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高校心理教师培训( ) 危机干预策略 ——压力系统模型 姜乾金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杭州京都医院心身医学中心
2
一、“危机”的两种概念
3
所谓危机(crisis),最早由Lindemann E (1944, 1956)提出,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 不能回避又无法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平衡状态。
按照在一个概念,“危机”的前提条件包括有重大事件(如地震)、应对失效和心理症状等三项条件。以下介绍的地震灾难,就符合这种经典的“危机”概念。
4
例1:地震灾难现场的多种现象(本质上是应激反应)
* 有人向前冲,也有人向后跑(坎农的生物稳态学 说——或“战”或“逃”) * 有人躁动,也有人麻木(高级神经类型说解释—— “兴奋”与“超限抑制”之区别) * 有人呼天抢地,也有人不承认不接受(精神分析理 论的心理防御说——“退行”与“否认”) * 一位刚被挖出的青年死在担架上,有人哭着说你为 何不能再坚持一下(医学说——挤压综合征) * 此外,还出现所谓灾民们应该“哭”还是“笑”的 争论;一些灾民甚至“害怕”心理援助者;等等。
5
从例1中,很难说清楚什么叫“危机”。因为人们在灾难中会有多种多样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危机表现。这说明,对于“危机”,不能凭共同感受(看看“跳楼”现场观众的反应吧)去认识,而是需要从多因素、多维度,用不同的理论,加以“系统”的认识
6
当前有另一种“危机”的概念,是指个体出现心理 的严重失调、剧烈的心理矛盾,或心理面临崩溃等 危机情况,但不一定由“严重事件”引起,也许只 有“小”事情,甚至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事情”。
当今所谓的学生心理危机,将有轻生念头者也包含进去,以及严重如自杀者等,都未必有重大事件。以下案例2符合这一类“危机”。
7
例2:“怕死”的危机 (心理崩溃?) 死亡恐惧 前胸闷 高血压(控制) 同事突发心梗 患者 推及自己 主观症状
8
从例2中,本来“怕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但却只有来访者陷入了心理崩溃。显然,与一般人比较,来访者只是无法控制地注意到“可能也会死”的事实,而正常人总是“忘记”这个事实。对于此例,它反映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怕”或“不怕”这样简单的逻辑问题,而是需要系统的分析:
9
例2:“怕死”的危机(心理崩溃?) 肠癌8年 高血压 认识消极 st压低 ? 死亡恐惧 前胸闷 高血压(控制) 同事突发心梗 患者 人际差
(通过系统分析,可筛查出各种压力因素) 肠癌8年 反复地想 平时不注意 高血压 st压低 身体差 ? 性格认真 √ 人际差 活动少 不敢动 过去工作好 认识消极 反复检查 死亡恐惧 前胸闷 高血压(控制) 同事突发心梗 患者 推及自己 主观症状
10
综合以上1、2两种“危机”事例,小结如下: 1.要认识“心理危机”,不能仅凭“因”与“果”、 “是”与“非”这样平常简单的线性去思考,往往 需要通过对事物做多因素的“系统”分析。 2.要干预“心理危机”,不能仅凭某一种知识的答案, 或某一种逻辑的解释来实现,而往往同样需要综合 的干预方法与手段。
11
二、用压力系统模型认识“心理危机”
12
(一)继续以案例说话
13
例3:工作压力所致的“危机” (高管自杀?)
线性分析的结果是: 系统分析的结果是: 老总 “严格”管理 (认知)(应对) ?(认知) 调岗 (认知) (应对) (支持) 新同事 妻子 抱怨(支持) 讽刺(应对) √ 交谈 无果 执著 (性格) 习惯 脾气 关系密切 部分员工 部分骨干 焦虑 失眠 自杀意念 强颜欢笑 考核获低分 (事件)(认知) 副 总 压力感(反应)
14
例4:婚姻家庭危机 (家庭暴力事件前奏?) 母 养母 朋友 女31 男33 男友 女友 女儿7 系统分析的结果是: 线性分析的结果是:
关系不错 养母 母 女儿7 女友 男友 朋友 说新男友的闲话 认知-第三者√ 婚前反对 工作影响 抑郁 焦虑 “杀了他” 女31 男33 离婚2年 争夺房产、女儿
15
例5:大学毕业生的“危机” (潜在的“马加爵”?)
系统分析的结果是: 线性分析的结果是: 期望 (事件) (支持) 家长 朋友 2年被多个单位辞退√ (性格) ? (认知) 女友 想来杭 失眠 身体不佳 焦虑 抑郁 仇恨社会 大学毕业生 班长 看不惯(认知) 争吵(事件) 沮丧(反应) 经理 被解聘 (事件) 报告 (应对)
16
以例5为分析对象,梳理出的“压力因素”: 生活事件——解聘√问题 、女友问题、家庭问题 认知特点——我不会找到工作,社会(自己)无用 应对方式——无效、消极的应对,导致更多事件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严重缺失 人格特征——求全、完美、标准化 心身反应——失眠,身体不支,焦虑、抑郁,仇视社会
17
需要回答,压力(危机)因素”是怎样的关系?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它们是什关系? 其它因素 压力反应
18
(二)压力的“过程模型” 应激源 影响变量 应激反应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社会支持 个性,等
19
(三)压力的“系统模型”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健康 疾病 压力系统 社会支持 个性特征 自然生物 心身症状 性别年龄
20
⑴ 多因素系统(人生活于多因素的压力系统之中) ⑵ 因素互动(各因素互为因果,易成良性或恶性循环)
(四)压力系统模型的基本法则 (近期研究生对此做了实证研究) ⑴ 多因素系统(人生活于多因素的压力系统之中) ⑵ 因素互动(各因素互为因果,易成良性或恶性循环) ⑶ 动态平衡(系统的动态平衡即是适应和健康) ⑷ 认知是关键(认知因素在系统失衡中的关键作用) ⑸ 人格是核心(人格因素在系统失衡中起核心作用)
21
(五)系统模型的危机机制(多因素作用) (心理反应)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躯体反应)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后果 认知评价 压力反应
焦虑 悲伤 恐惧 生活事件 绝望 愤怒 应对方式 (躯体反应)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后果 认知评价 压力反应 攻击 自杀 回避 (行为反应) 失助 退化
22
三、心理危机的评估策略 危机评估有两难: 其一,虽然知道“危机”,但不能正确认识“危机” 其二,根本就无法知道谁存在“危机”(这个更要命)
23
(一)评估的层次 心身反应 第一层次:心身症状 第二层次: 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 认知评价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第三层次:人格 (心理反应)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认知评价 (躯体反应) 人 格 应对方式 (行为反应)
24
(二)评估的方法 晤谈 调查 量表 测验 实验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压力系统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自然生物 心身反应 性别年龄
25
晤谈与观察: 避免自己平时习惯化的“前因-后果”思维逻辑(想当然) 从压力多因素系统、多角度去掌握当事人的“系统问题”
26
调查和座谈: 避免亲友、旁观者习惯化的简单“前因-后果”结论(多种说法) 分主次、分先后、有层次地了解有关“系统因素”
27
计算机评估(条件允许时): 例 2——”怕死“危机
28
例 4——婚姻危机
29
四、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危机干预也有两难: 其一,虽然知道“危机”,但用“大道理”无法说服当事人。
其二,事前不能发现“危机”,也就无从谈“干预”。
30
(一) 干预手段——教育、指导、治疗 心身反应 对症处理 心理教育 生活事件 心理指导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心理治疗 人 格 应对方式
(心理反应)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认知评价 (躯体反应) 人 格 应对方式 (行为反应)
31
(二)“因素”干预策略 认知改变 管理事件 关注人格因素 社会支持 (手段以”教育“、”指导“为主) 应对策略 调控心身反应
再评价、合理化、辨识自动思维 管理事件 解决、回避、接受、避免主观事件 关注人格因素 观念改变、挫折训练、风度训练 应对策略 积极的、消极的 调控心身反应 幽默、释放、松弛 社会支持 交友、倾诉、港湾
32
(三)案例 例1.(地震灾难现场的危机,应根据案例中表述的不同情形,采用不同理论指导下的对应措施,此处不再讨论) 例2,好友死亡所致危机的干预 例3,工作压力所致危机的干预 例4,婚姻矛盾所致危机的干预 例5. (此例作为家庭作业,请自行推敲)
33
例2. 好友死亡所致“心理崩溃”的干预 身体差 肠癌8年 高血压、 st压低 认识消极 ? 死亡恐惧 前胸闷 高血压(控制) 平时不注意
推及自己 患者 反复检查 主观症状 反复地想 不敢动 同事突发心梗 人际差、 活动少 性格认真 过去工作好
34
评估: 评定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心身症状情况,做出问题的第一层次的评估,可能符合医学临床诊断(如死亡恐怖、高血压、肠癌术后),或者以临床心理学的现象学做出“问题”诊断(如恐怖、焦虑、性格敏感)。 通过进一步分析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程度,做出问题的第二层次的评估,确定应激各因素特别是认知因素和应对因素在“问题”中的地位,以及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分析人格特点特别是健康观方面的如求全、敏感倾向,和生死观方面的“唯物”观,可做出问题的第三层次的评估,以确定人格因素在整个“问题”系统中的作用。
35
干预: 在系统评估和分析基础上,做出干预决策。可以决定采用心理教育、心理指导、系统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技术,或者结合使用药物等方法。
其中心理干预更多的是针对上述第二层面问题(往往通过是心理教育和心理指导)和第三层面问题(往往需要心理治疗如认知疗法),而改善第一层面的各种症状,往往是心理干预的最终目标。 此例的重点在调整对死亡的认识和感受,主要通过“生死观念”(未知领域论的灌输)的调整来实现
36
例3. 工作压力所致心理危机的干预 副总 老 总 习惯 脾气 ?(认知) 无果 (认知) (支持) 部分骨干 交谈 (应对) 执著 (人格)
焦虑 失眠 自杀意念 强颜欢笑 考核获低分 (事件)(认知) 关系密切 压力感(反应) 副总 “严格”管理 调岗 (认知) (应对) (支持) 抱怨(支持) 讽刺(应对) 部分员工 妻子 新同事
37
评估: 干预: 实施压力系统模型指导下的晤谈、观察、座谈、测验。 讲解各种压力有关因素情况及互相影响规律,促进其自我管理。
压力管理策略同样是分层次的,但重点是认知改变方面的指导。 必要时,采用心理治疗技术。
38
例4. 婚姻矛盾所致危机的干预 女 31 男 33 养母 母 关系不错 朋友 婚前曾反对 新找对象说闲话 工作影响 抑郁 焦虑 “杀了他”
离婚2年 女 31 男 33 目前争房、女 女友 男友 4年前的用工 关系不错 女儿 7
39
评估: 需要所有当事人的综合评估,重点是夫妻双方。实施压力系统模型指导下的晤谈、观察、座谈、测验。
评估的重点应放在婚姻过程中各种压力因素之间的动态过程, 现代婚姻危机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各方存在压力因素方面的差异,特别是文化、观念等人格层面上的差异,未被双方所认识,从而通过因素间的恶性循环,才发展到最后的危机。
40
婚姻危机指导基本原则: 2.婚姻需要各方情感上的“爱”。但“爱”并不能改变系统中的一切差异,还需要双方在各种差异上的“适应”。
1.婚姻问题是系统问题。 2.婚姻需要各方情感上的“爱”。但“爱”并不能改变系统中的一切差异,还需要双方在各种差异上的“适应”。 3.“适应”不是忍受,也不是改造对方,而是“接纳差异、快乐互动”。其结果反而促进“爱”,促进婚姻和谐。 4.如果“不接纳差异、痛苦互动”,也就是长期不适应,会慢慢地破坏“爱”,最终导致婚姻的“爱”+“适应”这两个基本条件全部消失,婚姻变质。 (关于婚姻问题的“爱”与“适应”,是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成果,可用于指导恋爱问题,婚姻问题、离婚后问题、家庭问题)
41
婚姻危机指导演示: 相“爱” 人 格 生气 愤怒 厌恶 冷淡 感 受 (幸福吗?) (痛苦吗?) 生活事件 认 知 (自动思维) 压力反应
应对方式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压力反应 感 受 (幸福吗?) (痛苦吗?) 认 知 (自动思维) 人 格 (观念) 认 知 自动思维 人 格 (标准化) 相“爱” 生气 愤怒 厌恶 冷淡
42
例5:大学毕业生“危机”的干预 (作为作业,供思考) 大学毕业生 班长 家长 朋友 经理 2年被多个单位辞退 ? 抑郁 身体不佳 仇恨社会
期望 (事件) (支持) (性格) ? (认识) 抑郁 身体不佳 仇恨社会 大学毕业生 沮丧(反应) 看不惯(认识) 争吵 (应对) 被解聘 (事件) (认识) 报告 (应对) 想来杭 (事件) 女友
43
谢谢!
44
姜乾金 教授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 全国八年制医学心理学规划教材一、二版主编
姜乾金 教授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 全国八年制医学心理学规划教材一、二版主编 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级医学心理学精品课程 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主持: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的制订(省自然基金) 压力系统模型在家庭评估和干预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分课题) 个人网站:
45
以下是《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网站滚动页面一部 有本人30多年各种著作可以下载
46
1.婚姻揭秘(DVD)。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201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分课题示范成果)
2.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代表作) (系统知识。定价50元,网购40元) 3.临床心理问题指南(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以“以问题为中心”的最新临床心理学指导用书)(生活压力) 4.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专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基于压力系统模型的婚姻指导用书,科技部课题成果) (婚姻压力。定价35元) 5.医学心理学(全国8年制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国家十一五精品教材) 6.心身医学(应用心理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47
姜乾金著: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8
姜乾金、张宁主编:临床心理问题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
49
姜乾金著: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0
1.调控生活事件 解决 (指导或帮助解决问题) 回避 (脱离或隔离事件现场) 接受(缓冲) “主观事件” (指导不去制作问题)
51
2.调整认知 再评价 (文革事件)(心理移位)(角色身份) 合理化 (系统思维可以找到“理由”) 辨认负性自动思维 (指导认识调整:标准化→自动假设→自动挫败) 祈祷 (“怕死”案例) 暗示 (失恋案例) 激励 (伤残案例)
52
3.建立和利用社会支持 (目标:增强客观支持;改变主观主持) 安排家庭亲友到场 谈心、交友 (多说别人“好处”) 求助 (倾诉) 集体活动
53
4.减轻压力反应 (缓解心身症状) 倾诉、移情 (如“倾听”、“哭吧”) 松弛 (如放松训练、音乐治疗、生物反馈、催眠) 药物 (如合理用情绪调节剂对抗多种症状) 自然和生物因素 (如空气 阳光 森林 泥 温泉浴)
54
6. 关注人格深层问题 (普遍有“求全、完美、标准化”观念倾向) 调整观念(信念)系统 ——价值观、爱情观、人生观等 如“接纳差异,快乐竞争” 调整习惯: 如“挫折”训练,“试错”训练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
55
6.性格特点(性格)——指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习惯、观念等整个心理特征
个体甲 个体乙 认知层面 知识、逻辑、是非、判断等 潜意识 习惯反应 潜能 自动性思维 神经类型 森田神经质 营养观念(肥胖) 公平信念(火爆) 唯物信仰(怕死) 潜意识 习惯反应 潜能 自动性思维 神经类型森田神经质 人格层面
56
5. 提高应对能力 (前述调控手段其实就是“过程模型”) 目标:提高积极应对,避免消极应对(马加爵事件) 应激无害化指导: 回避 、升华、祈祷、转移、发泄等 其它应对资源(空气、阳光、森林、泥、温泉浴)
57
“过程模型”的应对 示意图 应对调控 事件控制 认知调控 利用支持 情绪调控 幽默 淡化 自控 忍受 发泄 计划 回避 面对 升华 再评价
“过程模型”的应对 示意图 应对调控 事件控制 认知调控 利用支持 情绪调控 问题关注应对 情绪关注应对 幽默 淡化 自控 忍受 发泄 计划 回避 面对 升华 再评价 否认 祈祷 幻想 合理化 放松 烟酒 药物 求助 倾诉 退化 转移 屈服 生理反应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情绪反应 人格调控
58
压力系统 人 格 接纳差异 与 快乐竞争 感 受 (自我评价) (各种症状) 生活事件 认 知 (自动思维) 压力反应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感 受 (自我评价) (各种症状) 认 知 (自动思维) 人 格 (观念) 认 知 自动思维 人 格 (标准化) 接纳差异 与 快乐竞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