观念 (隐) (仕) 曾皙:暮春者“浴”“风”“咏”
子路: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公西华:愿学焉,愿为小相

11 谢 谢


Download 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吴昌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