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资料查找: 张旭东、黄媛娈、严晓清 汤骆斌、郑鑫鑫 PPT制作:张勋东 中国民族及其风情
2
目录 回族 维吾尔族 地域 饮食 宗教 礼节 服饰 民居 节日 禁忌 地域 饮食 宗教 礼节 服饰 民居 节日 禁忌
3
维吾尔族篇
4
维吾尔族 地域分布 约百分之九十多维吾尔族居住在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巍峨的天山从东到西横亘中部,将新疆区分为宜于放牧的山北和宜于农耕的山南两个地理区域。天山以北是准噶尔盆地,盆地中间是沙漠和戈壁,盆地以北是阿尔泰山;天山以南是塔里木盆地,盆地中间是沙漠,盆地往南是昆仑山。简单地说,就是“三山夹两盆”。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东距太平洋、西距大西洋都十分遥远。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内陆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南疆最长的河是塔里木河,属内陆河;北疆最长的河是额尔齐斯河,经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注入北冰洋;伊犁河,流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也是内陆河。 新疆的面积虽然很大,但沙漠、戈壁、裸岩和高山冰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占了一半以上;适宜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方,除了大部分在山区的天然牧场以外,主要的还是大小河流出山口后形成的片片绿洲。分布在南北疆盆地边缘灌溉绿洲上的农田和居民点,其面积之和,仅占全疆总面积的3.6%。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在数千年的历史舞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人间悲喜剧。
5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新疆从游牧民族较早转为定居农业的民族之一,但在她的饮食文化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游牧民族特有的风俗。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以面食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喜食肉类、乳类,蔬菜吃的较少,夏季多拌食瓜果。 过去,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用的餐具主要为木制和陶器的碗、匙、盘等,但许多食物都爱用手抓食。一日三餐,早餐吃馕喝茶或"乌马什"(玉米面粥),中午为面类主食,晚饭是汤面或馕茶。吃饭时一家大小共席而坐,吃完饭,在拿走餐具前,由长者作"都瓦"(祷告),然后离席。 维吾尔族的主食种类很多,不下数十种,并善于用肉制作各种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 维吾尔族人民长期重视园林生产,绝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都有自己的果园,因而有常年食用瓜果的习惯,果园成为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周围绿洲上的维吾尔族人的天然维生素宝库。从5月份成熟的桑椹、6月份成熟的杏子开始,各种水果接连不断成熟,一年中有近七个月的时间能吃到新鲜水果。 维吾尔族传统的饮料主要有茶、奶子、酸奶、各种干果泡制的果汁、果子露、多嘎甫(冰酸奶,酸奶加冰块调匀制成,是维吾尔族最喜欢的饮料)、葡萄水(从断裂的葡萄藤中流出来的水,味酸,可治病)、穆沙来斯(用葡萄酿制的酒)等。维吾尔族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喜欢喝茶,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茶。茶水也是维吾尔族用来待客的主要饮料,无论何时去维吾尔人家里做客,主人总是先要给客人敬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水和端上一盘香酥可口的馕,即使在瓜果飘香的季节里,也要先给客人敬茶。维吾尔人多喜欢喝茯茶,至今仍是维吾尔人最喜欢的传统饮料。维吾尔族中年龄大的人喜欢在茶里放冰糖。 北疆的维吾尔人多喜欢喝奶茶。在乳类中维吾尔人尤其喜欢吃酸奶,夏季常以酸奶就馕吃。在农村忙季节,农民们常常带上酸奶、馕作为自己的午餐。家里来了客人,好客的主人也会捧出一碗酸奶来招待。 维吾尔族信伊斯兰教,所以不吃大肉,也就是猪肉 饮食习惯
6
维吾尔族 烤馕 面食 烤肉
7
维吾尔族 宗教篇 维吾尔族群众现在较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历史上,伊斯兰教还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袄教、景教和佛教等。到十六世纪时,伊斯兰教排除了其他宗教,在维吾尔族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全民信仰的宗教。维吾尔族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教的教法学派之一哈乃斐派,还有一部分人信仰神秘主义派别的依禅派,还有少数人信仰瓦哈比派。朝拜麻扎是新疆依禅派活动的重要内容。麻扎是伊斯兰教圣徒、圣裔或宗教领袖的墓地,与一般的墓地不同,主要分布在南疆,依禅派活动的中心。比较著名的喀什的哈兹拉特麻扎、莎车的阿尔滕麻扎和乞里坦麻扎。朝拜麻扎是南疆农村维吾尔族穆斯林的一项重要宗教活动,有时,一个麻扎会聚集数万人。
8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崇尚礼节。路遇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并道“色俩目”,以示问候。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时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的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 礼 节
9
维吾尔族 服饰篇 维吾尔族人的衣着,一般都比较讲究。老年男性喜欢穿右衽斜领无纽扣的“袷袢”(长上衣),腰系长带,足着“买斯”(软底鞋),外套“喀拉西”(套鞋);中青年男性喜穿小花或花格衬衣,西式长裤,外着西服或便服,喜穿皮鞋;妇女无论冬夏喜着裙装,西式上装配以长裙,足穿长筒袜和皮靴,头戴花帽或系纱巾,冬季则围以大方巾。现在城市居民多穿时装。城乡妇女均喜欢戴首饰,以耳环、手镯、戒指比较多见,也戴项链。年青姑娘有画眉的习惯,将两眉画连在一起。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 维吾尔族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品种繁多,维吾尔语音译为"朵帕",一般都用黑白丝线或彩色单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以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缝织而成。
10
维吾尔族 民居篇 维吾尔族的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干旱地区建筑特点。多以土坯砖为建筑材料,少用甚至完全不用木料,房顶多穹窿顶或平顶,墙壁较厚,拱形门窗,窗口少而且小,天窗较大,用来采光。屋内砌土坑,供起居坐卧,又有火墙、炉灶,以取暖、做饭。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屋内多装饰民族图案。大门忌向西开,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花木。屋前搭葡萄架,成一凉棚。有些住房还有较宽的前廊。
11
维吾尔族 节日篇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主要有“库尔班”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开斋节)。“库尔班”是“宰牲”的意思,库尔班节的那天早晨,几乎每家都要宰羊。过节时,维吾尔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相互登门拜访祝贺。在乡村,每年3月22日还过“诺肉孜”节,迎接新春的到来。 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盛大节日和喜庆吉日,或是劳动之余,维吾尔族男女老幼都要伴着"达甫"(手鼓)等唱歌跳舞,节奏欢快,舞姿轻巧,情绪炽烈。 古尔邦节 肉孜节
12
维吾尔族 禁忌篇!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禁止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喧哗。吃饭时不能随便拨弄盘中食,不能随便到锅灶前面,不能剩饭;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禁忌东张西望或立起。在衣着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最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时要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 维吾尔族人禁吃猪肉、驴肉、食肉动物,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和自亡的、非伊斯兰教徒宰杀的牲畜。只吃穆斯林(伊斯兰教徒)宰杀的牛、羊、骆驼、马肉入鸡、鸭、鱼肉。 清真寺 麻 扎
13
回族篇
14
回族 地域分布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自治县、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方都是回族居住比较多的地方。
15
回族 饮食篇 回族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食调合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民间特色食品有酿皮、拉面、打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多数人家常年备有发酵面,供随时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习惯饮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 青稞 面食
16
回族 宗教篇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称穆斯林,保持着严格的宗教习俗,尤以山区农村为甚。回族通用汉语,只有极少数学识渊博的阿訇通晓阿拉伯语,一般群众的日常用语中也保留着少量的阿拉伯语汇或波斯语汇,如"多斯第"(兄弟)、"色俩目"(吉祥如意)、"虎夫奈提"(满意)、"依玛尼"(信仰)、"哈俩利"(贞洁善美)、"都士曼"(仇人)、"伊不利斯"(魔鬼)等。 在宁夏,凡大一点的回族居住点,都有礼拜堂--清真寺,寺之大小不一,但都必须有礼拜堂、经堂、水房(沐浴房)。穆斯林的五大功课是:念功(念清真言)、礼功(礼拜)、斋功(每年封斋一个月)、课功(拿出1/40的余财施散给贫穷者或清真寺,以调剂贫富)、朝功(凡经济和身体条件允许者,每人一生要到麦加朝觐一次)。每天分时辰作五次礼拜,每礼拜五为主麻日,要聚礼。
17
回族 礼节篇 俗话说回回见面三分亲。回族无论男女,见面都要问候,互道色俩目(安拉保佑你)是穆斯林互相祝安的问候语。一般年幼者先向年长者致色俩目,客人先向主人致色俩目,外出之人要向长住者先致色俩目,乘骑者要先对步行者致色俩目,一群人听到说色俩目至少须一人回答。问:按赛俩目尔来枯姆,答:我尔来枯闷赛俩目。男子相互致色俩目的同时,双方手紧握,称之为合手礼,表示亲切。新疆因地域不同,手势动作也有差异,如一部分说色俩目时双手抱拳下扬,一部分人抬右手放置在胸部致礼。男女之间致色俩目时不握手。回族人在通信时,开头称呼上都写有代色俩目问候之意。现在电话普及,打电话时,开头也要给对方穆斯林致色俩目。 回族人待客诚恳,有礼有节。当家里来了客人,总是先迎上去主动让进房,先让客人入座,然后沏上好茶,进餐时让客人先动筷子。在吃饭时不能乱翻菜肴。馍馍、油香要用手掰开吃,不大口吞咽食物,也不得对着食客打喷嚏,更不能当地吐痰,或当众打哈欠。送客人时不能板着脸面,要热情、宽厚。到人家做客时,不能从主人前头通过。回族人民在礼尚往来中都能相互尊重,表现出了一种文明礼貌的传统美德。
18
回族 服饰篇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锈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19
服饰篇 回族 回族的民居不像藏族维吾尔族或者朝鲜族的房屋那样有的有特色,因为回族是在汉族中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回族的祖先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汉人,没有地域和外族的血统,但是回族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等一样信仰的都是真主安拉!回族的民居特色确实没有什么特点,要说特点那就是干净整洁,在北方以土房和窑洞为主(这是因为大西北的房屋结构特点),在南方又以竹楼为主(这是因为南方湿气重的特点),这就是说回族大部分是与别的民族大部分是汉族杂居在一起,住房特点也就随着地区和当地的民居特色一样。 南方 北方
20
回族 节日篇 开斋节。斋月在伊斯兰教历太阴年九月,在这个月里,人们在东方发白前吃好、喝好,直到太阳落山前水米不沾,待太阳落山后再进饮食。十月一日(教历)为开斋节。这天,男女老幼喜气洋洋,沐浴盛装,上寺礼拜,走亲戚拜邻居,互相问候。家家户户置办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的传统食品。有不少男女青年喜欢在开斋节举办婚礼。开斋节后,饮食时间恢复正常,不再受日出日落的限制。 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在开斋节后第70天举行。时间是伊斯兰教历太阴年十二月十日。因为教历每年十二月十日上旬为穆斯林朝觐麦加的朝圣期,十二月十日为朝觐最后一天,要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传说伊斯兰教先知易卜拉欣梦见安拉(真主)要他亲手杀自己的爱子作祭品,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忠诚的易卜拉欣果然准备于次日遵命动手,此举感动了安拉,便派天仙送来一只羊代替其子作祭品。穆罕默德为了纪念易卜拉欣,便规定将朝觐的最后一天作为“宰牲节”。节日这天穆斯林们衣冠整洁,喜气洋洋地上寺会礼(聚礼)。典礼活动别开生面,有条件的地方,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然后将肉分成三份:一份留给自己,一份馈赠待客,一份济贫施舍。典礼之后,开始访亲问友。 圣纪节。在伊斯兰教历太阴年的三月十二日,这是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穆斯林们重视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先圣,赞颂穆罕默德的美德,永远不忘他的教诲。这天要集会、诵经、赞圣、讲述圣人的事迹,还要聚餐,俗称办"圣会"。相传穆罕默德也是在这天逝世的,故穆斯林又称此日为"圣忌"。
21
禁忌篇! 回族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22
谢谢观赏!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