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下肢深层肌肉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多学科合作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下肢深层肌肉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多学科合作管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下肢深层肌肉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多学科合作管理
一例直肠癌术后放化疗肿瘤坏死引发盆腔及 下肢深层肌肉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多学科合作管理 放疗科一病区 葛满秀 程敏琼

2 Background 感染—气性坏疽? 内容 1 左臀部 左下肢 红肿 内容 2 疼痛剧烈 内容 3 触诊 “捻发音” 内容 4 全身高热
CT: 组织内积气 盆腔内积液

3 肿 瘤 感 染

4 抢救过程 ~12.09

5 积极抢救 与治疗 时 间 处 理 2015-12-02 13:41 平车推入病房 开放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 常规血液检验
时 间 处 理 :41 平车推入病房 开放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 常规血液检验 外出行全腹 平扫+增强CT :00 多科会诊:消化内镜中心、结直肠外科、骨科、 影像科、检验科 :55 骨科、结直肠外科联合急诊手术: 会阴部、左臀部及左下肢脓肿清洗引流术 :30 左下肢创面予VSD引流 :30 盆腔冲洗+负压引流 :00 外出行盆腔MR3T(平扫+增强),股骨、胫腓骨MR3平扫 :00 急诊手术:剖腹探查+小肠近端空肠造瘘术+盆腔及左侧下肢脓液冲洗术+ VSD引流术

6 微生物 培养 排除气性坏疽 时 间 处 理 检验结果 未见梭状芽孢杆菌 2015-12-02 13:41 患肢穿刺,标本涂片 革兰氏阳性球菌
时 间 处 理 检验结果 :41 患肢穿刺,标本涂片 革兰氏阳性球菌 :55 手术清创,脓液及坏死组织涂片 革兰氏阳性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00 感控科采集盆腔、下肢引流出的脓液进行培养 等待中…… :00 涂片见少量革兰氏阳性杆菌、未见真菌孢子 :00 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 :00 未见梭状芽孢杆菌 排除气性坏疽

7 护理配合 床边隔离:单间病房、医生护士相对固定[1] 环境消毒:紫外线消毒BID、患者接触环境消毒(含氯消毒液擦拭) 家属宣教[2]
个人防护:进入病室内应穿戴隔离衣、双层口罩、手套等,严格手卫生[3] 废物处理:黄色垃圾袋、特殊标识、先浸泡再倾倒等[4] 护 理:相关疾病护理常规 、相关操作流程 严密观察感染性休克的前期征兆 电话咨询请教相关科室 请相关专科行床边护理会诊——皮肤学组、危重症学组 查阅相关文献 [1]-[4] 陈彩娣,陈彩连.一例糖尿病并阴囊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体[J].护士进修杂志, 2012,27(1):94-95.

8 汇报目录 1 直肠癌及细菌感染的相关知识 2 病 例 介 绍 3 临 床 护 理 4 小 结 5 思 考

9 汇报目录 1 直肠癌及细菌感染的相关知识 2 病 例 介 绍 3 临 床 护 理 4 小 结 5 思 考

10 肿瘤治疗之三大支柱 1 2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3 化学治疗

11 直 肠 癌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 主要治疗手段——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已成为了标准治疗模式[5] [5] 申丽君,章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适宜人群及疗效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志,2014,17(3):

12 直肠复发肿瘤侵犯小肠壁 同步放化疗、再化疗 肿瘤液化、坏死 小肠瘘 盆腔感染、下肢深层肌肉感染

13 [6] 吴在德.外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6.
气性坏疽—特异性感染[6] 多发生在下肢和臀 部肌肉丰富部位 直接伤口接触 大面积开放性骨折 软组织损伤者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 ) 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侵袭性强、繁殖快 产酸产气 感染后8~48h发病 致病菌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临床表现 治疗及预防 组织气肿(捻发音) 肌肉坏死、 扩散性水肿 腐败性恶臭 毒血症、病死率高 局部及时清创,必要时截肢 早期使用多价抗生素及大量 青霉素 手术前,使用高压氧治疗 [6] 吴在德.外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6.

14 汇报目录 1 直肠癌及细菌感染的相关知识 2 病 例 介 绍 3 临 床 护 理 4 小 结 5 思 考

15 主 诉: 骶尾部及左下肢肿胀疼痛半月余,加重三日 医疗诊断: 盆腔及下肢深层肌肉感染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住 院 号: 姓 名 : 马建清 性 别: 男 年 龄 : 岁 入院时间: :41 主 诉: 骶尾部及左下肢肿胀疼痛半月余,加重三日 医疗诊断: 盆腔及下肢深层肌肉感染

16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 11-15 骶尾部疼痛明显,影响睡眠,自服西乐葆、曲马多后无缓解,至当地医院就诊,予抗感染治疗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骶尾部疼痛明显,影响睡眠,自服西乐葆、曲马多后无缓解,至当地医院就诊,予抗感染治疗 左下肢肿胀明显、疼痛加剧,伴皮下捻发感 急诊收住我科,平车推入病房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

17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 2003-08 诊断直肠癌 直肠癌根治术+阑尾切除术 术后行盆腔放化疗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诊断直肠癌 直肠癌根治术+阑尾切除术 术后行盆腔放化疗 肿瘤复发 全结肠、直肠切除+空肠造瘘术 术后予全身化疗 再次复发 我科行骶前肿瘤放疗+ 同步化疗两周期 、11月 我院肿瘤科行化疗两周期 在治疗过程中,多次出现肠梗阻 “高血压”病史:口服寿比山降压,血压控制尚可 “胆囊炎”病史:具体治疗不详 “消癌平 ”、“伊立替康” 过敏史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

18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 出生于原籍,无疫水、疫区接触史 无嗜烟酒史 适龄结婚,无生育史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现病史 既往史 出生于原籍,无疫水、疫区接触史 无嗜烟酒史 适龄结婚,无生育史 个人史 家族史

19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 家族遗传史:FAP-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是一组以结直肠多发腺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的综合征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遗传史:FAP-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是一组以结直肠多发腺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的综合征 青少年期整个大肠有成百上千的腺瘤性息肉,随年龄 增长而增多,癌变率是100% 不经处理的FAP患者预期寿命为42岁 家族史

20 饮 食:禁 食 体 位:卧床休息,协助翻身 睡 眠:夜间间断入睡 大 小 便:空肠造瘘、留置导尿 家庭支持:有妻子、侄子等陪伴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饮 食:禁 食 体 位:卧床休息,协助翻身 睡 眠:夜间间断入睡 大 小 便:空肠造瘘、留置导尿 家庭支持:有妻子、侄子等陪伴

21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急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 听诊肠鸣音弱1-2次/分 左侧臀部、髋部、腹股沟区及左大腿红肿,皮温增高,压 痛明显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 T P R BP 疼痛 36.5°C 98次/分 22次/分 101/70mmHg 8分 患者神志清、精神萎、痛苦面容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急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 听诊肠鸣音弱1-2次/分 左侧臀部、髋部、腹股沟区及左大腿红肿,皮温增高,压 痛明显 触诊有轻度波动感,捻发音

22 印象: 1、腹部术后改变,腹部造 瘘术后改变 2、盆腔内肠管积液 3、左侧臀部、髋部、腹股 沟区、大腿上段软组织内 积气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印象: 1、腹部术后改变,腹部造 瘘术后改变 2、盆腔内肠管积液 3、左侧臀部、髋部、腹股 沟区、大腿上段软组织内 积气 4、肝脏多发低密度影,考虑 部分转移,部分囊肿 5、左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

23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异常项目 结果(单位) 参考值 mmol/L mmol/L mmol/L 血糖 mmol/L 总蛋白 g/L 白蛋白 g/L 白细胞 *9/L 中性粒细胞 % 中性粒细胞计数 *9/L 血小板 *9/L 降钙素原(PCT) ng/mL 0-0.05 C-反应蛋白 mg/L 0-8

24 跌倒/坠床风险 3分 4分 2分 Braden评分 14分 14分 13分 Autar 评分 12分 18分 18分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跌倒/坠床风险 分 分 分 Braden评分 分 分 分 Autar 评分 分 分 分 Bathel 指数 分 分 分 疼 痛 评分 分 分 分 评估量表 入院时 第一次术后 现 在

25 抢 救 第一阶段(12.03-12.08) 手术(第一次): 全麻下行会阴部、左臀部及左下 肢脓肿清洗引流术 负压引流: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抢 救 第一阶段( ) 手术(第一次): 全麻下行会阴部、左臀部及左下 肢脓肿清洗引流术 负压引流: 左下肢3处切口予VSD引流 骶尾部引流管冲洗+负压引流

26 确 诊 第二阶段(12.09-12.14) 手术(第二次): 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小肠近端造瘘术+盆腔及左侧下肢脓液冲洗术+ VSD引流术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确 诊 第二阶段( ) 手术(第二次): 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小肠近端造瘘术+盆腔及左侧下肢脓液冲洗术+ VSD引流术 负压引流: 腹腔引流管冲洗+负压吸引 左下肢4处切开 予VSD引流

27 治 疗 第三阶段(2015.12.15-2016.1.11) 手术(第三、四、五、六、七、八次):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治 疗 第三阶段( ) 手术(第三、四、五、六、七、八次): 全麻下行左臀部及左下肢清创、缝合+VSD置入引流术 负压引流: 左下肢(又3处减至1处)切开予VSD引流 胃肠减压: 肠梗阻

28 康 复 第四阶段( 2016.01.12-至今) 第八次术后: 左侧骶尾部引流管一根,引流量较少,呈淡红色液体,左下肢无红肿、压痛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康 复 第四阶段( 至今) 第八次术后: 左侧骶尾部引流管一根,引流量较少,呈淡红色液体,左下肢无红肿、压痛 留置尿管: 拔除 胃肠减压: 拔除 骶尾引流管: 拔除 第一次下床活动:

29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30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31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32 一般信息 四 史 五 方 面 体 检 器械检查 检 验 评估量表 病情变化

33 汇报目录 1 直肠癌及细菌感染的相关知识 2 病 例 介 绍 3 临 床 护 理 4 小 结 5 思 考

34 减轻疼痛、促进舒适 预防并发症(围手术期、长期卧床) 促进康复
难点 重点 观察病情 皮肤护理 舒适护理 切口护理 管道护理 疼痛护理 呼吸运动 踝泵运动 减轻疼痛、促进舒适 预防并发症(围手术期、长期卧床) 促进康复

35 护理问题

36 (一):感染 目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切口愈合良好。 措施: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心率、血压,观察感染性休克
前兆表现; 观察骶尾部、腹部、左下肢切口及引流的情况 2、关注感染相关检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的变化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①万古霉素、亚胺培南 ②斯沃、头孢唑肟钠、 替硝唑;③哌拉西林钠(邦达)等 4、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操作按照流程与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与无菌 操作,定时冲管(双套管、VSD),保持导管通畅 5、生活护理:口腔护理BID、会阴护理BID 6、消毒隔离: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BID 环境消毒-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评价:入院第29天体温趋于正常,切口愈合良好,左下肢无红肿热痛。

37 (二):疼 痛 目标:术后患者疼痛逐步减轻 措施: 评价:患者疼痛经处理后,疼痛评分2分,可安静入睡
(二):疼 痛 目标:术后患者疼痛逐步减轻 措施: 1、疼痛相关评估: 原因:手术、炎症;部位(术后):主要在左臀及左下肢清创切口处;性质:持续性疼痛;评分工具:长海痛尺+表情。 2、根据病情安置患者于舒适的体位:右侧卧位、左下肢垫枕、背部垫R型枕;分散注意力:看电视、聊天、游戏等方法。 3、药物治疗:遵医嘱予三阶梯止痛, 准确、及时实施药物治疗。 4、观察和预防止痛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和便秘等。 5、关注患者主诉。 评价:患者疼痛经处理后,疼痛评分2分,可安静入睡

38 (三):胃排空障碍 肠梗阻: 与手术、疾病本身有关 围手术期并发症之一[2015-12-19 (第三次手术后)] [7]
肠梗阻: 与手术、疾病本身有关 围手术期并发症之一[ (第三次手术后)] [7] 目标:患者无腹胀、腹痛不适主诉 措施:1、评估:引流液的色、量,并记录引流液的量 2、保持鼻胃管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等,并固定在位 3、每日定时更换负压引流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观察造口有无排气 5、每日听诊肠鸣音2次,并汇报医生 6、拔除胃管后,饮食的宣教与指导 7、关注患者主诉,防止再次发生腹胀、腹痛 评价: 胃肠减压管拔除,造口排便正常,恢复进食 [7] 付莉,李卡. 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新辅助放疗保肛患者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

39

40 (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措 施 目标:患者切口愈合良好,营养筛查低风险 评价:患者切口愈合状况不佳,造口排便正常
措 施 置入PICC 评价:患者切口愈合状况不佳,造口排便正常

41 (五): 潜在并发症——压疮 措 施 目标:皮肤黏膜完整,无压疮 肠内营养支持[8] 评价:患者皮肤黏膜完整,未发生压疮
(五): 潜在并发症——压疮 目标:皮肤黏膜完整,无压疮 利用光反射观察皮肤 严格交接 预防为主 多学科合作 气垫床 减压敷料 低坡位翻身 定时翻身 Braden评分: 13分 措 施 护理会诊 肠内营养支持[8] 评价:患者皮肤黏膜完整,未发生压疮 [8] 郭艳侠,蒋琪霞,马茜,等.肠内营养预防和治疗压疮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

42 (六):潜在并发症——DVT 目标:患者卧床期间,未发生深静脉血栓 措施: 评价:目前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1、术后AUTAR评分:18分-高风险 2、床上主动肢体活动:弯健侧膝关节,双侧踝节踝泵10次/小时(除夜间);右上肢握拳运动 3、观察:上肢臂围、有无红肿;下肢有无腓肠肌挤压痛、胸闷气喘等症状 4、关注凝血功能,D-2聚体有无上升趋势 5、遵医嘱补液,维持充足血容量 穿着方法时间正确 肢体畸形压力选择 时间选择 评价:目前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43 (七):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 措 施 深呼吸,有效咳嗽:10次/小时
目标:术后患者发生肺炎能被及时观察到 措 施 深呼吸,有效咳嗽:10次/小时 2小时翻身1次,叩背10次/小时 评价:患者目前未发生肺炎

44 (八):自理能力缺陷 术后 Bathel指数 :24分 部分自理 提供 帮助 修饰指导 肌力训练 确保安全 建立信心

45 管道护理 管道管理 切口护理 难点+重点

46 管道与切口 分布图 鼻胃管 PICC 腹部 手术切口 结肠造口 腹腔双套管 清创切口 + VSD 留置尿管

47 知识链接 VSD:全称是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 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 织促进伤口愈合。
临床意义: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的原则,而且还能透气,全方位持续引流,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产物,刺激肉芽生长,起到了超过自身皮肤和软组织覆盖所具有的代谢功能。

48

49 多学科

50 腹腔引流管、VSD引流管需预留患者翻身的长度 鼻胃管用宽胶布固定,将套管固定在衣服上 观察贴膜,如有翘起,及时更换或加固 预防管道压疮[9]
妥善固定 腹腔引流管、VSD引流管需预留患者翻身的长度 鼻胃管用宽胶布固定,将套管固定在衣服上 观察贴膜,如有翘起,及时更换或加固 预防管道压疮[9] 保持通畅 严密观察 预防感染 [9] 方素萍.外科病人管道压疮的预防[J].医药前沿,2014.8:

51 妥善固定 避免管道打折、弯曲 负压范围: 腹腔引流:0.02~0.04 MPa VSD引流:0.04~0.06 MPa VSD材料是否塌陷、渗液 引流管管形是否存在 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保持通畅 严密观察 预防感染

52 妥善固定 保持通畅 严密观察 预防感染 负压是否在预定范围内 VSD材料是否塌陷、渗液 引流管管形是否存在 有无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
观察末稍循环 腹腔引流:0~650ml VSD引流:0~1809ml 严密观察 预防感染

53 妥善固定 保持通畅 严密观察 预防感染 做与管道相关的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 操作 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

54

55 目前腹腔双套管切口无红肿、渗出,愈合良好
请皮肤护理组会诊: 清除坏死组织,藻酸银[10]敷料填塞窦道 医疗干预:清创、缝合( ) 观察伤口脓液渗出的变化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促进切口愈合 目前腹腔双套管切口无红肿、渗出,愈合良好 [10] 解怡洁,张媛,蒋琪霞.含银敷料在伤口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 25(8):

56 给病人,给我们 患者与癌症十年抗战、一个月八次进出手术室 家庭竭尽所能的支持、至亲无微不至的照顾 医生敬业的精神、专业的治疗
护士给予精心、细心、耐心、专业的护理 给病人,给我们

57

58 汇报目录 1 直肠癌及细菌感染的相关知识 2 病 例 介 绍 3 临 床 护 理 4 小 结 5 思 考

59 小 结 多学科合作非常重要(排名不分先后): 涉及科室:骨科、结直肠外科、消化内镜中心、感染科、感控科 检验科、麻醉科、营养科
小 结 多学科合作非常重要(排名不分先后): 涉及科室:骨科、结直肠外科、消化内镜中心、感染科、感控科 检验科、麻醉科、营养科 护理学组:危重症学组、皮肤学组、静疗学组 护理危重患者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危重患者的管理、VSD的管理、交接班、护理记录书写、记录出 入量等 不足之处:疼痛护理、围手术期护理、营养支持

60 汇报目录 1 直肠癌及细菌感染的相关知识 2 病 例 介 绍 3 临 床 护 理 4 小 结 5 思 考

61 思 考 1、如该患者感染了产气荚膜梭菌,我们该“何去何从”? 2、患者刚入院时,输液通道如何选择?留置针、PICC、PROT
思 考 1、如该患者感染了产气荚膜梭菌,我们该“何去何从”? 2、患者刚入院时,输液通道如何选择?留置针、PICC、PROT 3、关于管道性压疮该如何处理和预防? 4、VSD的相关护理新进展? 5、危重患者管理的建议与指导。

62 Thanks! 请您批评与指教


Download ppt "下肢深层肌肉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多学科合作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