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L/O/G/O 给药法 临床医学系
2
给药 药物在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医护人员必须熟悉药物的性能、作用及副反应,掌握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给药方法,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时调整药物用量或考虑更换药物的建议,做到合理使用,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给药 一、药物的种类 1.内服药:有溶液、合剂、片剂、粉剂、胶囊、 丸散及纸型等。 2.注射药:有溶液、油剂、混悬剂、结晶、粉剂。
3.外用药:有软膏、溶液、酊剂、粉剂、搽剂、 洗剂、滴剂、栓剂、涂膜剂等。 4.新剂型:有粘贴敷片、植入慢溶药片、胰岛素 泵等。
4
给药 二、药物的保管 1.专人保管。 2.放在亮处但不宜透光,要保持整 齐清洁。 定位放置,分类贴不同颜色的瓶签
(如:内服药用蓝色边,外用药用红色边,剧毒药用黑色边的瓶签)。
5
给药 4. 定期检查,注意有效期,凡发现药物变色、混浊、发霉、沉淀或异味等现象均不能使用。 5. 散装药瓶签要字迹清晰。 6. 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等应有明显标记,应凭医生处方领取。
6
给药 7. 各类药物根据不同性质,妥善保存。 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盖瓶中,放于阴冷处或用黑纸遮盖。如维生素C、盐酸肾上腺素、氨茶碱等。 容易燃烧的药物,如乙醚、酒精、环氧乙烷等应置远离明火处,以防燃烧。
7
给药 三、给药途径 口服 舌下含化 吸入 外敷 直肠给药 注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动脉注射)等。 机体对药物吸收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为:
静脉注射(滴注)>吸入>舌下含化>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直肠给药>口服>外敷。
8
给药 四、药疗原则 1.用药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其病情变化。 2.严格做到“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9
给药 3. 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 4. 注意用药后反应 过敏或毒副反应等。 5. 做好病人心理准备工作。
10
给药----口服给药法 口服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优点:方便、经济、较安全。 缺点: 吸收慢而不规则;
口服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优点:方便、经济、较安全。 缺点: 吸收慢而不规则; 有些药物到达全身循环前要经过肝脏,使药效受到破坏; 有的药物在肠内不吸收或具有刺激性而不能口服: 病危、昏迷或呕吐不止的病人不宜应用口服法。
11
倒药液法
12
给药 医院常用的外文缩写 外文缩写 中文译意 Co 复方 qd 每日1次 Tab 片剂 bid 每日2次 RP 处方 im 肌内注射
Ac/pc 饭前/饭后 iv 静脉注射
13
给药----注射给药法 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经皮内、皮下、肌内或静脉途径注入体内,达到全身疗效的方法称注射给药法。
14
给药 一、注射原则 1. 防感染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 (2)无菌注射器及针头必须用无菌镊子夹取,针筒内 面、活塞、乳头及针梗与针尖均应保持无菌。 (二)严密消毒 棉签蘸消毒液,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螺旋形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后,方可注射。
15
给药 (三)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不能在有炎症、化脓感染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
16
给药 2. 防差错 (一)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做到注射前、中、后三看标签,仔细查对。 (二)严格检查药物质量 (三)给药途径准确无误 注射用药可供皮下、肌内、静脉途径给药。注入体内吸收最快是静脉,次之是肌内及皮下,必须准确按时给药。 (四)同时注射几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17
给药 3. 防意外 防过敏 防空气栓塞 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防断针 (1)注射前备有血管钳,以保证急用。
18
给药 (2)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痕,注射器乳头与针栓必须紧密衔接。 (3)针头大小合适,针尖锐利无弯曲(尤其注意针梗与针栓衔接处有无弯曲)。
(4)不宜在硬结和疤痕处进针。 (5)掌握正确的进针方法 ,并注意留针(针梗)于皮肤外三分之一。 防损伤神经和血管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19
给药 4. 掌握无痛注射要点 针尖必须锋利(无钩、无锈、无弯曲)。 注射部位选择正确。
肌肉必须松弛,注意说明解释,分散注意力,取得合作,使肌肉松弛,易于进针。 掌握“二快一慢”(进针及拔针快、推药慢)的方法。
20
给药 二、注射前准备 用物准备 (一)注射盘内放 1.皮肤消毒液(碘伏与70%酒精)。 2.砂轮,棉签,酒精棉球罐,弯盘,开瓶器,静脉注射时加止血带和治疗巾。
21
给药 二、注射前准备 用物准备 (二) 注射器和针头 1.注射器的构造、规格 注射器的构造有乳头、空筒、活塞、活塞轴、活塞柄。其规格有1、2、5、10、20、30、50、100ml共8种。 2.针头的构造、规格 针头由针尖、针梗、针栓三部分组成。其常用型号有4.5 , 5, 5.5, 6, 6.5, 7, 8, 9数种。 3. 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22
注射器和针头的构造
23
给药 二、注射前准备 用物准备 药物 常用有溶液、油剂、混悬液、结晶和粉剂等。
24
给药 药液抽吸法 自安瓿(ampul,针剂)内吸药法
25
自小安瓿内吸取药液法
26
自大安瓿内吸取药液法
27
给药 二、注射前准备 自密封瓶内吸药法
28
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
29
给药 二、注射前准备 吸取结晶或粉剂注射剂法
30
给药 三、常用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ID):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一)目的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31
给药 (二)部位 1.皮肤试验 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 2.预防接种 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三)用物 注射盘内放无菌1ml注射器和4.5~5 号针头,及相关药液。
32
给药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后再次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做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 2.用1ml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5%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内。
33
皮内注射法
34
给药 4.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 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 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35
给药 注意事项: 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36
给药 二、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37
给药 (二)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及相关药液。
38
皮下注射部位
39
给药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 皮肤消毒,待干。 2.吸药液,排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
40
皮下注射法
41
给药 (五)注意事项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42
给药 三、肌内注射法(IM 或im)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 (一)目的 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43
给药 (二)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 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 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44
臀大肌肌内注射定位法
45
给药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最高点的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
46
给药 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3.上臂三角肌注射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 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
47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
48
给药 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2.用2.5%碘酊和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49
给药 3.吸取药液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约进针2.5~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 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 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50
肌内注射法
51
给药 (五)注意事项 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52
给药 四、静脉注射法(IV或iv) 静脉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 (一)目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4.输液和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53
给药 (二)部位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
54
给药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针头6.2-7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 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用2.5%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5%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55
给药 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5.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 6.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清理用物。
56
静脉注射法
57
静脉注射推药法
58
给药 8.注意事项 (1)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 (2)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 (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
59
给药 9.静脉注射常见失败的原因
60
L/O/G/O Thank you! 临床医学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