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使用策略 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实验中学 陈春燕
2
一、阅读材料设置的功能: (一)、关注文化内涵,培养人文精神。 (二)、体现科学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三)、提供探索空间,培养探究能力。
(四)、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习方式。
3
二、阅读材料的内容分布: ◆七年级上册5个阅读材料:《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神奇的∏》等
◆七年级下册6个阅读材料《拼图游戏》、《现实中的轴对称现象》、《机会均等》等 ◆八年级上册4个阅读材料:《从勾股定理到图形面积关系的拓展》、《立体图的一种画法》等 ◆八年级下册2个阅读材料:《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小记》、《费马和他的猜想》 ◆九年级上册2个阅读材料:《用计算机画二次函数的图象》、《生活离不开圆》
4
三、阅读材料的使用策略 (一)开展探究活动。 (二)创设教学情境。 (三)培养问题意识。 (四)进行人文教育。
5
(一)、开展探究活动 ◆利用八年级上册的阅读材料“从勾股定理到图形面积关系的拓展”作为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素材
6
提出问题 以直角三角形的每一条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图1),他们的面积有何关系呢? 那么向形外作其它图形是否它们的面积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s1 s2 s3 图1
7
探究问题1 如果以直角三角形的每一条边为边向形外分别作正三角形(图2),那么是否存在s1+s2=s3呢? S1 S2 s3 图2
8
探究问题2 如果以直角三角形的每一条边为直径向形外分别作三个半圆(图3),那么s1+s2=s3仍然成立吗? S3 S1 S2 图3
9
向形外分别作长方形(或其他图形),是否有同样的结论,你能说明理由吗?
探究问题3 向形外分别作长方形(或其他图形),是否有同样的结论,你能说明理由吗?
10
学生争论很激烈。 这时就引导学生,请同学们举具体数据来说明成立或不成立的理由好吗?
11
学生1:不成立。例如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向形外作宽都为2的长方形。面积分别为6,8,10,但6+8不等于10。
师:对啊!面积关系怎么不成立了呢?该怎么办呢?
12
学生1:成立。例如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向形外作宽分别为3,4,5的长方形。面积分别为18,32,50,就有18+32=50成立
学生2:成立。例如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向形外作宽分别为3/2 ,2,5/2的长方形。面积分别为9,16,25。就有9+16=25成立。
13
归纳结论: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在斜边上所画的任何图形的面积,等于在两直角边上所画的与其相似的图形的面积之和。
14
继续探究 分别将图1—图3中以斜边为边向形外所画的图形以斜边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变换(向上翻折)
15
引申探究1 以直角三角形的每一条边为边向上侧作正方形(如图4),白色部分的面积与蓝色部分的面积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图4
16
引申探究2 以直角三角形的每一条边为边向上侧作正三角形(如图5),白色部分的面积与蓝色部分的面积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图5
17
引申探究3 以直角三角形的每一条边为直径向上侧作半圆(如图6),两个月牙形的面积之和,等于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吗?请说明理由。 图6
18
(二)、创设教学情境 示例1:七年级下册第27页《拼图游戏》中的三个问题分散在不同课堂中进行教学。
你能只移动其中的两根火柴,就把图中房屋侧面的门变成正面的门吗?这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渗透。 B C A B A C
19
学习了特殊四边形后,创设情境 如图7,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你能否只剪两刀,将它分成三块,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那么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对角线是多少? 图7
20
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后,创设情境 如图8,任意剪一个三角形的纸片,把这个三角形纸片剪两刀,分成三块,再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 图8
21
创设教学情境 示例2:学习八年级下册“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公式法”时,可以运用阅读材料“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小记”创设情境
22
方程 巴比伦人的解法是: 取7的一半,得 ; 自相乘,得 ;将 与60相 加,得 ;开方得 ;将 与 相加得 12;即为矩形的长。
23
在古代巴比伦人列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中,完全是用文字来叙述的
让学生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并把上述解法写成一个运算式子
24
让学生观察上述式子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之间的关系,再让他们讨论:
对于方程 均为正数)的根可否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呢? 在学生猜想得出 之 后,教师接着问:这个猜想是否正确?
25
创设教学情境 示例3:七年级上册阅读材料《丢番图》可以作为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情境创设
一本《希腊诗文选》中,收录了他的墓志铭:文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
26
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变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你知道丢番图活了多少岁?
27
(三)、培养问题意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做到阅读有效性。
示例1:在指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下册阅读材料《机会均等》时,为学生提供以下5个问题.
28
问题1、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是1,小红获胜,朝上一面是6,小明获胜。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问题2、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偶数,小红获胜,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奇数,小明获胜。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29
问题3、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字是6,小红得10分,朝上一面的数字不是6,小明得10 分;谁先得到100 分,谁就获胜。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问题4、有22 颗小石子,游戏双方轮流拿石子,各方每次只准拿1颗或2颗,规定其中一方先拿,拿到最后一颗石子者输。这个游戏机会均等吗?如果你认为游戏不公平,请你修改规则,使游戏变得公平。 问题5、请你与同学一起玩一玩第4题的游戏,想一想,有没有必胜的策略,使后拿者一定取胜.。
30
示例2:七年级上册阅读材料《数学中的符号》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数学符号一般有哪几种?有什么作用?带来什么好处? 问题2:数量符号指的是哪些?运算符号有哪些?举例说明哪些是关系符号? 问题3:结合符号有些什么?哪些是性质符号?举例子说明省略符号有哪些?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31
四、进行人文教育 在七(上)《4.2代数式》探究“代数式”概念时,利用第88页阅读材料《数学中的符号》有关“代数式”数学史的教学
32
课前准备: 你知道代数式的由来吗? 布置学生通过查询网络、图书馆、请教他人等收集有关新概念“代数式”发生、发展的史料,并做成卡片,以便上课时交流.
33
上课时先从一些实际问题出发,与学生共同从中提炼出这些问题的共同特征:用运算符号把数与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称代数式.
然后学生交流“代数式”发展史资料收集成果.
34
卡片1:伟大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过:“符号的巧妙和利用符号的艺术,是人们绝妙的助手,因为它们使思考工作得到节约,在这里以惊人的形式节省了思维.”
(意图:了解“代数式”发明的意义.) 卡片2: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也说过:“利用了符号,数学上的每一个论断,它所要描述的东西就可以更快地被别人所了解.” (意图: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情感认识以及对“代数式”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35
卡片3:“代数”(algebra)一词最初来源于公元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天文学家阿尔·花拉子米一本著作的名称.
卡片4:丢番图是最早自觉运用一套符号,以使代数式的思路和书写更加紧密,更加有效的人.
36
卡片5:法国数学家韦达第一个系统地使用了字母,并对未知量进行运算,为代数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韦达被称为“代数学之父”,而笛卡尔、莱布尼茨等数学家发展和完善了代数式的表达方法.
(意图:了解“代数式”表示的优越性;数学家对代数式发展的贡献.)
37
卡片6:关于运算符号,1859年,我国数学家李善兰首次把“algebra”译成“代数”
(意图:及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我国数学史知识的渗透.)
38
七年级上册“1·2有理数”、“3·2实数”的知识教学后,让学生查询互联网、查阅文献资料关于“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神奇的∏”等资料,互相交流。
39
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进一步攻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对数学发展的伟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好数学的使命感。
40
阅读材料中的数学史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渗透,做到教书育人。
41
四、感悟 课标教材的阅读材料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教师要深入挖掘其内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阅读材料有机地融合到教学设计中,通过教学,发挥他们的功能。 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更具特色。
42
谢谢大家!
44
五、困惑 为什么初中高年级段,阅读材料变得越来越少,八下2个,九上2个,而九下竟然没有阅读材料了?
阅读材料设计的目标是什么?怎样优化阅读材料的内容?
45
阅读材料中的数学史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渗透,做到教书育人。
46
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变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你知道丢番图活了多少岁?
47
学习八年级下册“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公式法”时,可以运用阅读材料“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小记”创设情境
48
学习八年级下册“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公式法”时,可以运用阅读材料“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小记”创设情境
从历史上看,古代巴比伦人最早给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方程 ,巴比伦人的解法是:取7 的一半,得 ; 自相乘,得 ;将 与60相 加,得 ;开方得 ;将 与 相加得 12;即为矩形的长。
49
学习八年级下册“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公式法”时,可以运用阅读材料“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小记”创设情境
从历史上看,古代巴比伦人最早给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方程 ,巴比伦人的解法是:取7 的一半,得 ; 自相乘,得 ;将 与60相 加,得 ;开方得 ;将 与 相加得 12;即为矩形的长。
50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古代巴比伦人列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中,完全是用文字来叙述的,没有使用我们今天意义下的任何代数符号。接着,让学生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并把上述解法写成一个运算式子:
51
创设教学情境 示例3:七年级上册阅读材料《丢番图》可以作为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创设情境
一本《希腊诗文选》中,收录了他的墓志铭:文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
52
七年级上册阅读材料《丢番图》为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创设情境
一本《希腊诗文选》中,收录了他的墓志铭:文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 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你知道丢番图活了多少岁吗?
53
(三)、培养问题意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做到阅读有效性。 在指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下册“阅读材料”《机会均等》时,为学生提供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是1,小红获胜,朝上一面是6,小明获胜。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问题2、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偶数,小红获胜,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奇数,小明获胜。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54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做到阅读有效性。 问题3、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字是6,小红得10分,朝上一面的数字不是6,小明得10 分;谁先得到100 分,谁就获胜。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问题4、有22 颗小石子,游戏双方轮流拿石子,各方每次只准拿1颗或2颗,规定其中一方先拿,拿到最后一颗石子者输。这个游戏机会均等吗?如果你认为游戏不公平,请你修改规则,使游戏变得公平。 问题5、请你与同学一起玩一玩第4题的游戏,想一想,有没有必胜的策略,使后拿者一定取胜.。
55
七年级上册阅读材料《数学中的符号》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数学符号一般有哪几种?有什么作用?带来什么好处? 问题2:数量符号指的是哪些?运算符号有哪些?举例说明哪些是关系符号? 问题3:结合符号有些什么?哪些是性质符号?举例子说明省略符号有哪些?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56
问题3、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字是6,小红得10分,朝上一面的数字不是6,小明得10 分;谁先得到100 分,谁就获胜。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问题4、有22 颗小石子,游戏双方轮流拿石子,各方每次只准拿1颗或2颗,规定其中一方先拿,拿到最后一颗石子者输。这个游戏机会均等吗?如果你认为游戏不公平,请你修改规则,使游戏变得公平。 问题5、请你与同学一起玩一玩第4题的游戏,想一想,有没有必胜的策略,使后拿者一定取胜.。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