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先秦诸子散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先秦诸子散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先秦诸子散文

2 一、“士”的产生及特点 1、社会变革 周室东迁 奴隶制社会动摇 ↓ 春秋战国 新兴地主阶级代替了奴隶主贵族
周室东迁 奴隶制社会动摇 春秋战国 新兴地主阶级代替了奴隶主贵族 产生了 “士”(没落贵族、新兴地主、脱离生产走向城市的自耕农)

3 2、人神关系的变化 唯神至上→神民共举→重民轻神→民为神之主→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春秋以后,特别是战国,诸侯争相养士,礼贤下士之风盛行。 战国四君子: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 秦相吕不韦

4 3、教育范围的扩大 春秋以前 学在官府 春秋以后 私学兴起,私家著作出现

5 “士”的特点: 1、属于中间阶层 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同人民比较接近 2、多为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3、士这个阶层非常活跃
1、属于中间阶层 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同人民比较接近 2、多为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3、士这个阶层非常活跃 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解决现实问题,从代表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出发,出其所学,对政治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自由辩论,著书立说。

6 二、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 儒:孔丘《论语》、孟轲《孟子》、 荀况《荀子》 道:老聃《道德经》 庄周《庄子》 墨:墨翟《墨子》
道:老聃《道德经》 庄周《庄子》 墨:墨翟《墨子》 法:韩非子《韩非子》 阴阳、纵横、名、农、小说、杂

7 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论语》纯语录体散文;《墨子》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孟子》语录体,但形成对话式的论辩文;《庄子》发展成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 第三阶段:《荀子》、《韩非子》议论文发展的最高阶段,篇幅变长,风格由质朴而开拓、纵恣,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阶段的理论文

8

9 四、《论语》 1、易中天:灰色的孔子和多彩的世界 孔子的学说的普适性 必须链接丰富的世界

10 四、《论语》 2、天地人之道 ㈠无言的教育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 “半部《论语》治天下”

11 四、《论语》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汉书·艺文志》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无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12 四、《论语》 ㈡天人合一——“和”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三五历纪》 中国人的理想人格 “三才”

13 四、《论语》 ㈢锻造人的力量 ⑴树立信念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14 四、《论语》 国民幸福指数(GNH) 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调查,数据显示,当时我们国民的幸福指数只有64%左右。
  1991年这个幸福指数提升了,到了73%左右。这得益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   但等到1996年再参加调查时,发现这个指数下跌到了68%。

15 四、《论语》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16 四、《论语》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17 四、《论语》 ⑵学会为人——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可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18 四、《论语》 佛家故事 寓意: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仁者无忧

19 四、《论语》 ⑶学会为人——仁爱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20 四、《论语》 托尔斯泰小寓言: 国王的问题 什么人最重要? 什么事最重要? 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

21 四、《论语》 3、处世之道——分寸的拿捏 ㈠仁爱的分寸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以怨报怨 以德报怨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2 四、《论语》 ㈡人情关系的分寸 ⑴友谊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 《豪猪的哲学》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 《豪猪的哲学》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 《论语·颜渊》

23 四、《论语》 《论语》态度: 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⑵亲情
心理学上的“非爱行为”: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 。 英国心理学博士关于如何为人父母的书

24 四、《论语》 《论语》态度: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留一点分寸,留一点余地。 ⑶工作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宪问》 job description (岗位描述)

25 四、《论语》 ★在其位如何谋其政? 首先是做事的原则。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26 四、《论语》 其次是做事的方式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 打钉子的故事

27 四、《论语》 最后,讲礼节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论语·乡党》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

28 四、《论语》 4、理想之道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论语·先进》篇中的《侍坐》——“君子不器”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论语·先进》篇中的《侍坐》——“君子不器” 喜剧演员的故事 田鼠过冬的故事

29 四、《论语》 《论语》态度: 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心的从容和对自我的把握,在职业角色中我们只能任职业摆布,而不会有一种内心认同以后对职业的提升。

30 四、《论语》 5、人生之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31 四、《论语》 ㈠十五志于学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论语·为政》

32 四、《论语》 ㈡三十而立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33 四、《论语》 ㈢四十不惑 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 。 关于“中庸”

34 四、《论语》 ㈣五十知天命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

35 四、《论语》 独孤求败的境界

36 四、《论语》 ㈤六十耳顺 谚语: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成雨 物理实验 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佛像的故事

37 四、《论语》 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生命的故事


Download ppt "先秦诸子散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